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儒学功用之片语美文欣赏

张东东老师

原始儒学功用之片语美文欣赏

  最近,参加了一次学习。

  广州的十月,深秋乍寒。西南交大的何云庵教授不辞劳顿,教诲我们这班已届中年的老学生。先生以《原始儒学及其对管理的启示》为题,循章问句,纵横捭阖,入理至深。我不胜深受,只得皮毛。课间,在走廊也请教了先生学而第一的种种解。先生要我读朱子的集注。他日定当从命苦读。今日为作业学分,我拟从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的角度谈一谈原始儒学文献的应用,并以《论语》学而第一中“学而时习之”三句为例。见笑于各位方家。

  现代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无论从理论还是从实践来讲,都往往从源于西方管理学的概念出发,其中,最常用的就是职能说,将管理分为几个职能,然后再操作化。企业文化则更是不能从企业内部的属性出发,而是出于市场的包装,出于专家和咨询公司的策划。以上两个问题的原因在于,一、见事不见人;二、不从中国的实际和企业特别是员工的思想文化实际出发。解决这两个问题,求之于原始儒学,是有办法,也是可行的。

  听了先生的课,我想集中从《论语》学而第一头三句的学习和应用出发,作一个分析,同时,以期同理地推及全文和原始儒学的诸多文献。重点尝试回答几个问题:如何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出发,推进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如何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出发,推进企业团队精神建设;如何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出发,培育企业的协作沟通精神。

  下面,分别作探讨:

  一、关于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出发,推进学习型组织的建设

  孔子学而第一句有五个方面的内涵:

  第一、学。就是学习。第二、习。就是实践。第三、时。就是经常性地,长效地。第四、说。就是乐学精神,强调自动自觉地,内省式的。第五、学而习之。就是把学习和实践结合起来。是知行合一的实践论。

  现代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要从这五个方面出发,加强学习型组织的建设。

  一是要坚持学习。大力加强企业内部培训,特别是适应性培训、提高性培训和企业文化的宣传普及。需要强调的是,这里所讲的学习不仅仅是读书考试,而是一种习惯和能力的习得。

  二是要坚持实践。特别要实践要企业的规章制度、流程、标准,落实各项考核。从儒学出发,要注意的是:第一、这里讲的实践是与学相统一的实践。不是干一套,说一套,即强调企业文化的统一性、一贯性。这一点应与孔子吾道一以贯之相一致。第二、这里讲的实践是指结果。而不是做了,强调的是做到位了。

  三是要坚持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要将企业管理的基本理念、工具细化量化,贯彻到全员全过程。

  四是要坚持以人为本,让企业员工以贯彻企业精神为乐,为实现企业和个人价值的自觉行动。

  五是要坚持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的统一,让知行合一,并形成考核机制和兑现机制,从而倒逼员工让好的行为成为习惯。即让知行合一的实践观内化于心、固化于制。

  二、关于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出发,推进企业团队精神建设

  论语中,“有朋”一句,在当今企业管理中更应成为普适的理念和价值观。广泛的'合作、共赢、多赢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生存的法则。现今电商的兴起,就是典型的案例。如阿里巴巴,就是广招开下客,又让厂家、顾客、物流、银行等多方得利,才得以做强做大。所以,“朋”从内部来讲,就是核心竞争力,从外部来讲就是市场、是机会。

  “有朋”一句,从字面上理解有三个含义:第一、朋。就是一个企业要有正确的合作观,看清哪些是朋友,是合作对象,要从竞争到竞合,从红海到蓝海。第二、有。就是要分清哪些是既有的合作者,哪些是潜在的合作者。从一定意义上讲,看不见的潜在合作者更重要,更加决定了企业的发展未来。第三,乐。就是以合作为乐。在合作中,存同求异,和而不同,放眼长远,有大胸怀、大眼光、大智慧,最后,才能有大市场。就如李嘉诚先生所讲,小富靠才,中富靠智,大富靠德。以合作为乐,对内对外都讲合作,就是德治企业的根本。

  从儒学出发,建设企业团队精神,试作如下三个方面应对:

  第一、既要紧紧地团结企业内部的“朋”,更要团结企业外部的“朋”,使内外和睦,和气和财。

  第二、既要紧紧地团结既有的“朋”,更要争取潜在的“朋”,使短长相接,可持续发展。

  第三、既要做到形式上乐,更要形成从内心上乐的机制,使员工既看到眼前得益,又看到长远得益。

  三、关于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出发,培育企业的协作沟通精神

  人不知,是一个人一个企业的常态。人不知,作为一个企业管理者,一个企业员工,乃至于一个企业总体,不仅要不愠,更应该按君子的标准去使人知,要主动地认识到人不知就是机会,就是市场,就是发展的方向。

  从原始儒学上解这一句,很多儒学家喜欢分析语境。但从孔子内省式的哲学体系出发,此一条,从自身出发来解释的多一点。但从现代企业来讲,既要从个人的修身,也要从企业的人格化出发不断完善自身,既要做到不愠,更要主动出击,做一个取之有道的市场君子,乃至君王。这一点,在应用上要取之于原始儒学,高于原始儒学。

  一是要深入分析人不知的机会和原因。既做现象的分析,也做归因的分析。

  二是要广泛引导企业员工在处理具体事务中形成不愠的行为文化。加强内外部的沟通交流与合作。

  三是要主动出击,做好公共关系工作,开展公关关系营销。

  总之,原始儒学之于现代企业管理,之于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必须回答的课题。不回答这个课题,就不能做好中国式管理的文章,就会将科学的管理工具用死、用僵,不断陷入只见事不见人的境地。此种境地,失败的例子还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