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的诗词欣赏

孙小飞老师

清明的诗词欣赏

  清明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淮南子》载:“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为清明。”关于“清明”两字的来历,《岁时百问》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作为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承继着许多约定俗成的习惯和活动,催发着无数诗人骚客的诗情雅兴,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下面是关于清明节古诗词欣赏的内容,欢迎阅读!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作者简介: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唐代诗人,汉族,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

  【欣赏】清明,一向给人的印象总是一片湿雨。或是风狂雨恣,或是和风细雨,从清晨开始,至黄昏之际,在烟雨弥漫的山野中,在泥泞难行的小路上,总有顶风冒雨,点缀寂寥,行行重行行的`扫墓人;或三五成群,扶老携幼,或一二个孤影,跚跚独行。 远山隐在云雾里,近树笼在孤烟前,小桥流水,愁鸦悲啼,雨洗清秋,风吹哀愁,唯见烟雨一片苍茫,不见人家与炊烟。好一个伤感寂寥的行旅,好一个凄迷彷徨的画面。 抬头偶望,墓地黯然见:百坟拱起,千碑林立;烟雨朦朦,青草何离离。一片荒凉,一片凄迷,一片死寂! 山孤烟雾薄,树小雨声稀!风飘飘,雨潇潇,哀思悠悠,悲情渺渺,莫道不销魂,何处暗香盈袖? 拔净一片乱草,摆下几杯冷酒,烧上一把纸钱,风雨愁煞人,杯土带愁,杂草含烟,竟无言以对,唯有心底弥满幽幽的愁绪和淡淡的哀愁! 死者长已矣,存者永怀悲!音容笑貌,历历在目,谆谆教诲,犹言在耳,但客心逐流水,随缘到天涯,念千里孤坟何处话凄凉?

  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作者简介:宋之问,字延清,一名少连,汾州(今山西汾阳市)人。一说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县)人。初唐时期的著名诗人。

  【欣赏】骑马催程恰逢寒食节,路途之上风景已呈晚春之色。可叹我向江边远眺,看不到一个熟悉的身影。寒食之节,不见火星。晚春景色,木叶凋零,更觉清冷。马蹄绝难得轻。眼前之人,尽是陌生,自然生自怜之情。此时出行,不是如此风物与人情而何?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作者简介:韩翃 (?-785?)唐代诗人。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天宝十三年(754)进士。

  【欣赏】据孟棨《本事诗》记载 :德宗时制诰缺乏人才,中书省提名请求御批,德宗批复说:“与韩翃”,当时有两个韩翃 ,于是中书省又以两人的名字同时进呈。德宗便批与写“春城无处不飞花”的韩翃。这虽是一段佳话,但足见《寒食》这首诗的广泛流传和受到的赏识。

  这是一首讽刺诗,但诗人的笔法巧妙含蓄。从表面上看,似乎只是描绘了一幅寒食节长安城内富于浓郁情味的风俗画。实际上,透过字里行间可感受到作者怀着强烈的不满,对当时权势显赫、作威作福的宦官进行了深刻的讽刺。中唐以后,几任昏君都宠幸宦官,以致他们的权势很大,败坏朝政,排斥朝官,正直人士对此都极为愤慨。本诗正是因此而发。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这两句描写春日长安城花开柳拂的景色 。“无处”指花开既多又广 、“飞花”写花开的盛况,时值春日,长安城到处是飞花柳絮 ,一派缤纷绚烂的景象。“东风”指春风 ,“御柳斜”是状摹宫苑杨柳在春风吹拂下的摇摆姿态 。“斜”字用得妙,生动地写出了柳枝的摇曳之神 。这是寒食节京城的白天景色。景色由大而小,由全城而入宫苑 。下面接着写宫苑傍晚的景象。“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是写天黑时分,宫苑里传送着一支支由皇帝恩赐给宦官的蜡烛。蜡烛燃烧通明,升腾起淡淡的烟雾,袅袅娜娜地萦绕在宦官家,到处弥漫着威福恩加的气势!使人如见他们那种炙手可热、得意洋洋的骄横神态。在封建习俗的统治下,不要说全城百姓,就连那些不是宠臣的朝官之家 ,在禁止烟火的寒食之夜,恐怕也都是漆黑一片。唯独这些宦官之家,烛火通明,烟雾缭绕。由一斑而见全豹,仅此一点,足见这些宦官平日如何弄权倚势,欺压贤良。作者在这里仅用两句诗,写了一件传蜡烛的事情,就对皇帝的厚待亲信宦官,宦官的可恶可憎的面目暴露无遗,达到了辛辣讽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