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壕吏》诗词五首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设计示例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石壕吏》认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学习通过叙述故事、刻画人物反映社会现实、表达思想感情的写作方法。
2.学会欣赏通过写景、写物抒情的诗词。
3.五篇作品各自的体裁。
(二)能力目标
1.在理解《石壕吏》的基础上自读“三吏”“三别”。
2.背诵五首古代诗词。
(三)情感目标
1.体会杜甫忧国忧民的悲天悯人之心。
2.认识战争带给人民的深重灾难。
二、学法引导
朗读背诵联系写作背景加深理解,加强积累,用配诗作画的方法体会意境,佐以点拨、讨论、改写等方式加以提高。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l.《石壕吏》中老妇向官吏诉说家中的悲惨遭遇,目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老妇的诉说用意在于想使官吏同情她,使家庭免于服役。但是官吏不同情她,老妇无可奈何自请服役。
2.五首诗各自的体裁。
教师讲解并加以举例、比较。
四、课时安排
3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l.投影片:①文学常识 ②随堂练习
2.有关配诗、配词的画。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于课内熟读、背诵这五首诗词。
2.课外读“三吏”、“三别”,教师作适当指导。
七、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l.学习《石壕吏》一诗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课内背诵这首诗。
(二)整体感知
l.阅读提示,教师讲解此诗背景:诗歌创作于“安史之乱”期间,当时唐军60万在邺城被叛军打败,为了补充兵力,大肆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杜甫在安史之乱爆发以后,曾被叛军俘虏,思想和人民贴得更近。这一年他从华州往洛阳,亲见差役把老人、少年、结婚才一天的青年,都抓去当兵,心情沉痛激愤,创作了“三吏”“三别”,这组诗如镜子般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石壕吏》就是其中的一篇。
2.教师范读此诗。
(三)教学过程
1.讲解该诗体裁:五言古风。
2.生字、词的掌握。
逾墙:yú 越过。一何:多么。
致词:说话。
邺城戍:shù 防守。
老妪:妇人。
3.疏通文意,指导学生口译诗歌,并分析。
①故事开始:第一自然段,点明时间、地点,官吏在晚上出来抓人当兵揭开了故事的序幕,老头警觉地越墙而逃,老妇出门应付。深刻揭示战祸之中人民不得安宁的情景。
②故事的展开:第二、三自然段,在差役的态呼,老妇的苦啼声中,一个饱受战祸的家庭的种种不幸,一步步展示出来。明确一点,差役绝不是静听老妇诉说,而是不断怒呼咆哮,并没有同情她,因为如不是差役追问不放,老妇不至于被逼到自请赴役。从老妇的哭诉中也可见战争给人民造成的疾苦:三男全被征兵,三男已死亡,可见战争之惨烈,寡儿媳衣不蔽体可知其贫困。
③故事的结局:第四自然段,老妇被捉,儿媳妇抽泣,表现出诗人一直在关切倾听,彻夜未眠。凄苦、悲愤,尽在不言中。
4.作者在诗歌中所要表达的感情。
控诉官府捉人的凶狠残酷,反映了黑暗惨淡的战乱现实,表现了对苦难人民的深切同
情。
(四)总结、扩展
1.杜甫是我国伟大的诗人,在他的诗中,“三吏”、“三别”描写民间疾苦最为深刻,诗人的心与受苦受难的劳动大众息息相通,诗人抨击石壕吏的凶暴气焰和冷酷无情,对于人们认识封建统治阶级的本质会有启发。
2.背诵《石壕吏》。
(五)布置作业
1.课外阅读“三吏”“三别”。
2.改写《石壕吏》为记叙文。
第二课时
(一)明确目标
1.学习《龟虽寿》一诗中作者所表达的人到暮年而壮心不已的豪情壮志。
2.体会《观书有感》一诗所表现出的思想意义。
3.背诵这四首诗。
(二)整体感知
1.阅读提示中的相关部分,介绍作者的情况。
(1)曹操,字孟德(155-220),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2)朱熹,字元晦,南宋著名理学家,客观唯心主义者。
2.朗读这两首诗歌。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龟虽寿》
(1)了解《电虽寿》的体裁:乐府诗,四言古风。
(2)讲解古今意义差别较大的字词:
烈士:有雄心壮志的人。
不但;不只。
(3)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
神龟、腾蛇虽一个长寿、一个能腾云驾雾,但它们没有雄心壮志,所以终有竞时,终成上灰;而烈士虽已暮年,却依然壮心不已。作者希望通过人为的努力达到长寿的目的,成就一番人事业。
2.《观书有感》
(1)了解《观书有感》的体裁:七言绝句。
(2)体会诗歌中所蕴含的思想寓意。
“方塘”由于有“源头活水”的不断输入,而得以深且清,清得不仅能够反映出“天光云影”,而巨能够反映出它们“共徘徊”的细微情态。
它以池塘要不断地有活水注入才能清澈,比喻思想要不断地有所发展提高才能活跃,才能免于停滞和僵化。这种形象的表达容易为人们所接受。
(四)总结
两首诗歌内容不同,体裁各异,通过学习理解借物抒情、借景寓理的方法。
(五)布置作业
1.默写这两首诗。
2.预习《相见欢》、《清平乐》。
第三课时
(一)明确目标
1.欣赏词优美的语言和意境。
2.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词的能力。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学生体会,朗读。
2.文学常识。
(三)教学过程
1.学习《相见欢》
(l)写作背景
亡国前耿于享乐、亡国后溺于悲哀,这就是李后主的一生。南唐亡国降来后,李煜被幽禁在汴京的一座深院小楼中,过着终日以泪洗面的凄凉日子,《相见欢》写的就是这种囚禁生活的愁苦滋味。《相见欢》为词牌名。
(2)词中描写了哪些景物?给人什么样的感受?
写了西楼、残月、梧桐、深院、清秋,西接见月,夜已深沉,作者不能入睡,可见愁情浓重。作者眼中之景,都是凄凉冷落的,情和景合二为一。其中“锁”字暗点了身世。
(3)词的`下闽直抒胸臆,为千古之绝唱。
把抽象的愁极其深刻形象地写出来,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它不能说出,只能意会,这是真正经历过愁苦的人的真切的感受。
2.学习《清平乐》
(1)介绍作者。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出生在金国建立之初。他在上饶、铅山隐居时期写了不少诗词,《清平乐》为其中的一首。
(2)疏通字意。
翁媪(ǎo)——老公公、老婆婆。
亡赖——无赖,指顽皮、淘气之意。亡通“无”。
相媚好——互相打趣。
(3)体味词所描绘的意境,表现农村平和、清新、愉快的生活情境,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
(四)总结
词所表达的意境比诗更加深远。
教学设计示例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石壕吏》认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学习通过叙述故事、刻画人物反映社会现实、表达思想感情的写作方法。
2.学会欣赏通过写景、写物抒情的诗词。
3.五篇作品各自的体裁。
(二)能力目标
1.在理解《石壕吏》的基础上自读“三吏”“三别”。
2.背诵五首古代诗词。
(三)情感目标
1.体会杜甫忧国忧民的悲天悯人之心。
2.认识战争带给人民的深重灾难。
二、学法引导
朗读背诵联系写作背景加深理解,加强积累,用配诗作画的方法体会意境,佐以点拨、讨论、改写等方式加以提高。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l.《石壕吏》中老妇向官吏诉说家中的悲惨遭遇,目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老妇的诉说用意在于想使官吏同情她,使家庭免于服役。但是官吏不同情她,老妇无可奈何自请服役。
2.五首诗各自的体裁。
教师讲解并加以举例、比较。
四、课时安排
3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l.投影片:①文学常识 ②随堂练习
2.有关配诗、配词的画。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于课内熟读、背诵这五首诗词。
2.课外读“三吏”、“三别”,教师作适当指导。
七、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l.学习《石壕吏》一诗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课内背诵这首诗。
(二)整体感知
l.阅读提示,教师讲解此诗背景:诗歌创作于“安史之乱”期间,当时唐军60万在邺城被叛军打败,为了补充兵力,大肆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杜甫在安史之乱爆发以后,曾被叛军俘虏,思想和人民贴得更近。这一年他从华州往洛阳,亲见差役把老人、少年、结婚才一天的青年,都抓去当兵,心情沉痛激愤,创作了“三吏”“三别”,这组诗如镜子般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石壕吏》就是其中的一篇。
2.教师范读此诗。
(三)教学过程
1.讲解该诗体裁:五言古风。
2.生字、词的掌握。
逾墙:yú 越过。一何:多么。
致词:说话。
邺城戍:shù 防守。
老妪:妇人。
3.疏通文意,指导学生口译诗歌,并分析。
①故事开始:第一自然段,点明时间、地点,官吏在晚上出来抓人当兵揭开了故事的序幕,老头警觉地越墙而逃,老妇出门应付。深刻揭示战祸之中人民不得安宁的情景。
②故事的展开:第二、三自然段,在差役的态呼,老妇的苦啼声中,一个饱受战祸的家庭的种种不幸,一步步展示出来。明确一点,差役绝不是静听老妇诉说,而是不断怒呼咆哮,并没有同情她,因为如不是差役追问不放,老妇不至于被逼到自请赴役。从老妇的哭诉中也可见战争给人民造成的疾苦:三男全被征兵,三男已死亡,可见战争之惨烈,寡儿媳衣不蔽体可知其贫困。
③故事的结局:第四自然段,老妇被捉,儿媳妇抽泣,表现出诗人一直在关切倾听,彻夜未眠。凄苦、悲愤,尽在不言中。
4.作者在诗歌中所要表达的感情。
控诉官府捉人的凶狠残酷,反映了黑暗惨淡的战乱现实,表现了对苦难人民的深切同
情。
(四)总结、扩展
1.杜甫是我国伟大的诗人,在他的诗中,“三吏”、“三别”描写民间疾苦最为深刻,诗人的心与受苦受难的劳动大众息息相通,诗人抨击石壕吏的凶暴气焰和冷酷无情,对于人们认识封建统治阶级的本质会有启发。
2.背诵《石壕吏》。
(五)布置作业
1.课外阅读“三吏”“三别”。
2.改写《石壕吏》为记叙文。
第二课时
(一)明确目标
1.学习《龟虽寿》一诗中作者所表达的人到暮年而壮心不已的豪情壮志。
2.体会《观书有感》一诗所表现出的思想意义。
3.背诵这四首诗。
(二)整体感知
1.阅读提示中的相关部分,介绍作者的情况。
(1)曹操,字孟德(155-220),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2)朱熹,字元晦,南宋著名理学家,客观唯心主义者。
2.朗读这两首诗歌。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龟虽寿》
(1)了解《电虽寿》的体裁:乐府诗,四言古风。
(2)讲解古今意义差别较大的字词:
烈士:有雄心壮志的人。
不但;不只。
(3)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
神龟、腾蛇虽一个长寿、一个能腾云驾雾,但它们没有雄心壮志,所以终有竞时,终成上灰;而烈士虽已暮年,却依然壮心不已。作者希望通过人为的努力达到长寿的目的,成就一番人事业。
2.《观书有感》
(1)了解《观书有感》的体裁:七言绝句。
(2)体会诗歌中所蕴含的思想寓意。
“方塘”由于有“源头活水”的不断输入,而得以深且清,清得不仅能够反映出“天光云影”,而巨能够反映出它们“共徘徊”的细微情态。
它以池塘要不断地有活水注入才能清澈,比喻思想要不断地有所发展提高才能活跃,才能免于停滞和僵化。这种形象的表达容易为人们所接受。
(四)总结
两首诗歌内容不同,体裁各异,通过学习理解借物抒情、借景寓理的方法。
(五)布置作业
1.默写这两首诗。
2.预习《相见欢》、《清平乐》。
第三课时
(一)明确目标
1.欣赏词优美的语言和意境。
2.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词的能力。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学生体会,朗读。
2.文学常识。
(三)教学过程
1.学习《相见欢》
(l)写作背景
亡国前耿于享乐、亡国后溺于悲哀,这就是李后主的一生。南唐亡国降来后,李煜被幽禁在汴京的一座深院小楼中,过着终日以泪洗面的凄凉日子,《相见欢》写的就是这种囚禁生活的愁苦滋味。《相见欢》为词牌名。
(2)词中描写了哪些景物?给人什么样的感受?
写了西楼、残月、梧桐、深院、清秋,西接见月,夜已深沉,作者不能入睡,可见愁情浓重。作者眼中之景,都是凄凉冷落的,情和景合二为一。其中“锁”字暗点了身世。
(3)词的下闽直抒胸臆,为千古之绝唱。
把抽象的愁极其深刻形象地写出来,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它不能说出,只能意会,这是真正经历过愁苦的人的真切的感受。
2.学习《清平乐》
(1)介绍作者。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出生在金国建立之初。他在上饶、铅山隐居时期写了不少诗词,《清平乐》为其中的一首。
(2)疏通字意。
翁媪(ǎo)——老公公、老婆婆。
亡赖——无赖,指顽皮、淘气之意。亡通“无”。
相媚好——互相打趣。
(3)体味词所描绘的意境,表现农村平和、清新、愉快的生活情境,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
(四)总结
词所表达的意境比诗更加深远。
贵州高考排名17579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山东高考排名55787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南高考排名44720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辽宁高考排名9744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长春工程学院的水电站设备安装与管理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河南高考排名3360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北高考排名8511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南高考排名32101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甘肃高考排名2524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高考排名27732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北高考排名1088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三亚城市职业学院和漳州理工职业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江西洪州职业学院和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江西高考排名1343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24772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4710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的助产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江西高考排名10525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安徽高考排名3808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黑龙江东方学院和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了无痕爱情诗歌
曾侯乙墓爱情诗歌
最感人的爱情诗句有哪些
表达爱意的爱情诗句(精选70句)
最经典的悲伤爱情诗句
有关中华经典诗词歌赋大全
七年级语文必背古诗词
中考语文诗词填空题
母亲节原创古诗词5首
古诗词解析:宿建德江
关于赞美春天的古诗词
关于张青云诗词选
常考知识点的初中语文诗词鉴赏总结
关于芍药篇的中国古诗词
有关描写三峡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