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台样子的句子

王明刚老师

  烽火台样子的句子

  1、 当你登上八达岭长城最高的烽火台上,放眼远望,那蜿蜒曲折的长城,像一条巨龙在飞舞,翻山越岭,游向远方的天边;再看那长城的堡垒,一个连着一个,一段城墙接着一段城墙,一望无际,苍苍莽莽。看到这样雄伟壮丽的景像,一种民族自豪感油然而升;那高大绵长的长城,是建造在高山峻岭和悬崖峭壁之上,建造之艰难是无法想象的。

  2、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大家都听过吧?传说,周国的最后一个帝王----周幽王为了博得当时的天下第一美女褒姒一笑,数次无故点燃边关告急用的烽火台,骗天下诸侯带领风尘仆仆的赶来,以此来博得美女一笑!最后,当边关真的告急之时,他点燃烽火却再也没人赶来救他了!从这个故事里,出现了两个成语:烽火戏诸侯、一笑倾国!

  【烽火台古诗赏析】

  《烽火台》宋 作者: 马之纯

  此到西陵路五千,烽台列置若星连。

  欲知万骑还千骑,只看三烟与两烟。

  不用赤囊来塞下,可须羽檄报军前。

  如何向日缘褒姒,无事蓬蓬火又燃。

  【烽火台】

  坪城地势高耸处,点缀着几处烽火台的遗迹。

  作为古战场最后的痕迹,他孤傲的一直延续着他原始的风貌。倔强的与自然界做着最后的抗争。尽管在辽远的古代他们被作为信息传递唯一行之有效的硬件,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位置。可随着时代的推进,科技的发展,他们的存在早已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只作为时光的验证而孤立无援的矗立在山顶,任凭风雨斑驳,自生自灭。

  唐代的杜佑在【通典。拒守法】中这样详载;上建圆屋覆之……屋上置突灶三所,台下亦置三所,并以石灰饰其表里。复置柴笼三所,流火绳三条。在台侧近上下,用屈膝梯,上收下乘。屋四壁开觑贼孔,及安视火筒。置旗一面,鼓一口,弩两张,抛石、垒木、停水瓮、干粮、麻蕴、火钻、火箭、蒿艾、狼粪、牛粪。每晨及夜,平安举一火,闻警固举二火,见烟尘举三火,见贼烧柴笼。如每晨及夜平安火不来,即烽子被贼所捉。一烽六人:五人为烽子,递如更刻,观视动静,一人烽卒,知文书、符牒、转牒。而如今也只能从这些记载中去揣摩想象烽火台最初的模样了。

  离家不远处,有一个叫榻墩子的烽火台。因为整个建筑上部基本坍塌,只剩底部宽厚的夯土层,人们便习惯称他为【塌墩子】 。墩子是自古沿传下来的称谓。自古以来很多称谓在历史的`烟尘下黯然消失,被人遗忘。继而以新的称谓替代。就好像小时候,祖母一辈人没有厕所这一概念。均称【后楼】,如若方便就谓【去后楼】,如果放置现在,后辈人一定觉得陌生稀奇。我们小时候常跑去塌墩子上奔跑嬉戏,所以记忆比较深。 中国历史遗迹太多,而疏于打理。塌墩子也因数百年的高龄而近迟暮。破败,颓废,也许就在不久的将来,他同岁月的烟尘一样抹平消失而后归于宁静。变成记忆。

  闲暇时,我就会跑到山顶,停靠在他的脚下。去听风的的声音,去看辽远的戈壁荒漠。想象着数百年前的狼烟生活,想象着数以千计的勇士在他的脚下同入侵的蛮夷搏击刺杀。狼烟四起,士卒在青春的烈焰下,怒目圆睁,手持长矛。风啸马嘶,血浸战袍。也绝不容许蛮夷践踏城池半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