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年晚圩-叙事美文

刘莉莉老师

家乡的年晚圩-叙事美文

  家乡的年晚圩

  我的家乡大寺,是钦北有名的大圩场。向来都是热闹非常。当地曾流行一个有趣的传说,当年的清帝曾驾幸大寺,探望他的老师冯敏昌。目睹大寺圩场熙熙攘攘,赶圩人摩肩接踵,堪比繁华京师一般。不由脱口赞叹“大寺趁圩的人真多,好热闹啊”从此,大寺圩场以热闹繁华而驰名四方。並曾一度成为钦北的县治。那是1957年,经国务院批准,在大寺设立钦北僮族自治县。虽不久撤並,但大寺已初具县城的规模,不改繁华圩场的热闹。

  说到大寺的年晚圩,真是出奇的壮观。据说,壮乡村民不管年纪多大,凡走得动路的,都要来趁一次年晚圩。这样才吉利。有此一说,大寺趁圩的人多到不得了!圩场上大街小巷都挤满了人,简直成了人山人海。

  大寺年晚圩不单趁圩的人多,而且年货还更多。今非昔比,再也不同过去的供销社独家经营,物资单一匮乏。如今经过改革开放,市场十分繁荣。各式各样年货琳琅满目,比比皆是。一条大街摆满了卖年货的摊点,吃,穿,玩一应俱全,全是新奇靓货,数也数不清,看也看不够,一个年届古稀的老者见了,不由得捊须叹道“太繁华了,老汉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真是好世道啊!”

  行转菜市,又是另一番景象。年猪天未亮已宰好上市,一天杀了几百头猪都不够供应。壮乡村民都有个习惯,过年的猪肉要大块大块的称。少的称七,八斤,多的称上二,三十斤。从大年三十晚一直食到正月十六。每天都要有肉上桌。以示壮家人的好生活。

  再转鲜鱼摊,那里也挤满了人群。为了争个年年有余的新年好意头,大家都抢着挑大条的鱼来买,全不计价钱的.贵高。把个鱼老板忙得应接不暇。不一会,几大鱼池的大鱼都卖个精光。

  年夜饭自然少不了鸡。而大寺本地的土鸡土鸭最有名。因为农村的鸡鸭不喂饲料,全是食谷米养大,肉味好且香。远比饲料喂养的好食得多。故此,有很多南宁和防城人都慕名专门开车到大寺来买本地土鸡鸭。

  天刚放亮,大寺的圩市已热闹无比。 赶圩的村民从四面八方潮水般涌来。人群把圩场挤得满满的拥挤不堪,大街上人来人往,各种吆喝声此起彼伏,商店用大功率机子播放喜迎新年歌曲,更增添了年味的欢乐气氛。街中那个卖五香粉的老头,吆喝声最有趣“来啊,我嘅五香粉,全市最美味,我落足甘草八角和桂皮,闻到包你香喷鼻,还落有一味山黄皮,食了包你消痰又化气,后生食了身体强,老大食了精神喜,各位不妨尝一尝,试一试。精嘅你就带,某带机会就失晒,到时你想买都某得买”引得众人纷纷驻足围观。

  大寺的年晚生意真是好到极。无论那个摊点,都是里三层外三层围满了人。特别是广东打工回来的,更是大把大把的花钱。好像逮到一个难得显摆的机会,于时便尽情地潇洒一回。哈哈,商家收钱收到手软,个个笑到眼眯。

  大寺年晚圩,还见到一个奇特的新鲜事。有好多个讲本地村话的年老家婆各带一个讲捞话的年轻媳妇来赶圩。细一打听,才知道是从湖南贵州,四川嫁过来的,啊,外省的金凤凰纷纷飞到大寺落户,这是从未有过的大好事呀!印证了大寺和钦州经济的高速发展,已成了令人羡慕喜爱的好地方,

  啊! 家乡的年晚圩确非寻常,动人的故事说不完。愿家乡的年晚圩一年比一年更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