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地为牢的人生永无进步美文

秦风学老师

画地为牢的人生永无进步美文

  人要想取得进步的话,离不开学习。然而,学习的途径并不局限于读书,而是多种多样的。从自己过去的所作所为中学习,从别人的行为中学习,都是很好的学习途径。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增广见闻,博闻强识

  《围炉夜话》:知往日所行之非,则学日进矣;见世人可取者多,则德日进矣。

  能够认识到自己过去所作所为产生的错误,那么学问就会不断进步;能够看得到别人行为中值得学习的地方,那么品德就会不断进步。

  从自己过去的所作所为中找出错误,通过结果来分析产生的原因,找准对策,下次遇到这样的情况,不再犯同样的错误,这不就是进步吗?

  从别人的行为中找出值得学习的地方,看自己能否也培养这种优点,当真正做到了的时候,就多了一个优点,这不也是进步吗?

  多从别人身上发现优点,提高自己修养

  《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参照别人的言行,必然能找到自己可以师法之处,比自己好的方面,就学习过来,不好的方面,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对别人的言行,可以从两方面来参考。对别人好的言行,自己就学习;对别人不好的言行,自己就对照,如果自己也有就加以改正,如果自己没有就用来勉励。

  天地万物,可以学习的地方非常之多,不可能也不应该只局限于特定的学习对象,正所谓“学无常师”。

  有一个卫国人(名叫公孙朝)曾经问子贡:“仲尼先生的学问,究竟是从哪里学来的呢?”子贡说:“文王和武王留下的文化遗产,并没有丢失,而是散落在民间。

  孔子求学的故事非常有名。孔子有很多老师

  每个人都能在民间学习,只不过‘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而已。文武之道既然遍地都是,我们先生在哪里不能学习,为什么一定要有固定的`老师、专门的传授呢?”

  众所周知,孔子是没有固定老师,也没有学历和文凭的,而是自学成才。

  然而,“子入太庙每事问”,他无时无处不在学习,认为天地之间,到处都能碰到他的老师。

  他曾向鲁国太师、无名车夫、郯子、苌弘、师襄、老子等请教学习。对批评他的接舆等人,他也赶紧下车虚心询问。孔子继承上古的精华,兼容并蓄百家之长,以求集思广益,完善思想,从而达到自己学习的目的。

  ldquo;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虚怀纳谏的人,才能成长。良言逆耳利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