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谜语源远流长,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早在生产力还十分低下的西周以前,就出现了谜语的语言现象,即富有隐喻和暗示性质的歌谣,如流行于商代的一首牧歌女承筐,无实。士(圭刂)羊,无血。它运用了民间谜语的诡词法,牧场上的一对男女青年,女的拿筐,男的一刀一刀剪着羊毛。无实和无血恰到好处,整首牧歌给人的印象是深刻的,既饱含情景交融,热情隽永和诗意,又不失矛盾诡辩,妙趣横生的谜味。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文化的发展,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语言日益丰富,具有隐示性的歌谣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我国谜语的最早形式--廋辞和隐,这是谜语的最初萌芽。廋辞两字最早见于左丘明《国语·晋语》有秦客廋辞于朝,大夫莫之能对也,这里讲的是发生于公元前542年的事,虽然没有记录下秦客廋辞的具体内容,但由此可见,春秋时期,廋辞已作为外交斗争的一种形式而登上大雅之堂,在统治集团高级官员中运用了。
隐比廋辞较晚出现,如同廋辞一样,也是以形象生动的评议来隐示事物,因而十分流行,上到诸侯将相,下至平民百姓,几乎人人都喜欢隐语。有些统治者喜隐而不好逆耳之言,臣民若要讽谏朝政,就必须投其所好,利用隐语转弯抹角地劝谏。在国家之间的政治的斗争中,为了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也往往用隐语掩人耳目,暗中通情。韩非子《韩非子·喻老》和左丘明《左传·宣公十二年》,分别记载了楚庄王和申无畏以及还无社和申叔展用谜语作答的故事。
如同历史的其它阶段一样,先秦的文学也有其光辉灿烂的一页,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产生了许许多多的文学作品,而这其中的一些赋和诗,则是极其精妙的隐语。如荀子的《蚕赋》便是这样,它完全采用隐语的手法,把蚕的形状体态、性能功用和生活习性等几种特征淋漓尽致地描绘出来,通篇到底才道出个蚕字。荀子《蚕赋》对后世的咏物诗和民间谜语影响很大,历代不少谜家认为它是我国物谜的开端,谓荀卿《蚕赋》已兆其体。
隐语从先秦过渡到西汉,就开始逐步趋向于谜语,当时流行的射覆,已成为民间和宫廷的娱乐品了。射覆,就是事先把文字或瓯盒或盒匣覆藏起来,然后通过占卜来猜所覆物件,它是隐语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游戏。文学家东方朔是当时隐语射覆的代表人物,班固《汉书》和张英《渊鉴类函》等书都有他射覆活动的记载。李昉《太平广记》载有这样一个故事:汉武帝尝以隐语召东方朔。时上林献枣。帝以杖击未央前殿槛,曰:叱叱,先生束束。朔至曰:上林献枣四十九枚乎?朔见上以杖击槛两木,两木林也,束束枣也,叱叱四十九也。可以看出,这一隐语采用了现代谜语的拆字法,又辅以动作和象声,略有几分文义谜的特色。
东汉时期,隐语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根据汉字的结构特点,利用方块字在离合增损中形、音、义的变化,产生了第一条文义字谜。据刘义庆《世说新语·捷悟》记载:魏武尝过曹娥碑下,杨修从碑背上见题作黄娟,幼妇。外孙,齑臼八字。魏武谓修曰:解否?答曰:解。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里,魏武乃曰:吾已得。令杨修别记所知。修曰: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齑臼,受辛也,于字为辞(受辛)。所谓绝妙好辞也。魏武亦记之,与修同,乃叹曰: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这段曹操与杨修猜碑的故事是虚构的,史实上,曹操和杨修并没有到过曹娥碑的所在地──浙江会稽,虽然如此,但根据《世说新语》的问世时间,至少可以肯定,南北朝之前就有了这条文义谜。
东汉末年,图谶异常盛行,而作为预卜将来、荒诞玄虚的谶语则是利用汉字的结构特点进行分拆组合的,在这种情况下,离合体文字诗谜萌生了,东汉献帝时期的孔融首创了鲁国孔融文举六字。到了魏晋时期,离合体文字诗谜已十分盛行,作为一种文体活跃于文坛,风靡一时。随着离合体的发展,南北朝时期,增损体应运而生,并且能够结合最早出现的会意体,在实际生活中运用了。据李百药《北齐书.徐之才传》记载:北齐徐之才,聪辩强识,有兼人之敏。公私言聚,多相嘲戏。有一次,他戏王昕的姓为有言则(讠王),近犬就狂,加颈足而为马,施角尾而为羊。仅仅四句,就使王字跃然而出,极尽嘲戏之能事。
南朝时期,出现了中国谜史上的第一个谜字,当时的诗人鲍照在他的《鲍参军集》里,收入了自作的《井龟土三字谜》。井字谜是这样的:一形一体,四支八头;一八五八,飞泉仰流。前三句用离合,后一句会意更进一层喻示井。
谜书的出现标志谜语的日趋成熟。战国时期,我国就已有专门记录隐语的书刊,刘向《新序》云齐宣王发隐书而读之,班固《汉书.艺文志》亦云隐书十八篇。南朝齐末,文学理论评论家刘勰著成了《文心雕龙》一书,这是我国第一部系统阐述文学理论的专著,其中《谐隐》是首次研究谜语的文章,它对南朝以前的有关谜语作了精辟的论述。如对谜语的产生、定义和特点,他作了这样的论述:自魏以来,颇好俳优,而君子嘲隐,化为谜语。谜也者,回复其辞,使昏迷也。或体目文字,或图象品物。纤巧以弄思,试察以衔辞,义欲婉而正,辞欲隐而显。
汉魏南北朝以来,隐语化而为谜,当时的文人雅士从民间汲取营养,创作和发展了会意离合和增损等谜体,这不仅丰富了同一历史时期谜语的内容,也为以后谜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隋朝时期,中国恢复了统一,南北的经济、文化逐渐融洽,谜语活动比前朝更加活跃,广泛用于社交和生活之中。到了唐朝,谜语开始兴盛。据唐.郑处海《明皇杂录》记载:天宝三年,秘书监贺知章告老还乡,临行前唐明皇问他有何要求,贺说:臣有男未定名,幸陛下赐之,归乡之荣。明皇听后笑道:为道之要莫若信,孚者,信也,履信思乎顺。卿之子,必信顺人也,宜名之孚。贺知章高兴地谢恩而去。过了一段时间才省悟上何谑我也。我是吴人,孚乃爪下为子,岂不呼我儿爪子也。戏弄于离合和会意之中,实在精巧绝妙。又据唐·段成式《庐陵官下记》记载:曹著机辩,有客试之。因作谜云:一物坐也坐,卧也坐,立也坐,行也坐。著应声曰:在官地,在私地。亦作谜曰:一物坐也卧,行也卧,走也卧,卧也卧。客不能对,著曰:吾谜吞得你谜。客大惭。客人出的是蛙,而曹著作的是蛇,故有吾谜吞得你谜之说。
唐代有相当数量的谜语故事,这是它前面几个朝代所没有的,如李公佐《谢小娥传》的以谜圆梦,吴处厚《青箱杂记》的揭唐石碑谜,冯翊《桂苑丛谈》的揭题壁等等,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社会上各行业的.市语典故,已十分丰富并广泛流行,所有这些,都促进了谜语的繁荣,为两宋谜语的大发展创造了条件。
谜语在宋代进入了大发展时期。京都是政治、经济和文化集中发达的地方,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强大,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便产生了与之相适应的文化活动,北宋的汴梁出现了专为伎艺演出服务的场所--瓦舍。谜语属于百戏之一,通过商业和伎艺场所的传播得到空前普及,制谜和猜谜之风非常盛行,涌现了一大批谜语艺人,如马定斋、霍百丑、张山人、胡六郎和魏大林等。
早在隋唐时期,正月十五张灯已成为民间习俗,到了北宋,元宵佳节更显得热烈隆重,据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正月十五日元宵,大门前,自岁前冬至后,开封府绞缚山棚,立木正对宣德楼。游人已集,御街两廊下,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对,乐声嘈杂十余里。北宋为金所逼,迁都临安后偏安一隅。统治者为了粉饰太平,每年都要国人在元宵节张灯结彩,大事欢庆,所谓南宋时观灯独盛,趁这个机会,一些文人学士便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寓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浑话,戏弄行人。至此,灯和谜发生联系,结下了不解之缘,诞生了灯谜。这时的灯谜,是指写在灯上的谜语,而不是专指现在的文义谜,两者有本质的区别。
随着灯谜的出现,兴起了灯谜组织,当时的京城临安成立了谜社,据宋灌园耐得翁《都城纪胜》:隐语,则有南北垢斋、西斋,皆依江右谜法。谜语、习诗之流,萃而成斋。谜社的成员都属飞诗之流的文人,他们或以谜相酬和,或以谜相嘲戏,或品谜玩隐,或著书立说,继往开来地共同推动了谜语的发展。
谜语形式的多样化是宋代谜语大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字谜、物谜、画谜、印章谜和人名谜主宰了当时的谜坛,并且形成了一定的猜谜体制,如道谜、正猜、下套、贴套、走智、横下、问因和调爽等。宋代流传下来的谜语不少,到目前为止,从各种古籍中搜集来的就有七十多条,这些谜语大多是以诗词为面的。北宋王安石,不仅是位政治家和文学家,还是一位颇有影响的谜语专家,在谜语制作方面,他技艺娴熟,高人一筹,宋代的一些野史记录有他的部分谜事活动和谜语作品,如以目字加两点,不作贝字猜。贝字欠两点,不作目字猜。分别射贺和资二字。又如以常随措大官人,满腹文章儒雅,有时一面红妆,爱向风前月下。猜物谜印章。
在隋唐谜语的基础上,宋代的画谜和实物谜有较快的发展,这里引用苏东坡和佛印和尚的两则谜语故事,可以窥见一斑。据《东坡集》载:东坡即拾一片纸,画一和尚,右手把一柄扇,左手把长柄笊篱,与佛印云:可商此谜,佛印沉吟良久:莫不是《关睢》序中之语欤?东坡曰:何谓也?佛印答曰:风以动之,教以化之。非此意乎?东坡曰:吾师本事也。相与大笑而已。又据《丹铅杂录》记载:佛印持二百五十钱,示东坡云:与你商此一个谜。东坡思之,少顷,谓佛印曰:一钱有四字,二百五十钱,乃一千个字,莫非《千字文谜》乎?佛印笑而不答。
宋代文人多好治印篆刻,讲究印学,出现了印谱,从而了最原始的印章谜。据宋·周密《云烟过眼录》记载,宋著名词人姜夔以自己的姓名作谜而刻于印上,印文是这样的鹰扬周室,凤仪虞廷。首句引用《诗经》维师尚父,时维鹰扬,隐姜尚的姜,尾句引用《尚书》夔曲乐,凤凰来仪,隐夔。姜夔的印章谜是一种创举,它为后来印章谜的发展起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以人名为谜底素材的人名谜在宋代已是见其形,日见其多,在谜坛上占有一席之地。宋.彭乘《墨客挥犀》录有这样一条人名谜:佳人佯醉索人扶,露出胸前白玉肤,走入帐中寻不见,任他风水满江湖。词语含蓄艳丽,情意缠绵,每句隐含一位唐代诗人,他们分别是:贾岛(假倒)、李白(里白)、罗隐和潘阆(拼浪)。
一切真正的艺术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谜语在宋以后并没有中止和消亡,而是在不同的历史环境和历史条件下继续发展,在各种各样的谜事活动中,文人学士一直是起着主导作用的。宋、金、元三代都有谜集刊行,宋元年间有苏东坡、黄山谷、秦少游和王安石等人刊集成四册的《文戏集》,金章宗年间有四川人杨圃祥主编的《百斛珠》,元至正年间有浙江人朱士凯编集的《包罗天地谜韵》。由于受时代风云和区域文化的影响,元朝时期的谜语暂处于低潮,数量不多,虽然这样,但当时仍不乏上乘之作,如大诗人萨都拉创作了一则物谜,见于他的《雁门集》:开如轮,敛如槊,剪纸调胶护新竹,日中荷盖影亭亭,雨中芭蕉声肃肃,晴天则阴阴则晴,晴阴之说诚分明,安得大柄居吾手,去履东西南北之行人。谜底是伞,以谜言志,制谜技巧非同一般。
正月十五观灯作为民俗始于隋唐,而谜语作为元宵佳节的游艺则始于宋朝,以后历代相延成风,到了明朝已遍及各地,成为元夕不可缺少的点缀品。元宵期间,猜谜语的气氛异常热闹,盛况也是空前的。据刘侗《帝京景物略》:正月八至十八日,集东华门外,曰灯市。有以诗隐物幌于寺壁者,曰商灯。立想而漫射之,无灵蠢。又据阮大铖《春灯谜传奇》:打灯谜闹场,拆灯谜搅肠。纸条儿标写停停当。金钱小挂,道着时送将,那不着的受罚还如样。市语儿几行,人名儿紧藏,教你非想非非想。这展现了当时猜谜活动的情景。
明朝的谜语形式丰富多采,在继承了宋以来的文字谜、人名谜和事物谜等几种形式的基础上,谜语的体例制式有了进一步的创新,如文学家黄周星首创了酒令体谜语。这种酒令体谜语,谜面如诗似词,在酒席中轮流出谜猜射,以代酒令,猜中为胜,猜不中为输,输者罚之以酒。酒令体谜语的创立,使得谜语不受元宵、中秋等节日的时间制约,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进行活动。黄周星有条人名谜:忽然冷,忽然热,冷时头上暖烘烘,热时耳边声戚戚。打三国人名一,谜底:貂蝉。古人常以貂皮制帽,故以冷时头上暖烘烘隐射貂。每逢热天,蝉就在树上高声鸣叫,故以热时耳边声戚戚隐射蝉,开头两句与后面两句相互呼应。
明朝的谜作大多出自文人之手,当时已采用了四书上的文句作谜,制作技巧有很大的进步,谜语的质量不断提高,有些谜作,堪称一代佳品,至今仍脍炙人口,玩味无穷。如徐渭的几条字谜,以何可废也,以羊易之。猜佯,以两下里作人难猜入,以问管仲猜他,以月字去了一直猜脚等,都是不可多得的杰作。被誉为嘉靖八才子之一的李开先,既是戏曲大家,又是谜语行家,他的一些谜作揉合着禅理,如镜子谜:知人知面不知心,又如虱子谜:尔俸尔禄,民脂民膏,被人发觉,无大小首从皆死。构思新巧,寓意也很深远。
谜语发展到明末,出现了灯谜谜格。由于谜语的普及,尤其是文义谜的盛行,不仅元宵、七夕和中秋有张灯街巷的猜谜风俗,而且在其它节日和空闲时间也有猜谜凑趣,谜事活动一频繁,谜语素材就显得紧缺,又鉴于一些文人故弄玄虚,喜欢钻牛角尖,在这些情况下,谜坛上兴起了创格新潮,据《韵鹤轩笔谈》所载,明末马苍山在整理和研究的基础上,首创了广陵十八格,即卷帘格、徐妃格、会意格、谐声格、典雅格、传神格、碑阴格、寿星格、粉底格、虾须格、燕尾格、比干格、双钩格、钓鱼格、含沙格、锦屏格、碎锦格和回文格。谜格的创立,标志着灯谜的成熟,它已经跟民间谜语分开,自成体系了。
清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王朝,如同当时的小说戏剧一样,谜事活动也非常活跃,谜风远远胜于明朝。清朝初期,谜语因袭的多,创新的少,如褚学稼的尹字谜:伊无人,羊口是其群,斩头笋,灭口君,缩尾便成丑,直脚半开门,一根长轿杠,打个死尸灵。句句成扣,可见东汉以来离合体、增损体的遗风。清自中叶以后,灯谜向前迈了一大步,虽然谜面和谜底的素材仍以四书五经居多,但在制作技艺上已益加新奇精巧,力求别解传神。如以人在人情在猜《诗经》句逝不相好,以绝代有佳人猜《左传》句美而无子,又以霍去病卒猜《礼记》句疾止复故。
晚清以来,谜语,特别是以文义为特征的灯谜达到了空前的普及,谜格不断增加,谜学上有很大的突破,谜语行家们勇于改革,开创了一些新颖别致的谜艺,如梁章钜设红虎,张起南设外文谜。据《归田杂记》记载,梁章钜曾以朱笔写一字词,猜古文二句,谜底:未同而言,观其色赧赧然。谜底首句紧扣谜面,而后一句呼应书写谜面所用的色彩。灯谜大师张起南有一外文谜见于他的力作《橐园春灯话》,以GOODMORNING为谜面,猜谭字,意为西方言早。晚清的谜语以灯谜见多见长,当时灯谜的取材范围十分广泛,有文字、俗语、成语、诗词、人名、国名、地名、花卉和中药等。
清代谜风之盛,在当时的一些文学作品中也有反映,五色石主人《八洞天》、曹雪芹《红楼梦》、李汝珍《镜花缘》、陈森《品花宝鉴》、尹湛纳希《一层楼》、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魏子安《花月痕》,以及韩邦庆《蕊珠宫仙史小引》等书,都有不少关于制谜猜谜谈谜活动的描写。以理论为主的谜话和以作品为主的谜集,这一时期也有大量出版,刊行于世,如周亮工《字触》、毛际可《灯谜》、费星田《拟猜隐谜》、俞樾《隐书》、张文虑《廋词偶存》、高超汉《心园谜屑》、杨小湄《围炉新话》、顾震福《谜隐初编》、唐景崧《十八家灯谜》、张玉笙《百二十家谜钞》、拙园老人《揉园灯谜草》、张起南《橐园春灯录》、薛凤昌《邃汉斋谜话》等近百册,这些谜籍是清朝谜语大发展的见证和总结,是我国古代谜语遗产异彩纷呈的一部分。
自南宋临安出现了南北垢斋和西斋后,谜社经历了元明两代,到了清末民初,已是遍布各地,蓬勃发展,当时最为著名的有竹西后社,北平射虎社和上海萍社三个灯谜组织。竹西后社是清光绪年间成立的,寄寓扬州的福建籍谜家高乃超,利用在校场开设的酒家,为竹西后社的组建立下了汗马功劳。该社人多势众,高手云集,拥有马趾仁、王绍俞、孔剑秋、周亮工、张剑南、陈天一、李伯雨等数十位专门从事灯谜研究和创作的行家,实力强大。他们每每以茶馆酒肆或自家私宅作为灯谜活动的场所,或聚首商榷切磋,探讨谜艺;或张灯悬谜招引猜射,娱乐民众。北平射虎社是由樊樊山、韩少衡、高步瀛、刘春林、薛少卿、易实甫等谜界上流人物发起的,于光绪三十二年在北平徽州会馆成立,韩少衡为社长。该社有社员三百余人,中坚人物有顾震福、陈屯、吴玉林、张起南、张超南、俞赞侯、金子乾、吴颖人、宋敦甫、张郁庭、钱南扬、高阆仙等一批谜坛豪杰。他们除了召开月会、年会外,每逢重大节日都要举办大规模的谜会,能人高手,设坛征射,参观者数以万计。与北平射虎社同时成立的,南方谜坛影响深远的上海萍社,其浩大声势并不亚于北平射虎社。该社由孙玉声和王均卿主持,团结了陈逸石、况蕙风、谢不敏、毓生、朱觉厂、张子良、黄楚九、汪闲闲、朱染尘、刘介玉、徐枕亚、施济群等一大批谜界精英。他们在新世界、大世界等游乐场所大张旗鼓,或互制互猜,自娱自乐;或轮流张灯悬虎,设擂征打。
清末到民初的灯谜组织多如繁星,全国较有影响的谜社还有扬州的竹西春社、北平隐秀社、学余社和丁卯社、上海的玉泉轩谜社、大中谜社和松江隐社、苏州的西亭谜社、厦门的萃新谜社、晋江的谈虎楼、龙海的文虎社和龙门社、兰州的水晶谜社、枫溪的浣花谜社、潮州的莲社和谜学俱乐部等等。众多的灯谜组织,在普及灯谜知识,促进灯谜创作和培养灯谜人才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使灯谜由文人阶层扩展到有一定文化的平民阶层,大大加快了灯谜的发展和繁荣。
民国初期,灯谜形成了两种不同风格的派别--南宗和北派。当时,谜学家张郁庭提倡以平仄协律的五言或七言近体诗句为谜面的灯谜,主张谜带诗意,独树一帜。一时间,北平地区呼应附和的谜人甚多,因而形成北派。为了便于区别,人们把运用传统的灯谜技艺的表现手法称为南宗。一般来说,南宗的主要特点是虚拢大意,注重典雅,而北派的主要特点则是字字紧扣,注重叶韵。如以蜜月旅行猜五言唐诗句此去随所偶,又如以一弯旗影动龙蛇猜聊目《尸变》,前者属南宗,后者属北派。灯谜技艺的表现手法虽有南宗北派之别,但在实际创作中,却是南中有北,北中有南的,彼此之间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民国期间,谜社谜家所编撰的谜书相当丰富,如张郁庭《谜格释略》、蔡三省《商灯初步》、许德邻《文虎》、韩振轩《古今谜语集成》、孔剑秋《心向往斋谜语》、钱南扬《春灯余话》、徐枕亚《谈虎录》、韩少衡《莺嘤社谜集》、谢云声《灵箫阁谜话》、谢会心《韵谜三百则》、汪雨人《嬉春阁廋词》、邢楚樵《款月轩谜稿》、孙玉声《萍社谜粹》和顾震福《跬园谜刊》等一百六十余册,是十分珍贵的谜语文献。
新中国成立以后,人们对灯谜这一古老的传统文化发生了浓厚的兴趣,灯谜活动蓬勃发展,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雅俗共赏,寓教于乐。在节日或联欢晚会上,猜谜已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文娱项目。近年来,灯谜爱好者的队伍日益壮大,全国众多城市和乡镇企事业单位的群众性灯谜活动频繁,灯谜组织纷纷组建,谜协林立。
拓展资料:谜语之最
中国谜语最早称为“隐”。始于战国时期。其记载见《韩非子》:“右司马御座而与王隐。”而后又有“瘦辞”、“瘦语”之称。最终形成“谜语”一词,见于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谐隐第十五》:“自魏代以来,颇非俳优,而君子嘲隐,化为谜语。” 中国谜文化渊源流长,不仅谜面意味深远,而且谜底风趣幽默。以下收录了中国谜语史话之最,敬请诸位雅观:中国最早的文谜,是南朝宋代刘义庆所著的《世说新语。捷悟篇》中所载的曹娥碎离合体文迷。距今已有1500多年。
其谜面是“黄娟幼妇外孙虀臼”,分扣“绝妙好辞”四字。
中国最早的诗迷,是南朝徐陵(507—583)编选的诗歌总集《玉台新咏》中的“稿砧今何在”的古诗。全诗是:“稿贴今何在,山上复有山。何时大刀头,破镜飞上天。”谜底是“夫出半月当还”。
中国最早的字谜,是南朝宋代文学家鲍照(约414—466)的《鲍参军集》中的七字谜。如“二形二体,四支八头,四八一八,飞泉仰流”,射“井”字。
中国最早的实物谜,是南朝宋代刘义庆著的《世说新语。捷悟篇》中记载的曹操在门上题一“活”字,暗示门“阔”,后被主簿杨修所参破。
中国最早的灯谜,始于南宋。记载于南宋周密(1232—1298)撰的《武林旧事。灯品》:“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寓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
中国最早把谜面刻在印章上制成的“印谜”,是南宋著名词人姜夔(约1155—1221)的印文。据南宋周密撰的《云烟过眼录》记载,姜夔的印文是“鹰扬周室,凤仪虞廷”。谜底扣他的名字“姜夔”。
中国最早的以图画悬猜谜底的“画谜”,始于明朝,记载于明朝徐桢卿(1479—1511)撰的《剪野胜闻》中画面为一妇人赤脚怀抱大西瓜,谜底是“淮西妇人好大脚”。
中国最长的灯谜,是把《郑板桥全集》一书拆成散页,一一张贴,打《三国演义》中两个人名,谜底为“郑文、费观”。
中国谜面最少的灯谜是“无文灯谜”。如:谜面不写一字,打一中药名“白芷(纸)”,或打一《水浒》中一诨号“没面目”等。
中国最早的谜书是《隐书》。出战国时期。汉代刘向在《新序》中写道:“齐宣王发隐书而读之。”《汉书。艺文志》中所载的“《隐书》18篇”(已佚),也是专门的谜书。
中国记录灯谜最多的书,是清朝光绪32年(1906)平江张玉霖集的《一百二十家谜抄》。全书10卷,共收录谜语10万多条。
中国最早的谜社,是宋朝的“南北垢斋”和“西斋”两社。记载于南宋孟元老撰的《东京梦华录。都城纪胜》:“隐语,则有南北垢斋,西斋,皆依江右谜法,习诗之流,萃而成斋。”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
中国最早将画谜成书的人是武汉的胡啸风。他编印的《画谜选》(1卷)刊印各地画谜100幅。
中国最早刊载灯谜的杂志是晚清梁启超主编的《新小说》。
中国撰写谜书最多的人是民国初年的韩振轩。他共著有《隐语集成》等16种谜书。
贵州高考排名17579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山东高考排名55787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南高考排名44720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辽宁高考排名9744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长春工程学院的水电站设备安装与管理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河南高考排名3360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北高考排名8511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南高考排名32101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甘肃高考排名2524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高考排名27732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北高考排名1088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三亚城市职业学院和漳州理工职业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江西洪州职业学院和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江西高考排名1343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24772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4710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的助产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江西高考排名10525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安徽高考排名3808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黑龙江东方学院和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谜底是“花”的谜语
粽子的谜语汇总
简单经典谜语儿歌
爱情谜语例子
好玩的水果谜语及答案
爱情谜语及答案集锦
小学生英语谜语
元宵谜语大全及答案
西瓜谜语大全
小学四年级字谜汇编和答案
三个星期打一字谜
搞笑的谜语大全及答案
三年级猜谜语大全
小学一年级常见谜语
三年级英语猜水果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