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案必修一人民版1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导学案
1、课前导学
[课程标准] 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一、社会矛盾的日益尖锐
1.原因
(1)北宋初年宋太祖对兼并土地采取______态度。
(2)地主隐瞒田产,少交赋税.
(3)北宋中期,政府不断增加赋税.
(4)连年战事和频繁的自然灾害,更 加重了人民的苦难.
二.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
1.原因:宋朝建国后,统治者吸取教训,采取措施加强皇帝的专制集权,首先集中______,其次集中______.
2.影响:虽然加强了封建统治,但也带来了负面影响.
(1)积弱:削弱了军队战斗力,形成了________局面。
(2)积贫:官职混滥,形成了________局面,更加重了财政负担,形成了_______局面.同时,招流民进军队,军队数量急剧增加,形成了________局面,军费开支高涨,加剧了冗费局面.北宋逐渐形成_______局 面.
三.昙花一现的庆历新政
1.背景
(1) 社会矛盾激化,北宋积贫积弱局面比较严重.
(2 ) 范仲淹认为根本原因是________.
2.推行:1043年,宋仁宗任用_________宫弼等人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的改革.
3.内容
(1)定期考核政绩,依照政绩提拔官员,淘汰冗官.
(2)严格_______.
(3)改革_______.
(4)慎选地方官吏.
2、课堂识真
1.造成北宋中期财政危机的主要因素包括( )
①官僚队伍庞大 ②募兵、养兵政策 ③“岁币”支出 ④“辽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2.公元997年,宋廷岁收2200多万缗,收支相抵还余大半;到王安石变法前两年,收入已高达11000多万缗,收支却亏1500多万缗,“民贫乏食”,造成这种统治的根源是( )
A .统治衰退 B.起义频繁 C.兵力不足 D.吏治腐败
3.《梦溪笔谈》记载:“皇佑(宋仁宗年号)二年,吴中大饥,殍殣枕路。是时范文正(范仲淹,字希文)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粮食),为术甚备……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鼎兴。”范仲淹救灾措施的主要特点是( )
A.宣传佛教,要求百姓忍耐 B.鼓励百 姓生产,实行自救
C.救济与“以工代赈”相结合 D.寺院提供饮食,救济百姓
4.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室连田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这表明北宋政府( )
A、大力抑制土地兼并 B、纵容土地兼并以便于筹集军费
C、准备搜刮百姓以抗辽 D、减轻人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特权
5.宋太祖加强了中央集权,造成冗官、 冗兵、冗费,形成北宋中期积贫积弱的局面,由此得出的教训是( )
A.加强中央集权势必增加官职和官员数量
B.募兵和养兵的举措可以缓和农民反抗
C.扩大国家机器是改革的有力 保障
D.改革必须提高办事效率,实行精兵简政
6 .“先天下之忧 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如此胸襟的他为宋仁宗赏识而进行改革,其改革的核心是( )
A.整顿吏治 B.理财 C.军事改革 D.教育改革
7.有学者认为,庆历新政中范仲淹等人同心协力,和衷共济,有时还相推崇。“所以,导致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之一,也在于它抵触了宋朝的家法”。这里的“家法”最有可能是指( )
A .朝廷对文官的防范 B.朝廷对朋党的防范
C.朝廷对割据势力的防范 D.朝廷对宰相等重臣的防范
8 .庆历新政失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 )
A.北宋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十分尖锐
B.北宋王朝十分腐朽
C.变法内容不尽合理
D.变法没有顺应历史潮流
3、课后见功
9.阅读下图,回答问题:
北宋时期中国形势示意图
请回答:
⑴你通过这一幅地图得到哪些历史信息?
⑵图片主要反映了什么矛盾?北宋为解决图中所反映出 的矛盾主要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一局面与北宋中期的“三冗”现象中的哪个问题有关?
⑶由于以上问题导致了北宋什么局面的出现?对于北宋中期王安石变法有何影响?
4、拾遗补缺(学习交流展示即效果展示)
5、拓展空间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真宗咸平四年,有司言减天下冗吏十九万五千余人。所减者如此,未减者可知也……刘晏(唐朝人)以一千二百万贯供中原之兵而有余,今以三千六百万贯供川陕一军而不足。
——赵翼《甘二史札记》
材料二 夷狄者,皮肤之患尚可知;盗贼者,心腹之患深自忧。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三 官雍于下,民困于外,夷狄骄盛,寇盗横炽,不可不更张以救之。
—一范仲淹《答手诏条陈十事》
请回答:
⑴根据材料一所述,你认为它反映了哪个朝代的什么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何在?
⑵结合材料一反映的问题,比较材料二和材料三,你认为哪个更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实际?
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统治者是怎样“更张以救之”的?
参考答案(第10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1、课前导学 略
2、课堂识真
1-8 A D C B D A B A
3、课后见功
9.答案:
⑴北宋始终没有实现过真正的统一。在它的北边,有契丹族建立的辽政权;在它的西北边,有党项族(羌族的一支)建立的夏政权(西夏)。此外,还有云南的大理,x藏的吐蕃以及西北的高昌、龟兹、于阗等政权。
⑵反映了北宋民族矛盾日益尖锐。每年送给辽和西夏大量岁币。冗兵、冗费。
⑶积贫积弱局面出现。最终导致了王安石变法。
5、拓展空间
10.答案:
⑴北宋中期政府财政危机十分严重。原因:一是政府不断扩充军队,增设官吏,使军费和官俸开支越来越大,二是北宋还要给辽和西夏大量银两和布帛。
⑵材料三范仲淹之言更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实际:官僚机构臃肿,百姓贫苦,辽和西夏的威胁,农民起义不断发生。
⑶ 北宋中期发生了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的“庆历新政”和以理财为中心的王安石变法。
高中历史教案必修一人民版2
富国强兵的秦国导学案
1、课前导学
(一)前期——制度创新(冯太后主持):
1、重点:建立 ,取代旧制度。
2、措施:
(1)制定 ,整顿吏治:
原因:官吏无俸禄,吏治黑暗,贪污成风。时间:484年,下诏实行俸禄制。
内容:俸禄由 筹集,按 发给官吏,不许官吏自筹。惩治贪污。
作用:使吏治有所好转。
(2)推行均田制:
前提:中原战乱,百姓流亡,政府控制着大量的无主荒地。使均田制的推行成为可能。
时间:485年,冯太后、孝文帝颁布均田令,推行均田制。
内容:按一定的标准将 的土地平均分给 耕种,土地 买卖。
作用:一定程度上使无地农民获得了 ,提高了 ,推动了北方地区 的恢复和发展。
(3)设立三长制:
目的:为 的推行,强化对 的控制;
内容:五家立一 、五邻立一 、五里立一 。
性质:北魏 组织。
职责:检查 ,征收 ,征发 ,推行 。
作用:三长制的推行,一是健全了 ,完善了从中央到地方的 体制,保证了国家对人民 ;二是有利于推行均田制。
(4)推行新的租调制:
目的:适应均田制,保证国家赋税的征收;
内容:规定一对夫妇每年向政府缴纳一定数量的 。
作用:改变了赋税征收的混乱现象,使农民负担大为 ,成为国家的 ,增加了政府的收入。
3、影响:
这些改革措施以发展生产,缓和矛盾,巩固政权为目的,形成了以均田制为中心的一整套政治经济制度。这些制度彼此影响,互相作用,有力促进了北魏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北魏的政权,为孝文帝后期推行更深层次的改革奠定了基础。
(二)后期——迁都和移风易俗(孝文帝亲政后主持):
1、重点:移风易俗
2、措施:
(1)迁都洛阳: 年,北魏正式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
(2)移风易俗:(后期改革的重点)
①易服装:下令鲜卑贵族一律改穿 。孝文帝自己带头穿 戴 汉族服装,并在会见群臣时,“班赐冠服” 。
②讲汉话:孝文帝宣布以 为“正音”,称鲜卑语为“北语”,要求朝臣“断诸北语,一从正音”。下令 时要讲汉话,但30岁以上的官员一时难改,可仍讲鲜卑话,暂不处罚; 官员必须严格执行法令,否则要降职。
③改汉姓,定门第等级:改鲜卑原有姓氏改为 。将拓跋氏改为元氏。他还参照汉族 的做法,来确定鲜卑族的门第高低,并按照 来选拔人才,任命官吏。
④通婚姻:提倡鲜卑人与汉人通婚。通过这种联姻把两族统治者的利益和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以 。
⑤改籍贯:规定迁到洛阳的鲜卑人,一律以洛阳为原籍;死于洛阳的鲜卑人后必须葬于洛阳附近的邙山,不得还葬平城。
作用:上述措施,促进了鲜卑人对汉族文化的认同,争取到 对北魏政权的支持,有力地推动了政权向 转化。
2、课堂识真
1.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根本目的是( )
A.加速鲜卑族的封建化进程 B.促进北方各民族大融合
C.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D.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2.(北魏孝文帝)“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 示为大举,因以协定群情。外谋南伐,其实迁也。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内惮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上引材料说明的问题,不包括( )
A.孝文帝对迁都的困难估计不足 B.北魏王朝的保守势力很强
C.孝文帝借南伐之名行迁都之实 D.南伐与迁都都有阻力
3.下列对北魏孝文帝“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诏令的解释,最准确的是( )
A.提倡鲜卑贵族说汉话 B.上前议事不准说鲜卑话
C.罢免不会说汉话的官员 D.在朝廷上不说汉话免官
4.移风易俗是孝文帝改革的重要措施,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其目的在于促进鲜卑族积极接受汉族文化 B.其影响是鲜卑族因丧失自身特色而走向衰落
C.其结果有利于鲜卑族巩固对中原的统治 D.其内容涉及服装.语言.婚姻等众多方面
5.北魏实行均田制,主要是( )
A.把农民原有的土地拿来重新分配 B.把官僚多占的土地重新进行分配
7.右图是出土的北魏文官陶俑,你从中获取哪些历史信息
①任用汉族 地主 ②推行三长制 ③胡汉服装融合 ④接受汉族文化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②③ D.③④
8.北魏拓跋澄在回答孝文帝议迁都之事时,曰:“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材料表明北魏迁都洛 阳的根本目的是 ( )
A.解决平城粮食供应困难 B.革除阻碍改革的保守势力
C.防止北方少数民族柔然的骚扰 D.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3、课后见功
9.阅读下列材料: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 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按: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资治通鉴》
请回答:
⑴文中的魏主是谁?(2分)
⑵此诏令提出了什么改革?(4分)
⑶此诏令提出这一改革的论据是什么?(5分)
⑷提出这一论据的意图何在?(5分)
4、拾遗补缺(学习交流展示即效果展示)
5、拓展空间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北魏孝文帝下诏)“富强者并兼山泽……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郡州,与牧守(地方行政长官)均给天下之田,还、受以生死为断,课农桑,兴富民之本。”
—一〈魏书?高祖纪》
材料二 诸男夫十五(岁)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对实行两年轮耕的)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人多地少的地方)乐还者听逐空荒……诸宰民之官(各地的地方长官)各随地给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 六顷。更代(离职与上任)相付。卖者坐如律。
——《魏书?食货志》
请回答:
⑴根据上述材料,说明北魏均田制的实质。
⑵它能抑制“富强者并兼山泽”吗?为什么?
⑶概括说明北魏孝文帝鼓励农耕的措施。
⑷简要评议北魏孝文帝均田令的影响。
参考答案(第8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1、课前导学
略
2、课堂识真
1-8 D A A B C C D D
3、课后见功
答案:
⑴孝文帝。
⑵改鲜卑姓为汉姓。
⑶鲜卑族的祖先是黄帝。
⑷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
5、拓展空间
答案:
⑴北魏均田制是在不触动地主阶级土地占有的前提下,政府把无主荒地分配给农民,农民要交纳赋税和服徭役。其实质是维护封建统治。
⑵不能抑制兼并。因为均田制没有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而且官僚地主占有大量土地,上地兼并必然还会发展起来。
⑶均田令使农民得到了一定的土地;鼓励农民实行土地的休耕轮作;允许农民迁往荒地多的地方。
⑷保证了北魏政府的财政收入;使黄河流域农业生产得到恢复与发展;促使北方少数民族逐渐定居并从事农耕;对后世的土地制度有较大影响。
高中历史教案必修一人民版3
结构
一、阿奎那的“君权神圣”
1.王权与教权的斗争2. “君权神圣”的主要内容
二、詹姆士一世与“君权神授”
1.都铎王朝 2. 詹姆士一世鼓吹“君权神授”
重点:“君权神授”、“君权神圣”主要内容
难点:“君权神授”和“君权神圣”的区别
问题什么是专制和专制主义?二者有什么区别?
专制:与民主相对。指统治者拥有无限制的权力,以自己的意志对国家进行独裁统治。
--一种政体形式
专制主义:维护专制统治的学说和理论。 --一种理论形式
导入
在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何时建立的?(秦朝,秦始皇)什么时候给君权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外衣?(汉武帝时)汉武帝时,董仲舒发展了儒家的君权神授说,给君权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外衣。君权与神权结合,更加强了君权不可侵犯的神圣性。当时一般的社会意识,莫不认为皇帝就是天子,是秉承天命统治人民的。而在西方最早给君权披上了一层不可侵犯的神圣性?最早提出“君权神授”又是哪国?何人呢?由此导入新课。
讲述
一、阿奎那的“君权神圣”
1.王权与教权的斗争
西欧进入封建社会后,占据精神和政治主宰的是(-会);教会拥有哪些权力?(凌驾于世俗权力之上,拥有世俗和宗教权力。)教会宣扬君主权力来自神的意识,给封建制度披上一层神秘的面纱。但是,王权不甘心屈尊于教权之下,同教权展开长期的斗争。教会与反教会的斗争在哪个国家最为剧烈?(意大利)为什么?让学生阅读课本后,概括指出:-势力中心;市民、农民和国王的世俗力量不断壮大;先进思想的冲击。
面对教会神学受到严峻挑战,一些神学家从维护教会的神权统治,意大利人托马斯·阿奎那便是其中的一个。
2.“君权神圣”的主要内容
先首先给学生介绍一下意大利人托马斯·阿奎那。托马斯·阿奎那(1225~1274年)是的巴黎大学有一位年轻的神学教授,因沉默、温顺、人送外号“哑牛”。但他才华横溢,年纪轻轻已崭露头角,一些有名望的学者很赏识这位年轻人,阿尔伯特就曾断言:“哑牛”之声必将闻名于世。果然,“哑牛”后来成了中世纪最有名的神学家和经院哲学家。14岁时,他进入那不勒斯大学,接触到大量的科学与哲学著作。5年以后,加入了天主教组织“多明我教团”,这成为他一生的重要转折。托马斯在巴黎大学执教时,亚里士多德的学说已大量涌入,在教徒中引起的反响极为强烈。教会深感其著作的危险性,几次试图封锁这种与天主教正统信仰不相容的自然主义和理性主义哲学,禁止转录、阅读和保存。可托马斯并不害怕这种学说,他和老师阿尔伯特一起潜心研究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他阉割了亚里士多德哲学中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而将其中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体系加以全面系统地发挥,并将其纳入-的神学体系,使它成为天主教官方哲学的基础。他成功地将-的神学思想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融合在一起,建立起了庞大的经院哲学体系。一生著有18部巨著,其中包括集毛泽东思想之大成的《神学大全》和《哲学大全》、《论存在和本质》、《反异教大全》等。阿奎那的《神学大全》是中世纪官方思想体系的百科全书,被称为天主教的百科全书。
根据宗教权力至上的理论,阿奎那宣扬“君权神圣”。
提问:托马斯·阿奎那“君权神圣”理论的核心是什么?(教权高于王权)托马斯的全部理论都是为天主教信条服务的。他明确提出哲学必须为神学服务,之后,又为上帝存在这一神学信条作了哲学的论证。托马斯还力主教会的权力至高无上。认为如同神高于人,灵魂高于肉体一样,教会高于世俗的国家。教皇是基督的代\理人,政权应由他掌握,国家必须服从教会,国王必须顺从教皇。他还极力维护封建君主的统治权力,认为君主制是的政治形式,并说,没有一个统治者控制和指导民众,社会就会解体。
托马斯·阿奎那“君权神圣”的实质是什么?(维护封建统治)
世俗国家的职能和作用就在于服从教会要求,运用国家这个暴力机关无情地惩治破坏封建等级制度和各种异教异端行为。可见,托马斯的国家观始终是围绕教权高于王权、君权神授、封建等级秩序神圣不可侵犯这个轴心转的。托马斯包罗万象的神学唯心主义体系产生后,很快成为西欧中世纪思想领域中占绝对统治地位的学说。
二、詹姆士一世与“君权神授”
1.都铎王朝
从1485年开始,英国处在都铎王朝的统治之下。历代国王有亨利七世、亨利八世、爱德华六世、玛利一世、伊丽莎白一世。都铎王朝统治时期,正好处于新航路开辟和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
提问:新航路的开辟对欧洲有什么巨大影响?(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主要商道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区域移到大西洋沿岸。英国由于地处大西洋航路的中心地位,资本主义生产得到迅速发展,资产阶级成长起来,还出现了新贵族。)15世纪中叶,英国农村的资本主义工业和农业得到迅速发展。为了扩大英国的实力,都铎王朝鼓励工商业的发展,以壮大国家的经济力量;鼓励航海业发展,扩大海外贸易,以便进行海外掠夺;积极推行殖民扩张,争夺海上霸权。16世纪末,英国打败老牌的殖民帝国西班牙,成为海上强国。这些措施不仅加强了英国的实力,而且对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势力的壮大都起了促进作用。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力量不断上升,他们与封建统治者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
2. 詹姆士一世鼓吹“君权神授”
提问:“君权神授”理论的核心是什么?(鼓吹君主专制,王权至上的专制主义)
1603年,伊丽莎白一世这个自称将“生命与贞节奉献给大英王国”的女王逝世。她终生未婚,死后无嗣,依照其父亨利八世的遗诏,本应传位给外孙女玛丽·斯图亚特,但她在苏格兰亲政时已于1567年被废黜,后又被处死。这样依照规定就传给了玛丽·斯图亚特的儿子、当时的苏格兰国王詹姆士六世,斯图亚特家族开始统治英格兰。1603年,詹姆士一世登上英国王位,这是斯图亚特王朝统治英国的开始。
提问:詹姆士一世鼓吹“君权神授”及专制统治带来的后果是什么?学生阅读教材后思考,然后教师概括指出:
詹姆士一世为加强封建专制统治,鼓吹“君权神授”,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斯图亚特王朝历经了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的统治。詹姆士一世在苏格兰统治时,以压制新教和奉行“君权神授”而闻名。他亲自写过《皇帝之天赋本能》和《自由君主制之法则真谛》两篇文章,它们不仅宣扬君权神授,还宣称国王居于法律之上。到了英国以后,他和他的继承人都变本加厉地维护和推行这种封建专制思想,鼓吹“除上帝外,国王不对任何人负责”。在斯图亚特王朝专制统治时期,在经济上,国王可以不通过议会而强行征税,这些都严重地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触犯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在宗教上,詹姆士一世信奉的是天主教,在苏格兰他曾压制新教,统治英国后,他看到英国国教中还保留有许多天主教旧习,而且英国国教当时已经存在了上百年,形成了强大的势力,于是,他改变作法,以尊奉国教为名而不断地恢复天主教的一些教义和教会的礼仪。所以,在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统治时期,严厉地对待“非国教徒”,实行宗教专制,特别是残酷迫害那些主张取消国教中天主教旧习的“清教徒”,严重损害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由于以上两方面的矛盾,造成斯图亚特王朝时期政治上的紧张局面,引起议会向国王之间的斗争。詹姆士一世以后,国王查理一世在位时,专制统治有增无减,严重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使英国社会的各种矛盾迅速激化,最终导致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课后研讨
托马斯?阿奎那教有一句名言说∶“你能对一个人所贡献的服务,就是将他从错误引导到真理。”因此,在一本美国的历史课本上写道∶“托马斯。阿奎那认为引导人走向真理的道路有两条∶一条是理智,另一条是信仰。所以,一个基督信徒从非基督信徒那里所学得的一切真理,都只能坚固他对基督的信仰。”
你认为,情感比理智跟可贵还是理智比情感更可贵?
思路:持正方意见。从推动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原动力看,情感比理智更可贵。回顾历史,正是无数情感的要求,激励着我们敢于尝试,冲破梦想,冲破理智的局限。情感给创造以激情,情感给梦想以力量。
情感的更可贵,就在于它能冲破理智的局限而勇于尝试,从而实现更伟大的飞跃。当客观形势和人生追求发
生背离,情感的抉择更为高贵;当生命的价值受到挑战和置疑,情感的回答更为有利;所有的善行义举,背后都是情感的强大推动;任何远大理想,目标都是情感内在的逾越。
持反方意见的只要论据正确,理由充分即可。在现实生活中,理智和情感更被看作是解决问题的两种行为态度。大到国际争端,小到感情纠葛,理智驾驭情感都比情感驾驭理智能更有效地解决问题。不管是从心理层面上分析,还是从现实层面进行比较,理智比情感对人类有着更重要的意义。
小结
专制主义理论是维护西方君主专制制度的工具。从-神学家托马斯?阿奎那的“君权神圣”理论,到英王詹姆士一世的“君权神授”的主张,勾勒出西方专制主义发展的历史轨迹。托马斯?阿奎那是欧洲中世纪-神学家和经院哲学家的重要代表。他揉和新柏拉图主义和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来论证天主教的教义,形成完整的神学体系,即托马斯主义,成为中世纪欧洲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而詹姆士一世把王权至上的专制主义理论发展到一个新高度,近代君主专制统治便应运而生。
教学反思:
西欧中世纪-会的地位
背景
“君权神圣” 教会与王权的长期斗争
内容 国家观
政体观
西方专制主义理论
背景 (都铎、斯图亚特)
“君权神授” 表现 (压制、暴政、迫害)
后果(资产阶级革命)
高中历史教案必修一人民版4
一、课堂构思
1.本节课一大特点是历史概念难,理论性强。学生要掌握雅尔塔体系与两极格局关系、“铁幕”“冷战”等内容。
2.要加强对教材的整合,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大胆对教材取舍。
3.尽量运用本节丰富的教学资源,增强教学效果,扩展学生视野。
二、教学内容分析
1.课标要求: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2.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二战后在雅尔塔体系下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的形成。学习本课可为下一课做好铺垫,使学生理解当今国际关系发展的状况。
三、学情分析
初中阶段虽然提到战后的国际关系,但并不作独立章节重点进行讲述,学生对这节课的历史概念和现象难以深入地了解。学生已有的历史知识及能力不容乐观。但重大的国际关系和美苏对峙的惊心动魄场面,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
四、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二战后初期的世界形势,两极对峙局面形成的史实
(2)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全面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对峙局面形成成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辩证地认识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主动参与问题的探究,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之间的联系和理解。
(2)发式教学,做到师生互动和谐、平等交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规定和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主动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大国之间的实力对比和利益关系,对国际关系格局的推移演变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外交背后是实力和利益的较量。认识冷战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美苏“冷战”对峙的措施及表现。
难点:“冷战”状态下的美苏关系及对国际局势的影响。
六、教学方法
1.充分利用本节课的教学资源,运用多媒体等直观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讲述法与讨论法相结合,师生互动。
七、课堂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师)请同学阅读单元引言,能否提炼出一个令你感到陌生的历史概念?
(生)“冷战”。
(师)能否就引言中的叙述说明什么是“冷战”?
(生)美苏之间展开的除战争以外的一切较量和对抗。
(师)你能否考虑出所谓“除战争以外的一切较量和对抗”可能有什么形式吗?
(生一)只要不是武力的对抗,没有诉诸战争就都是“冷战”。
(生二)“冷战”必然相对于“热战”而言。只要是矛盾双方之一发动了战争就是“热战”。
(师)两位同学其实都是说明的一个问题──“冷战”就是不打仗的战争。那么除了打仗之外还可能有什么形式的较量呢?
(生)政治、外交手段、制造国际舆论、经济封锁和制裁等等。
(师)那么我们就来看看这节课中到底有哪些除了大打出手之外的争夺方式。当然,同学们也需要考虑一个问题:“冷战”是不是一定没有武力对抗?学习完本课,大家会找到答案。
英国前外相哈默斯顿的名言:我们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二战结束后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和美国称霸受到苏联的遏制,美苏从战时的同盟关系变成战后的敌对关系。于是形成了二战后一种新的国际关系格局──美苏两极格局。
(二)讲授新课
利用幻灯展示本节课我们要探究的几个重要问题:
1.战后出现两极格局的原因是什么?
2.什么是“冷战”?“冷战”局面是怎样形成的?
3.两极格局对峙对国际关系产生了哪些的重大影响?
(让学生带着1、2两个问题看书,思考,学生之间可以互相讨论。)
(幻灯片)从一切能得到的指数来看,……美国是世界上大的国家。许多美国人,包括政府中的主要人物,都认为他们能够运用他们的力量命令全世界朝着美国式的民主资本主义方向走去。
──斯蒂芬?安布罗斯《全球主义的兴起》
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在战争中实际增长了50%以上,而整个欧洲(不包括苏联)却下降了25%。到1953年绝大部分制造业从破坏中恢复过来后,整个欧洲所占比重也只有26%,而美国达44.7%。 (数据来源:保罗?肯尼迪著《大国的兴衰》)
(师)请同学们从上述文字中分析一下战后初期美国状况和可能采取的外交政策?
(生)美国成为战后大而富有的国家,因此它的外交政策可能更注重扩大自身的势力范围和影响力,进而操纵整个世界。
(师)如果是这样,可能会带来什么样的国际局势呢?
(生一)美国可能成为世界霸主,操纵世界局势。
(生二)美国的目标也可能引起其他国家的不满,而导致联合抗美的形势。
(师)同学们提出的两种可能的确有存在的合理性。那么能否在分析一下材料中所提到的“他们能够运用他们的力量命令全世界朝着美国式的民主资本主义方向走去”的主张可能会遇到障碍吗?
(生)障碍是苏联。这是不同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
(幻灯片)材料一 乔治?凯南1947年发表文章称:“……美国对苏政策的最主要方面就是长期、耐心、坚定和警惕地对俄国扩张倾向的遏制……遏制的目标可以分三层:一是阻止苏联进一步扩张势力,将其影响限制在二战结束时范围内,维持战后的状况;二是促使共产主义世界内部矛盾的发展,瓦解*阵营,从而大大削弱苏联的力量;三是苏联内政、外交朝西方所希望的方向发展。”
材料二 杜勒斯攻击凯南的政策是消极的,注定要失败的,不道德的。他说:“美国的目标不能仅仅是把苏联共产主义限制在目前的范围内……美国政策的目标之一是最终恢复至今受莫斯科控制的亚洲和欧洲国家真正的独立,我们不参与旨在承认苏联对它目前控制下国家独裁组织的行为。” ——《美国对外关系文件选》
①材料一中美国对苏联政策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②材料二中杜勒斯和凯南的分歧是什么?
③杜勒斯和凯南的政策是否有根本分歧?为什么?
利用幻灯片展示问题:
1.战后出现两极格局的原因是什么?
引导学生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回答,并注意史论结合,然后展示如下内容:
(1)战后西欧和日本衰落,美国确立称霸全球的战略;
(2)苏联实力增强,*国家在世界上的影响日益增大;
(3)国家利益的争夺和意识形态的分歧。然后,简要介绍教材导言中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让学生简单介绍丘吉尔“铁幕”演说及丘吉尔本人。
教师可视学生回答情况补充如下内容:
英国首相丘吉尔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带领英国人民取得反法西斯战争伟大胜利的民族英雄,是与斯大林、罗斯福并立的“三巨头”之一。
丘吉尔的头上戴有许多流光溢彩的桂冠,他是严谨多产的作家、辩才无碍的演说家、经邦治国的政治家、战争中的传奇英雄。他一生中写出了26部共45卷(本)专著,几乎每部著作出版后都在英国和世界上引起轰动,获得如潮好评。1953年,他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此外,丘吉尔还可以称之为预言家、发明家、战略家、外交家。值得注意的是,丘吉尔是有名的顽固-人物。二战中与苏联结为盟国,体现了一个杰出政治家的外交的高度灵活性。但他曾经这样说:“我最愿意看到的二战结局是斯大林俄国躺在手术台上,希特勒德国被埋在坟墓里。”就是他拉开了“冷战”的序幕。
介绍教材中杜鲁门总统在国会的演说图片。(幻灯片)
材料一 我相信美国的政策旨在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我相信我们必须协助自由国家人民依照其自己的方式,造成其本身的命运。
——杜鲁门在关于援助希腊和土耳其的国会特别联席会议上的演说
教师补充说明:杜鲁门主义指1947年3月12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情咨文中提出的霸权主义政策。
给学生设问:什么是“杜鲁门主义”?
利用幻灯片展示马歇尔计划。(幻灯片)
材料二 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没有它,也就没有政治的安定,没有牢固的和平。我们的政策不是反对任何国家、任何主义,而是反对饥饿、贫穷、悲惨、混乱。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使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存在。我相信这种援助,在危机深重的时候,决不能根据零碎解决的办法。美国政府未来的援助,应该不仅是缓和物,而是彻底的治疗。
——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
教师补充说明:1947年6月5日,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借出席哈佛大学毕业典礼并接受名誉学位的机会,提出美国帮助欧洲复兴的建议,即“马歇尔计划”。如果说杜鲁门主义是“冷战”在政治上的表现,那么马歇尔计划则是“冷战”在经济上的表现。
给学生设问:(1)什么是“马歇尔计划”?(2)马歇尔提出援助欧洲的目标是什么?与材料一中杜鲁门表白的目的有何不同?
2.什么是“冷战”?“冷战”局面是怎么样形成的?
“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90年代初期苏联解体期间,以美苏为主的两大阵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的除战争之外的一切敌对行为。“冷战”的核心是遏制苏联,是美国由战前的局部扩张转变为推行全球霸权政策的开始。
当时美苏双方为何不诉诸“热战”即战争的方式呢?原因很多,首先是当时整体直接诉诸战争并不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美国要把资本主义推广到全世界,要建立世界霸主地位,而除美国外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遭到二战的削弱,有待于恢复经济,稳定政治,否则就会有爆发革命的危机。美国也需要战后的缓冲来发展自己的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扩张的资本。而苏联更是需要时间,进行战后重建,尽快从战争的废墟中站起来;其次从国际舆论角度也不利于战争,世界人民刚刚饱尝世界大战之苦,都希望和平稳定的环境来安居乐业,逆之,会陷入世界人民孤立的境内,也不会得到美苏人民的支持;再者,当时在军事上美苏都具有相当强的实力,而且双方均拥有核武器,一旦核战争爆发,双方将两败俱伤,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所以,冷战就成为美苏及两大阵营对抗的重要方式。
形成的过程:
开始的标志:杜鲁门主义的发表(1947年)。
美国马歇尔计划(实质)。
苏联经济互助委员会。
美国:北约。1949《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苏联:华沙。1955《华沙条约》(正式形成)苏联。
(以上问题都要求学生通过思考,然后学生自己作答,教师利用幻灯片显示答案)
3. “冷战”局面下的国际关系——全面“冷战”,局部“热战”
A对德国的争夺:
德国分裂,先后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B对朝鲜半岛的争夺:
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成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大韩民国。
C古巴导弹危机,其结果表明战略优势在美国。
D对越南的侵略,美国惨败,其殖民统治受阻。
4、“冷”、“热”交织的影响。
(1)政治上严重恶化了国际关系,“冷战”关系成为国际关系的重中之重,使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靠苏联;使战后世界分裂为两个敌对的阵营。
(2)重妨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世界被人为地划分为几个封闭的经济体系),造成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
(3)军事上由于两个军事政治集团扩军备战,进行军备竞赛,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下;局部战争不断,人类陷入新的战争威胁中。
(4)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彼此势均力敌,都不敢轻易动武,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5)两强竞争客观上促进科技的发展。
(三)本课小结
1、两极格局形成的简要过程:
(1)基本原因:
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矛盾冲突加剧。
(2)形成过程
①1946年3月,丘吉尔在美国发表-反苏演讲,主张遏制苏联。发出信号。
②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提出,美国对苏联为首的*国家发动“冷战”。
③1947年6月,提出并实施“马歇尔计划”。
④1949年12月,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成立针对苏联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⑤1949年,德国分裂。
⑥1950年,美国发动侵朝战争,并派舰队驶入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
⑦1955年,苏联和东欧七国成立针对北约的华沙条约组织。这样战后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相对峙的局面形成,也标志着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2、两极格局的特点:
(1)美国、苏联及其盟国互相对抗和争夺,阵线比较分明和稳定。两个阵线都服从于美苏战略利益大局。
(2)世界两极格局,实际上是以美苏为中心全面对抗为特点的格局。美国、苏联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主导作用。
(3)“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最显著特点是在压制共产主义和稳定资本主义过程中不诉诸战争。由此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
雅尔塔体系下的两极格局,对战后近50年国际关系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积极作用:①有利于缓解世界紧张局势,在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雅尔塔体系消除了德日两个法西斯战争策源地,有资格打世界大战的美苏两国又长期势均力敌,使双方均不敢贸然行事。这种建立在大国均势基础之上的国际秩序,虽然不能消除冲突的根源,但却使大国行事时有一定的约束。②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科技革命的进行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多极化格局的出现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并进一步影响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冷战”局面下的两极对抗与妥协,为各种力量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机会,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长期共存中,都程度不同地从对方身上借鉴了经验,吸取了教训,并用于内部的调整和改革,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和世界形势走向缓和。消极作用:①打上了浓厚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无视弱小国家利益,导致战后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②擅划国界,分裂国家的做法,种下了不稳定的祸根,导致日后世界的纷争和不安宁。③战后两大集团日益演变成美苏联各超级大国的工具,为谋求霸权,两强展开长期的军备竞赛和地区争夺,导致世界局势长期紧张动荡。④两极对峙的格局下,国际经济秩序长期得不到改善,给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八、课后习题
高中历史教案必修一人民版5
课标要求
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识记汉至元朝中央政治制度演变中的重要制度(如汉削弱相权、三省六部制、宋参知政事、枢密院和三司、元朝中书省),认识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为削弱。
2.识记汉至元朝地方政治制度演变中的重要制度(如汉郡国并行与王国问题解决,唐节度使与藩镇割据,宋收地方军事、行政、司法和财政权,元朝建立行省制度、宣政院和宣慰司等),认识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3.识记汉至元朝的选官制度的演变(如汉代察举制、魏晋九品中正制和隋唐科举制),认识封建君主通过控制人才的选拔与任用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4.通过对中国古代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了解汉元政治制度演变过程,总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培养学生综合概括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联系时代背景分析各项措施,理解历史概念,并逐步总结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2.引导学生重视图示、引文等材料,在对历史材料的研读和分析中,初步掌握处理历史资料的一般方法。
3.引导学生运用图表法加强对主干知识的理解,形成本课的知识框架与结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是它的发展轨迹。这一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但也对中国社会发展进步形成了阻碍;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政权,都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做出过自己的贡献。
重点难点
1.重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2.难点: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过程及对重要历史概念的理解。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设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与自己制作的本课课件。
教学方法
“自主感悟,互动创新”教学模式、图表法等。
教学过程设计
【有机引入】
问题:秦朝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采取了哪些重要措施?
引导:秦朝是我国历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它虽然时间短暂、二世而亡,但它又在历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极具开创性,尤其是秦始皇创立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更是为后来历代统治者所沿袭。那么,在秦朝之后,作为封建社会最重要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又是如何发展的?其发展趋势又是怎样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一起来探讨的问题——“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自主学习】
1.中国从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后,一直存在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中国历代封建统治者都想解决这两对矛盾。那么,你能根据教材所提供的史实说明从汉至元的历代统治者是怎样解决这两对矛盾的?收到了怎样的成效?
2.你能透过“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发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哪些重要规律?
【知识梳理】
第一种归纳整理知识设计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1.汉朝郡国并行,封国威胁中央集权;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等,加强了中央集权
2.唐朝中央在地方设置节度使,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局面,严重削弱中央集权
3.北宋把军权、行政权、财权收归中央,并设通判监督地方
4.元朝创立行省制度,宣政院与宣慰司分西藏和边远少数民族区,便利中央管理地方
二、君主专制的演进→君主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1.汉初丞相集决策、司法和行政权,汉武帝削弱相权
2.魏晋南北朝逐渐形成三省体制,隋唐完善三省六部制,削弱相权,加强了君主专制
3.宋设中书门下为行政机构,后增设参知政事、枢密院和三司使,分割相权,由皇帝总揽
4.元设中书省取代三省为行政机关,长官行使宰相权,后可左右皇帝继承
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中央不断加强对选官与用官的控制
1.汉行察举制,由下而上推荐人才为官,中央与地方各行其权
2.魏晋南北朝行九品中正制,选官与用官为世家大族垄断3.隋唐至明清行科举制,选官与用官为中央政府控制
第二种归纳整理知识设计
【探索攻关】
探索攻关一:汉丞相与秦丞相的职权有何不同?这种变化有何影响?
[答案提示]职权:秦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受御史大夫牵制;汉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位高权重。影响:君权受到严重削弱。
探索攻关二:面对汉丞相位高权重,汉皇帝采取了哪些措施?目的何在?
[答案提示]措施:①用布衣为相;②任用身边作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为尚书令、侍中等,让他们参与郡国大事,形成“中朝”——决策机构;③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组成的机构,形成“外朝”——执行机构;④剥夺三公的权限,扩大尚书的权力,使它成为决策和发号施令的中枢机构尚书台,大权由皇帝总揽。得出结论:两汉中央主要政治制度——形成“中朝”、“外朝”
目的: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探索攻关三:阅读教材,三省六部制是怎样形成的?有何意义?
[答案提示]形成:①魏晋南北朝——逐步形成三省制度(握有实权的先是尚书省,后又有中书省、门下省)②隋朝——尚书省、内史省、门下省为政府统治机构。③唐朝——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诏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④隋唐——在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结论: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中央政治制度——三省六部制;三省(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诏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都受制于皇帝,最终权力都集中到皇帝手中。
三省六部制意义:①相权一分为三,强化了君权;②三省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③后来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探索攻关四:宋初加强皇权的背景、措施、结果如何?
[答案提示]背景:唐后期形成的藩镇割据局面。
措施:①中书门下是行政机构,长官行使宰相职权;②枢密院是军政机构,长官为枢密使,地位略低于宰相;③参知政事——副相,分割宰相行政权;④三司史——管理财政,分割宰相财权;结果:分割、削弱了宰相的职权,进一步加强了皇权。结论:北宋中央政治制度——(“一参”“二府”“三司”)
探索攻关五:结合教材,元朝加强皇权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案提示]①中书省——行政机构,统领六部,行宰相职权;②枢密院——军事机构;③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得出结论:元朝中央政治制度——(“一省”“二院“)
探索攻关六: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有何影响?
①中国政治制度屡经变化,不断发展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权力;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巩固和维护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②地方官对中央和君主的绝对以来,行政效率低下;地方没有相应的自主权,难以实施有效的治理。
【本课小结】
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创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后来历代统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从诞生之时就存在着相权与君权、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从汉至元的历代统治者从自己统治的实际需要,对秦朝创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行了不断的修改和完善,其特点是相权不断削弱,地方的独立性不断削弱,地方权力更多地收归中央,而最终的受益者是皇帝,皇权得到了不断的强化。但是,在这段时期内,丞相的权力虽然不断受到削弱,地位不断下降,但毕竟还是存在的,对皇权而言仍是一个影响的因素。到了明清,中国封建社会的晚期,皇帝们会如何对待影响自己大权独揽的一些因素?这便是第4课学习的内容“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智能训练】
1.学过本课,你认为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特点有哪些?
解题关键:政治制度的内涵和各朝代发展特点。
思路引领:从发展过程看其发展轨迹和趋势,从各朝代发展概况总结出相应特点。
答案提示:从汉至元中国政治制度屡经变化,不断发展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在中央政权中,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中央严格控制地方政权,不允许有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地方官吏必须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君主。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地方基层行政组织长期稳定,人身控制严厉,地方没有相应的自主权,对中央和君主绝对依赖,难以实施有效治理。
2.尝试查一查,你的家乡在元朝时属于哪个行政区划?
提示:①教师应提供元朝疆域图,引导学生从掌握元朝的行省划分入手,宏观把握行省制度的建立及作用,进而以自己家乡为轴心,更深入地了解元朝行省制度的细节,加深对这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重大变革的认识,从中更深刻地理解行省制度给中国历史带来的深远影响。②鼓励学生运用电脑网络资源,查找有关资料,汇集、展示、交流,互相观摩学习。
【教学后记】
1.本课用1课时完成教学任务相当紧张,只能以教材内容为基本教学资源,如果引入其它教学资源就可能完不成教学任务。
2.本课我设计了二种知识归纳法,相对来说,第一种更能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但第2种则培养学生学会运用表格归纳整理历史知识的方法。
3.由于内容较多,在难度和深度上不能进一步提高,以后可以在内容精简上下些功夫,以腾出时间。
河南高考排名1955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吉林外国语大学和湘潭大学兴湘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江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黑龙江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
甘肃高考排名54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和天津城建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江西高考排名7151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文案
高一年级政治教学总结五篇
人教版高中历史课教案五篇
苏教版初一数学教案最新文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课教案五篇
高中历史教案案例范文
高中学考历史教案五篇
高中阶段历史简单高效学习方法
初中历史多媒体课堂导入方式的选择最新资料
高效的高二历史学习方法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在新疆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河南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河北高考排名18497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北高考排名17460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福州外语外贸学院要多少分宁夏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湖南师范大学在云南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广东高考排名24743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在宁夏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
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的审计学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安徽高考排名26391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安顺学院要多少分广东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广东高考排名9412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高考排名671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洛阳科技职业学院要多少分甘肃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福建高考排名4683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的数控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和辽宁工业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赣州职业技术学院和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在内蒙古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
四川高考排名142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关于高二历史多媒体教学计划
高中高效历史学科学习方法
中学历史多媒体技术教学方法最新资料
初中历史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最新资料
关于初中历史教学基本情况总结
高中历史教案范文标准范文
高中历史教案北师大版范文
新高中必修三历史教案范文
高中历史教案人教版必修二范文
关于七年级历史下册个人教学计划
九年级世界历史教学工作计划五篇
初中历史教学任务计划五篇
关于历史七下学期教学计划五篇
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计划五篇
初一历史华师大版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