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节去哪植树

李盛老师

中国植树节的由来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插柳植树的传统,但始终没有将植树作为一个节日。一直到中华民国,孙中山在他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设立了农林部,下设山林司,主管全国林业行政事务。1914年11月颁布了我国近代史上第一部《森林法》,1915年在孙中山先生倡议下,北洋政府正式下令,每年的清明为法定的植树节,举行植树节典礼。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1928年,国民政府为了缅怀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将每年3月12日改为植树节。新中国成立后的1979年,在邓小平提议下,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中国的植树节。

植树节:为什么植树是公民义务

在3月12日中国植树节前夕,“你欠了多少棵树”的词条冲上微博热搜。不少人这才头一次知道:早在40年前,全国人大就作出决议,规定公民每年应植树3-5棵,其效力与法律等同。

为什么全国人大会对此做出规定?

我国曾于1915年由政府颁令规定清明节为植树节即3月12日。后来到了1928年的4月7日,民国政府颁布了植树令:以后旧历清明植树节应改为总理逝世几年植树式。”民国政府之所以颁布这道令,是因为孙先生幼年就对“树艺牧畜”十分热爱的缘故。他在海外留学时,经常利用假期回故乡种植桑树。1979年2月23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决定,仍以3月12日为我国的植树节,以鼓励全国各族人民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改善环境,造福子孙后代。

公民去哪儿能植树尽责?

义务植树是一份历史担当。走过40年岁月,需要种树、适合种树的地方基本已披上了绿装,剩下的多是边角地或者偏僻的深山区,并不适合普通人跋山涉水赶过去。

新形势下,公民如何履行义务、植树尽责?

自2017年起,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启动实施了北京“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体系建设。四年来,已建成各级基地共25处。义务植树也不再仅限于种树,而是共8类37种,包括造林绿化、抚育管护、自然保护、认种认养、设施修建、捐资捐物、志愿服务和其他形式。

全民义务植树网也开通了“网络参与”通道,通过网络捐款开展国土绿化、植树造林相关项目。以20元折算1株树的计算标准,只要捐资60元以上,就相当于履行了当年的植树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