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教教案1
【学习目标】
1、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史实及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2、会讲述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通过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探究,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3、认识曹操、诸葛亮等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
【学习重点】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学习难点】
分析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战争双方胜败的原因
【导学方法】
①情境法:创设历史情境,有利于学生直接获得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②探究法:结合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探究问题。
③其他方法:指导法、讲解法、练习法等。
【学习方式】
学案导学 → 自研自探 → 合作探究 → 展示提升 → 质疑点拨 → 总结归纳
(设疑预习) (静心独学) (交流互动) (板书、口述、或表演)(适当点拨) (知识梳理)
【学法指导】
本课知识点涉及较多,可以利用要点提炼法,将本课内容概括为:一种局面、两大战役、三国鼎立、四个人物、五个时间来记忆。
①一种局面:三国鼎立; ②两大战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③三国鼎立:三国名称和都城; ④四个人物:曹操、孙权、刘备、诸葛亮;
⑤五个时间:200年、208年、220年、221年、222年。
【学习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三国演义》片头,把学生带入情境,在学生兴致勃勃地观看结束后,问:知道我们今天将要学习哪一课吗?那么,三国鼎立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呢?是哪三国?你知道吗?三国形成的历史与大家所熟知的哪些历史人物有关系呢?(创设情境,再现历史,激发兴趣)
学案导学(我学习,我思考,我展示,我快乐!)(仿微软雅黑字部分是学生供学生使用的学案)
要求: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本,完成以下探究活动,并把重点内容在课本上做好标记,独立完成后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和你的同伴携手解决!
七年级历史教教案2
第三课 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科举制创立的时间和标志,了解隋唐科举制的主要内容,理解科举制在隋唐时期的进步作用。
二、能力与方法:通过学习科举制,认识这一制度既有利于隋唐统治者控制人才,又为隋唐的繁荣提供了人才,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法;通过比较古今考试制度,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科举考试制度是促进唐朝繁荣的原因之一,认识符合社会发展的考试制度的进步性,从而理解我国当今改革考试制度的正确性;通过了解我国科举制度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科举制的创立及在唐朝的发展
二、难点:唐朝科举制的作用
教学方法:
讲解、讨论、归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展示唐诗一首孟郊《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日看尽长安花。此诗反映了古代读书人登科之后的巨大变化,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隋唐朝的科举制的历史话题。
二、讲授新课:
(一)、科举制的创立
1、科举制产生的背景:九品中正制已经不适应需要,许多地主知识分子要求参与政权,隋朝统一全国后需要大量的有真才实学的人才。
2、科举制正式创立的标志及其产生的作用?科举制的创立从地主知识分子中选拔了大量的人才,缓和了地主阶级内部的矛盾,扩大了统治基础。隋文帝下令“分科举人”。
3、科举制创立的意义:改革了封建选官制度,使科举制在后世发挥了积极作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隋朝在选官制度的改革方面功不可没。
(二)、科举制度的发展
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给学生提供阅读提纲:
1、唐朝的科举制度主要分为哪两大类?其下设的科目有哪些?
2、你怎样理解唐代“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
3、唐代的科举考场有哪些规定?
师生共同归纳基础知识:
唐朝科举制度:常科(明经、进士等)和制举
明经:重在考查儒家经书的记忆和理解,省试合格后录用。
进士:重在考核诗赋、时务策写作,考中很不容易。
制举:为皇帝选拔“非常之人”而设,科目繁多,生源比常科更广。不再经“省试”直接录用。
活动讨论:古今考试制度比较
相同点:公平竞争使有能力的人有施展才能的舞台;按开始成绩选拔人才,择优录用;考试纪律严格。
(三)、科举制度的影响
先由学生自主学习,然后教师概括讲解。
1、让学生感悟我国科举制度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正确认识科举制,科举制在当时具有很大的进步性,但隋唐统治者实行科举制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控制人才巩固其统治。随着时间的推移,科举制的弊端和危害也越来越突出。
三、巩固小结:教师围绕教学目标进行。
四、学习与探究:P17了解 曲江盛会与雁塔题名
五、课堂作业:学习辅导该节作业
七年级历史教教案3
第十一课“伐无道 诛暴秦”
学习目标
1、 知识目标: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有关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并了解楚汉之争情况。
2、 能力目标:探究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培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发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主题是秦朝的覆亡,课文完全紧扣此问题展开。
秦末农民战争是本课的重点,教材首先从导致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秦的暴政谈起,繁重的徭役、兵役迫使成千上万的农民脱离生产,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沉重的赋税、严酷的刑法导致民怨载道。其次,介绍了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杀秦军,占县城,建政权,天下应,说明秦朝统治已失去了民心,-秦朝是人心所向。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沉重地打击了秦朝的统治,是我国历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最后,在秦末农民战争的沉重打击下,秦朝二世而亡。
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是本课难点。同样是刘邦、项羽,他们在秦朝灭亡前的活动属于农民战争的范畴,而秦亡后的活动就属于统治阶级争夺帝位的斗争。对此问题会有一些疑惑,从战争的目的,刘邦、项羽身份的变化等方面加以分析,化解难点。
时间 重大事件
公元前221年 秦灭六国,秦朝建立
公元前209年 大泽乡起义
公元前207年 巨鹿之战
公元前207年 秦朝灭亡
公元前206年 楚汉战争开始
公元前202年 楚汉战争结束,汉朝建立
学法指导
1.阅读课本插图和史料,学会从图片和史料中感知获取历史知识的方法。
2.农民战争是第一次学习的课题,要在学习中注意把握五要素(时间、地点、领导人、事件、影响或意义)和三步曲(原因、经过、结果),训练系统、有序地掌握知识,逐步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其次,要学会分析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方法:从特点、历史作用、英雄人物的功绩等几个方面入手,掌握历史表象下的深层次内容。
3.分析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应从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入手,进行较全面的分析。
4.要比较刘邦、项羽在秦亡前后所领导的战争的目的,从而认识楚汉战争与此前进行的农民战争的本质区别,初步懂得判断战争性质的方法。
正确认识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历史必然性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等九百多贫苦农民被征发到渔阳去戍守边境,在前往渔阳戍边业的途中,遇到大雨而误期,导致起义战争爆发。但这只是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从当时社会现状来看,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秦的暴政既指秦始皇在位期间的残酷统治,也包括秦二世时的黑暗统治,这种暴政的主要表现是:(1)秦始皇广建宫殿陵墓;(2)繁重的赋税、徭役(农民要将收获的2/3上交国家)和兵役;(3)严酷的刑法(“族诛”和“连坐”);(4)秦二世的统治更加黑暗。陈胜、吴广在前往渔阳的途中,遇雨误期是偶然的,这只是战争爆发的表面因素,即使没有陈胜、吴广在渔阳遇雨误期,秦末农民战争也会爆发,只是时间迟早问题。所以,秦末农民战争的爆发是历史的必然。
复习巩固
一、选择题
1.秦朝的暴政对社会造成的最根本的影响是( )
A.阶级矛盾尖锐 B.政局动荡不安
C.人民生活痛苦 D.生产力严重破坏
2.秦朝的严刑酷法有( )
①人祭②人殉③炮烙④族诛③连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3.秦末农民战争中,对-秦朝统治起决定作用的战役是( )
A.长平之战 B.巨鹿之战 C.城濮之战 D.马陵之战
4.刘邦和项羽争夺帝位的战争是( )
A.巨鹿之战 B.长平之战 C.楚汉之争 D.城濮之战
5.秦朝灭亡的时间是( )
A.公元前209年 B.公元前207年
C.公元前206年 D.公元前202年
二、材料分析题
6.秦始皇时,有900多贫苦农民,被征发到渔阳戍守边境。他们走到蕲县时,遇上大雨,道路被冲毁,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法,误期都要处死。他们中的两个小队长,杀死了两个押送军官,领导大家举行起义。
阅读材料回答:
①此事发生在哪一年?具体地点在哪里?
②这次起义中提出了什么口号?
③两位小队长是谁?这一事件标志着什么?
三、问答题
7.秦末农民战争什么时候爆发?领导人物是谁?有何影响?
七年级历史教教案4
远古的传说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识记远古传说中的主要人物以及汉族的前身和始祖
2.理解炎帝、黄帝与农业起源传说的实质
3.理解“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4.培养从传说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初步掌握用传说印证史实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
1.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热爱历史的情感
2.了解华夏族形成历史,培养崇敬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情感
3.体会以禹为代表的远古居民的优秀品行,培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确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
教学重点
1.农业起源的传说和华夏族的形成
2.禹治理水的方法及其可贵的品行
3.“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教学难点
1.部落、部落联盟的构成和性质以及他们之间的战争与融合
2.“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教师准备
炎、黄帝的肖像挂图、对二人陵墓的简介课件、祭奠活动的图片、禹治理水的幻灯、布置学生收集我国历的传说
学生准备
了解、收集我国古代的传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疑导入
1.同学们都应该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你们知道我国一共有多少个民族吗?
2.肯定补充学生的回答,在56个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占了九成还要多一些,而你们知道汉族的由来吗?
3.根据学生的表现引出内容:简要叙述汉族的由来(重点抱握几个转换:汉族的前身是华夏族,而华夏族是由炎黄部落的组合发展而来的。告诉学生,在历史发展、人类演进的进程中,华夏族不断融合周边的民族,逐步发展壮大,才形成了今天的民族局面,因此,汉族和其她少数民族的出现绝不是偶然的
二、炎黄的斗争与融合
1.谈话转承:刚才我们将到了汉族的由来,下面就让我们具体去了解一下缘故时期的部落是这样一步一步融合成今天的汉族的。大家都知道,在远古时代,人类是以部落为单位群居的,而由于生存等方面的需要,部落与部落之间结成联盟,联盟中会推举出一位德才兼备的人作领导。大约四千多年前,我国黄河流域出现了两位的部落首领,这就是炎帝和黄帝。
(积极叫学生思考炎帝和黄帝就是古代的皇帝吗?)
2.答疑:炎帝和黄帝不是古代的皇帝,至于原因我们会在以后的学习中慢慢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出示炎帝和黄帝的挂图,讲:这两位就是炎帝和黄帝,他们是我们共同的祖先。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他们分别领导了黄河流域的部落,由开始的斗争到后来的联合,再到后来的不断融合。最终成为了汉族的前身(华夏族)。古往今来很多华夏儿女都以各种形式祭奠自己的祖先。
4.播放课件,讲述:这就是为了纪念他们而修建的陵墓。炎陵在湖南,黄陵在陕西。每年清明节或者是其她重大的节日,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都会回来祭奠我们的祖先。
5.播放陕西祭奠活动的记录片,向学生作介绍。
6.设疑:同学们看到的是今年在陕西举办的祭祀盛况,那么,老师请教你们一个问题,为什么人民会如此虔诚地怀念远去的炎帝和黄帝,他们究竟做了哪些贡献?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看教材上是怎么介绍的。
7.鼓励学生汇报阅读收获,并适时补充引导,让学生认识炎帝和黄帝在华夏子孙心中的崇高地位。
汇报阅读收获:A.炎帝:改进农具、发明医药、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的创始人,号称神农氏;发明陶器,开辟集市。B.黄帝:创制历法,指导人民生产;发明了加工谷物和蒸煮食物的工具;还发明了车船、铜器等;C.他们都是杰出的部落首领,为人们所爱戴。
三、组织讨论
A.炎帝和黄帝的贡献、他们的精神、他们给后人留下的精神财富及其在华夏儿女心中的地位,还应包括学习体会等。(教师)
B.与同学充分讨论把今天学习的知识和自己在生活中的有关见闻结合起来,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和体会,使自己在学习知识、了解传说的过程中受到传统道德的熏陶和情感的教育。
第二课时
一、讲解传说引入新课
1.激发方式讲:盘古开天、女娲补天等传说,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出大禹治水的传说,告诉学生,早期的人类几乎住在大江大河边,就为水患埋下了伏笔,也是大禹治水的传说提供了依据。
2.设疑:为什么是大禹治水而不是其她人呢,大禹有什么特别的能耐吗?(这都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大禹治水与“禅让制”
1.出示大禹的头像图片,讲解大禹治水的经过及其相关知识,包括治水的方法、所用的时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精神。
2.设疑:同学们还不知道吧,大禹治水是舜给她的一个锻炼的机会,锻炼什么呢?办事能力啊。在那个时候,部落首领都是大家民主推选出来的,这种推选产生首领的方法,历称为“禅让”。这个制度大概兴起于黄帝以后的很多年,首先是尧担任首领,接着是舜,后来就是禹。
三、讨论小结
1.引导:传说毕竟是传说,因为它无从考证,它是人们在口头流传的,但却也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思想认识等情况,反映了当时人类的良好愿望,但由于认知水平有限,世界上的传说大都带有神学的色彩,也就是把人都神化了。尽管如此,传说对于我们仍然有一些学习和了解的价值。象大禹治理水的这个传说,他的智慧、毅力、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无不是我们学习的好素材,所以,现在你们就了解到的大禹的故事,大胆的发表你的意见和看法。
(明白传说有利有弊,但是值得大家学习的仍然很多,利用传说也很重要)
2.巡查、倾听、融入学生的讨论活动
3.小结本课,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河南高考排名1955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吉林外国语大学和湘潭大学兴湘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江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黑龙江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
甘肃高考排名54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和天津城建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江西高考排名7151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高一上册政治教学反思范例五篇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复习教案最新范文
七年级历史教教案设计最新模板
政治教学经验反思最新五篇
七年级历史教教案设计最新模板
关于七年级历史教学设计
关于新学期七年级历史教学设计
高中阶段历史简单高效学习方法
初中历史多媒体课堂导入方式的选择最新资料
高效的高二历史学习方法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在新疆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河南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河北高考排名18497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北高考排名17460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福州外语外贸学院要多少分宁夏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湖南师范大学在云南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广东高考排名24743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在宁夏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
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的审计学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安徽高考排名26391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安顺学院要多少分广东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广东高考排名9412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高考排名671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洛阳科技职业学院要多少分甘肃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福建高考排名4683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的数控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和辽宁工业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赣州职业技术学院和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在内蒙古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
四川高考排名142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关于高二历史多媒体教学计划
高中高效历史学科学习方法
中学历史多媒体技术教学方法最新资料
初中历史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最新资料
关于初中历史教学基本情况总结
关于初中历史学科老师教学总结
八年级历史教学设计怎样写
初一上册历史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最新五篇
高一历史优秀教学设计方案五篇
高中历史教案详案范文五篇
高中历史课教学设计教案
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案范文
川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案范文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