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景德镇陶瓷审美文化的系列装饰工艺表现形态

李盛老师

浅谈景德镇陶瓷审美文化的系列装饰工艺表现形态

  陶瓷装饰的形式特点是建立在审美功能和物质技术的基础上。但是,除了审美功能和物质技术的合理性,还必须依据一定的陶瓷装饰形式美的规律法则,进行艺术处理。才能获得完美统一的艺术效果。

  艺术处理中,这种构成陶瓷装饰诸因素相互配合和协调一致,多样变化的统一,实际上就是和谐。和谐是美好事物的重要特征,装饰本身合乎规律的过程是和谐的本源,和谐在美学中是构成美的重要条件之一。

  和谐在陶瓷装饰中的表现是指从审美功能,物质技术条件到艺术表现形式,都应该是协调统一的。·诸因素应各得其所,恰如其分。这是最重要的和谐。根据不同材料的性质和特点,决定其装饰类别及所应具备的形式特征。在具体装饰形式处理上,装饰与环境、装饰与造型,局部与整体也都要相互呼应,协凋。这是我们在装饰设计中常要遇到的问题。

  我们在处理这些问题时还应看到,装饰设计是由各种基本形的纹样,画面和色彩等因素构成的,如果每种因素不存在差别和变化的话,也就无和谐可谈。和谐是装饰中矛盾对立的因素达到统一的结果。对于陶瓷装饰的欣赏,我们的视觉是在装饰各种因素的变化中寻求情趣和韵味,并且在这当中得到兴奋与刺激。和谐则是使心理上达到平衡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

  例如:鱼尾瓶形体的主要部分是腹部,其装饰主是也应是腹部。其他部位的装饰只能作陪衬、即口部装饰气势向下,足部装饰气势向上。这样一下一上虽烘托了主题,又与造型形成了和谐的统一整体。

  值得指出,陶瓷装饰含义很广,它不仅包括了构成装饰设计的基本形改样,色彩,而且包括色泥、色釉与综合装饰。从广义上说,好的造型本身在协凋的环境中,也能起到陈设的装饰效果和作用。所以,这里所说的陶瓷装饰形式的规律与法则、主要也是针对构成设计的基本形纹样与画面而言。

  对于装饰形式美的规律法则,如何去研究并逐步掌握它,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也是属于美学范畴的问题。作为陶瓷美术工作者来说在探索、尝试过程中虽然是艰辛的,但是依据哪些规律法则,我们还是应该去了解它,研究它。

  对称与均衡

  对称与均衡是对称与不完全对称。它是人们为了取得陶瓷装饰形式美不可缺少的一条法则。

  对称形式是指构成设计的基本形(即纹样形状、大小、色彩)左右、上下、或相反相对或旋转式完全相同或类似分别呈“轴对称”.“乎面对称”、中心对称状态。

  均衡形式是指设计的基本形的左右、上下、或相反相对,或旋转式、不尽相同但近似、呈“对称”或不完全对称状态。这种形式是在视觉上达到一种力的平衡状态下构成的基本形纹样画面。

  均衡在陶瓷装饰上的运用,除了获得实际功能效应外,还可以给人以称心和愉悦的直觉感受。如花瓶的改样、画面处理,若在瓶体腹部装饰水平线纹、就会增加花瓶的平稳安定感,若在瓶体底(足)部施以垂直线纹,又会增加秀挺生动的视觉现象。

  节奏与韵律

  节奏是一个有秩序的进取,是重复基本形的形状与大小、色彩连续的编排、数量众多、间隔均匀而产生。而韵律则是设计时的基本形的各种构成因素有规律的变化、有节奏地递增或递减、相互间的重复和呼应都能引起超节奏的变化。

  节奏与韵律是人们欣赏陶瓷装饰一种共同的很自然的要求,它的作用不是面命耳提,而是潜移默化。我们不妨从图案设计、节奏与韵律多方面的表现去感受。

  不同基本形,间隔相同;或基本形大小相同、肌理有规律间隔。

  基本形形状不变,大小有规律的间隔,或逐渐地变化。

  色彩明度有规律推移、间隔相同。

  相同间隔、方向有规律地渐变,或者通过相同间隔的位置变化或错位。

  由此可见,韵律是在各种不同方式变化中产生的'、我们依据变化的规律,有意识地处理陶瓷装饰设计中的节奏,并使这种节奏变化在整体中融汇,构成和谐的统一体,自然会产生韵律。

  对比与调和

  对比与调和,是陶瓷装饰形式美的一条法则。在设计中,既要对比又要调和。对比是求差异,调和是求相似。通过对比,彼此相异的地方加强,相似的地方明朗。通过调和,基本形或近似基本形按重复、节奏等有规律的组合,形成有秩序的调和或近似调和。我们在陶瓷装饰设计中常常运用对比与调和两方面的因素。或以对比为主,有调和因素;或以调和为宅,有对比因素。我们不能为对比而对比、为调和而凋和。我们应在对比中求调和,调和中求对比。

  多与寡、疏与密的对比也仅是相对而言的。就如黑暗这个概念只有光明联系起来才能理解一样。往往通过强烈对比的相反事物的平衡,也能产生同样调和的效果。犹如作文中、运用对偶,对照等修辞手段一样,强调物体间区别,反倒可以把某些意思表达得更清楚。因此,调和在设计中,可以是较多地强调形式之间的接近,外表上联系也可以强调显著的对比,通过寻求内在的联系,达到调和效果。还应该认识到:

  通过某一元素相似或相同来取得调和。如两个基本形一大一小,一方一园,对比明显。但通过黑色——这相同元素,可使它们取得调和。

  剩用中间(过渡)的形象取得调和,在两个对比的基本形之间,兼有双方特点的中间形象,可使对比得到凋和,象黑白对比强烈,以中性灰为背景、则可产生调和效果。

  景德镇陶瓷审美文化显现的形式及分类

  随着历史的发展,陶瓷装饰的种类和技法名目日益繁多。为了研究方便,从装饰的材质色泽和表现技法上比较,可简化为两种类型。

  在坯体表面上用相同坯料镶出各种图案,称为浮雕或素饰。这种图案可在成型用的石膏模上预制,并在生坯半干燥寸贴在上面;或利用石膏模纹样,采取倒、施浆成型。制品烧成后,还可以用琢刻方法进行装饰。而最简单的装饰还是在手工(机压)旋制成型时,制品表面产生的旋纹,也可使制品产生美的韵律,增添几份情趣。

  在坯胎或成瓷的单一颜色上,有意识地运用陶瓷装饰形式美的规律法则,充分发挥其材质的特殊美感和相应的工艺技术特点,巧施各种颜色,以显示制品的不同艺术风格,使之与造型形成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则称为彩饰。

  这两种分类,虽说是简单,但不够确切。它没有清楚地反映出构成陶瓷装饰的三大要素,及其表现的生产性、商品性和艺术性。所以陶瓷装饰科学的分类,基本上归纳应为釉下彩、釉上彩、釉中彩、颜色釉和综合装饰五大类。

  釉下彩是生坯或经素烧坯胎或釉胎上饰纹加彩、罩釉,经1340℃左右高温一次烧成,色料充分渗透于坯釉之中,色泽光润,耐酸碱无铅毒。但因高温烧成,适应的色料不多,颜色变化极难掌握。仍待继续研究。釉下彩主要有青花、釉里红、玲珑、釉下五彩和刻划花等。

  釉上彩是绘画于瓷胎上,经烤花炉780—850C氧化焰烧成。由于烧成温度较低,适应的颜色也大为丰富,表现力极强。但因装饰纹样凸出釉面,如经长久摩擦易于脱落变色,芹有铅、镉溶出。釉上彩主要有古彩、粉彩、新彩、金银彩、电光彩、墨彩、广彩和刻瓷等。釉中彩是在瓷胎上画绘,须经1100—1200多度温度烧成,色料渗透釉层之中,色泽熔亮,花面光滑,无凹凸、刺手感觉。而酸碱,无铅毒,适宜高档日用细瓷装饰。因系最新发展的彩绘方法,目前仅有乎工绘制与贴花两种形式。

  颜色釉是在陶瓷基釉中加入适量着色物质,使釉面形成各种颜色的装饰效果。它按烧成温度不同,一般可分为高温颜色釉(1300℃左右),低温颜色釉(1250%℃以下)。高温的,釉厚而润,色面熔亮;低温的,釉薄而显轻巧,光亮稍差。

  综合装饰是根据不同材质不同烧成温度的持点,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表现技法集中在同一产品上,其特点是各取所长,静动兼蓄,对比鲜明,素雅堂皇之效果。

  结语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在陶艺形式中的任何延续都包含着传统艺术的内涵。起从原始彩陶的造型与装饰纹样一经问世艺术也就不断发展、改变,艺术创作中的形式一经改变就会使人产生新的概念和想象的立足点都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也是民族形式的灵魂的所在。我们应该看到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主流和民族文化的原始之根,看到中国的传统纹样亦具备人类情感的种种特征以及情感的延续,就图腾演变过程的持续,启迪我们对民族纹样的释读,研究传统的装饰形象,接近人类与艺术最终反映一艺术可以求真,可以求善,但最终都依于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