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山水诗文中的山居建筑意象
古代文人士大夫的住居形态,除了城居生活中常用的正统官制建筑外,还有这样一条住居生活脉络被住居设计理论以及实践的探索者所忽视――用于隐居的山居建筑。
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雅士鸿儒大多将情思寄托于山水之间,他们的居所大多以山居建筑为主,以此来表达诗人忘我的超然境界。山水仿佛一座巨大的宝藏,源源不断的为中国古代建筑提供活力和生机,培养了古代文人的生活情怀。如宋代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曾详述了自己的山居建筑意象:“苔藓盈阶……煮苦茗啜之。”又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西方人称中国古代的山居建筑仿佛是一个开启不完的匣子,一层又一层,一进又一进,前行过程只有自己和世界在默然交谈,渐进地、用心地去感受山居建筑中深藏的空灵而飘逸的意境之美,是将文人们“出尘”的居住理想推向意趣幽远、空灵萧散,平淡却又迥出尘表之境界的必然过程。
一 山居建筑中的朴素自然观
山水之美本是不得志者的发现,而“隐居”也曾是精神释道的副产品,却又在文人们的实践过程中转而促使人与自然更为质朴和本真的融合,反映了隐士们没入自然、物我为一的精神理想。朴素的自然观是老庄哲学中重要的思想指针,在推崇道、禅理论的文人隐士们的眼里,选择最自然的构造方式和建材去融于自然,是古代人建筑造屋的重要原则。有学者把中国建筑的本质定义为“人生的建筑”,物化的永恒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被弱化的,从山居建筑里看不到隐士们关于永恒的信仰,竹窗、柴门、“幂窗用纸”“竹帘�帏”,木榻、素屏……山居素材无一可以流转于世。隐士们深知建筑只是生命之中的一件工具,并不足以寄托人生的永恒价值,“变动不居”是为道理。抱着如此的心态,精雕细琢的砖石这类能够长久留驻的材料并不被隐士们所青睐,取而代之的是居住地以木材为主的天生材料。木材短暂的寿命仿佛应合着人之一生,蒙荫自然,顺乎循环――兴盛、萧条、颓败、腐朽、归尘――木构建筑的一生的是大自然微观循环的'一轮,也是人生的小写意。山居住宅中简单而原始的建筑结构、随机又随性的选材、极尽简化的形态修饰语言所体现出的笃定的“审丑”运用,隐喻着隐士们齐一生死、无为之业、心斋坐忘和无待之游等诗性内涵,可视作是对老庄人格理想以及禅理在外在形式上的赞同和体现。这些看似“原始”的建筑其实是经实践发展而来的智慧结晶,对于山居的主人而言,只存在一种可以称为“顺应”的建造方式,在造屋过程中对各种风格进行遴选的思想是不存在的,“遴选”意味着效率低下、不熟识、浪费和想象力贫乏,意味着设计和地方之间、设计和自然之间以往存在的关联被打破,意味着人心与天地之间的失语。
二 山居建筑中“简陋”的造屋观
在西方,贡布里希认为装饰源于我们对空虚的恐惧,而在中国隐逸的文人们面对虚荣却是不会“恐惧”的,这得益于文人们直击人心与人性的反思力。唐代诗人卢鸿一在《草堂诗序》中提到:“及靡者居之,则妄为剪饰,失天理矣。”在他们的眼里,生活亲切的价值并不会因窗棂上精致的雕花而得到确认,是环绕着他们的天生天成的材料在向他们诉说着居住者所怀抱的那些最高的理想。凭着文人们的“内省”之功,山居建筑的设计理念对于生硬移植、徒加矫饰、奢靡夸张等豪华住居的手法有着天然的排斥感和极强的控制力,使得山居建筑呈现出“简陋”却又深刻的造屋观,它可概括成:材“和”、形“无”、味“淡”。
选材的“和”,有附和、中和之意。摒弃天子名臣或是城中富豪们那种一念即起,千金一掷的远途定制、调运等漫长过程,伴山就山,畔水随水的选材方式,使得山居住宅有着一种内敛随和的姿态。山居住宅的选材,附和的是当地的自然材料,中和的是人与环境的疏离感。
形制的“无”,有不定,随“变”之意。在文人的笔下,隐居的建筑可以不起眼,却不可以不居观山水视野中的要地。“我住北山下,南山横我前。北山似怀抱,南山如髻鬟。怀抱冬独暖,髻鬟春最鲜。松鬈沐初净,山�插更妍。我来犹斜阳,我望忽夕烟。一望便应去,不合久凭栏。”(杨万里《东园醉望暮山》),山水诗文中的意境,常给人以身居高处,俯观山色的临场感,视角是俯视的,视线是远眺的,如此,建筑空间营造上就有一种强化自然之力的壮阔效果。好的风景与好的视角相关,好的视角则由好的选址决定。山居建筑在选址上必然保证视野是开朗的且富于层次的,最好还要有一定的奇险性。近自然的位置观,一方面来源于中国传统的风水理论,另一方面是风水观与古代士人“山水之乐”互为表里的反映,体现出了“工不曰人而曰天,务全其自然之势,期无违于环护之妙耳”的建筑选址原则。这一原则执行的结果,则是每一个隐士的郊居即使用材相同,却会因所处环境的不同而呈现出千变万化的形制――即“无形”。在山居住宅里,人与建筑的关系相互影响而又彼此尊重,山居的隐士们从来没有认真地想到去改造建筑或是明确某种建造的体例或样式,他们只是选择了不受传统建筑过分约束,为适应选址而适度修改,于“无”中体现的是相同的建造理念――依附自然,顺势“生长”,与山林“同化”。
意味之“淡”,指老子“淡乎无其味”一说中所提倡的平淡自然的趣味。这并非否定了一切美感,只是讲究审美与审丑之间微妙的转换关系。古代文人笔下的郊隐生活场景,看似其陋无穷,却又意味深远。如白居易在庐山结草堂时,讲述了山居者仰观山色,俯听泉声,外在安适,内心和乐,一宿之后身体安宁,再宿心情恬阔,三宿便仿佛与天地融合,揣摩又不知何故,只知是处是归途。与山居别墅的简素修筑形成鲜明对比的建筑外景观,也呈现出不事雕琢的自然而然之美,“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青萝为墙垣,白石为桥道,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白居易《草堂记》),隐士们以“陋”居来修炼自身,换回来的是与大自然的“密谈”。 “中国古人讲‘神形’,传神写照没有丑的禁忌。讲‘神气’,无论美丑都在欣赏之列。”萧索平淡的山居生活背后是隐士们源自于“内美”的审美观念。可以说隐士们自主选择的山居生活以简化、简单、简陋为主要特征的诸多外在表现,是他们对中国审美系统中独特的意志――审丑美学的拥护现象。有一种观点认为当建筑的装饰一旦脱离了结构功能就将是建筑艺术的堕落,过度装饰是深陷于物质世界的人们其精神空虚的一种表现,所以归隐的文人们必是遗唾装饰的,“陋”是他们对物欲世界的一种反抗,更是他们对自我精神世界强于物质世界的充分自信。如今很多家居设计,受到诸如奢侈观、攀比意识等非直接审美因素的影响,过于强调物象表面的档次与品味,房屋即使修饰得美轮美奂却屡屡陷于空泛,缺乏使人心灵平静感情落定的力量,很大程度上是空间缺乏居住者内心深处质朴原色的回音所致。
三 山居建筑中“顺时而作”的生活观
“完整性”是现代设计中必须秉持的设计原则之一,在现代设计中评价一个设计的优劣,“完整性”必然纳入其列,“未完成”状态以及“亲力亲为”往往是现代建筑设计中缺乏物力财力的尴尬表达。而在古代,山居生活的一直“未完成”状态,涵盖的则是建造行为不断变化的持续性以及四季农耕的生活乐趣,体现出的是顺应天时、顺应心意的动态生活观。“开荒南野际,抱拙归园田”(陶渊明《归园田居五首》),隐士们深知劳作对于精神的锻炼更甚于身体的辛苦,惟有懂得粗衣素食和劳作的滋味才能体会到自我在世界的真实存在与价值。隐士们的山居是“言无尽”而意无穷的,它似乎永远没有建造和耕作的结束点,它会随着隐士们的起心动念而肆情发挥,持续地在自然中“生长”,具有强烈的拓展性和可塑性。身体力行的劳作之美可视为是将文化与农耕结合得恰到好处的士人生活经典范式,也是文人们借平民化的生活通向精神理想国的必修之路。
四 山居建筑中“繁荣而寂寞”的休闲观
隐士们生活在文学意境与物象景观互通的象征世界中,如果不能体会这一点,就无法深刻体会山居建筑意象的深意。隐居是寂寞的,隐士们追求的是内心的清修,故常常选择独居,与人的世界刻意保持时空距离,在人际交往方面具有相对的排他性。“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在表面寂寞的背后,其实是隐士们关于人生深沉的领悟与精神的自我繁荣,“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且开落”(王维《辛夷坞》),虽用语平淡,却字字精妙,禅意浓浓,有着超脱物外的灵动,是寂静与喧哗、失落与抚慰之间的道心禅意。然“幽居虽非绝世,而一切使令供具,交游晤对之事,似出世外:花为婢仆,鸟当笑谭,溪蔌涧流代酒肴烹享,书史作师保,竹石资友朋,雨声云影、松风萝月为一时豪兴之歌舞。情境固浓,然亦清华。”(吴从先《小窗自记》)相比老庄哲学,禅之于“陋”居所体现出来的则是一种空灵悠远又平淡天真的境界,教人享受生活中的无事之美。
古代隐士的建筑居所是为一人造境,但整体呈现出的建筑与景观情境却是他们对于美、道德以及幸福感的综述,这代表着一个超凡的境界,并通过文学的空间意象相传。中国古代文人常在前代文学意象的世界中生存,隐士们山居生活强烈的文学性,对后期的造型、形象的创造有很大的影响,后世文人在设计自己的房子时,心中总会存有一个模式,它关乎情境的设计观,似乎没有明确的逻辑,却又十分清晰:小桥、流水、人家――每一个文人心中,都有一个自己构建的桃花源,却没有人会告诉你小桥如何安造,曲水如何流觞,人家的屋子里有几间几进,可是大家都能懂得,并不需要有意的具象化,它足够每一个人去想象,并在想象中自然呈现出一种熟悉的境界,当观者读到,看到,便知道,就是心目中那种样子了,此后,会更多有共识的人,依此启发,再去发挥,影响愈广……西方20世纪初期的现代主义设计运动伊始,提倡的口号之一便是“经济适用”原则,从此关于“人本”的理念逐渐深化,认为人的生活需要除了是物质的,更应是精神的;除了要关照个体,更要影响社会。在中国,早于千年之前,山居住宅便以关照内心的角度切入设计,以小众的姿态清醒地坚守着对于潮流的批判和反思。
五 结语
综上所述,给人带来精神愉悦并非仅由物质条件决定,更不应受到物质条件的禁锢,是那些依循居住主体“够用就好”,“游心”至乐的诉求而衍生出的山居建筑形态,才能与居住者产生良好而深刻的共鸣,让人眷恋,使人留驻。在现代社会,人的精神压力愈增,家的存在意义更多地蕴涵了人们对包容精神与心灵归栖的深层渴望,但一些非审美或是非功能因素却越来越多地干扰着建筑设计朝着健康、自然的方向发展。古代文人的山居生活在看似不事雕琢的设计中寻求人、居、境界三者平衡的山居建筑设计理念,或许能给当代建筑设计带来许多可贵的启示。
贵州高考排名17579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山东高考排名55787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南高考排名44720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辽宁高考排名9744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长春工程学院的水电站设备安装与管理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河南高考排名3360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北高考排名8511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南高考排名32101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甘肃高考排名2524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高考排名27732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北高考排名1088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三亚城市职业学院和漳州理工职业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江西洪州职业学院和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江西高考排名1343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24772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4710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的助产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江西高考排名10525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安徽高考排名3808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黑龙江东方学院和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了无痕爱情诗歌
曾侯乙墓爱情诗歌
最感人的爱情诗句有哪些
表达爱意的爱情诗句(精选70句)
最经典的悲伤爱情诗句
描写春天的诗词
王建诗词水夫谣翻译赏析
盛唐边塞诗的汉代情结
清明诗词大全
山水意境诗词
李清照诗词以梅寄相思的模式
古诗词歌曲
关于长征的诗词名句
描写战争的古诗词
山水风光古诗词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