寝不安席的近义词
寝不安席的意思是睡觉也不能安于枕席。形容心事重重,睡不着觉。
寝不安席
[拼音]qǐn bù ān xí
[释义] 睡觉也不能安于枕席。形容心事重重,睡不着觉。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人的处境
[结构]复句式成语
[近义]寝食不安
[例句] 《战国策·齐策五》:“秦王恐之,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英译] Too anxious to sleep
寝不安席造句
1、今乃违必然之图,寻至危之阻,忽九州之固,肆一朝之忿,既非社稷之重计,又开辟以来所未尝有,斯诚群僚所以倾身侧息,食不甘味,寝不安席者也。
2、周总理生前为了国家大事,经常是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3、他从早忙到晚,仍然没有完成任务,急得寝不安席。
4、这个矛盾怎么也解决不了,搞得我真是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5、受命以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行权臣之事,鼎立新君。
6、金兵围城,道君太上皇帝南迁,陛下食不知味,寝不安席,身为人臣一点都不为君父着想,是何居心?
7、然夙兴夜寐,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目不视靡曼之色,耳不听钟鼓之音者,以不得事汉也。
8、这道题我怎么也做不出来,搞得我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9、第二,因承受先帝伐贼之托,寝不安席,食不甘味,这种感情上的义务,使他罔顾客观是否可能,贸然行动,很大程度是在维护个人的威信和尊严,是不足为训的。
10、臣受命之诸葛亮诸葛亮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
11、自打魔姬魂自尽后,紫嫣总是借酒消愁,食不下咽,寝不安席,常常半夜起来,也不知道去干什么。
12、是呀!你走了我们想你时会茶饭不思,寝不安席的。
13、今臣居外,非不厚也,而寝不安席,食不遑味者,伏以二方未克为念。
14、自己在最近经常精神恍惚、寝不安席,所以上周才去盛京人民医院做了全身检查,当时还有慕容争鸣的陪同。
15、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16、他的良策,以至于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17、紧急军情,急如星火,大汗食不甘味,寝不安席。
18、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
19、这十八年来,微臣是寝不安席,食不甘味,一直盼望着这一天早点到来啊!
20、先朝蒙犯霜露,播越草莽,七八年间,寝不安席,虽贼臣摇荡于外,亦由失制于中。
21、一晃就是十三年,外祖母离开了若铭,这是他不能承受的,他哭了,他寝不安席。
22、每日只听闻密探来报,某某大夫又宴请了赵国使臣,急得中山王食不知味,寝不安席。
23、话说自蒋向戴笠发出撤消军统局的秘密指令以来,每日里坐如针毡,几乎到了食不甘味,寝不安席的地步。
24、七年前在一废弃矿坑暗算两个合伙人的血腥一幕让他每每寝不安席。
25、哥你别这样,大哥死了,家里的人都很伤心,我妈妈她更是寝不安席。
26、宫飞羽整个人已经瘦了一圈,这些天来宫飞羽一直食不甘味,寝不安席。
27、本王食不甘味,寝不安席,瞻四郊处处潜伏着危险,仰云汉内心充满惭愧。
28、那柳知非于臣,实有高天后土之恩,臣断断不忍看着柳家就此绝后,却又无计奈何,直急得数日间食不甘味,寝不安席。
29、贾公子一心想着的还是那玫儿姑娘,天底下该有的事物他都不缺,得不到玫儿姑娘实在让他食不甘味,寝不安席。
30、暖少的爸爸妈妈不是已经分开了吗?为什么会那么久,况且暖少可是每天至少来一次电话的,最近这几天我等的一直寝不安席,老是睡不着。
出处——战国策·齐策五原文
苏秦说齐闵王曰:“臣闻用兵而喜先天下者忧,约结而喜主怨者孤。夫后起者藉也,而远怨者时也。是以圣人从事,必藉于权而务兴于时。夫权藉者万物之率也,而时势者百事之长也。故无权籍,倍时势,而能事成者寡矣。今虽干将、莫邪,非得人力,则不能割刿矣。坚箭利金,不得弦机之利,则不能远杀矣。矢非不銛,而剑非不利也,何则?权藉不在焉。何以知其然也?昔者,赵氏袭卫,车[不]舍,人不休,(传)[傅]卫国,城(割)[刚]平,卫八门土,而二门堕矣,此亡国之形也。卫君跣行,告遡于魏。魏王身被甲底剑,挑赵索战。邯郸之中骛,河、山之间乱。卫得是藉也,亦收余甲而北面,残刚平,堕中牟之郭。卫非强于赵也,譬之卫矢而魏弦机也。藉力魏而有河东之地。赵氏惧,楚人救赵而伐魏,战于州西,出梁门,军舍林中,马饮于大河。赵得是藉也,亦袭魏之河北,烧棘沟,队黄城。故刚平之残也,中牟之堕也,黄城之坠也,棘沟之烧也,此皆非赵魏之欲也。然二国劝行之者,何也?卫明于时、权之藉也。今世之为国者不然矣。兵弱而好敌强,国罢而好众怨,事败而好鞠之,兵弱而憎下人(也),地狭而好敌大,事败而好长诈。行此六者而求伯,则远矣。
“臣闻,善为国者,顺民之意,而料兵之能,然后从于天下。故约不为人主怨,伐不为人挫强。如此,则兵不费,权不轻,地可广,欲可成也。昔者,齐之与韩、魏伐秦、楚也,战非甚疾也,分地又非多韩、魏也,然而天下独归咎于齐者何也?以其为韩、魏主怨也。且天下徧用兵矣,齐、燕战,而赵氏兼中山,秦、楚战韩、魏不休,而宋、越专用其兵。此十国者,皆以相敌为意,而独举心于齐者,何也?约而好主怨,伐而好挫强也?
“且夫强大之祸,常以王人为意也;夫弱小之殃,常以谋人为利也。是以大国危,小国灭也。大国之计,莫若后起而重伐不义。夫后起之籍与多而兵劲,则事以众强适罢寡也,兵必立也。事不塞天下之心,则利必附矣。大国行此,则名号不攘而至,伯王不为而立矣。小国之情,莫如仅静而寡信诸侯。仅静,则四邻不反;寡信诸侯,则天下不卖。外不卖,内不反,则摈祸,[稸积]朽腐而不用,币帛矫蠹而不服矣。小国道此,则不祠而福矣,不贷而见足矣。故曰:‘祖仁者王,立义者伯,用兵穷者亡。’何以知其然也?昔吴王夫差以强大为天下先,(强)袭郢而栖越,身从诸侯之君,而卒身死国亡,为天下戮者,何也?此夫差平居而谋王,强大而喜先天下之祸也。昔者莱、莒好谋,陈、蔡好诈,莒恃(越)[晋]而灭,蔡恃(晋)[越]而亡,此皆内长诈,外信诸侯之殃也。由此观之,则强弱大小之祸,可见于前事矣。
“语曰:‘骐骥之衰也,驽马先之;孟贲之倦也,女子胜之。’夫驽马,女子,筋(骨力)[力骨]劲,非贤于骐骥、孟贲也。何则,后起之藉也。今天下之相与也,不并灭,有而案兵而后起,寄怨而诛不直,微用兵而寄于义,则王天下可跼足而须也。明于诸侯之故,察与地形之理者,不约亲、不相质而固,不趋而疾,众事而不反,交割而不相憎,俱强而加以亲。何则?形同忧而兵趋利也。何以知其然也?昔者齐、燕战于桓之曲,燕不胜,十万之众尽。胡人袭燕楼烦数县,取其牛马。夫胡之与齐,非素亲也,而用兵又非约质而谋燕也,然而甚于相趋者,何也?(何则)形同忧而兵趋利也。由此观之,约于同形则利长,后起则诸侯可趋役也。
“故明主察相诚欲以伯、王也为志,则战攻非所先。战者,国之残也,而都县之费也。残费已先,而能从诸侯者寡矣。彼战者之为残也,士闻战则输私财而富军市,输饮食而待死士,令折辕而炊之,杀牛而觞士,则是路君之道也。中人祷祝,君翳酿,通都、小县、置设、有市之邑,莫不止事而奉王,则此虚中之计也。夫战之明日,尸死扶伤,虽若有功也,军出费,中哭泣,则伤主心矣。死者破家而葬,夷伤者空财而共药,完者内酺而华乐,故其费与死伤者均。故民之所费也,十年之田而不偿也。军之所出,矛戟折,镮弦绝,伤弩,破车,罢马,亡矢之大半。甲兵之具,官之私出也,士大夫之所匿,厮养士之所窃,十年之田而不偿也。天下有此再费者,而能从诸侯[者]寡矣。攻城之费,百姓理襜蔽,举冲橹,家杂总,(身)[穿]窟穴中罢于刀金。而士困于土功,将不释甲,期数而能拔城者为亟耳。上倦于教,士断于兵,故三下城而能胜敌者寡矣。故曰:‘彼战攻者,非所先也。’何以知其然也?昔智伯瑶攻范、中行氏,杀其君,灭其国,又西围晋阳,吞兼二国,而忧一主,此用兵之盛也。然而智伯卒身死国亡为天下笑者,何谓也?兵先战攻而灭二子[之]患也。(日)[昔]者,中山悉起而迎燕、赵,南张于长子,败赵氏;北战于中山,克燕军,杀其将。夫中山千乘之国也,而敌万乘之国二,再战(北)[比]胜,此用兵之上节也。然而国遂亡,君臣于齐者,何也?不(啬)[图]于战攻之患也。由此观之,则战攻之败,可见于前事。
“今世之所谓善用兵者,终战比胜,而守不可拔,天下成为善,一国得而保之,则非国之利也。臣闻战大胜者,其士多死而兵益弱;守而不可拔者,其百姓罢而城郭露。夫士死于外,民残于内,而城郭露于境,则非王之乐也。今夫鹄的非咎罪于人也,便弓引弩而射之,中者则(善)[喜],不中则愧,少、长、贵、贱则同心于贯之者,何也,恶其示人以难也。今穷战比胜,而守必不拔,则是非徒示人以难也,又且害人者也,然则天下仇之必矣。夫罢士露国,而多与天下为仇,则明君不居也;素用强兵而弱之,则察相不事。彼明君察相者,则五兵不动而诸侯从,辞让而重赂至矣。故明君之攻战也,甲兵不出(于军)而敌国胜,冲橹不施而边城降,士民不知而王业至矣。彼明君之从事也,用财少,旷日远而为利长者。故曰:‘兵后起则诸侯可趋役也。’“臣之所闻,攻战之道非师者,虽有百万之军,(比)[北]之堂上;虽有阖闾、吴起之将,禽之户内;千丈之城,拔之尊俎之间;百尺之冲,折之衽席之上。故钟、鼓、竽、瑟之音不绝,地可广而欲可成;和乐、倡优、侏儒之笑不(之)[乏],诸侯可同日而致也。故名配天地不为尊,利制海内不为厚。故夫善为王业者,在劳天下而自佚,乱天下而自安,(诸侯无成谋,则其国无宿忧也。何以知其然?)佚治在我,劳乱在天下,则王之道也。锐兵来则拒之,患至则(趋)[移]之,使诸侯无成谋,则其国无宿忧矣,何以知其然矣?昔者魏王拥土千里,带甲三十六万,其强而拔邯郸,西围定阳,又从十二诸侯朝天子,以西谋秦。秦王恐之,寝不安席,食不甘味。令于境内,尽堞中为战具,竟为守备,为死士,置将,以待魏氏。卫鞅谋于秦王曰:‘夫魏其功大,而令行于天下,有[从]十二诸侯而朝天子,其与必众。故以一秦而敌大魏,恐不如。王何不使臣见魏王,则臣请必北魏矣。’秦王许诺。卫鞅见魏曰:‘大王之功大矣,令行于天下矣。今大王之所从十二诸侯,非宋、卫也,则邹、鲁、陈、蔡,此固大王之所以鞭箠使也,不足以王天下。大王不若北取燕,东伐齐,则赵必从矣;西取秦,南伐楚,则韩必从矣。大王有伐齐、楚[之]心,而从天下之志,则王业见矣。大王不如先行王服,然后图齐、楚。’魏王说于卫鞅之言也,故身广公宫,制丹衣,(柱)建九斿[之旌],从七星之旟。此天子之位也,而魏王处之。于是齐、楚怒,诸侯奔齐,齐人伐魏,杀其太子,覆其十万之军。魏王大恐,跣行按兵于国,而东次于齐,然后天下乃舍之。当是时,秦王垂拱受西河之外,而不以德魏王。故曰卫鞅之始与秦王计也,谋约不下席,言于尊俎之间,谋成于堂上,而魏将以禽于齐矣;冲橹未施,而西河之外入于秦矣。此臣之所谓(比)[北]之堂上,禽将户内,拔城于尊俎之间,折冲席上者也。”
战国策·齐策五译文
苏秦游说齐闵王说:“臣下听说喜欢首先在天下挑动战争的人,后来一定有忧愁,缔结盟约而喜欢为君主结怨的人,后来一定孤立。 那后来兴起的人是有所依靠的,而远离怨恨的人是把握了时机。 因此圣人创立事业,一定依靠权变,并且务必在一定时机才能兴盛起来。 权变和依靠是统帅万物的关键;而时机和形势是办好各种事情的首要条件。 所以没有权变和依靠,违背时机和形势,却能办成大事的人太少了。 “如今看来即使是干将、莫邪那样的宝剑,如果不依靠人的力量,那么也不能切割东西了。 坚固的箭、锐利的箭头,如果得不到弓弦和弩机的配合,那么就不能射杀远方的敌人了。 箭头不是不锐利,宝剑不是不锋利,那是为什么呢?是因为没有权变和依靠的缘故。 凭什么知道是这样的?从前赵国袭击卫国,战车停止进攻人不休息,消息传到卫国都城,城里被迫割地求和,当时卫国都城的八个城门用土堵塞,而两个城门被攻陷了,这是亡国的形势。 卫国国君光着脚出行,向魏国诉说。 魏武侯身披铠甲磨快宝剑,向赵国挑战。 邯郸城中战马狂奔,黄河、太行山之间一片混乱。 卫国得到了这种依靠,也收聚残兵向北进攻,摧毁了刚平,攻破了中牟的外城。 卫国并不比赵国强大,打个比方,卫国就像箭而魏国就像弦机,这是凭借魏国的力量才占有河东之地。 赵国恐惧,楚国人救授赵国而进攻魏国,在州西交战,经过魏国的梁门,军队驻扎在林中,到黄河里饮马。 赵国得到这个依靠,也袭击魏国的河北焚烧棘沟,攻陷黄城。 因此说刚平的摧毁,中牟的攻破,黄城的陷落:棘沟的焚烧,这些都不是赵国、魏国能想到的。 然而两国高兴地这样做了,为什么?是因为卫国对于时势权变的依靠。 当今社会治理国家的人就不这样了。 兵力软弱却喜欢对抗强大的敌人,国势疲惫却喜欢招惹众人怨恨,战事失败却偏要打到底。 兵力弱小却憎恶居人之下,地域狭小却喜欢抵抗大国,战事失败却喜欢多用诈谋。 实行这六种办法却想追求霸业,那就会越来越远了。
“臣下听说善于治理匡家的人,顺从民众的心意,并且有预料战争的能力,然后顺应天下的大势。 所以缔结盟约不给君主结下怨仇,进攻敌国不为他人挫败强敌。 能做到这样,那么兵力就不会消耗,国权就不会被轻视,土地可以扩大,想法就可实现。 从前,齐国和韩国、魏国进攻秦国、楚国的时候,战斗不是很激烈,分得的土地又不比韩国、魏国多,然而天下各国唯独归罪于齐国,为什么?因为齐国给韩国、魏国招来祸患。 再说天下各国诸侯都在用兵,齐国、燕国交战,而赵国兼并了中出,秦国、楚国与韩国、魏国交战打个不休,而宋国、越国又专心一意地使用他们的军队。 这十个国家,都把互相敌对傲为心中的主要事情,但又却对齐国十分注意,这是为什么?因为缔结条约时齐国喜欢与别国结下怨仇,进攻时又喜欢专心一意挫败强大的`敌人。
“再说强大国家的祸患,常常是因为想要称王的心意造成的;弱小囤家的祸殃,常常是因为算计别人为自己谋利的结果。 所以大国危险了,小国灭亡了。 大国的计谋,莫如后发制人谨重地讨伐不仁义的国家。 后发制人可以有借口,助战的人多并且兵力强大,因此人多势强抵敌疲惫弱小的国家,必定能树立兵威。
所做的事业不违背天下人的心意,那么利益必然在握。 大国能够这样做,那么名号不取而自至,不想称王却树立了霸王的威严。 小国的情形,莫如谨慎冷静并要少相信其它诸侯。 谨慎冷静四邻就不会反对;少相信其它诸侯,就不会被人叛卖。 如果在国外不被叛卖,在国内不被人反对,那么就会避开祸患,不信用腐朽的势力:国库中的财物即使于裂、虫蛀也是用不完的了。 小国走这条路,那么不用祭祀神明而福气自然到来,不用借贷自然丰足了。
所以说:效法仁德的可以做王,实行仁义的可以称霸,穷兵黩武的灭亡。 根据什么知道是这样的?从前吴王夫差依靠自己的强大,首先在天下发难,强袭郢城并拘禁越王,身后跟随着许多诸侯国的君主,可是终于身死国亡,被天下耻笑,为什么?这是因为夫差平时就谋求称王,依靠自己的强大喜欢首先在天下挑起祸端。 从前莱国、茁国好耍阴谋,陈国、蔡国好施诈术,苜国靠着越国却灭亡了,蔡国仗恃晋国也灭亡了,这些都是在国内多用诈术,在国外轻信渚侯造成的祸殃。 由此看来,国家无论强弱或者大小,所遭到的祸患,都可以在前面的事实中得到证明。
“谚语说:‘良马衰老的时候,劣马能够跑在它的前面;大力士孟贲疲倦的时候,女子的力量也能超过他。 ,)?劣马、女子,他们的筋骨力气,并不比良马、孟贲强。 为什么有这样的结果呢?这就是后发制人取胜的证据。 现在天下诸侯的力量相持不下,谁也不能兼并消灭对方,有谁能够按兵不动后发制人,把怨恨转嫁给别人再去诛伐不正直的人,隐匿用兵的真情丽托于正义,那么灭亡天下诸侯就可举足而待了。 对于诸侯的变故十分明了,对地理形势详察,不缔结亲盟,不互相交换人质而巩固联合,不用急躁却可以使事情进展迅速,诸侯间互相往来我们不要反对,交相割让土地而不互相憎恨,双方都强大我们就都设法亲近。 为什么这样做?因为形势上虽然同有忧患,可是战争是为了夺取利益。 凭什么知道是这样的呢?从前齐国、燕国在桓曲交战,燕国失败,十万军队被消灭。 胡人乘机偷袭燕国和楼烦几个县,夺走他们的牛马。 胡人和齐国从来就不亲近,而且用兵时又没有结盟、交换人质来图谋燕国,然而比互相协调作战还一致,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形势上同处忧患之中而战争的实质都是为了夺取利益。 由此看来,跟形势相尾的国家结盟利益就会长远,后发制人就会有诸侯赶来协助作战。
“所以贤明的君主明察的相国,如果的确想把成就霸业作为自己理想的话,那么就不能首先发动攻战。 战争是毁坏国家,并耗费都县资财的事情。 国家残破资财耗费既已在先,却想使诸侯听从自己命令的国家太少了。 那战争既然有这样的破坏性,可是士人听说发生战争就拿出自己的财物充实军队的市场,输送饮食招待不怕死的人,让人折断车辕为士兵做饭,杀掉耕牛让士兵痛饮,这些都是自己削弱军队的做法。 战前国人为出征将士祈祷祝贺,国君派人为战死者祭祀掩埋尸体,通达的都城和小的邑县都设置社祭,有市场的各邑也都停止营业事奉王军,这些都是使国库空虚的计划。 等到战后的第二天,装殓死去的扶持受伤的,即使是军队建立了战功,可是战争付出的费用,国人的悲哀哭泣,那已经伤透了主上的心。 死者的家届破了家产安葬,受伤者的家属用尽钱财供给伤者药物,健全的人在国内要相聚欢乐地饮宴,因此他们的花费与死伤者的花费相同。
所以民众所花费的钱财,十年的土地收成也无法偿还。 军队战争所损失的物资更多,矛和戟折了,刀镊和弓弦断了,损坏了弩,破坏了车,累坏了马,丢失了一大半箭。 铠甲和兵器这些战具,是官家自己花钱买的,士大夫所隐藏的东西,劈柴养马一类人所偷盗的东西,十年的土地收成也无法补偿这些损失。 天下有这两种大费用的国家,却想使诸侯听从他的命令,恐怕也是很少的了。 攻城的费用更是浩大,百姓制作遮蔽矢石的器具,升举陷阵的战车和战阵高巢车,全家编入军队中服役,住在地道里,民众疲惫于制作兵戈之中:士兵困苦在修筑营垒等土木工事的劳动中,将军也不能脱下甲胄休息,按期而能攻下城来就是迅速的了。 在上位的人教练得疲倦,士卒被兵刃伤害的很多,所以三次攻下城池并能战胜敌国的也是很少的了。 因此说那些攻战之事,不应该首先发动。 凭什么知道是这样的呢?从前智伯瑶攻打范氏、中行氏,杀死他们的君主,灭亡他们的国家,又向西围攻晋阳,吞并了这两个国家,并使赵襄子十分忧虑,这可以说是强盛的用兵了。 然而智伯终于身死国灭,被天下人耻笑,这是什么缘故?这是因为智伯首先发动战争:并灭亡范氏、中衙氏造成的祸患。 从前,中出国调动所有的军队迎战燕国、赵国的军队,南面在长子交战,打败了赵国;北面在中山交战,克服了燕军,杀死燕国大将。 中出不过是一个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却能抵敌两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两战连胜,这可以说是上等的用兵了。 然而国家随即灭亡,中山的国君只好向齐国称臣,这是为什么呢?这是不节制战争招来的祸患。 由此看来,攻战的失败,从前面的事实中可以看到。
“当今社会所说的善于用兵,攻人是战争结束前连战连胜,守已则是坚守城池不可攻破,天下人才称赞他善战,一个国家仗恃善于用兵,对国家是不和的。 臣下听说打仗能获大胜的国家,它的士兵必然死亡很多并且兵力更加削弱;坚守城池牢不可破的国家,它的百姓一定疲劳不堪并且城郭败露。 那士兵在国外战死,人民在国内伤残,城郭在边境上败露,这可不是君王所喜欢的事情。 如今再说那箭靶子的红心,并没有得罪什么人,可是谁都想巧妙地拉开弓肘中它,射中的人们叫好,射不中的感到羞愧,无论老少贵贱,谁都一心想射中它,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它向人们表示难以射中。 现在百战百胜,并且坚守城池牢不可破的国家,不只是向人表示难以攻克,并且又是害人了,这样一来,那么天下人必定都仇视它。 使士兵疲劳国家败露,并与天下人结下许多怨仇,那是贤明的君主所不取的;经常用兵虽强必弱,那是明察的相国所不傲的。 那贤明的国君明察的相国,没有动用各种兵器而诸侯听从他的命令,讲究辞让之礼贵重的财物就会自然到来。 因此英明的君主作战,不用出动军队就可以战胜敌对的国家,陷阵战车和战阵的高巢车没有使用而边城就投降了,百姓还没有觉察而王业已经成功。 那些英明君主治理国事,使用的财物少,花费的时间长,可是获得了长远利益。 因此说:军队后发制人可以役使诸侯。 “臣下听过这样的道理,攻战的方法主要并不是用兵,即使有百万军队,也可以在朝堂之上打败他们;即使有阖阀、吴起那样的将领,也可以在门内擒住他;千丈高的城池,可以在宴饮之间攻拔它;百尺高的陷阵战车,可以在卧席之上折断它。
所以钟、鼓、竽、瑟演奏的青乐不绝于耳,土地一样可以扩展,想要做的事情一样可以成功;和着音乐之声起舞的歌女、矮人的戏笑永不休止,各国诸侯可以同一天前来朝拜。 所以名号齐予天地并不算尊贵,财权可以制服海内并不算富厚。 所以那些善于成就王业的人,在于使天下人劳苦而自己安逸,扰乱天下而使自己安定,使诸侯的图谋不能成功,那么它的国家就不会有长久地隐忧了。 凭什么知道是这样的呢?生活安逸社会安定在我,辛劳扰乱都在天下人,这才是成就王业的根本办法。 精兵来攻就抵抗它,祸患到来就转移它,使诸侯的图谍不能成功,那么它的国家就没有长久地隐忧了。 凭什么知道是这样的呢?从前魏惠王拥有千里土地,带甲的士兵三十六万,依仗自己的强大攻占了邯郸,向西围攻定阳,又联合十二个诸侯去朝见周天子,以便向西去图谋秦国。 秦孝公很恐惧,睡觉睡不安稳,吃饭吃不出滋味,向国内下令,所有城池的城堞之间全部设置攻守的战具,边境上加强守卫备战,派死士遣将官,等待魏国的进攻。 商鞅向秦孝公谋划说:‘魏国功业很大,并且号令通行天下,又联合十二个诸侯朝见周天子,那赞承他们的一定很多。 因此用一个秦国去抵抗强大的魏国,恐怕不如人家。 大王为什么不派我去拜见魏王,如果让臣下去,我一定能使魏国失败。 ’秦孝公答应了他的请求。 商鞅拜见魏惠王说:‘大王的功业大极了,号令可以遍行于天下了。 可是如今大王所联合的十二个诸侯,不是宋国、卫国,就是邹国、鲁国、陈国、蔡国,这些本来就是大王用马鞭子就能驱使的国家,依靠它们不能够称王天下。 大王不如向北联合燕国,向东讨伐齐国,那么赵国必定服从大王的命令了:向西联合秦国,向南讨伐楚国,那么韩国必定服从大王的命令了。 大王有讨伐齐国、楚国的心,就顺从了天下人的意愿,那么王业就可以看到了。 大王不如先准备帝王的服制,然后再图谋齐国、楚国。 ’魏惠王很喜欢商鞅的话,因此亲自指挥扩建宫殿,裁制红色龙袍,树立天子龙旗,准备了帝王进兵时使用的画有朱雀七星的旗。 这些都是位居天子的人使用的,可是魏惠玉全用上了。 在这种情况下,齐国,楚国大怒,各国诸侯都奔到齐国去了,齐国率兵讨伐魏国,杀了魏国太子,覆灭了魏国十万大军。 魏惠王非常害怕,光着脚逃回国内命令停止进军,后来又向东奔到齐国请求讲和,然后天下诸侯才停止进攻魏国。 正当这个时候,秦孝公就在垂衣拱手之间取得了西河之外的土地,并不感激魏惠王的恩德。 所以说商鞅开始和秦孝公谋划的时候,谋划没有走下坐席,谈论在宴饮之阅,计谋形成在朝堂之上,可是魏国的将领已经被齐国擒获了,陷阵战车和战阵的高巢车还没有施用,而西河以外的土地已经划入秦国版图了。 这就是臣下所说的在朝堂上打败敌人,在门内擒获敌将,在宴饮之间攻下城池,在坐席上折断敌人的兵车了。”
贵州高考排名17579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山东高考排名55787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南高考排名44720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辽宁高考排名9744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长春工程学院的水电站设备安装与管理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河南高考排名3360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北高考排名8511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南高考排名32101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甘肃高考排名2524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高考排名27732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北高考排名1088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三亚城市职业学院和漳州理工职业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江西洪州职业学院和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江西高考排名1343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24772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4710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的助产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江西高考排名10525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安徽高考排名3808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黑龙江东方学院和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典雅的近义词
归心似箭的近义词
肤浅的近义词
考虑的近义词
阳光明媚的近义词
敬爱的近义词
自立门户的近义词2篇
破绽的近义词
蹂躏的近义词是什么
盘点三年级常用的近义词
演绎的近义词是什么
驻守的近义词是什么
下落近义词解释
成语千里寄鹅毛的近义词
从容的近义词四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