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美文:儿时端午今又忆,叶里黄骊为谁香

黄飞老师

情感美文:儿时端午今又忆,叶里黄骊为谁香

  傍晚散步时,看到黄昏里垂吊的柳丝,柔柔的在晚风中轻轻荡漾,心一下子从地震的惨悸中回到了风和日丽的往日;听到那沿街叫卖悠悠的嗓音,寻着那粽子的糯米清香,有些恣意的弥散在楼群四周的时候,儿时端午的记忆便星星点点,乘着节日浓郁艾风渐渐溢满了脑海……

  噢,端午!又快到了……

  每逢佳节倍思亲,这话一点不假。在今天这个传统的节日里,我首先想到的就是我已故的妈妈。妈妈故去已有三年多了,但在我的心里却始终不能忘怀她,妈妈给我留下的记忆最深,留下的故事也最多……

  小时候,除了春节外,最盼望的节日就是“端午”。因为在过端午时,能够吃到妈妈为我亲手包出的甜美的粽子了……

  天下的妈妈,都是最能体察孩子心思的;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那段生活并不宽裕的岁月里,做为知识女性的妈妈不仅有百废待举的大量教学任务,还在百忙之中买糯米、买竹叶、买红枣、买菜肴为节日做着各种主妇的准备;当时我真是看在眼里盼在心里,甚至睡梦中都似乎闻到了粽子的.清香……

  妈妈白天要上班,包粽子只能利用晚上的时间。在端午节前夜的晚饭后,我会依如常往的在书房学习,而妈妈坐在客厅的灯下开始包粽子。此时的看书多是敷衍,多时我会趁“休息”的功夫,依偎在妈妈的身边看着一个个有棱有角、水灵灵的粽子在妈妈灵巧的手中“脱颖而出”;此时的妈妈脾气特好,不仅没有训斥,反而会饶有兴致讲述:“五月初五是三闾大夫屈原投汨罗江的日子,此日,小孩胸前挂香袋,大约是为了昭示屈原先生的品德节操馨香溢世吧;而粽子据说是堵鱼虾的嘴,防止屈原的尸体受损,后演也就演变成节日食品;插蒲艾,俗称“蒲剑斩千妖,艾旗招百福”,谓可驱邪……”的传说故事;我亦每每都是在妈妈的亲昵抚慰和讲述中安然入睡……( 文章阅读网: )

  端午当天的早上天还没亮,每每妈妈总是把我从甜梦中叫醒。虽然心不情愿,但是满屋飘散诱人的粽香和脖子上,手腕上,脚脖上都系上了五彩线,会让喜悦和感动立刻填满我的心房。我知道,在我熟睡之后,妈妈不仅看守着文火煎煮的棕子和鸡蛋,而且还为我悄然系上这象征着驱邪平安的彩线;至于她什么时候睡的觉,又什么时候起的床,我从不知道……

  这个早上,妈妈匆忙把我和爸爸叫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把饱浸棕香的鸡蛋塞给我们,她总是说这鸡蛋必须在太阳没出来时吃;至于为什么,那时妈妈并没说,至今我仍然不知所以然;总之妈妈为我好是一定的了……

  端午节的早晨,母亲总要和爸爸带着我迎着姗姗来迟的朝阳,伴着和煦的微风,去后山的小溪掬一捧水洗洗脸;妈妈说端午的清晨用清澈的溪水洗脸能明目不得眼病;到附近的山上赏赏花色闻闻草香,怡然自得地享受大自然美景可以延年益寿……每次我们回家时,还会顺便在溪边采一束艾蒿和柳枝拿回家插到外门的墙角下,系在门厅的柱廊上;清风席来,阵阵的艾香和柳枝的婀娜,就此在我的记忆中留下了不可忘怀的特殊风景……

  端午,不过是一年三百六十天中的一天;然而这样的一天,却写满了妈妈对我和这个家无限的爱;当时这爱,对于她和我都是一种纯粹的快乐;她是真心的付出,我是快意的享受……

  然而,在今天;当我回忆起那许许多多的有母亲的端午节的时候,妈妈的那种甘愿的,不经意和是寻常的付出却饱含着无限和深沉的爱;而我却简单或只是轻意的归结为母爱了……

  为了这么一个节日,她可以在百忙之中竭尽全力;为了我的企盼和快乐,她可以辛勤劳作废寝忘食;为了传承文化,她可以细声润物孜孜不倦;为了我的平安健康,她可以自缚于假说;我不知道吞食粘棕对于她严重的胃患是痛苦还是快乐;我不知道她是否真信鸡蛋、晨洗的传说;我亦不知她午夜为我偷偷系上的彩线是上天还是她本人的祈福;我只知道那么普通的她、那么开明的她、那么忙碌的她和那么严厉的她,就象那柔韧的棕叶百褶千皱紧紧的缠绕着我,就象那粘粘的棕米颗颗粒粒紧紧的簇拥着我;就象那坚实的蛋壳洁白的蛋白紧紧的包裹着我;就象那青青的艾蒿甘风席席的吹拂着我;就象那绚丽的彩线托映着我;让我真切的感到传统的力量、缘亲的真爱和妈妈的伟大……

  苒苒旧岁,物是人非;我们的生活在遂渐中发生了许多变化。很多传统节日的于形和洋节的“时尚”,演绎着我们生活的势利和无奈;超市里的琳琅满目,各式各样的花红柳绿让古时笑谈的“买椟还珠”成为了真实的笑话;这种传统文化的与时俱进和棕子、奶酪的纷乱杂交,真不知屈子九泉之下,会是屈吟“天问”?还是满腹“离骚”……

  但是,于我而言;端午,这个中国的传统节日,却因曾经带给我的传统色彩和浓浓亲情,成为了我生命中不能割舍的情结;因为母亲那种传承不避俗,唯亲造大爱的真实生活观,不仅岁月无法改变,确也铸成了我的人生标尺……

  或许端午嗅苦艾,闻的就是一股陈风;或许吃粘棕,品的就是那种甜美的记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