端午节还称“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诗人节”等,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既然这样,那你知道端午节的饮食习俗有哪些吗?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和知识点,供大家参考。
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及习俗
一般认为,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实际上据专家考证,粽子只不过是民间普通食品,最初吃粽子也不固定在端午,说端午节吃粽子是祭屈原,是后人附会而形成的,只是反映民众的心里愿望而已。传说,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汩罗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
实际上,为了纪念春秋时晋国的介子推而形成民间节俗的“寒食节”(清明前一天)吃粽子,起源要比端午食粽早。至今,许多地方仍通行清明前一天与清明食粽的民间风俗。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粽子不仅形状很多,品种各异,而且各地的风味也各不相同,主要有甜、咸两种。甜味有白水粽、赤豆粽、蚕豆粽、枣子粽、玫瑰粽、瓜仁粽、豆沙猪油粽、枣泥猪油粽等。咸味有猪肉粽、火腿粽、香肠粽、虾仁粽、肉丁粽等,但以猪肉粽较多。另外还有南国风味的什锦粽、豆蓉粽、冬菇粽等,还有一头甜一头咸、一粽两味的“双拼粽”.这些粽子均以佐粽的不同味道,使得粽子家族异彩纷呈。
端午节的饮食习俗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吃粽子。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是在晋代,它是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和东南亚诸国。
粽子最初是用作祭祖及神灵。从粽子的古称“角黍”可溯其源。“黍”原为中国北方的一种农作物,五月成熟。古人用菰叶包上黍米,成为类似祭坛上牛头的形状,作为祭品,称“角黍”、“角粽”。东晋范注《祠制》中说:“仲夏荐角黍。”说明当时有夏至以角黍祭祀祖先神灵的习俗。
粽子作为祭祀用品,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但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则是在晋代,这一时期,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了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到了唐代,粽子已成为节日和民间四季出现于市场的美味食品。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元代时,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出现豆沙、松子仁、枣子、核桃等,品种更加丰富。
明清两代,粽子更是作为一种吉祥食品。相传,那时凡参加科举考试的秀才,在赴考场前,要吃家中特意给他们包的细长像毛笔的粽子,称“笔粽”,取其谐音“必中”,为讨吉言口彩。另一说法,这种“笔粽”吃到肚里,考场答卷,可妙笔生花。
如今,粽子与正月的元宵、中秋的月饼一起,被称为中国的三大节令食品。每年五月初,很多家庭都要浸泡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繁多。
<<<返回目录
端午节的由来:纪念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因此遭谗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屈原在流放中,写下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写下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
人们见后纷纷仿效,而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这一做法后来被认为是粽子的由来,之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久而久之形成了端午节。
<<<返回目录
端午节传统文化知识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中国人最喜爱的传统节日之一。《风土记》云:“仲夏端午,端,初也。”端午原是月初午日的意思,后因“五”、“午”同音,农历五月初五便成了端午节,又名重五、重午。因“五”为阳数,又名端阳。
端午节又称为端阳节,是我们中国十分隆重的节日。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前的旧习俗,直到现在人们还在过端午节,它是纪念我国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屈原是战国时期出国人,很有学问。他在楚王身边做官,以形象是自己的国家富强起来。昏君楚王却听信奸臣的话,把屈原削职流放。在流放中,屈原听说楚国的的都城被敌人占领,百姓遭难,悲愤极了。五月初五这一天,他来到汨罗江边,怀抱一块石头,以纵身跳入汨罗江中。出国的百姓听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们含着泪划着船赶来打捞屈原,还把粽子扔到江里喂鱼,希望鱼儿不要伤害屈原的身体。这就是五月端阳包粽子的来历。
端午节的由来,有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则认为端午节起源于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
端午习俗活动发端于南宋时期,至明清时达到鼎盛。据《嘉兴府志》记载:1765年,乾隆第四次南巡,重游烟雨楼,龙舟竞渡掀起高潮。除了南湖群龙飞百舸争流的龙舟竞渡外,民间还流行插“健符”、祭嫘祖、悬钟馗、跳钟馗舞、关帝画像、写“王”字、送百虫、吃粽子等,丰富多彩民俗活动形成嘉兴端午节一道独具特色的文化风景线。
中国的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们过节的习俗却大同小异。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悬挂菖蒲、艾草,佩香囊,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吃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逐渐消失外,其余习俗至今已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的国家。
粽子最初是民间普通食品,吃粽子并不固定在端午,但是后来由于纪念屈原,才使得端午节吃粽子成为中华民族世代沿袭的习俗,也使得小小的粽子具有了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古时每逢端阳,人必食粽。唐明皇曾御笔亲书“四时花意巧,九子粽争新”赞粽,诗人郑谷有“诸闹渔歌响,风和角粽香”之句誉粽,这说明当时上自朝廷,下至民间,食粽已是很普遍的事。吃粽子原本简单,但经这么咏唱,顿觉浓情异趣大增,意韵余味绵长。
端午节吃粽子是我国传统食俗。全国各地的端午节粽子味道各异,但是大家公认的美味就是的“五芳斋”粽子。五芳斋号称“江南粽子大王”,至今已有80多年历史,以糯而不烂、肥而不腻、肉嫩味美、咸甜适中而著称。
端午节的粽子真是让人惊讶不已,芦苇的长叶,江南的糯米,还有蜜制的大枣。包制成一只只粽子,开水一煮,苇叶清爽的香气,糯米浓腻的粘香,还有蜜枣的甘甜,混在一起是怎样的享受啊。什么样的人会有如此的妙构,让千古的人们都为之沉醉。
小孩还要挂香囊的。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每到端午节来临前几天,大人们便会给孩子们准备各式各样的女红饰物,有各色彩线拧成的“花花绳”,有绣了“五毒”的肚兜儿,看的是五彩丝线做的“香囊”,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据说戴了可以辟邪。伴随着这些形形色色,玲珑可爱的饰物的,是一个白娘子与许仙的美丽故事。孩子们喜欢上了多情善良的白娘子,生怕这样的“辟邪物”会将白娘子给“辟”了去。大人们总是解释说,白娘子是千年修炼,这些物件是降不住她的。大人们又拿了雄黄酒要在孩子的耳朵上搽,许多孩子说啥也不肯涂雄黄,他们知道白娘子最怕雄黄了,他们真心喜欢那个“弃黄冠携青妹佩剑云游……
赛龙舟源于战国时楚人因舍不得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并驱散江中之鱼。其实,“龙舟竞渡”早在战国初期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赋予不同的寓意。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贵州苗族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包括台湾、香港,每年端午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因而端午节又称诗人节,把屈原崇高的人格和伟大的作品引以为民族的光荣。诗人节之倡设,实与整个社会有关。诗的社会固不必人人吟诗,个个度曲,旨在能明辨是非,能以诚相见,有良好的风尚。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五月古称“恶月”,空气闷热潮湿,蛇蚊出没频繁,阳光炽热,百毒齐出。古人挂艾和菖蒲是有一定科学性的,端午节也就成了自古相传的“卫生节”。赏不尽人间西湖景色秀,春情荡漾在心头”的白娘子。真有点矛盾,这正是端午文化的丰富内涵。
<<<返回目录
考贵州大学要多少分重庆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南京工业大学在北京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北京科技职业学院和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江西服装学院和江苏科技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许昌职业技术学院的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江西高考排名2970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公务员行测复习选词填空策略
立秋后种什么蔬菜好最新
教师节祝福创意文案句子120条
最新教师节感恩老师手抄报内容大全
雨水节气的来历及意义
大寒节气的民俗活动及养生知识
难忘的清明节满分作文7篇
父爱的心血满分作文五篇
父爱优雅初中优秀作文五篇
父爱的财富高中作文五篇
贵州高考排名1402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浙江高考排名17863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南高考排名23920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安徽高考排名13075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江西高考排名23757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和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河北高考排名15665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南高考排名42672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辽宁高考排名9313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浙江高考排名1570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贵州黔南经济学院要多少分河北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江西高考排名16377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山东高考排名12271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江西高考排名4209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江西高考排名22817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天津工业职业学院和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浙江高考排名25067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在湖北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四川高考排名1623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安徽高考排名6877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中秋节制作月饼活动总结作文六篇
做中秋节月饼作文五篇
中秋节月饼的由来作文五篇
中秋节的月饼作文六篇
愉快的中秋节三年级作文六篇
腊八节的来历及传统食物
广东肇庆中小学暑假安排
愚人节捉弄人的短信大全80句
教师节广告文案大全
大寒节气的传统食物及养生知识
植树节的意义初三话题作文600字7篇
感恩节价值高中作文五篇
学习端午包粽子作文500字六篇
植树节主题作文范文10篇
感恩爸爸妈妈主题作文600字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