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书籍一点时间美文欣赏

王明刚老师

给书籍一点时间美文欣赏

  1、

  得找时间静下来,认真读一点书了。

  总是这样想着,一边放不下匆匆的脚步,即便有了一点闲暇的时间,也会习惯地坐在电脑前,将大好时光一点点耗尽。直到有一天,病了,躺在病床上,拿起书本,认认真真地进入了阅读状态。

  初冬的阳光很暖,透过窗子照进来,明亮清澈。家里人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很静。楼道有人进进出出,脚步很轻。我一个人,斜倚床头,顺手拿起一本书,在满室的阳光里,暖暖地走进了作者的世界里。

  很久没有这样安静地阅读过,似乎已经忘记了阅读所带来的愉悦,几乎消失了那种读书之后的顿悟与深思。今天,一个安静而明媚的早晨,似乎回到了些以书为伴的岁月,回到了,为我一生提供精神营养的读书年代。

  用心读书的收获,是任何东西都无法代替的。

  2、

  书架上有许多书籍,不知是什么时候购置或者是什么人赠送的,虽然每天都会清扫整理,但上一次是什么时候拿起书本,认真阅读,的确是忘记了。我不是什么名流学者,也不是什么富有的收藏家,购置的书籍都是用来阅读的。每次看到心仪的书籍,总是爱不释手,不管是食不果腹也好,囊中羞涩也好,都会把书买回来,放在书架上,顺手翻一翻,摩挲一会,然后放在一边。时间久了,新书变成了旧书,旧书又被新书所代替,书籍不断被放置在书架上,却总是没有时间认真读完一本书。就这样,书籍竟然摆满了整整一个偌大的书架,可谓是一室书房半壁诗书啊。可是,究竟哪一本书仔细阅读过?站在书架前面,感觉都很陌生。

  当然,那些不被摆在书架上的唐诗宋词的典籍,是放在床头、案边的。几部已经封面磨损,书页发黄的关于唐诗宋词的书籍,陪伴了几乎大半生,那些唐诗宋词已经烙印在我的脑海里,这些书籍似乎永远不会陌生了。

  3、

  用心读书的阶段,大约是在上学期间和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那个时候,经济比较拮据,资源匮乏,书籍自然也不多,自己购置书籍,简直是一种奢望。所以,只能是借书来读。只要是能够寻找到的书籍,都会如饥似渴地读,废寝忘食地读,以至于很多精彩的段落都达到了倒背如流的程度,更不要说那些经典的唐诗宋词了。或许,真如清代著名作家袁枚在《黄生借书说》所说的那样“书非借不能读也”。想想那个时候,读书就是最快乐的时光。

  刚刚参加工作是在农村的一所学校,吃住在学校,基本没有什么业余生活,唯有读书。农村的时光很慢,也很快。特别是冬天,好像刚刚过了中午,天就黑了。教师们大都是本地人,下班后,回家的回家,出去的出去,经常是只有我一个人,伴一盏孤灯,捧一册诗书,苦读到深夜。不是我读得苦,是那时的日子很清苦。一个人读书,没有感到寂寞,只是感觉到了时光的`漫长。

  古今中外,人文艺术,但凡能寻找找到的,不会去挑剔,去选择,都会拿来读。不一定能读懂,但一定会认真,全身心投入的去读。也没有多什么明确的阅读目标,就是喜欢。那个时候,不读书,还能做什么呢?没有电视,没有网络,没有什么其他的娱乐,没有那么多的课业负担,没有那么重的生活压力。有的是的慢时光,都可以用来阅读,把所有快乐的时光都给了书籍。是啊,现在想想,那一段日子真得很快乐。常常和同事打赌,拿出一本唐诗或者宋词,他们随便说出作者,标题或者词牌名,我就能将诗词的内容背诵下来。他们总是很惊奇,我也因此很得意,很快乐。

  4、

  如今,手头逐渐宽裕了,遇见自己喜欢的书籍,可以毫不犹豫地买来,却没有了时间,不能静下心来,走进书的世界。我们的时间都到哪里去了呢?是工作太忙碌,生活压力过大,还是我们的业余生活太丰富,冲击了本该属于书籍的时间?我们总是有各种各样的理由,拒绝捧书而读。即便拿起了书本,目光停留在书页上,却难以走进心里,无法达到身心俱融,乐而忘我的境界。

  生活节奏加快了,不应该成为我们不读书的理由。而是我们变得懒惰了。我们的选择更加多样化,那些简单刺激的,只需疯狂不用思考的各种各样的消遣方式,挤占了本该属于读书的时间。

  学生不喜欢读书。这话听起来似乎有些不通。学生的主业就是学习,怎会不喜欢读书呢?是的,学生在校时间过长,所学的东西统统是为了应付考试,与阅读无关。他们一旦有了一些闲暇的时间,相信他们所做的第一选择不是读书。我们经常看见很多学生课余时间呆在网吧里,或者游乐场所,而不是图书馆或阅览室。把大量的时间消磨在网络上,与机器对话,不用交流,不用思考,只需浏览,接受。在这些过程中,他们所获得的信息,有多少是有益的东西,恐怕只有他们自己清楚。

  教师应该有大量时间来阅读,其实不然。就像一位厨师,有了空闲时间,第一选择恐怕就是离开厨房。一旦有了属于自己的时间,又有哪一位教师拿起另外的书本呢?他们大都会选择放下书本,去做那些与阅读无关的事情。学校的人,无论学生也好,教师也好,有了闲暇时间,选择放下书本,或许还可以理解。毕竟他们终日与书相伴,利用闲暇时间换一换环境,改变一下生活的方式,无可厚非。可是那些远离书籍,终日与书籍无缘的人,却不能选择给书籍一点时间,不能利用一点点空闲时间读一读有用的书籍,不能不令人忧虑了。

  普通人或许是因为生计所迫,无法找一个安静的时间读书,或者是因为忙碌的生活,使他们无暇停下匆匆的脚步,或许因为生活拮据,无法承担购买那些昂贵书籍的费用,在书籍面前望而却步了。而那些富有的人,那些权贵的人呢?他们是有钱有闲的人,他们是否选择读书呢?恐怕不会。那些高档场所,他们是常客,你不会在书店,图书馆里看见他们的身影。为了那些可有可无的东西,为了那些沽名钓誉的事情,他们可以千金一掷,他们不会为了书籍而花费一文钱。他们宁可求神拜鬼,也不肯读一读那些经典名著,读一读那些文学的,哲学的,艺术的,科学的书籍。他们把大好的时光消磨在高尔夫球场,消磨在高档的楼堂会馆,也不会坐在一个安静的角落里,捧书而读。

  在它们看来,什么都很重要,只有读书不重要。什么都是真实的,只有读书是虚幻。什么都充满诱惑,只有书籍是苍白的。所以,才会有那么多富有的人为富不仁。才会有那么多权贵寡言廉耻为非作歹。商场、官场才会那么肮脏、丑陋。毛主席曾经说过“没有文化的军队,是一个愚蠢的军队。”那么,不读书的官场,不读书的社会,是一个什么样子呢?

  5、

  现在,无论城市乡村,无论大街小巷,还是机关社区,打扑克,搓麻将,随处可见。麻将馆,网吧,歌厅,到处都是。唯独少见了充满书香气息的图书馆,阅览室;走在幽静的公园,还是风光如画的风景区,到处可见游乐的人,健身的人,闲逛的人,唯独看不见读书的人;在繁华的商业街,各种商铺鳞次栉比,各种各样的商品琳琅满目,唯独不见摆放着的那些典籍作品,世界名著。

  读书的人少了,买书的人少了,卖书的市场逐渐萎缩了。什么都可以从网上获得,什么都可以通过网络来解决。网络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改变最大的是人们再也静不下心来,进入读书的境界。

  我们已经逐渐习惯了坐在电脑前,敲击键盘,移动鼠标,而不是轻翻书页,奋笔疾书。我们更喜欢在屏幕前快速浏览,而不是沏一杯茶,让茶香氤氲,在温暖的阳光底下,全身心地进入书的境界,与作者交流,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6、

  现代生活,一切似乎都是快速的。快节奏的生活,快餐食品,快餐文化等等,充斥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快餐文化,像一缕轻风吹过一片落叶,像一碧湖水皱起一道涟漪,过了,就过去,不会留下任何的痕迹。读过的书,很快就忘记了书的名字,而书的内容,更是过眼云烟,了无痕迹。读书的人,心中越来越荒芜了,思想越来越浅薄了。写书的人,为利益所驱使,为迎合市场,放弃了作家的尊严与良知,写一些庸俗的文字,难以入眼。使得本来就十分荒芜的文学世界,愈加满目荒凉。

  没有时间,写书的人难出精品,再也看不见“一部红楼,十年血泪”式的作家作品了。没有时间,读书的人难以静下心来,与书中的人物同忧患,共欢乐。对于我们这个时代而言,不能不说是一个悲哀。

  过去,我们曾经津津乐道于“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境界,曾经以“学富五车”为荣,曾经把公园里,车站上,地铁中那些捧书而读的身影看做最美的风景,曾经被埋头灯影苦读的窗口深深吸引。。。。。。现在,这些似乎已经是很遥远的记忆了。遥远的让人有些怅惘。

  7、

  我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每天忙忙碌碌,不知道忙些什么,就是挤不出读书的时间。有了时间,就习惯于坐在电脑前面,翻看着网络上那些肤浅的,无聊的文字。看得眼睛荒芜了,大脑里长满了草,人变得肤浅了,越来越浮躁,很多时候对文字产生了一种排斥感。网络的文字良莠不齐,那些充满忧患意识,那些具有深刻思想,给人以启迪、教益的文字,是难得一见的。满眼风花雪月,到处是无病呻吟,这样的文字,与我们何益?

  可是,我们习惯了。习惯了从这些现代的传媒获取信息,宁可愿意将大量的闲暇时间用在现代的网络上,也不去想找一本书来读。如果不是偶尔生病,无法像往常那样坐在电脑跟前,我想我也不会这样潜心读书,那种久违了的读书的乐趣,那种从读书中收获的感悟,也难以品尝。也不会生出这许多的感慨。

  8、

  我们很多人有足够的时间,只不过我们都毫不吝啬地消磨掉了。我们有很多的时间可以用来阅读的,只不过很多人已经失去了读书的兴趣。我们过多的去关注物质需求,忽略了精神上的营养。我们很多人只着眼于当下,很少去思考我们民族的过去与未来,去读一读我们民族曾经的兴盛与衰亡。我们很多人还没有或者不去想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喜欢读书,是多么可悲,多么危险。

  任何媒介都无法替代对书籍的阅读,任何思想都不如从书本上来得深刻,任何不读书的借口都是那么苍白与无知。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请给书籍一点时间,让我们静坐下来,进入阅读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