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重的清明节作文五篇

阿林老师

沉重的清明节作文1

记得每年的清明节,家里的气氛总是有些沉重,小时候不知道为么,现在长大了,渐渐地懂了,原来,清明节这一天,是活着的人向死去的人诉说哀思。听妈妈说,她原来有一个姐姐和弟弟,十几岁的时候,因为生病死了,这对外公外婆的打击非常大。也也难怪每到亲人团聚的日子,他们总是看着照片流眼泪。

今年,爸爸妈妈商量好了,清明节我们一家陪外公外婆踏青,再不能让他们沉浸在痛苦中了。清明节也要快乐地过。

清早,春光明媚,太阳公公笑咪咪的,可爱的小鸟在枝头上“叽叽”地唱歌。我们一家迎着和煦的春风出发了。一路上,我又是唱又是跳,逗着外公外婆开心。

哇,公园真热闹啊!人山人海。蓝蓝的天空被五花八门的风筝给遮住了,在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美丽。路旁的桃树上开满了粉红的桃花,风一吹,那桃花便像仙女一样,纷纷地落了下来,看着这怡人的景色,外公外婆的心情也好了起来。他们帮着我拿出风筝也加入了放风筝的队伍。我们使劲地跑,风筝终于飞上了天,越飞越高,好像一只快乐的小鸟在自由地遨翔。望着风筝,我们都笑了。

回家的时候,我们去了舅舅的坟地。爸爸妈妈告诉舅舅,外公外婆身体很好,我们一家都很好,让他放心。我也告诉舅舅,我的学习也很好,我们家还买了新房子,马上和外公外婆一起搬进去住。默念时,我一不小心说了句“祝舅舅和大姨清明节快乐”妈妈捏了我一把,偷偷地望了外公外婆一眼。我也吓得直吐舌头。没想到外婆却说,没关系,他们今天看到我们了,还听我们说了这么多的话,一定很高兴很快乐吧

是啊,为什么不能说呢?不管是死去的人还是活着的人,我们都要快乐!清明节也要快乐!

沉重的清明节作文2

夜里雨声,闲读宋词,听北宋词人晏殊浅吟:“燕子来时春社,梨花落后清明”。翻过几页,又听见晏殊第七子晏几道叹息:“舞烟眠雨过清明”。

心里蓦地一惊,春社已过,清明又至了。

不知不觉间,我们错过了季节,又错过了回忆,只剩下一幅对联,在日长飞絮轻的时光里晃悠:“冬至大地,霜降房檐,看大雪小雪一片白露。夏至暑天,惊蛰亭榭,盼大寒小寒全天清明。”

春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古无定日,先秦、汉、魏、晋各代择日不同。自宋代起,以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社日,俗称“春社”。“春社”有官社、民社之分。《礼记。明堂位》有官社的记载:“是故夏勺、秋尝、冬烝、春社、秋省,而遂在蜡,天子之祭也。”唐诗人张籍、王驾则描绘了民社的盛景“庭前春鸟啄林声,红夹罗襦缝未成。今朝社日停针线,起向朱樱树下行。”“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生于山野乡村,对土地和时令有特殊的感情,在享受丰盛味美的食物时,我们总是念念不忘“土地公公”的恩德。在绵阳,最隆重的“春社”祈福仪式,莫过于安县睢水关的“春社踩桥”。这座桥叫“太平桥”,始建于清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距今有200余年历史,桥身为20余米巨型单孔弧架,犹如一道彩虹横卧水上,素有“渔洞山前悬半月,虎头岩下见长虹”的美誉。不知从何时开始,当地百姓笃信,在“春社”日这天到这里来踩桥,可消灾免难,祈祷平安。后来,这种习俗被更多的人了解,逐渐成了川西北最负盛名的民间春社活动。每到“春社”日,菜花丛中,鞭炮阵阵,潮水般的人流纷纷云集于此,绵延数十公里,为自己和家人祈福。

与“燕子来时春社”的喧嚣相反,“梨花落后清明”就显得冷清了。

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古时也叫三月节,有2000多年历史。“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节后雨水增多,万物由阴转阳,吐故纳新,一派春和景明之象。清明原本欢乐之节,大禹故里北川,历来有“清明”贺治水成功之说,乡人奔走相告,共庆天下太平。从唐代起,“清明”渐成春游踏青的代名词,且历代承袭成为习惯,人们在这个时节,纷纷走出户外,踏青、郊游、荡秋千,踢足球、打马球、插柳,拔河,斗鸡……其乐融融。孩子们最钟情的,则要数放风筝,有的风筝上还装有竹笛,经风一吹能发出响声,犹如筝的声音,据说风筝的名字也就是这么来的。

在现代人眼里,“清明”与扫墓祭奠的联系则更紧密。这是因为,清明节前一天是寒食节。寒食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之推一事,后来,唐玄宗被这个故事感动,于开元二十年诏令天下“寒食上墓”,且列为当时“五礼”之一。寒食与清明仅隔一天,为图方面,人们干脆决定在清明扫墓,到明清时,清明扫墓更为盛行。新中国成立后,人们也选择在这天祭扫烈士墓,缅怀革命先辈。

“年年祭扫先人墓,处处犹存长者风。”绵阳历来有扫墓的习惯,每到“清明”,家家户户的后代子孙就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鞭炮等到祖坟墓地,将食物供祭在祖先墓前,再将纸钱焚化,鸣炮祈祷,为坟墓培上新土,栽几株鲜花或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还必须在墓前吃掉酒食才回家。

2008年,“清明”在千呼万唤中,已成了法定假日。但关于“清明”的解读,却仍众说纷纭。这两天,著名学者、中国古代韵文专家熊笃又在呼吁,要原清明的“本来面目”。在熊笃看来,按照《礼记》的说法,“仲春之月,令会男女,奔者不禁”,清明节应是提倡男女谈情说爱的好时节。”

熊笃说,清明时节,青年男女最适合去水边休憩、划船游玩,甚至到野外谈情说爱。但是,熊笃没有说,如我等中老年人该去做什么?

沉重的清明节作文3

清明将近,小姑来电话问爸爸计划哪天去给我爷爷奶奶上坟,我说我早就期待着呢!

上坟那天,我起得特别早。爷爷奶奶的墓地在卧龙岗,离我们家很远,墓地又在卧龙岗墓地山顶的十六区,说实在的上一次坟还是很辛苦的。我从三岁开始给爷爷奶奶上坟,已经五年了。

在坟上,我虔诚地给爷爷奶奶烧纸磕头。爷爷奶奶的墓碑上并没有我的名字,在我出生的前四年爷爷就去世了,奶奶在我出生三个月后也在病魔缠身多年后去世了,我出生时奶奶已经糊涂了。

虽然我对爷爷奶奶没什么印象,但经常听到爸爸提起爷爷奶奶,这让我知道爷爷奶奶都是非常善良可亲的老人。爷爷奶奶在世时,带大了七位我的表哥表姐,现在他们工作忙,有的来了,有的没来,我还要替那些没有来的哥哥姐姐献上一柱香。

记得我五岁时在去上坟的路上,我还对妈妈说:“如果你不在了,我每个清明都给你上坟。”这让妈妈感动了好一阵儿,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只有热泪盈眶紧紧抱着我亲了又亲。

我发现今年的坟地上与往年有些不同,很多墓地上都摆着鲜花,爷爷奶奶的墓地上也有表哥表姐献上的鲜花,而没有烧纸,这真是一大进步!大量的纸钱焚烧会造成空气污染,并且是对纸张的浪费。此外,在林木茂盛的地区烧纸钱还容易引起火灾。

一束鲜花一篇祭文,一样寄托无尽哀思,应该倡导健康、文明、环保、平安的祭奠形式。

清明节前,网上出现了不少网民在网上向逝去的亲人或是朋友表达哀思,为逝者“献花”、“敬酒”或是“点烛”。祭祀从简,不放鞭炮,也不烧纸钱,网上祭奠是一种文明祭奠方式的体现。

我认为:祭奠的方式不重要,心意最重要!

沉重的清明节作文4

这个假期,我和妈妈回老家过了一个清明节。以前我也不知道什么叫清明节,只记得在古诗里有对清明节的记载。通过这个假期,我对清明节有了深刻的了解。

我老家在怀化靖州,因为爸爸工作的缘故,我和妈妈踏上了回家的里程。坐完高铁,换乘汽车,到家大概要3个半小时。行李有点多,天又下着雨,出行不是很方便。爸爸和我说过,他不在我旁边,我就是家里的男子汉,要照顾好妈妈。所以,搬行李这些事情我是义不容辞了。

外婆的味道

到达外婆家的时候,已经是饿的不行了。

外婆和外公都是很优秀的大厨,都能做出最美味的大餐。尤其是外婆,最疼我了。每次回家,外公外婆都会给我做美味的蛋卷子,香肠,腊肉,当然还有那个让人看了都流口水的爆炒靖州土鸭。外公外婆很爱我,我也爱他们。每次回到长沙,我都好想念外婆炒的菜。每次吃着老家的菜,妈妈都说菜里面有满满的爱,有外婆的味道。

祭祖

到家的第一天,舅妈就驱车带我们全家去山上扫墓。要到山上其实还是需要走很远的路的。因为下过雨,山上的泥巴又软又黏,走路不是很方便。走了很久很久,也不知道过了多少时间,我们终于到达目的地:这里埋葬了一位逝去的亲人。看到墓碑,大家都很伤心。尤其是外婆,哭得很伤心。我看到这些也感到很难过,感到生命真的很脆弱,一定要好好珍惜现在的时间。外公和舅舅用镰刀把周围的树枝和杂草清理干净后,然后开始焚烧杂草和树枝。我们把供品摆好,点上蜡烛,开始跪拜先人。跪拜完之后,全家开始吃斋饭。在这一切结束后,外公和舅舅把火灭了,也杜绝了安全隐患。

通过和家人聊天,我也知道了清明节的意义。在清明节,在世的人通过祭拜祖先,表达对失去亲人的思念和尊敬,也是让自己明白活着的珍贵,珍惜现在的生活。

爬山

计划:爬山;目的地:文峰塔。

时间总是过得很快,短短两天假期就要结束了。在老家的这两天,我拜祭了逝去的先辈,明白了亲情的可贵,生命的重要;拜访文峰塔,明白了传统文化的可贵,也明白了我们更要好好的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世世代代,到我们这一代更要好好学习和继承。以后,我要学习好传统文化,落实到现实生活里,做一个明理知义的好孩子。

沉重的清明节作文5

迎风走在草坪之上,艾草的清香氤氲在空中……——题记

小时候,每逢清明节都到外婆家。那时,总要做十几个清明饼带回家,而今年的我坐在草坪之上,回忆着童年的清明。

雨还在下着,远远望去,那连绵的山犹如舞动的花,四面环水,一条条碧绿丝带飘动着。许久,那场雨悄悄的停了,抬头望去,只是灰沉沉的一片。

我走到外婆家的院子里,闻到那浓浓的艾草香,越来越浓,越来越浓……外婆正在厨房准备着,我跑到厨房便大叫:“外婆,我来了,怎么没做清明饼?”我正环顾四周,外婆笑道:“哟,丫头来了,饼在外婆的肚子里呢!”我急坏了,我又给那场雨带来了伴奏,便放声大哭,外婆从锅里拿出几个清明饼递给我,说:“来,吃吧,只有这几个了。”我有滋有味地吃着,那绿油油的“外套”轻轻咬一口里面的馅儿流出来仿佛流到了我的心中,我抬头看着外婆,那慈祥的脸,笑起来同一朵盛开的花绽放着。我问道:“外婆,教我做一次清明饼吧,教一下吧。”外婆说道:“好好好!”外婆到院子的一角摘下几片艾草的嫩叶,清洗干净;接着等水烧开把艾草焯一下立即取出,挤出苦汁,再打成菜泥,加入糯米粉、盐和水,外婆老茧纵横的手在盆地里熟练揉搓着;然后取出小面团用手压扁,在里面放上馅儿;最后把清明饼在锅里蒸一下。慢慢地,又有一锅的清明饼出锅了,那香气飘着,飘散到屋子的每一个角落。我趴在桌前,看外婆那忙碌的身影勾起了我的回忆。

雨又下着,那灰蒙蒙的天空,仿佛涂上灰色的水粉……

我和外婆坐在屋前,外婆看着我,又望了望天空,说:“丫头,外婆教你念一首诗。”外婆笑了,嘴角上扬45度,如阳光般温暖。我听了拍手叫好。外婆边念边和我一起拍手:“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我也随着外婆的口音念着,渐渐地,我趴在外婆的腿上半睡半醒,外婆又念起童谣:“清明节,下着雨,吃着饼哟,闻着香。”我也悄悄地念着:“清明节,下着雨,吃着饼哟,闻着香。”

外婆的身影在我的眼中无限放大,似一尊素美的画,动人无比。

而那段记忆似一幽残梦,烙印在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