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古诗文考查题型及策略分析
对古诗文的考查,是各省市中考语文试卷餐桌上一道必不可少的大餐。《语文课程标准》79年级对古诗文阅读的教学要求是: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评价要求是: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课标中的有关精神,将影响着中考古诗文考查的试题设计的理念与考点的设置,因而应予以关注。
依据《课程标准》的有关精神和分析往年全国大部分省市中考语文试卷可知:古诗文考查的主要内容是诗文积累、诗词赏析和阅读理解。下面针对这三方面内容,从考查重点、基本题型、应试策略等方面予以浅析。
一、诗文积累
(一)、考查重点:经典名篇名句。语句多指向那些意蕴深刻的,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情深意长的,如峰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警策励志的,如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哲思深邃的,如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景色怡人的,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抒怀言志的,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具有生命力的成语,如醉翁之意不在酒等。通过这些优秀的文化材料陶冶与丰富学生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功底。
(二)、考查范围:《课程标准》中推荐背诵的古诗文篇目,教科书中要求背诵的诗文,课外琅琅上口的名篇名句。
(三)、基本题型:积累考查兼顾识记与理解两个方面,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从运用的角度考查。从试题的形式角度划分,这类题可分为默写题和选择题两大类。
1.默写题基本题型
(1)续写型:给出原诗文的上句,要求填出下句;或给出原诗文的下句,要求填出上句。考点多为古诗词曲中的名句。
例①:关关雎鸠,__________,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关雎》03吉林省中考题)
例②:__________,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03安徽省中考题)
解析:这种题型侧重考查识记能力。多数题面中标注了作者和出处,所以解答这种题难度不大,只要把古诗文记诵准确,就可以应对自如了。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试题对默写的要求一般都比较严格,一句话中有一处错误(错别字、多字、漏字)都不给分,因此一定要注意记诵和书写的准确性。例题的答案为:在河之洲;出淤泥而不染。
(2)理解型:提示与课文相关的内容,要求根据提示进行默写。
例:根据语境及提示填写名句。(03成都市中考题)
①朱熹在《观书有感》中强调只有平时多积累,才能写出好文章的诗句是_________。
②诸葛老师在《出师表》中插入了一段往事的追忆,说明亲贤远佞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大事。他认为只要对贞良死节之臣亲之信之就将带来一个好的结果,在文中表明这个重要结果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种试题侧重考查理解,分析和综合能力。多考查对诗文中的名句、中心句和警句的理解程度。与单纯性的默写相比,这种题型的难度略大一些,它不仅要求考生熟练地记诵古诗文中名句,还必须对文章内容要有全面的、深入的了解,对试题有准确的理解和分析。由于有条件限制,有目标导向,所以要循规蹈矩。解答例①,不仅要熟练背诵全诗,而且要分析哪两句能体现出积累的重要性,才能答出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要想解答例②,首先要理解亲贤远佞的意思,之后找到与贞良死节之臣亲之信之语意相联的句子,才可求得答案(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3)应用型:给考生设置一定情境,要求根据这一情境填写相应的名句。
例①: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中,赵朴初先生借用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的诗句为冰心馆题了词。你觉得最有可能的一句是___________。(03辽宁中考题)
例②:如何正确对待别人的优点和缺点呢?孔子曾说过: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03安徽省中考题)
解析:这种题型,侧重考查记忆、理解、迁移和运用能力,考查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着眼于学以致用,也就是说,要把学过的古诗文中的名句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丰富自己的语言,使古诗文中的名句在自己的语言仓库中成为活的语言积累。解答这种题,一方面要认真阅读问题所设置的情境,明确题目的要求,另一方面,还要认真思考用什么样的句子来完成题目的要求。要达到这样的要求,必须对掌握的古诗文有正确的理解,能融会贯通。如例①,要想回答,首先要明确《宣》诗中与文学有关联的诗句,只有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两句,到底是那一句?这里需要调动有关冰心文学常识知识的积累,由冰心原名是谢婉莹这个信息便可确定答案应为后者。例②谈到如何正确对待别人的优点和缺点时,自然会联想到孔子在《论语》中所说的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名言。
(4)扩展型:题干设置一定情境,要求考生调动课内外古诗词的储备来应答,答案是开放的。
例①:李白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请任意写出两句能体现他浪漫主义风格的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03南昌市中考题)
例②:沙尘肆虐之下,人们对蓝天碧水,茂林修竹的珍爱愈加强烈。你心中理想的自然环境是怎样的?请借用古诗文中的名句来表达,写出连续的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03吉林省中考题)
解析:这种题型是近年来新增加的题型,侧重考查理解与运用能力,命题意图在于引导学生多积累古诗文中的名句。答案是多元的,课内课外均可,诗、文均可,这给考生创设了广阔的思维空间。根据考查内容的不同,试题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对某一作家的作品的专题考查,比如例①,考查对李白作品的积累情况。要审好题,不是李白的所有作品都符合要求,而是要能体现浪漫主义风格的,如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等。另一类是对某一主题的专题考查,比如例②,考查自然环境这个主题的,如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等。这类主题型的扩展题在中考试卷上占有一席之地,屡屡出现。
2.选择题。都是单选题。多是针对题干给出四个备选答案,考生依据积累判断选择。有的判断语序是否正确,有的判断语句是否与原文一致,有的选择诗句配伍正确的一组等。这种题相对简单,有日渐淡出的迹象。
(四)应试策略:应对这类题,积累既要有量的充足,又要有质的提高,量变才会有质的飞跃。积累要注重四个结合。1。识记与理解相结合。要熟记诗文,理解文意。做到字字落实,不写错别字;句句理解,知晓含义。2。课内积累与课外拓展相结合。在课内诗文充分积累的前提下,要将积累的触角伸向课外。二者互为补充。3。诗文学习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对默写的考查注重所学诗文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着眼于把学过的古诗文名句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因此,学习古诗文,要与自己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相结合,找到与现实的结合点,在生活中灵活应用。4。平时积累与考前强化相结合。平时的积累在扎实有效的前提下,要采取科学合理的积累的方法。如将同一题裁的诗文名句归类积累:描写类,抒情类,送别类,将同一主题的名句归类积累:山,水,花,鸟,将同一作家的作品集中积累等。考前要集中强化训练,注意字形辨析,记诵准确。避免机械重复,要有目的、有重点、有层次的高效训练。
二、诗歌赏析
1.考查重点:《课程标准》在7—9年级阶段目标“阅读”第8条提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所以,考查重点是(1)理解诗歌的语句,赏析要在对诗歌正确理解的基础上进行。(2)品味诗歌凝练,富有跳跃性,含义丰富,耐人寻味的语言。(3)把握诗歌的基本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4)品析诗歌的表达技巧。表达技巧主要包括艺术特色,表现形式,其中包括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风格流派等要素。(5)鉴赏诗歌的艺术形象与意境。
2.试题特点:
(1)基本题型由选择判断为主转向以填空和简答为主。
(2)选材浅近平易,没有华丽的辞藻和深奥的典故,以名家名篇古诗词曲为主,有由课内选材逐渐向课外选材的趋势。
(3)所设题项体现了由词句理解到意境品味,由表达内容到表达技巧逐层推进的特点,从外围到内核,由知识到能力。
3.典型例题解析:
例①:选出对下列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03南通市中考题)
A.“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山水的活泼多情。
B.“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先写近景,再写远景,对仗工整。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写了春风吹来后塞外梨花在雪中盛开的景象。
D.“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通过“争渡,争渡”的反复,表现了主人公快速划桨的急切神态。
解析:在一道题中对四首诗的修辞手法的作用进行了赏析。依次是拟人,对仗,比喻和反复。要选择出正确答案,必须对这四首诗都有深入的理解。可根据诗句的的表达,通过想象诗中的画面,联系表达的诗情,进行分析、筛选。很容易可以看出C句有误,这两句是以春花喻冬雪的名句,不要被诗中的“春风”误导。
例②:对下列两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03无锡市中考题)
秋词天净沙秋思
刘禹锡马致远
自古逢秋悲寂寥,枯藤老树昏鸦
我言秋日胜春朝。小桥流水人家,
晴空一鹤排云上,古道西风瘦马。
便引诗情到碧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A.《秋词》的作者刘禹锡是唐代人,《秋思》的作者马致远是元代人。
B.“我言秋日胜春朝”的大致意思是:我认为秋天的景致胜过明艳美丽的.春景。
C.《秋词》中“排云上”的鹤矫健凌厉、奋发有为,这一形象冲破了秋天的萧杀之气;《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等形象,则写尽了秋天的萧杀之气。
D.这两首诗同是咏秋之作,所写之景虽不同,但均没有摆脱“悲秋”的情调。读完后,使人悲情顿生。
解析:这道题将两首同一题材的诗、曲进行比较赏析。从文学常识,诗句理解,词语作用和意境品味等方面全方位,多角度的考查了学生对这两首诗的把握程度。“知人论诗”,结合诗人相关知识予以分析会知道,一个是一反常人“悲秋”情调的咏秋佳作,一个是元曲中悲秋的绝唱。从“我言秋日胜春朝”一句中就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秋天的衷爱,所以D项有误。
例③: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03河南中考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1)第三、四句表现了破山寺后禅院环境__________的特点。
(2)第五、六句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的心境。
(3)“万籁此都寂”与“但闻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
解析:第(1)小题考查对词语的品析能力。要抓住体现环境特点的关键词语“幽”和“深”进行揣摩,这两个词语都含有“清净,幽静,清幽”之意,所以环境特点也在于此。第(2)小题考查了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寓情于景”是诗人常用的表现手法。由所写景物的欢悦,可探知人物内心的愉快,由潭水的深邃亦可感受人物心境的宁静,所以欢快与空灵是此时作者内心的写照。第(3)小题考查对“反衬”写作手法的感悟与赏析。禅院的钟磬之音袅袅传来不绝于耳,有赖于万物之音全部消失,禅院的空寂可见一斑,这就是“以声称静”的妙处。
4.应试策略:
(1)掌握必要的赏析(鉴赏)知识
意境:是诗中意与境两个因素的和谐统一,是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写的生活图景的有机结合。
抒情方式: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
表现手法:如烘托,衬托,虚实,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等。
风格流派:由于作家的生活经历,感情气质,艺术素养等各不相同,因而在创作中表现出各自独特的格调、气派和趣味,这就形成了作品的不同风格。比如李白的飘逸洒脱,杜甫的沉郁顿挫,苏轼的旷达豪放,柳永的柔美婉丽等。了解诗人的风格,有利于把握他们在诗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语言特色:清新——用语新颖,平淡——质朴真切,绚丽——绚烂奇幻,明快——一语破的,含蓄——意在言外,简洁——言简意赅。
(2)掌握赏析方法
①了解诗人或作品的相关背景,有利于把握诗歌的内容和思想。
②借助联想与想象,有利于把握诗歌的意境,因为诗歌具有张力,尺幅之中韵味无穷。
③品味诗词中作者的炼字,炼句和链意。赏析时对诗人准确传神的用字,精巧贴切的修辞,情与景的交融,物与理的结合等艺术手法要作深入的品析,有利于把握作品的立意与情感,走进作品的真实,感悟诗人的情怀。
三、阅读理解
1.考查范围:以《课程标准》中推荐的篇目为主,兼顾教科书中的重点篇章,适当向外拓展浅易文言文。
2.考查方式:对文言语段阅读能力的考查基本有以下5种形式:①就教科书中的某一语段进行阅读理解,如镇江考查《出师表》选段。②选择与课内阅读程度相当的课外文段进行分析,如济南考查《人有负盐负薪者》。③将课内所学题材相同的两个文段进行比较阅读,如桂林同时考查同是战争题材的《曹刿论战》和《公输》选段。④选择一个与所选课内文段有关联的课外语段配合阅读,如北京市海淀区课内选的是《桃花源记》,课外文章是《桃花源诗节选。⑤课内、课外两个文段互不相干,独立考查。
3.考查重点:(1)了解与课文有关的作家作品和古代一些常用文体。(2)理解和掌握常用的文言词语(以实词为主)的意义和用法。(3)明确一些多音字的读音。(4)能用现代汉语准确进行翻译。(5)整体感知文段基本内容。不同文体考查有所侧重:小说和传记侧重考查对人物的分析,体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游记侧重考查景物描写的作用;议论类侧重考查对文中态度观点的提炼与评析;寓言类侧重考查对寓意的理解,启示等。(6)揣摩艺术手法。(7)与所选文段相关的知识积累,如名言警句,诗词,成语等。(8)结合自身实际,解答一些生发而来的开放性试题。
4.典型例题解析:
阅读有关“千里马”的两则文言文,完成16——19题。(03厦门市中考题)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也,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千金市骨古之君王,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①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②,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③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市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④,千里马者至三。
注释:①涓人:近侍之人。②金:古代计算货币的单位。③安事:哪里用得着;怎么能够。④期年:满一年。不能期年,即不到周年。
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①执策而临之()②才美不外见()
③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④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解析:本题考查对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到对一词多义、通假字等几种词义形式的考查。要结合句子正确的加以解答。答案分别为面对,通“现”,打发派遣,丢弃花费扔掉。
17.下面句中加点“之”字的解释与其他三句有明显不同的一项是()。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B:策之不以其道
C: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D:死马且市之五百金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之”的用法的掌握情况。只要熟知“之”常见的几种用法:代词,动词,助词,经过疏通不难看出,除了A句中的“之”是助词“的”之意外,其余的均为代词,故A是错误的。
18.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②死马且市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解析:此题重在考查翻译的能力。翻译时要注意文从字顺,要抓住关键词,关键词把握住了,翻译的准确度就大大增加了。①句中的关键词是“食”,是个通假字,“喂养”的意思。②句中的关键字是“市”,它是一词多义,有“集市,买”等意思,由上下文可知,此句应取“买”之意。这些关键词的意思搞清楚了,整句话的意思便可迎刃而解了。
19.简要回答下面问题。
(1)细读〈马说〉第三段,简要说说应该怎样对待“千里马”?
(2)如果让你给涓人的“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这个做法评分(满分设10分),你会评几分呢?说说你这样评分的理由。
解析:本题侧重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1)题既考查了对第三段内容的理解,又是对全篇写作目的的揭示,题干已指明了研读、思考的对象,所以注意力要放在第三段,细读可知这段主要是写食马者(封建统治者)对千里马(人才)愚妄浅薄的做法,即“策之……通其意”,将其锁定,变为与之相反的做法“策之能以其道,食之能尽其材,鸣之能通其意”就应该是对待“千里马”(人才)的正确做法。这也正是作者写此文呼吁封建统治者应该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的目的。(2)题是开放性试题,评价涓人花了五百金买了个死千里马的做法,实际谈论的话题就是“千里马的价值”问题。要观点鲜明,言之有理。
5.应试策略:
(1)具备两种必备能力:
①准确把握常见实词词义的能力。文言实词占文言词汇的绝大多数,是中考必考内容。由于其词义繁复,所以是掌握的难点。要想准确把握实词词义,需明确中考常见的考查类型。
A.古文中单音节词与现代汉语中双音节词的关系。单音节词是古代汉语语汇的主体,文言文中的一个字常常就是一个词。尤其要注意的是,有时文言文中两个单音节词连用,恰好是现代汉语中的某个词语,这就易形成错觉,造成理解上的错误。如《桃化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妻子”是单音节词,“妻”指“妻子”,“子”指“儿子”,它不同于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妻子”,不能用现代汉语的词义去解释。
B.一词多义。单音的文言实词大多是多义词,接触时要弄清它的几种常规解释,平时要注意积累。另外要学会根据语境推测、判定在句中的意思,用的是本义还是引申义。
C.古今异义。文言文中相当一部分实词的意义和用法,古今发生了不少变化,变化的规律大体如下:词义扩大:即由狭小的词义转化为扩大的词义。如“江”“河”两个词在古代是专有名词,指“长江”“黄河”,今义泛指一般河道。词义缩小:同一个词,由范围很广的词义变为狭小的词义,或由范围很广的名称变为范围含有局限性的名称。如“国”一词,在古代可指“国家、国都、地方”,今义仅指“国家”。词义的转移:即从某一词语本来的意义向其他词义的转化。如“几欲先走”的“走”,古义是“跑”,今义是“行走”。感情色彩的变化:如《出师表》中“卑鄙”一词,“卑”是指“出身低微”,“鄙”是指“见识短浅,举止粗俗”,与今义的感情色彩迥然不同。
D.通假字:即以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本字。
E.词类活用:指词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改变了原来的词性,而变成别的词性。常见的几种现象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如“一狼洞其中”中的“洞”是“打洞”的意思。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如“欲穷其林”中的“穷”译为“走到尽头”。动词活用为名词:如“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中的“出、入”解释为“出产的东西、收入的财物”。名词做状语:“如其一犬坐于前”的“犬”是像狗一样(蹲坐)的意思,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使动用法:常用的就是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用作谓语,表示“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使这个宾语发生某种变化或产生某种动作。如“动心忍性”,意思是使他的心震动,使他的性情坚韧。意动用法:是形容词或名词用作动词充当谓语,对它的宾语含有“认为它怎么样”“将它看作什么”的意思。如“渔人甚异之”的“异”是形容词,这里为意动用法,认为它奇特。
②准确翻译的能力。文言文翻译常采用的六种方法是:对:就是一对一的把文言文中单音节词译成双音节词。如“十年春,齐师伐我”译成“(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的军队攻打我们鲁国”。换:就是用现代的词去替代相应的古代的词。如“民弗从也”把“弗”换成“不会”,译为“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留:文言文的地名、人名、时间不必解释,翻译是直接保留。如“庆历六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译成“庆历六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驻守巴陵郡”。删:就是删去无实在意义的词。如“夫战,勇气也”中“夫”是发语词,无实义,翻译时就可删去,“打仗,靠的是勇气”。补:就是根据需要将省略的内容补上。补上的内容多用括号括起来,如上文中“对”的例子。调:就是把词序转换成现代汉语习惯的顺序。如“何陋之有”不能译成“什么简陋的有”,而应译为“有什么简陋的呢?”另外要把握住关键词语的意思。
(2)制定科学的复习计划,进行有效复习。
中考文言文考查,考点的设置似乎都可以从课本中找到相关联的知识点。因此立足课内篇目辐射课外是最佳方式。一般说来,要有计划、有重点的进行几轮复习。
第一轮复习时,将课本中(一般省市多有明确的考试范围)所有的篇目,按顺序(从前至后或由后到前)逐一通读、串讲、检测。
第二轮复习时,将课内文章按题材、体裁等进行分类专题复习,注意相关联系,总结规律,并配以一定量的课外练习,体现知识的相关性,连续性。
第三轮复习时,以课外篇目为主,辐射课内所学知识,彼此呼应,贯通理解记忆。
第四轮复习时,以综合训练为主,选取课内重点、涉及文言知识面广的典型文章,用一课带多课的方式复习。
(3)掌握文言文的解题技巧。
解答文言文阅读时,除了结合积累、借助具体的语境解释实词,准确的翻译句子外,对选文内容分析时,要结合作品背景和全文大意分析概括;对选段的内容进行评价时,要从文章的实际出发,切忌以现代人的观念去评价古人;对于开放性试题,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对于课外文言文的阅读,有的同学有畏难情绪,其实大可不必。从选材来说,相当或小于课内文章的难度;从考点来说,基本上是课内所学、所见,考查的是知识和能力的迁移,即“考题在课外,考点在课内”、“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学好课内知识是破解课外试题的基础。多数课外文言文会提供一些注释降低难度,要充分利用这些注释,“以注解题”。
贵州高考排名17579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山东高考排名55787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南高考排名44720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辽宁高考排名9744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长春工程学院的水电站设备安装与管理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河南高考排名3360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北高考排名8511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南高考排名32101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甘肃高考排名2524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高考排名27732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北高考排名1088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三亚城市职业学院和漳州理工职业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江西洪州职业学院和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江西高考排名1343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24772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4710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的助产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江西高考排名10525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安徽高考排名3808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黑龙江东方学院和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描写谷雨季节的古诗(精选10首)
关于新年的古诗大全
下雪的古诗
我国有那些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
描写景色的古诗十五篇)
古诗山行的相关知识
有关月亮的古诗全首
小学生学好古诗的方法
冲佑观的古诗范文
关于七夕的古诗集锦
山居秋暝古诗译文
实用的中秋节古诗
古诗夜书所见
数学问题里的古诗文化
古诗联颂四季歌的节目串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