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话到嘴边要留三分的美文

马振华老师

为什么话到嘴边要留三分的美文

  生活和战役其实是一样的,匆匆忙忙之中,很多人总是忽略些规律性的东西,比如有些人说话咄咄逼人、锋芒毕露、显得才华横溢一一一个真正有涵养、有气度的人,是不会卖弄才华、沾沾自喜的;如果他卖弄才华、沾沾自喜、锋芒毕露,恰好说明他不是大才。他有可能很出名,但他很难成为真正的大师。那些非常木讷的人,反而是大才,比如朱德。朱德非常厚道,你永远看不出他的能耐。他不像很多将领那样,老是沾沾自喜、咄咄逼人,他永远那么低调,这就是厚德。

  锋芒毕露不好,尤其是言语上的锋芒毕露更是不好。我们经常说:“话到嘴边留三分。”留三分忠厚。很多人一辈子之所以招致祸患,问题就出在嘴上。病从口入,祸从口出。两个人斗啊斗啊,一句话伤了对方,对方就会记下来,尤其是遇到小人的时候。所以,要敬小人如敬父母。老子说“大辩若讷”,意思是,最会辩论的人,反而是那些看起来有点口吃,不爱说话的人。

  有个关于赵匡胤的故事很有意思。赵匡胤刚刚建立大宋的时候,江南还没有统一。李后主李煜派徐铉北上求和,希望能与赵家两分天下。徐铉当时非常有名,据说他辩才无碍、学富五车,大宋没有人是他的对手。大臣们听说徐铉要来,都非常害怕,怕大宋这次会丢人。因为,如果宋国输了,就会失了国格,被人耻笑。但赵匡胤非常聪明,他听说之后也不慌张,立刻指派了应对之人。这人不识字,是个大老粗,没有文化,非常木讷,但相貌堂堂。然后徐铉就来了,他果然口才非常好,满腹文章,就像飞流直下三千尺一样。一天过去,那个大老粗没有应过一句话,无论徐铉说什么他都面无表情地“嗯嗯”.其实他听不懂,不知道对方到底在说什么。但徐铉不知道,仍是口若悬河,才华横溢,但对方像一堵墙,毫无回应。几天之后,徐铉累得要命,觉得对手深不可测,只通地回国了。

  我发现装大师的人都是这样,他们如果无论什么都“嗯嗯”人家一定摸不清底细。以前,我在藏地见过一位大德高僧,每次见面,他老是说“嗯”“很好”,显得高深莫测。后来,我们关系非常好时,他想跟我交心,我才发现,他的层次实在太低了。如果他一直装模作样,就显得深不可测了。

  所以,锋芒毕露不是好事,不可长保。除非你有真本事。否则,你嘴一张,大家就知道你的`真相了。所以,古人叫我们不要卖弄。小时候,我妈妈也经常这么告诉我,她说:“少说话,威信高;多说话,惹人骂。”她也是叫我不要锋芒毕露,“话到嘴边,留三分忠厚”,不要老想战胜别人。

  或者说,你要尽量地“避人得自在”,或者说“让人得自在”.只要不是什么重大原则问题,尽量让着别人,给别人一份好心情,这样你也会得到自在。然后还要“入世一无能”,不要觉得自己很行,永远要觉得自己无能。尽量地低调,不要沾沾自喜,也不要咄咄逼人,要向老子学习。因为,争到也罢,抢来也罢,都很快就会过去。

  不过,我年轻的时候,不明白这个道理,老和别人辩论,总想战胜对方。后来才发现,很多我战胜的人,都会仇恨我。只有一个朋友非常好,他不跟我辩论,每次都说好。他是我最好的朋友。但是有一天,我听到他在别人面前说,开红那家伙,就爱吹牛。我才知道,他心里其实并不认可我。很有意思,所有跟我辩论的人都反感我,不反感我的人,也以为我在吹牛。可见,锋芒毕露的确不是好事。

  做事也跟说话一样,不要太满,凡事都要留有余地,不要走极端。尤其和朋友交往时,话不要说得太绝,永远都要留一分余地,不要走极端,不要动不动就跟别人绝交。不要老是把话说得伤到人家骨髓里去。老子在这方面非常有智慧,他很懂与人相处的分寸。

  在《道德经》中,老子特别注重的就是分寸,要适可而止。过犹不及,过度等于达不到。比如,我取一件东西的时候,这样的距离刚好,过了也取不到,不够也取不到。做事也要这样,要恰到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