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麻雀》文本解读

孙小飞老师

  《麻雀》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中的一篇选学课文,这篇课文选自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作者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用生动、精炼的语言,叙述了一只弱小的老麻雀在庞大凶猛的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的故事,歌颂了热爱幼小者的高尚品质。作者恰当的运用了表示情景变化的词语如:“突然”、“嗅到”、“摇撼”等;表示动作、存托形象的词语如:“呆呆地”、“无可奈何地”、“慢慢地”等;表示情绪和心理的词语如:“扎煞”、“绝望”、“嘶哑”、“搏斗”等,真实而具体地描写了猎狗与老麻雀的不同表现,突现了老麻雀的勇气和胆量。课文内容由“情”编织,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教育的好教材。编者选择这样一个小故事,也不仅是为了赞美老麻雀为了保护小麻雀而表现出来的那种精神的伟大,更多的应该是期待借此故事让孩子们懂得爱自己的母亲和爱那些像母亲一样爱着自己的人。用这样一个小故事完成孩子们与母亲、与亲人、与朋友,甚至陌生人间情感的交织,心灵的交融,体会语言,感悟人生,同时,感受这种奇妙的“借物喻人,以物扬志”的表达方法,在语文的海洋尽情地徜徉。

  如何透过朴实的文字引领学生品味“那种强大的力量”,老麻雀伟大的母爱是如何体现的呢?这就需要深入文本分析。

  一、抓关键人物之间的关系

  课文中提到了猎人、老麻雀、小麻雀、猎狗这四个角色,仔细阅读,其实他们之间是紧密联系的。下面从角色的样子、动作、神情和心理活动等方面进行一一分析。

  1、小麻雀:a样子——嘴角嫩黄,长着绒毛(说明稚嫩弱小,毫无自我保护的能力)b动作——从巢里掉下来,站在地上,拍打着小翅膀。(说明处境危险,急需帮助。) c神情——呆呆的,无可奈何。(说明从未离开过妈妈的保护,还未经历过任何凶险的遭遇,面对危险没有任何的自救方法和能力。) d心理——害怕、恐惧、无助。(令人心生怜悯。)

  2、猎狗:a样子——体型相对庞大,有锋利的牙齿。(说明强大并富有攻击能力。)b动作——先是“跑在我的前面”(说明凶猛威武),

  然后是“放慢脚步,悄悄地向前走”(说明是捕猎高手,经验颇丰),接着是“慢慢地走进,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说明攻击力极强,已经把小麻雀视为猎物,占绝对的优势)最后是“慢慢地向后退”(说明对于老麻雀的行为,很是意外)。c神情——愣住了。(说明因老麻雀勇敢而果断的行为而震住了。)

  3、老麻雀:a样子、神情——石头似的落下、浑身发抖、呆立不动(说明老麻雀面对强大的对手,也会害怕和恐怖,而且紧张。但强烈的护子之情却使它果敢地飞下来,坚定地落在猎狗面前。母爱是可以战胜对死亡的恐惧的!)b动作——飞下来、扎煞起羽毛、绝望地尖叫、掩护、准备搏斗(说明老麻雀深知,自己不是猎狗的对手,自己飞下去,百分之九十九不仅救不了小麻雀,还有可能使自己也丧命,所以它绝望地尖叫;但同时它又抱有一线希望,如果不下去,小麻雀必死无疑,如果下去,也许还有百分之一的存活的可能,它要用这百分之一来战胜百分之九十九,用生命来换小麻雀百分之一的希望。另外,它对猎狗这种以强欺弱,以大欺小的行为感到十分愤怒,所以它扎煞起羽毛,准备搏斗。)d心理——对猎狗的愤怒、害怕、紧张;对小麻雀的担心、爱护、誓死掩护的决心和勇气。

  4、猎人:全文对猎人的描写是最少的,但我们能从最后一句话中感受到猎人的心理活动。“我急忙换回我的猎狗,带着它走开了。”(说明猎人的心里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他被老麻雀勇敢、伟大、果断的护子行为而深深感动了。所以帮助老麻雀解救了小麻雀,带走了猎狗。)纵观全文,我们很容易知道老麻雀是主角。在配角猎狗、小麻雀和猎人的衬托下,老麻雀的伟大形象就很好地体现出来。

  二、用“对比”来突出主题

  课文中藏着一个教学亮点:角色间的对比。首先是小麻雀与猎狗的对比,根据这一对比,使我们能更好地走进课文,还能使我们的心揪起来,会担心小麻雀的安危。最主要的对比是老麻雀与猎狗之间的对比。首先是体态上的对比,猎狗如此庞大,而老麻雀却这么渺小,力量相差巨大;其次是情绪的对比,老麻雀紧张害怕的情绪无法与猎狗一心想吞掉麻雀的情绪比横;最后是精神力量的比较,虽说前两层比较,老麻雀抵不过猎狗,但是最后精神力量的比较,老麻雀却胜过

  猎狗。通过这几层对比,逐层分析,我们就能很准确地体会到文章主题,并且心生赞叹之情。

  三、用“矛盾”来突出主题

  把课文前后对比,会发现矛盾。把第四自然段的第2、3句话连起来读读,既然“落”字写出了老麻雀的英勇,那么它为什么还会绝望地尖叫呢?读第五自然段,“掩护”与“发抖”,“搏斗”与“呆立”等行为中都有矛盾,要结合语境去体会这种矛盾性格存在的普遍性。老麻雀矛盾性格的产生根源潜藏在第五自然段的最后两句话中。此时老师仍应充当“向导”的角色,领着学生自己去探究,促其“自圆其说”。在老麻雀看来,猎狗是个庞大凶狠的动物,从力量上讲老麻雀决不是它的对手,与之搏斗,老麻雀是不堪一击的,这样非但救不了小麻雀,甚至连自己的性命也要赔上,所以内心十分惊恐不安。但是,老麻雀为了使小麻雀有脱离危险的可能,唯一的办法就是飞下去,勇敢地与凶恶的猎狗搏斗,并设法赶走猎狗。“一种强大的力量”是指老麻雀对小麻雀的一种深切的关爱,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感。为了小麻雀,老麻雀“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它宁愿放弃自己安全的处境,甚至不顾牺牲自己的生命,是这种爱给了老麻雀无穷的勇气和力量。老麻雀置身于凶残的猎狗与弱小的小麻雀当中,产生其矛盾性格的根源也就寓于其中。但这不仅没有损害老麻雀的形象,反而使它的形象显得更真实,更丰满,更高大。

  四、追问、找隐藏的主题

  大家都认为是“母爱”就是本文的主题,作为主题,“母爱”确实存在。但是老麻雀能最终成就母爱,拯救她的幼儿,主要还靠背后站着的猎人,如果没有猎人的人道主义精神,不要说拯救小麻雀,连老麻雀自身也难保。更本质地说,屠格涅夫其实是颂扬“人道主义”,颂扬“情爱”,通过麻雀事件来表现俄国社会出现的新的价值取向。我们反复读文本,不难发现:老麻雀拯救小麻雀,是以大护小;猎狗最后“愣住了”“慢慢地向后退”,也可以理解为它被老麻雀的行为感化了,放弃了“以强凌弱”;猎人“我”是强大者,最终动了恻隐之心,唤回了猎狗。我想,屠格涅夫是想通过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不要畏惧庞然大物,只要敢于斗争,弱小者也是可以战胜强大者的。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理解,我们确定以下教学目标:正确读写并理解“锋利、无可奈何、扎煞、绝望、嘶哑”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故事中,懂得母爱的伟大。

  (3)联系上下文,通过品读重点词句体会老麻雀的爱子之情。

  (4)认真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具体的描写,来表现老麻雀奋不顾身掩护小麻雀的那种为一种强大的力量。那如何扎实有效达成目标呢?我们主要通过品读重点句来体会。课文中有许多描写老麻麻雀的句子,抓住句中关键的字词,我们则能深入体会主题了。比如 “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这是一种怎样的勇气和力量?老麻雀又为什么有如此惊人的`举动?难道它不知道这样做有多危险吗?作者为何要用“石头似的”、“扎煞”、“绝望”的词语来形容老麻雀,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吗?引导学生体会“石头似的”说明了什么,写出来老麻雀怎样的心情?利用多种方法理解“扎煞”、“绝望”“尖叫”三个词语。同时,引导学生读出老麻雀的果敢、勇气、胆量,将生死置之度外的情感。再如“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啊!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是啊,高枕无忧、相安无事的生活谁不想要?是什么原因让老麻雀不顾一切冲向这个险境?文中提到的“一种强大的力量”又指的是什么呢?是不是一种为了拯救孩子而无惧生死的伟大的母爱呢?在一步步的追问中,让孩子深刻感悟到老麻雀不畏、反抗邪恶的大无畏精神。故事所要表达的情感——对幼小的怜爱之情、对母爱无限的敬意和赞美之情!另外,引导学生从老麻雀的身上联系自己的妈妈,利用写话的形式抒发对母爱无限的敬意和赞美之情!

  下面我对我们的磨课作一个简单的叙述。我们在吴老师的带领下,就这堂课进行了多次的磨砺实践,让我明白了一堂好课必须经过反复实践,才能不断提升。在磨课过程中,我感受最深的一点是:深入文本,把握主题。第一次试教,张老师在谈话引入环节回顾老舍先生写的母鸡: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这样很容易让学生的思维产生定势,文章的中心思想也被过早揭示。在初读课文时穿插字词的教学,没有把时间花在刀刃上。整堂课主要围绕老麻雀的动作、神情、心理为展开教学,忽略猎狗的凶猛及小麻雀的无助,导致目标落实不到位。在评课交流中,语文组各成员积极指出课堂中存在的不足,如对语言文字的指导不够深入,主题与文本脱离;教师激励性评价语不丰富,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等。通过全体讨论,教学时要从课文的整体意义出发,从作者真正的写作意图出发,确定要把重心放在角色间的对比上来突显主题,提出:利用关键词句在反复品读中体会老麻雀那伟大的力量。于是张老师又对自己的教学设计做了一番修改,完成了第二稿。这次试教下来后,大家都觉得教学的层次性清晰,真正进入作者的内心,课堂节奏感也强了。今天这是张老师第三次上课,我感觉她值得我学习的地文很多。张老师作为一个引导者、合作者,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循循善诱,学生乐学好学,将课堂演绎地相当有活力,让我的心灵经受了一次爱的洗礼。总而言之,一稿稿设计,一次次反思,在磨砺,在成长,在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