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课文瀑布内容

黄飞老师

  瀑布

  还没看见瀑布,

  先听见瀑布的声音,

  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

  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山路忽然一转,

  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

  这般景象没法比喻,

  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站在瀑布脚下仰望,

  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时时来一阵风,

  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瀑布》相关资料

  一、瀑布的形成

  瀑布,地质学上叫作跌水,是由地球内力和外力作用而形成的。如断层、凹陷等地质构造运动和火山喷发等造成地表变化,流动的河水突然地、近于垂直地跌落,这样的地区就构成了瀑布。瀑布表明河流的重大中断。这种瀑布主要是以内力作用为主导因素而形成的。另一种由流水的侵蚀和溶蚀等外力作用为主导因素而形成,如河床岩石软硬不一,较松软的岩石易被流水侵蚀掉,从而形成高低差异很大的地势差别成为瀑布。此外,冰川对岩石的刨蚀也可造成瀑布。

  在河流的时段内,瀑布是一种暂时性的特征,它最终会消失。侵蚀作用的速度取决于特定瀑布的高度、流量、有关岩石的类型与构造,以及其他一些因素。在一些情况下,瀑布的位置因悬崖或陡坎被水流冲刷而向上游方向消退;而在另一些情况下,这种侵蚀作用又倾向于向下深切,并斜切包含有瀑布的整个河段。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因素的任何一个或两个在起作用,河流不可避免的趋势是消灭任何可能形成的瀑布。

  河流的能量最终将建造起一个相对平滑的、凹面向上的纵剖面。甚至当作为河流侵蚀工具的碎石不存在的情况下,可用于瀑布基底侵蚀的能量也是很大的。与任何大小的瀑布相关、也与流量和高度相关的特征性特点之一,就是跌水潭的存在,它是在跌水的下方,在河槽中掘蚀出的盆地。在某些情况下,跌水潭的深度可能近似于造成瀑布的陡崖高度。跌水潭最终造成陡崖坡面的坍塌和瀑布后退。

  造成跌水的悬崖在水流的强力冲击下将不断地坍塌,使得瀑布向上游方向后退并降低高度,最终导致瀑布消失。

  构成瀑布的三要素为:落差、宽度和水量,人们对于大瀑布的排列名次常有分歧,主要是因为测量方面的原因,或是单独强调了某一因素的结果。不过,有着雄伟气势的瀑布,是不会跟人们计较这些的,不管它们排行老几,站在它们面前,被震撼的还是我们自己。

  二、世界三大瀑布

  1、尼亚加拉瀑布

  尼亚加拉瀑布位于加拿大与美国的交界处的尼亚加拉河上,河中的高特岛把瀑布分隔成两部分,较大的部分是霍斯舒瀑布,靠近加拿大一侧,高56米,长约 670米,较小的为亚美利加瀑布,接邻美国一侧,高58米,宽320米。尼亚加拉瀑布及由它冲出来的尼亚加拉峡谷的形成有着特殊的地质条件,其中页岩的不断被水流冲刷,使得瀑布在1842年至1905年间平均每年向上游方向移动170厘米。美加两国政府为保护瀑布,曾耗巨资修建了一些控制工程,使瀑布对岩石的侵蚀有所减小。

  2、维多利亚瀑布

  维多利亚瀑布位于非洲赞比西河的中游,赞比亚与津巴布韦接壤处。瀑布宽1700余米,最高处108米,宽度和高度比尼亚加拉瀑布大一倍。年平均流量约 934立方米/秒。赞比西河抵瀑布之前,舒缓地流动,而瀑布落下时声如雷鸣,当地居民称之为“莫西奥图尼亚”(意即“霹雳之雾”)。维多利亚瀑布的水泻入一个峡谷,峡谷宽度从25米至75米不等。

  3、伊瓜苏瀑布

  伊瓜苏瀑布位于阿根廷和巴西边界上的伊瓜苏河。这是一个马蹄形瀑布,高82米,宽4千米,是尼亚加拉瀑布宽度的4倍,比维多利亚瀑布还要宽很多。悬崖边缘有许多树木丛生的岩石岛屿,使伊瓜苏河由此跌落时分作约275股急流或泻瀑,高度60至82米不等。11月至3月的雨季中,瀑布最大流量可达 12750立方米/秒,年平均约为1756立方米/秒。

  《瀑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0个生字,写会本课9个生字。

  2.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3.感受瀑布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通过搜集材料,了解瀑布的更多知识,初步培养学生的搜集材料的能力。

  5.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音韵美及瀑布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初步培养学生的搜集材料的能力,培养学生乐于合作、认真倾听、积极表达及大胆质疑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猜声音,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朋友,他很调皮,想让大家听听他的声音,猜猜他是谁?愿意猜吗?(课件放瀑布的声音)猜出他是谁了吗?请大家把课本翻到第72页,认真看看题目,试一试能不能和我一起把题目写到黑板上?(师生共同板书:瀑布)

  二、交流资料,丰富知识储备。

  同学们随即达成协议:我们觉得读这篇课文时应该有高有低,有快有慢,那样读起来就更有味了。

  思考:老师还有什么理由不相信孩子们呢,还有什么理由不放手呢,还有什么理由不让出“舞台中心”呢。“退”一步海阔天空,会更利于孩子的成长。老师形式上的“退”的结果是学生实质上的“进”。

  三、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你怎么办?(提醒学生注意(1)标出生字。(2)读书的姿势:头正、身直,手拿书,眼明、心快,口要准。)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不认识的字,并多读几遍。

  3.同桌汇报生字学习情况:用手指给你的同桌看,读给同桌听,提醒同桌要跟着读。

  4.指名学生做小老师,帮老师检查生字。

  5.生字挑战游戏:挑战其他同学,随便问他关于生字的情况,如:组词、小魔术、结构、写法、造句子等。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至背诵,理解诗歌。

  1.生字大家学的这么好,再回到课文中,你还能认识他们吗?现在我们再来读读课文,这次读,你对自己有什么要求?(引导学生: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不破句,还要注意读书的姿势。)  读完后小结:刚才做到四个“不”的同学请举起手来,同学们做的可真棒!能够说到做到。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指三名同学读诗歌)

  2.你还愿意听谁读,可以直接告诉他,并说明理由。(推选三名同学接读课文,其余同学和老师一起端起书来,认真听。)  读完后师生评价。如果有缺点,可引导学生,别人的意见你能接受吗?再读一读试试。

  3.为了帮大家读好课文,老师还从网上搜集了很多图片,愿意看吗?(多媒体课件放瀑布图片、录像材料)看完后你想说些什么?现在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再来读读课文,看能不能比刚才读得更好?

  4.分小组读课文比赛:各小组可以选择喜欢的形式来读,如:齐读、接读、表演读等,再给大家一点时间,读一读,练一练,再来比。

  5.各小组读课文比赛。

  6.师配乐范读:听大家读得这么好,老师也忍不住了,让老师也来参加比赛好吗?

  7.尝试背诵:还愿意来读吗?让我们在音乐中一起读读课文,能背过的同学可以合上课本,还没背过的同学可以看着书来读。

  五、默读课文,引导学生质疑。

  1.现在让我们来默读课文,默读后回答老师的三个问题。要认真读,读后动脑猜猜老师会提出哪些问题?

  2.引导学生思考:老师会提出哪些问题?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解答。(不能解答的,引导学生课外再查资料自己解决。)

  3.老师的问题:你听到瀑布的声音了吗?看到瀑布的样子了吗?能把听到的和看到的说出来吗?

  六、交流收获,引导课后再搜集。

  学过这篇瀑布后,你最想说什么?(学生谈。)

  听了同学们的交流,我不禁想起了一首古诗:“水帘挂在悬崖边,隆隆作响生雨烟。千万双手抓不住,可是银河落九天。”

  你还能搜集到这样的诗句吗?下课以后试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