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端午节的高中作文五篇

张东东老师

我看端午节的高中作文1

又是一年端午节,我站在楼上眺望远处的田野时,到处是一片夏收农忙的景象。几处早收的田块里,已栽满新秧了,同环抱村庄的树影一起,涂抹成一幅淡淡的农村田园风景画,我的身体里一时也沉静下来,思绪飘飞到儿时的记忆里。

童年的时候,这样的季节,在我的家乡,到处是一派生机勃发的景象。村庄里、河堤上、堰塘边,树草都拥来满目肥厚的绿色,同远山一起,勾勒出村庄的轮廓。田野中,待收的麦子,成熟得羞下了头,宛然一位即将出嫁的新娘,只等心仪的人来掀起她头盖,顽皮的风儿却等不及了,提早来撩开真容,她们便含情脉脉闪眼滚动起一道道长睫麦芒的金光,欢跃向前,惹人满眼的欢悦和怜爱。不久之后,麦子收尽,勤恳的农民就魔法般很快地变换出遍布的秧苗嫩绿了,漠漠水田的上方时而还翔来几只闲逛的鹭鸟,播下声声悠啼;村舍中,四处溢满着童趣,红黄的蜻蜓穿梭飞来禾场的上空,追跑得伙伴措手不及,彩蝶停歇在墙角的草丛里,蹑足静守起几处好奇的孩子们;菜地里,各色蔬菜滋滋竟长,红苋绿蕹伸展出手掌似的叶片,紫茄青椒藏掖着叶底下不断膨胀的果实,黄瓜藤攀爬到高端,金银花缠绕篱墙,绽出满鼻馥郁的幽香,无处不是令人欣喜的田园景象。

最欣喜的还是我们孩子。陶醉在这无限美景中的孩子们早掐指算好,一日后,端午节就要到了,那时自然就有很多口腹的享受,甜软的糯米粽子,喷香的新麦馒头,醇浓的米酒,泛光的油条…然而我那时最难忘却是随母亲到自家竹园里采摘新鲜的粽叶来包粽子,母亲便给我重复讲述她所知道的这端午节来历:屈子和他的行吟泽畔,昏聩的楚君,以及奸佞的小人等等,我却不能理解这么美好的世界里为什么还有那么多险恶的事情,于是小心眼里又生发出许多悲天怀古的忧思。

在屋旁的蒿草地里拔起青艾时,我看到欢快的鸟儿叽喳蹦跳在高枝,碎碎散散的阳光从葱茏的树叶里筛下来,林下幻出缕缕七彩的光丝,这世界是多么的美好啊,千古里的忠臣为什么要悲凄地赴死呢,为什么有那么多只有用艾叶才能插门避趋的鬼魅呢,那该是多么不可理解啊,我惘然了,许多个黄昏,我就一个人仰着小脸呆看天空,疑惑这世界的纷繁复杂,在吃着端午节殷殷母亲做的蛋汤油条时,在慈爱奶奶无微不至的呵护当中,在兄弟互勉的温暖里,在父爱如山的关爱下,我终于深信这绚丽世界没有理由也不应该不美好。

在这个充满欢乐的端午节,忆起幼稚童年的端午节,寄托了太多美好的愿望,将是我一生回味不尽的根源。

我看端午节的高中作文2

夏季最期待的节日就是端午节了,看着那三角形状的粽子,就直馋人;闻着艾草淡淡的香味,却也沁人心脾,划龙舟,赶鸭子,都是我最喜欢的节日娱乐。雄黄酒的传奇故事,熏苍术的祝福,无不透露着节日的喜庆。

端午节吃粽子是从古传承至今的一个重要习俗。包粽子主要是用荷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也有用竹叶的,都统称为粽叶。粽子的传统形状一般都是三角形的,人们都会根据粽馅为粽子命名,全是糯米的叫糯米粽;糯米里掺合小豆的叫豆棕;掺枣子的是枣棕。在很久以前的考试当中,家长大多都会给孩子包几个枣棕带上,因为枣棕又叫“早中”。剥开那层墨绿的外衣,露出里面雪白的米肉,甜糯的香味,早已经将我的馋虫勾起来了。甜糯的粽子,这是端午节味道。

端午节在门上挂艾叶,蒿草,白芷等植物,也是端午节的一个传统习俗艾叶、蒿草、白芷都是属于中药的。先煮两个鸡蛋,等鸡蛋煮好以后,从中间剥开蛋白,取出蛋黄,在原本蛋黄的位置放入用艾草或蒿草包住一件银饰品,合上鸡蛋,用纱布包住,塞到嘴里,可以驱寒、治咳嗽。艾叶,蒿草的清香是端午节的味道。

赛龙舟也是端午节的重要习俗之一。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河死去,很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以后,每年五月初五划龙船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在我的家乡每年都会举行赛龙舟比赛,还会在江面放置很多鸭子,几个龙舟队伍相互竞争,那个队伍抓到的鸭子多,那个队伍就获胜。每年,我都会站在江边,看着江面上龙舟队伍的奋勇激进,看着他们的比赛。龙舟对屈原的纪念,这是端午节的味道。

传授屈原投江后,屈原家乡的人们为了不让蛟龙吃掉屈原的遗体,纷纷将粽子、咸蛋抛入江中。一位老医生拿来一坛雄黄酒倒入江中,说是可以药晕蛟龙,保护屈原。一会儿,水面果真浮起一条蛟龙。于是,人们将这条蛟龙扯上岸,抽其筋,剥其皮,之后又把龙筋缠在孩子们的手腕和脖子上,再用雄黄酒抹七窍,以为这样便可以使孩子们免受虫蛇伤害。薰苍术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活动之一,就是民间传统用苍术消毒空气;将天然的苍术捆绑在一起,燃烧后产生的薄烟,不仅会散发出清香,还可以驱赶蚊虫,令人神清气爽。雄黄的传奇,薰苍术的祝福,这是端午节的味道。

千年的传统延续至今,每一样习俗都被传承,端午节的味道也被记忆。甜糯的粽子;奋勇激进的赛龙舟;清香的艾草;传奇的雄黄;神奇的薰苍术。这都是我记忆中端午节的味道。

我看端午节的高中作文3

转眼又是一山粽叶绿,赣州的街头巷尾,已飘起了粽叶的清香,那粽儿飘香季节,悄然来到了我们身边。扳起手指一数,离开家乡已十五载,在城市的钢筋水泥间,家乡的粽叶,如同家乡的的端午节,早已被岁月拉成了长长的记忆。

记忆中,采摘粽叶是端午节的前奏。那时,亲戚、邻居、朋友,全村的人都忙起来了,烧草灰制碱水,采洗粽叶淘糯米,大家忙在一起,有说有笑,那是我记忆中难忘的乡村生活情景。节日前几天,我们小伙伴们便相约到山涧采粽叶。村庄附近的山上是没有那种植物的,我们要步行很远一段距离,到深山的清泉边采摘。

采粽叶是不易的事,不仅要爬山越岭,还要经受蚊叮虫咬,相当辛苦,但一想到那香喷喷的金黄色的粽子,我们就兴奋无比,唱着歌撒着欢,如小兔般跳跃在林间,寻找着粽叶。找到之后,小心翼翼地将这种纺锤形的粽叶摘下,一枚一枚叠放好。采完粽叶回来,我们往往是衣衫褴褛,蓬头垢面,但扛着一编织袋粽叶,小伙伴们都有一种收获的喜悦,虽然腰酸背痛,却依然叽叽喳喳个没完。

采完粽叶回来,奶奶就把又宽又长的青翠粽叶,一扎一扎捆好,泡在水里,用大锅煮透,此时,浓郁清香便弥漫满屋,把过节的意味熏浓。端午节头天下午,奶奶从米缸里舀出白白的、珠圆玉润的糯米,装在水桶里,清凉明澈的水细细地清洗糯米中的杂质,再掺上几把红枣,红的白的,格外醒目。包粽子时,我就迫不及待搬了小板凳,坐在盛满了糯米和粽叶的锅盆前,等着和奶奶一起包粽子。说是“一起”,其实,用奶奶的话说,是“瞎掺和”。但奶奶却从不阻止我,哪怕我包得还未及开煮就脱线散架,或者样子奇形怪状四不像,都不会被指责半句。不一会儿,一大盆粽子就包好,一个个精神饱满,可爱极了,还没煮就有一股隐隐的清香。

吃完晚饭后,在灶里加些木棍杂柴,把粽子倒进锅里,翻腾几遍后,大人们便放心地休息,而我则闻着粽香,心里如翻滚的粽子,兴奋,难眠。煮了一晚上的粽子熟了,清香四溢,轻解开来,那嫩黄色彩的粽肉,升腾着蒸气,散发出一股特有的粽香。轻咬一口,过节的滋味就从舌尖弥漫到全身。

又到粽叶飘香时,城里的繁华,挡不住我思乡的情绪,我决定利用假期,马上回到家乡寻找粽叶。是的,我寻找的不仅仅是粽叶,我寻的是那段有着粽叶香的岁月与情怀:质朴而沉静,悠远而绵长……

我看端午节的高中作文4

这个星期一,老师教我们包粽子,并讲了许多关于端午节的传说。

五月初五,爱国诗人――屈原跳入汩罗江。当地居民听说后,便把煮熟的米饭团、鸭蛋、鸡蛋都投进汩罗江中,避免鱼、虾、龙、蟹咬坏屈原的尸体。后来,每到五月初五,人们用包粽子的习俗纪念屈原,代代流传就形成了我国历史上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五月节。

老师还说传说五月初五生的孩子都不能养大,因为这一天是“恶日”。如果养大了,女孩害死母亲,男孩害死父亲。五月初五不能盖房子,如果盖了房子,一家都秃头;还不能升官发财……

在古代,由于科技不发达,古人认为五月初五这天蝎子、毒蛇、蜈蚣等五毒就会出来害人。还有一些妖魔鬼怪也人间来纠缠伤害人类,而这些东西怕雄黄酒、艾草、菖蒲等。所以,那一天家家都喝雄黄酒并在门口挂艾叶、菖蒲等,用来赶走妖魔鬼怪。

另外,端午节还有二十多个名称: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女儿节等。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

知道了这些传统习俗后,我们开始包粽子,材料有:糯米、粽叶、系粽子的线绳。

陈老师先拿了一片粽叶,然后把粽叶的圆头往里一卷,就变成了一个沙漏的形状,把糯米往里装。装满后,再把米弄平,再用余下的粽叶盖住有米的漏斗面。最后用绳子绕紧系一个结,一个漂亮的粽子诞生了。

老师做完示范后,我就跃跃欲试。拿起一片粽叶像老师一样,把圆头往里一卷,也成了一个沙漏的形状,只是与老师的比起来大了许多。然后,我也像老师一样把米装满,弄平。再用余下的粽叶盖上,可就是盖不上。于是,我仔细回想老师怎么做的发现我的“沙漏”比老师的大了许多,我又把米倒进盆里重新做。就这样,我做了很多次都没有包出来,不是系不好,就是系的时候散了。最后,快放学的时候我找陈老师帮我弄好一个粽子。我非常开心,拿着粽子在教室里到处炫耀……

这节课,真是非同凡响!既让我们学会了包粽子,又让我们懂得了许多关于端午节的知识,真是一举两得!

我看端午节的高中作文5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到来了。每年的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这天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后人缅怀他逐渐形成一个节日。

在端午节当天,人们会按照习俗来包粽子、赛龙舟、贴五福、挂艾草等。说起这包粽子来,我跟它还有段不解之缘哩。

端节的前一天,妈妈把事先已经准备好的粽子叶、江米、蜜枣以及马莲浸泡在水里,我对此十分不解,便问妈妈:“妈,为什么要把这些东西泡在水里,现取现用不是更好吗?”妈妈说:“如果不把这些东西泡软,粽子叶是脆的,用的时候一包就碎了,所以要把它们全部泡软。等这些原料都变得软乎了,才能包粽子”。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第二天,我又去厨房看那浸泡在水里包粽子的原料,果不其然,跟妈妈说得一个样。经过一夜的浸泡,粽子叶都变软了,闻着还有一股淡淡的竹叶的清香味,不像刚买来时那么干巴巴的了。我兴高采烈,迫不及待的想要包粽子,妈妈自然是不答应,但也经不住我的死缠烂打,终于同意了。于是,我忙前忙后,帮妈妈把原料摆放到桌上。“妈,怎么包粽子?”“先把粽子叶围成一个V字形,放入一颗蜜枣,然后灌入江米,再放两颗蜜枣,将粽子叶双双折回再用马莲将其捆好,一个粽子就完成了。”妈妈边说边示范着,眨眼功夫已将一个粽子包好。再看我,目瞪口呆,一副不知所措的样子。“看啥呢?赶快包。”我这才从观看中回过神来,手忙脚乱包起粽子来……

一小时过去了,我一个也没包完。再看看妈妈的战绩,已有二十六个粽子了,妈妈看到了我这面的桌子一片狼藉,除了几片破损的粽叶还有到处散落的米粒,于是我被“红牌罚下场”。唉,我只好悻悻地离开了饭桌。但最后,我还是吃上了粽子。那粽子的香、糯、绵滑,怎是个爽字能形容的啊!嘿嘿,古有“无功不受禄”,今有我“无功也受禄”,或许也真像妈妈给我的那句名言——全天下的粽子都不够你祸害的。我大概真的不是包粽子的料吧!以后还是帮妈妈吃吧。

这个端午节我过得真开心。因为我包的不止是粽子,还包的是一种传统文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