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教案1
【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一、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什么是合理营养。
2.关注食品安全。
3.尝试运用有关合理营养的知识,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并关心长辈的饮食。
4.认同环境保护与食品安全之间的统一性。
二、教学重点
1.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在健康生活中的意义。
2.通过分析,认同环境保护与食品安全之间的统一性。
三、教学难点
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将所学知识上升为意识,再将意识转化为行为。
四、教学准备
教师:课前收集若干食品包装袋和包装盒,以备教学需要;电视报刊中关于食品安全的信息;课前培训学生,指导小组长如何展开调查和收集、整理资料;设计评比栏和课前课后学生设计午餐食谱营养差异性的对比图。让学生明确科学知识在指导健康生活中的价值。
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展开调查或收集有关合理营养、食品安全方面的信息;课前尝试为家长或自己设计一份午餐食谱;自带各种食品包装袋;课前询问家长购买肉类、鱼类及其他食品时是怎样挑选的。
五、课时分配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合理营养
1.1不注意合理营养的危害
课前为家长设计一份午餐食谱;自主讨论不良饮食习惯、不合理营养的危害。
1.2什么是合理营养?
观察、讨论、归纳:怎样做才是合理营养。
1.3“我”该怎么做?
师生合作,为本班制定一个合理营养的文明公约。运用知识指导生活,设计午餐食谱再次为家长设计一份午餐食谱,并对比哪一份更合理。先在全班评一评,比一比,然后参加全年级的设计赛,并把好的作品办成生物专刊。
合理营养
4人小组合作进行自主性学习,阅读书上提供的信息并观察书上的插图或自制投影片,结合身边实例讨论交流,在教师引导下进一步明确什么是合理营养及其在健康生活中的重要意义;设计一份合理的午餐食谱并利用节假日亲自烹调,为长辈献上一份爱心。
阅读课后“营养师”资料,拓宽视野
创设问题情境,列举在生活中了解到的典型实例,指导学生阅读书上提供的报刊信息,引入课题;
引导学生讨论,组织并参与全班交流、点评,保证交流的正确性、有效性。归纳并用投影片展示该如何做到合理营养。
关注健康生活,进行情感教育
(注:书上第三节内容可作为学生调查过程中查阅的资料之一)
课前提出课题。指导学生开展调查(访问或查阅资料),组织交流,做出评价。
二、食品安全
2.1整体感知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根据课前布置,发布收集到的有关食.品安全的信息听取学生的资料发布,引导学生分析,组织学生讨论。
2.2怎样购买安全食品
a.安全的包装食品。(会读包装袋上的内容)
b.非安全的包装食品(练就一双“火眼金睛”)
学生阅读食品包装盒上的内容,分组讨论,并推举小组代表进行发言。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学生发言予以肯定并纠正或补充某些内容。
就课前了解的知识进行组间交流。
听取学生发言,鼓励学生多观察、多比较,建议学生课后到菜市场进行“实战演习”。
三、预防食物中毒
3.1小专家进行现场小讲座,听取有关知识,并提问和补充。
和学生一起听取小讲座,对进行讲授的同学予以充分肯定。
防止食品污染通过讨论,认同环境保护与食品安全的统一性
思考问题,展开讨论,解决问题。
3.2讨论:能用发霉变质的残羹剩饭或饲料喂养家禽家畜吗?为什么?
有人说有“虫眼”的蔬菜水果农药含量少,可放心购买,对吗?
在教师启发下思考:实际生活中,哪些行为最终会导致食品的污染?
通过讨论,认同环境保护与食品安全的统一性。
认真听取学生讨论并及时点拔。
引导学生深层次地从防治环境污染的角度认识食品安全问题。
肯定学生的分析,再次强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四、了解绿色食品
阅读有关资料,思考并了解绿色食品的积极意义和重要作用。
指导学生课本中有关绿色食品的资料,鼓励学生上网查询,进一步了解这方面的信息。
通过多种途径,了解相关知识
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教案2
种子的萌发
一、课标解读
《种子的萌发》是生物新课标中第四个一级主题“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里二级主题《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的第一节,课标中具体的内容标准是“描述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
二、本节具体内容介绍
本节安排了三个方面的内容: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和种子萌发的过程;第一个内容里安排的是“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第二个内容里安排的是“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实验,但这两个探究实验中,重点是第一个实验,教参确定本节的课时是两个课时,所以我这样安排本节内容:“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一个课时,后面两个内容合用一个课时。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就是第一个课时《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三、教材分析
1、本节内容的地位:本课时实际就是一个探究实验: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这个实验是七(上)教材安排的第三个探究实验。第一个探究实验重在展示探究的一般过程,向学生介绍关于变量和对照实验知识,里面控制的变量只有一个,设计的对照实验是一组;第二个探究实验,重在训练学生作假设和处理数据表格的能力。这第三个探究实验重在训练学生作假设、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的能力,而且本实验一下子考虑的是三个变量,要求让学生自主学会设计对照、控制变量。可以说,这个实验是七(上)探究实验的核心实验,一旦学生学会了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对后面的探究实验就尊定了良好的基础。
2、重点、难点的确定:在本节课中,关于变量和对照实验学生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本节课的重点就是学会控制变量,设计三组对照实验,难点就是学会利用三组对照实验控制三个变量,初步明确对照组和实验组。
四、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具体内容,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拟定了下列几个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进一步复习变量和对照实验的概念。
2、能力目标:
训练学生作假设的能力;
培养学生学会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的能力
发展学生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如何达到)
a、利用本教材的第一个探究实验,让学生情景再现,进一步认识变量和对照实验这两个概念。
b、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平时的观察及耳濡目染的生产实践,让学生自主做出假设,并找出合理的依据,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来尝试控制变量,设计三组对照实验。
c、通过分组讨论,动手操作,来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教学的重点、难点
本节课,学生在尝试中学会控制变量,设计三组对照实验是本节课的重点,如何在尝试中完善方案,设计三组对照实验,控制三个变量,是本节课的难点。
六、教学方法
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本着“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的思想,我大胆的改变了课堂教学模式,采用了“在尝试中学会制定计划和完善计划”的新型模式。充分利用提供的材料用具,采用了演示法、讨论法、实践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积极探索设计一个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去主动探求知识的场所。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主动探究式教学理念。
七、学习方法
“受人与鱼,莫过于授人与渔”,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不是仅仅为了“学会”知识,更是为了“会学”知识。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在本节课中,学生将通过多种途径,如:观察、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尝试操作等等,来开展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八、教学策略
本课时主要采取以下策略来实施教学:
1、以旧带新,让学生增强知识的衔接性,系统性;
2、充分利用学生耳濡目染的生活经验,训练学生作假设的能力;
3、循序渐进,先让学生尝试由控制一个变量,设计对照,然后设计三组,同时控制三个变量;
4、采用启发引导式,在学生尝试操作中,完善实验计划。
九、教学程序
1、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a.处理:提问导入: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可以分为哪四大类群?种子植物根据种子外面是否有果皮包被,又分为哪两类?师以问题2导入章节的新课。
(这样设计,意在增加学生知识的衔接性和系统性)
b.尝试根据学生生活经验,描述被子植物一生所经历的阶段。从而导入本课时的学习。
2、学习新课: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a.复习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
回忆本教材中的第一个实验,引入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的复习。
b.学生根据探究主题,提出问题。
c.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及日常观察,作出假设,并说出假设的合理依据。
d.师出示相关的实验用具,让学生在尝试中学会控制变量。
第一步:师引导学生回忆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情景再现,回忆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的知识;
第二步:根据本实验的假设,明确本实验控制的变量;
第三步:让学生在讨论和亲自操作中,学会分开设计三组对照实验,分别控制三个变量;
第四步:由易到难,综合设计三组对照实验,控制三个变量,让学生尝试操作中完善方案。第五步:学生在操作中,教师引导学生考虑方案中的每一个细节,进一步完善计划方案。
e.学生设计完后,让学生结合具体实验设计,说出三组对照实验,并且要在具体分析中,明确对照实验中的变量,从而预测结果,学会做出结论。
5、创新实验设计,开阔学生思路。
教师提供相关实验材料,让学生在讨论中设计三组对照实验,从而布置学生课外创新设计本实验,利用不同的实验用具,控制三个变量,设计三个变量。使学生思路开阔化。
十、综述
以上是对“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这一课时认识和教学过程的设计。本着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的思想,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材料用具,让学生充分在尝试中,在热切的观察和热烈的讨论中,使学生主动而轻松的掌握了本次实验的设计,成功的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教案3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简述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
(2)写出ATP分子简式、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式。
(3)解释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2.能力目标:
(1)通过对萤火虫发光问题的探究,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分析与设计能力;
(2)通过问题讨论共同绘出ATP与ADP相互转化示意图,理解ATP在细胞中作为能量通货的原因;
3.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渗透热爱自然和生命的情感教育。
(2)通过阅读与思考、讨论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态度,培养用准确的科学术语阐述观点和进行合作学习的态度。
(3)通过分析ATP、ADP的动态平衡,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生态观。
教学重难点
(1)重点:ATP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特点;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2)难点:ATP与ADP的相互转化;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导入】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导入]提问:屏幕上的昆虫是什么?
相传,我国晋朝时有个青年叫车胤,他酷爱学习,但由于家贫买不起蜡烛,不能读书,于是就捉了很多萤火虫,装在薄薄的布袋子里。四五十只萤火虫发出的光真能抵得上一支点燃的蜡烛呢!他就借着萤火虫的光刻苦学习,后来成为一位有大学问的人。萤火虫像电灯一样可以发出光亮。那么,它发光原理是什么?
讲解萤火虫发光的原理,指出萤火虫发光需要消耗能量,复习主要的能源物质,重要的储能物质,提出问题这些物质能为萤火虫发光直接供能吗?
2、实验设计PPT
(1)利用多媒体播放幻灯片,展示“萤火虫发光器实验”过程
(2)问题:能为萤火虫发光直接提供能量的物质是什么?是葡萄糖还是ATP?
(3)结论:ATP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4)比喻:在细胞中糖类、脂肪等有机物储存有大量的能量,但不能被直接利用,可以比喻为存折,生活中存折不能直接流通,ATP分子能被直接利用可以比喻为货币,生活中货币可以直接流通,这样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标题,并能激发学习兴趣。
ATP能直接供能与它的结构密切相关,那么ATP分子的结构有什么特点呢?
(二)、ATP分子的结构:
1学生按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ATP的中文名称?
答:三磷酸腺苷
(2)ATP的结构简式为?
答:A—P~P~P
(3)ATP简式中A、P、“—”与“~”分别代表什么?
答: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普通化学键,“~”代表高能磷酸键2展示资料:一般将水解时,能够释放20.92kJ/mol能量的化合物都叫做高能化合物.ATP在水解时释放的能量是30.54kJ/mol,ATP的水解释放的能量是一般磷酸键水解时释放能量的两倍以上。
结论:ATP是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三)ATP的水解过程
展示ATP的水解反应::
ATP-ADP+Pi+能量
1、问题:ATP作为高能磷酸化合物,在供能时,如何释放能量?
答:ATP的化学性质不稳定,远离A的那个高能磷酸键容易水解,远离A的那个P脱离开来,形成游离的Pi,同时,释放大量的能量。
2、答:ADP、Pi、能量(四)ATP、ADP相互转化1、利用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
水解酶
3、一个成人一天在静止状态下所消耗的ATP为48kg,在紧张活动的情况下,ATP的消耗可达0.5kg/min。而细胞内ATP、ADP的总量仅有2-10mg。人体细胞每天的能量需要水解200-300摩尔的ATP,这意味着每个ATP分子每天要被重复利用2000-3000次。
通过以上资料,你能得到什么信息?
(1)学生分析资料可知ATP在生物体内存在特点是:转化快,含量低,且含量相对稳定。
(2)展示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ATP-ADP+Pi+能量
ADP+Pi+能量-ATP
(3)讨论ATP与ADP的相互转化的条是否是可逆的?
学生代表回答:酶、能量来源、场所不同。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
ADP+Pi+能量-ATP
即物质可逆,能量不可逆
注意:酶的种类不同,能量的来源和去向不同,场所不同
强调:ATP中远离A的高能磷酸键水解释放能量,为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ADP合成ATP所需的能量有两个途径:(1)动物、人、真菌、大多数细菌,来自于呼吸作用;(2)绿色植物来自于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五)ATP的利用
创设问题情境:在ATP转化成ADP的过程中释放出的能量,到哪里去了呢?请大家举例说明。举例:
1Ca2+、K+等无机盐的主动运输
2生物发电、发光
3用于肌肉的收缩
4用于大脑的思考
5用于细胞中的各种吸能反应
讲解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吸能反应一般与ATP水解的反应相联系,由ATP水解提供能量;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相联系,释放的能量储存在ATP中。
(六)总结巩固
1.ATP的结构简式A—P~P~P2.ATP和ADP相互转换
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教案4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简述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
(2)写出ATP的分子简式。
(3)解释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ATP与ADP相互转化关系的多媒体动画,认识ATP在细胞中作为能量流通的原因。
(2)通过分析,比较在生物体生命活动中,ATP如何生成又如何消耗,找出能量代谢的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渗透热爱自然和生命的情感教育。
(2)通过对课本P90图5-7进行补充和完善,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主动参与的学习态度,培养用准确的科学术语阐述观点和进行合作学习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1、ATP化学组成的特点及其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2、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教学过程
【导入】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用杜牧的《七夕》和图片展示发光的萤火虫并列出讨论题:①萤火虫发光的生物学意义是什么?②萤火虫发光萤火虫体内有特别的发光物质吗?
【情境资料】萤火虫发光器位于腹部后端的下方,该处含有几千个发光细胞,细胞里含有荧光素和荧光素酶,荧光素接受能量后被激活,在荧光素酶作用下,催化激活的荧光素和氧气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氧化荧光素并且发出荧光。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导入新课。
【讲授】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1.ATP分子结构特点
学生阅读课本P88相关内容后,教师讲解:
(1)展示ATP结构式图片,向学生介绍腺嘌呤、核糖(两者结合而成腺苷)、磷酸。
(2)ATP是三磷酸腺苷的英文名称的缩写。ATP分子的结构可以简写成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T代表三,~代表一种特殊的化学键,叫做高能磷酸键,ATP分子中大量的能量就储存在高能磷酸键中。ATP水解时高能磷酸键可以水解放出大量的能量,达到30.54kJ/mol。所以说,ATP是细胞内的高能磷酸化合物。
问:1.ATP作为高能磷酸化合物,在供能时,如何释放能量?
2.ATP供能过程中,可形成哪些产物?
2.ATP与ADP相互转化
(1)学生阅读课本P88~P89页相关内容,回答问题
(2)教师讲解:ATP的化学性质不稳定。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ATP分子中远离A的那个高能磷酸键很容易水解脱离开来,形成游离的Pi(磷酸),同时,储存在这个高能磷酸键中的能量释放出来,ATP就转化成ADP(二磷酸腺苷的英文名称的缩写)。请学生黑板写出ATP水解反应的反应式。
资料1、一个人在剧烈运动状态下,每分钟约有0.5kg的ATP分解释放能量,供运动所需。一个成年人在安静的状态下,24h内竟有40kg的ATP被水解。
问:ATP在细胞内大量存在?
2、人体在安静状态时,肌肉内ATP含量约2mg—10mg,只能供肌肉收缩1~2s所需的能量。
问:ATP是怎样来解决这一矛盾的?
问:人体细胞中ATP有什么特点?
利用情境引导学生发现ATP在细胞中含量低,但是需要不断生成更多的ATP才能满足生命活动需要。
问:安静状态一天消耗40千克,运动呢?(计算720)说明?(安静状态ATP转化快而运动转化慢)但不管怎样肌肉细胞中ATP含量始终保持在一个范围,说明?ATP和ADP的相互转化是时刻不停发生且处于动态平衡的。
那么,细胞是如何生成ATP的?需要哪些条件呢?(请学生写出合成反应式)
教师归纳,生物体利用细胞中的磷酸和ADP,在ATP合成酶的作用下重新生成高能磷酸键,生成新的ATP,在这个过程中储存能量。细胞中的糖类等有机物在分解过程中释放“稳定能量”,其中一部分可用来合成ATP,这样就转化为可“灵活利用”的能量。生成ATP的能量,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来自呼吸作用(真菌、动物和人),另一方面来自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绿色植物)。
思考:ATP与ADP相互转化过程是可逆反应吗?(可逆反应的特点:正逆反应都在同一条件下进行。)
从反应条件看:ATP的分解是一种水解反应,催化该反应的酶属于水解酶;ATP的合成是一种合成反应,催化该反应的酶属于合成酶,酶具有专一性,因此反应条件不同。
从合成与分解场所看:ATP合成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ATP分解的场所相对较多。因此合成与分解的场所不同。
从能量来源看: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是储存在高能磷酸键中的化学能,用于生命活动;合成ATP的能量来自生物体内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和太阳光能。因此能量来源不同(能量不可逆,而物质可逆)
当反应自下而上进行时所需的能量来源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过程中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释放出能量,释放的能量储存在ATP中。光合作用是将太阳能转化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所以说放能反应总是和ATP的合成相联系。当反应自上而下进行时释放的能量来源于ATP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那释放的能量有哪些用途?接下来我们学习第三部分内容ATP的利用。
通过学生读图(图5-7,ATP的利用举例),小组合作概括ATP的利用途径:在ATP水解释放出的能量可以用于多种生命活动,如下:
主动运输(渗透能)
生物发电(电鳗放电)
肌肉细胞收缩(机械能)
萤火虫发光(光能)
葡萄糖和果糖合成蔗糖这一化学反应是吸能反应
教师讲解:细胞中的吸能反应总是与ATP水解的反应相联系,由ATP水解提供能量;放能反应总是与ATP的合成相联系,释放的能量储存在ATP中。能量通过ATP分子在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之间循环流通。
我们的日常生活每天都需要必要的开销,这些消费要通过我们手里的流通货币。但是如果我们总是拿出大额面值的支票进行交易会很麻烦,相反如果我们把支票换成100张一元小票,在进行交易时就会很方便。细胞利用能量也是如此,在细胞中的“支票”相当于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大分子,ATP分子就是那个可以在细胞内流通的“小票”。
所以说ATP是细胞的能量通货。
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教案5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⑴说出细胞分化的概念及在生物个体发育中的意义。
⑵举例说明细胞的全能性在生产实践与科学研究中的作用,说出细胞全能性的实质及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全能性的不同点,能够区分具体细胞全能性的大小。
能力目标
⑴在教师的引导下,师生共同探究,使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分析、归纳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⑵探究细胞分化的特点,细胞全能性的概念,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方法和生物学素养。情感态度价值观
⑴通过细胞分化的学习,确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⑵通过细胞全能性的学习,进行有关干细胞研究进展资料的搜集和分析,养成关注生物科学发展、关注生命健康、关注社会热点等问题。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细胞分化既是细胞生命历程中的重要阶段,又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教学难点:细胞全能性的知识涉及植物组织培养和克隆技术等,
教学过程
1、导入
(1)多细胞生物体的个体发育是从一个细胞——受精卵开始的,那么这个细胞是如何发育成为一个完整个体的呢!
出示:哺乳动物个体发育过程图、组成人体细胞的200多种细胞图片学生讨论1:在-基础上就能形成各种组织器官吗?生物体不同类型的细胞是怎样形成的?
教师讲解;多细胞生物从小长大,不仅有细胞数量的增加,还有细胞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分化。
学生讨论2;为什么健康人的血细胞数量不会随着血细胞的死亡而减少
教师讲解:在成熟的个体中,仍有一些细胞具有产生不同种类的新细胞的能力。
(2)出示学习目标
2、细胞分化及其意义
(1)出示细胞-和分化模型图片
观察思考:从细胞-和分化模型图片中我们能发现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细胞-是细胞数量的增多,细胞分化变成了不同形态结构的细胞。
(2)出示植物细胞分化图片
观察思考:同一个植物个体为何会出现不同的细胞类型?
学生回答:细胞-是细胞数量的增多,细胞分化变成了不同形态结构的细胞。
教师讲解:在植物的胚根发育成根的过程中,分生区的细胞不断-,形成的细胞近似正方体。随着细胞的生长,变成伸长区的长方体细胞,后来分化成成熟区的输导组织的导管细胞、根毛细胞、薄壁细胞等形态、结构、功能各异的细胞。又如动物的胚胎细胞形成多细胞生物体。干细胞再生出各种细胞等。
(3)细胞分化的概念和意义
①细胞分化概念:教材P117黑体字(略)
对分化概念思考:发生细胞分化的时间?细胞来源?结果?
下列事实说明细胞分化具有哪些特征?
a.细胞分化发生在整个生命进程中,说明细胞分化持久性
b.黑色素细胞在体外培养30多代后仍能合成黑色素;离体培养的上皮细胞,始终保持为上皮细胞,而不会变成其他类型的细胞。说明分化的稳定性
c.哺乳类红细胞在晚幼红细胞阶段,排出细胞核。人的成熟的无核红细胞进入血液循环,生活120天左右即死亡。说明分化的不可逆性
教师讲授:在细胞外观尚未出现明显变化之前,细胞分化的前途就由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决定了。分化的细胞所呈现出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变化,首先源于细胞内化学物质的变化,如结构蛋白和催化化学反应的酶,以后依次渐变,不能逆转。因此,分化是一种持久的、稳定的渐变过程。
②细胞分化的意义。教材P118第二自然段
老师讲解:一般多细胞生物体的发育起点是一个细胞(受精卵),细胞的-只能繁殖出许多相同的细胞,只有经过细胞分化才能形成胚胎、幼体,并发育成成体,细胞分化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细胞分化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细胞。
③学生讨论:细胞分化,各个细胞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吗?
生:各个细胞来源于同一个细胞,其遗传物质相同
资料分析:在红细胞中,与血红蛋白合成有关的基因处于活动状态,与肌动蛋白(肌细胞中的一种蛋白质)合成有关的基因则处于关闭状态;在肌细胞中则相反。以上事实说明了什么:
教师讲授:细胞分化是不同细胞中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导致,即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3、细胞的全能性
(1)问题探讨:已经发生高度分化的细胞,还能像早期胚胎细胞那样,形成一个完整的多细胞生物体吗?
出示:1958年斯图尔德[美]实验,阅读课本“胡萝卜韧皮部的组织培养”,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其它有关植物组织培养的
(2)引导学生分析:
①胡萝卜韧皮部细胞组织培养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
细胞全能性概念:(略)
a.用其它器官实验是否会有同样的结果?
b.细胞为何其有全能性?
②观察多媒体动画: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过程。举例说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生产实践上的广泛应用。并组织学生讨论,并对学生的观点进行评价和补充。
讨论:a、关键步骤是什么,为什么?
b、利用这种技术培育植物有哪些优点?
C、动物细胞具有这样的能力吗?
③多媒体展示克隆羊多莉的产生过程,思考:利用了什么原理
④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受精卵、生殖细胞、体细胞全能性大小和细胞分化程度高低的比较及关系、
课后小结
细胞分化的概念,细胞分化的生物学意义和细胞的全能性等
板书
第2节细胞的分化
一、细胞分化
1、概念: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2、根本原因:不同细胞中的遗传信息执行情况不同
3、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4、直接原因:合成不同的蛋白质
5、特点:普遍性、稳定性、持久性、不可逆性
6、意义:a、是生物体个体发育的基础。
b、使细胞趋向专门化。
c、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二、细胞的全能性
1、概念: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2、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植物组织培养
3、动物细胞的全能性——克隆羊多莉
4、干细胞
三、细胞分化与细胞全能性的比较
比较项目
细胞分化
细胞全能性
原因
结果
大小比较
关系
河南高考排名1955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吉林外国语大学和湘潭大学兴湘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江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黑龙江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
甘肃高考排名54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和天津城建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江西高考排名7151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初二物理教师个人教学计划五篇
高1数学任科老师的教学工作总结范文
人教版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总结七年级五篇
高三物理下学期教学总结报告
人教版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总结七年级五篇
初中生物学科组教学工作计划五篇
高一生物教学案例设计
高中生物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高二生物理论课教学设计方案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在新疆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河南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河北高考排名18497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北高考排名17460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福州外语外贸学院要多少分宁夏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湖南师范大学在云南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广东高考排名24743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在宁夏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
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的审计学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安徽高考排名26391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安顺学院要多少分广东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广东高考排名9412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高考排名671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洛阳科技职业学院要多少分甘肃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福建高考排名4683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的数控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和辽宁工业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赣州职业技术学院和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在内蒙古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
四川高考排名142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初中生物个人教学工作总结最新五篇
常用的生物教学方法
九年级生物理论课教学方法有哪些
高一年级下册生物教学设计五篇
关于高中生物学科组教学设计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