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与默读美文

李盛老师

朗读与默读美文

  我一直记得我的初中语文老师。那是位颇有古风的老先生,他要求我们每天早晨大声朗读,每位同学上台朗读一首古诗词,且讲解。

  对于我这样一个性格孤僻的人,这着实是件让人尴尬的事情。硬着头皮轮着读了几次,后来倒也慢慢习惯,也养成了些微文学素养。只不过,这么些年,出了校园,家庭、工作各种忙碌,读书放下了很长一段时间,朗读是更加难以做到了。

  比起默读,朗读似乎更加郑重其事,譬如要有一个安静的环境,要有充足的时间,要有好的心态和气氛,诸如此类。看董卿主持的《朗读者》,这几个条件都做到了,还请了各个领域的`名人,将人生的况味带入了朗读之中,配了潺潺的音乐,朗读者和听者都动情。

  然而,这仍是节目,斧凿的痕迹很重。看电视的时候投入,回过头,普通人该怎样生活还是怎样生活,我想并没有太多人从此之后就会天天朗读。除了演艺大厅的播放,《朗读者》的另外一部分是“阅读亭”的设置,镜头里,很多素人读者纷纷排着队、捧着书,然后对着话筒读出精选的内容,献给自己想要听到的对方。但是,容我揣测,我是狐疑的,这中间有多少人是真正喜欢朗读,有多少人只不过想在镜头前露个小脸?

  我如今捡回了书本,重新开始读书。我大多数时候都是默读的。因为默读更贴近我的生活,我的包里时刻都放着一本书,出门在外,等候的间歇里,我都会随时翻上几页。朗读就没有这么便利了,大庭广众之下,肯定会引人侧目,且扰民。偶尔,我也会朗读,一个人的空间,忽然遇到很好的句子,惊艳,拍案,站起身,在房间里转圈,大声地读出来。

  有一回,读到车前子的随笔,就是这样的情景。“茶是绿茶,如果橄榄下在碧螺春茶里,滋味更好,盈盈,隐隐,气息影青。”“天上有老鹰飞过,一点黑,一点黑,一点黑,推近了,又拉远,天井一如照相机镜头。”金句纷披。眼睛舍不得移开,细细溜上几遍,声带切换回放,几句话来去滚动,那么美,那么生动,就觉得要读出来,读出来。

  《朗读者》虽有不足,但媒体的这种正面引导是好的,因为它的意义就在于把传统带回我们的生活。默读与朗读,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异。只要爱读书,不管什么方式,都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