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才有自由美文

王明刚老师

自律才有自由美文

  有能力的人影响别人

  没能力的人受人影响

  对许多人来说,自律是一个讨厌的词儿,因为它意味着没有自由。实际上,反过来才是正确的。人生一世,不论你是生活在哪个阶层,一定不能放纵自己,学习、工作和生活都需要自律。不自律的人就是情绪、欲望和感情的奴隶。一个人一生要先从修身做起,然后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所谓修身,就是自律,明白做人的道理和规矩,然后,才可以进入社会。马克思也说:“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

  新加坡女作家尤今的儿子从海外归来,想到一家跨国银行去应聘一个职位,接到伦敦总部的电话,双方约好了电话会谈的时间。在电话会谈之前,儿子郑重其事地穿了西装,打了领带,在电话旁边正襟危坐地等待。看到儿子的这般装束,女作家忍不住笑起来,揶揄说:“电话会谈而已,打扮得那么神气干吗?对方都瞅不见你,犯得着这样大张旗鼓吗?”没想到的是,儿子竟然正经八百地说:“如果我现在穿着背心和短裤,那么,我说出来的话,也许就不够慎重了。再说,对方是在办事处给我拨电话的,他衣冠楚楚,我又怎么能不给予他应有的尊重呢?”作家由此感叹:“在别人见不着的地方严于律己,才是最大的自律啊!”

  李嘉诚以自律著称,他的作息时间非常有名:不论几点睡觉,在清晨5点59分闹铃响后起床;随后,读新闻,打一个半小时高尔夫;然后,去办公室,开始工作。数十年如一日。自律几近自虐。

  一个人,不论你的人生道路多么顺畅,一定不能放纵自己,特别是在顺境中更应该自律,否则的话,你的放纵,你的不自律,就会一点一滴的累积,累积到最后,必定暴发。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沃尔特·米歇尔找来一些四岁大的幼童,把孩子留在一个房间里。然后他告诉孩子:“我要给你们一颗棉花糖,给你们15分钟。如果我回来的时候这颗棉花糖还在这儿,你会再得到一颗。这样你就有两颗了。”当教授离开后,房间里发生了什么事呢?门关上之后,两分钟,四分钟,八分钟……有些孩子坚持了十四分半还是忍不住吃了糖。有三分之二的小孩把棉花糖吃了,但是仍有的孩子坚持了十五分钟,他们才四岁,就已经懂得成功最重要的原则——“推迟享受”的自律能力。15年后,再做后续研究。教授发现这些已经是十八九岁的青年们,百分之百没有吃棉花糖的小孩,他们的学习成绩很好,人生发展得非常好,他们都很快乐,对未来都有自己的规划,他们和老师同学关系都很好。教授认为这一实验的结论是:即便是孩子,那些有自律精神的孩子,最终会更容易走向成功。而吃了棉花糖的小孩中有很大一部分没考上大学。

  《中庸》说:“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也就是说,个人在独自居处的时候,要自觉地严于律己,谨慎地对待自己的所思所行,防止有违道德的欲念和行为发生,从而使道义时时刻刻伴随主体之身。如果一个人放纵自己,不自律的话,他的一生就极有可能面临着失败和平庸。有很多人可能不在乎,可是,牛顿的惯性定律可是在地球的'每个角落都适用的,每个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或者动物都在做着直线运动。

  自律,既要有所不为,又要心怀敬畏。古人云:“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生活中确有不少人,因脑筋灵活、善变通规则而如鱼得水。更有许多人为人处世,一遇规则当道,首先想到的不是约束自己的行为,而是拉关系、走后门,突破规则,达成目的。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人们缺乏遵守规则的文化基因、心理基础,“他律规则”总是想方设法去违反,“自律规则”轻而易举可退让。不自律的人生有点像吸毒,明知后患无穷,但为了一时快乐,还是一次次不断触底。一个卖菜的人靠缺斤短两挣了些钱,沾沾自喜,以为自己很聪明,就会在缺斤短两的路上越走越远。每次缺斤短两占的只是块儿八毛的便宜,长期下去,生意就断送了。

  史載,朱元璋某日问诸臣:“天下谁人最快活?”有人说功高盖世者,有人说位居显赫者,有人说金榜题名者,还有人说富甲一方者……朱元璋听后皆不满意。大臣万钢答道:“畏法度者最快活。”此言一出,朱元璋大悦,称赞其见解独到。自由快乐之人,必是敬畏法度之人;敬畏法度之人,多是严于自律之人。缺乏约束的自由,不是真正的自由,这不过是一匹脱缰的野马,面临的是万劫不复的深渊。在自律基础上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并能借此获得真正的快乐。自律让一个人配得上站在更高的地方,接受更猛烈的风暴袭击。谨慎而有规律的生活,让人更有力量抵挡八风的撼动,面对利、衰、毁、誉、称、讥、苦、乐,能够立定脚跟,不至于意乱神昏、得意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