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李白的著名诗词鉴赏五篇

张东东老师

赠李白的著名诗词鉴赏1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1]暮成雪[2]。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 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3]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4],将进酒,杯莫停[5]。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6]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7]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8]须沽[9]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10]出换美酒,与尔同销[11]万古愁。

【注释】

[1]青丝:喻指黑发黑如青丝。

[2]雪:指白发。

[3]会须:正应当。

[4]丹丘生:元丹丘。生,对平辈朋友的称呼。元丹丘和岑夫子(岑勋)都是李白的好朋友。

[5]杯莫停:即“莫停杯”,不要放下杯子,只管畅饮。

[6]钟鼓馔玉:泛指贵族富豪的奢华生活。钟鼓指的是鸣钟取乐,馔玉指的是精美的饭 食。

[7]恣:恣意、纵情。

[8]径:径自。

[9]沽:买。

[10]将:拿、持。

[11]销:同“消”,消解。

【赏析】

这篇佳作作于唐朝天宝十一年(752年)。当时,诗人和朋友岑勋一起在元丹丘家做客,三个人登高宴饮。这时距离诗人被唐玄宗“赐金放还 ”已经有八年了,诗人怀才不遇,所以借酒消愁,将自己的不满抒发得淋漓尽致。

诗篇发端就用时间和空间的夸张排比来慨叹人生的短促。前三句的大致意思是:“流逝的时光,就像奔流到大海的黄河水一样一去不回;人生苦短,黑发变白发只是一朝一夕的事儿;生命是那么渺小而又短暂,所以要尽情享受,不要辜负了那些美好的时光。”两个“君不见”的呼告,大大增强了诗句的感情色彩。诗人用河水一去不复返来比喻生命的短暂,又用黄河的壮阔和永恒来反衬生命的渺小和脆弱。一句“高堂明镜悲白发”,就让“我”对镜搔头却只能无奈地叹息的情态呼之欲出。这个开端悲哀至极却没有堕落和纤弱的气息,是一个巨人发出的悲壮而无奈的感伤,有一种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后面几句的大致意思是:“既然上天造就了我这个栋梁之材,我就不用担心没有用武之地;就算所有的金钱都散尽了,它们还 是会重新回来的。所以,我们只要宰杀牛羊,尽情享乐,不醉不归就行了。岑夫子、丹丘生,请你们开怀畅饮,我给你们唱一首歌来助兴,你们只管一边喝酒一边仔细地听。即使是在钟鼓齐鸣中享受丰盛的美食,也算不上稀奇珍贵,我只希望从此就沉醉在饮酒的快乐中,永远都不要清醒。孤独、寂寞的感觉,历代圣贤都会有;可是,只有那些用美酒来排遣寂寞的人,才会留下美名。曹植为了纵情畅饮,曾经不惜花重金大摆酒宴。主人哪,你也别再管钱多钱少了,只管快去再买些酒回来,让大家都喝个够吧!不管是名贵的五花马还 是千金裘,都值得拿去换美酒,好让我们一起消解这无穷无尽的愁绪!”

这首诗虽然篇幅不算长,但是气势和力量却震撼古今,语言也沉着而又狂放,酣畅淋漓地抒发了诗人的悲愤之情。诗中屡次使用了“千金”、“三百杯”、“千金裘”、“万古愁”等巨额数字,将诗人内心那波涛汹涌的郁闷和愁绪推上了极点。

全诗悲壮却不哀伤,极其愤慨却也极度豪放,表面上在慨叹人生易老,实则对自己的怀才不遇感到不满。这就是李白式的悲哀。诗人的理想破灭了,可是他却无力改变造成这一结果的黑暗社会,所以只好把激愤化作及时行乐,用买醉来排忧解愁、反抗现实。

赠李白的著名诗词鉴赏2

把酒问月·赏析·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诗人开篇就来一问“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意思是天空中的明月什么时候来的?将我们带入了浩渺无际的空间中,充满了神秘深邃色彩,引发人们无限的思考,让人神往。“停杯”两字,表明诗人当时正在喝酒,那么这一问可能就是诗人醉意朦胧中发出的,这一句增加了诗文的诗意。

“人攀明月不可得”,明月高悬天空,总会让人有“不可得”之感,但是,人要想摘取,月亮远远地躲在天上,而如果人无意摘月的时候,月亮反倒总是跟随着人。这里真切地描述了人和月之间若即若离、亦远亦近的状态,将月拟人化,写得亲切且颇有神秘色彩。

接着诗人描写了月色,“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这两句话的意思是皎洁明月就像明镜飞到了天空,向下照着朱红色的宫门,烟云散尽,一轮明月露出,散发银清色的光辉。这两句描绘的画面色彩柔和,意境清丽宁静,月之娇容历历在目,描写细腻传神。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月亮从东海升起,消逝于西天云间,人们不知道它何去何从,但是它却能日日循环不止,表现了诗人对这种自然现象的惊奇。“但见”、“宁知”就突出了诗人这种心情。

诗人不禁思绪万千,他想到了传说中月中的嫦娥“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诗人不禁问道:月中白兔年年辛勤地捣药,为了什么呢?而那嫦娥独自居住,能与谁为邻呢?这里表现出了诗人对嫦娥的同情,同时也流露出了诗人和嫦娥一样孤单苦闷的心境。诗人从这两句开始,笔触从对宇宙的遐想转移到了对人生的思考。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明月恒久成为永恒的见证,而人生苦短,不断更迭。这两句重复、回环,相映生辉,充满哲理意味,读来朗朗上口。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而诗人没有因此想到人生短暂,短短数载灰飞烟灭,他摆脱个人这个狭小的空间,将人类联系成一体,将人类比作源源流水,这样就可以像明月一样永恒了,充满了乐观主义精神。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曹操曾吟“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而正是此时诗人这种心情,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感叹。最后以“金樽”为结,照应首句,意蕴深远,让人回味无穷。

这首七古诗,由酒写到月,又由月回到酒,结构清晰,转承自然,诗人想象丰富,思维辽阔,从想月亮的神秘由来,想到了神话中的嫦娥,接着又想到了古人今人,内容丰富且纵横古今,笔触飘逸潇洒。诗中烘托了高洁、永恒、美好的明月形象,诗人笔下的明月有诗人的影子,是孤高超俗的自我形象的体现。

赠李白的著名诗词鉴赏3

古风(其一)

李白[1]

大雅[2]久不作[3],吾衰竟谁陈[4]?

王风[5]委蔓草[6],战国多荆榛[7]。

龙虎相啖食,兵戈逮狂秦。[8]

正声[9]何微茫,哀怨[10]起骚人。

扬马[11]激颓波,开流荡无垠。

废兴虽万变,宪章[12]亦已沦。

自从建安来,绮丽[13]不足珍。

圣代[14]复元古,垂衣贵清真[15]。

群才属[16]休明,乘运共跃鳞[17]。

文质相炳焕[18],众星罗[19]秋旻[20]。

我志在删述[21],垂辉映千春。

希圣[22]如有立,绝笔于获麟[23]。

【注释】

[1]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人称“诗仙”、“诗侠”。他的诗收录在《李太白集》中,其中的大部分作品都是他在醉酒时写的,主调是抨击时政、追求自由,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

[2]《大雅》:《诗经》的一部分,这里指代《诗经》这类大雅之作。

[3]作:振作。

[4]陈:述说。

[5]王风:《诗经·王风》,也指代《诗经》这类大雅之作。

[6]委蔓草:埋没在蔓草里,指默默无闻。它的意思和“久不作”的意思相同,都是指《诗经》这类雅正之作已经很久都没有振兴了。

[7]多荆榛:形容时局混乱。

[8]龙虎相啖食,兵戈逮狂秦:战国群雄相互征战,直到强大的秦国统一了六国。

[9]正声:像《诗经》那样雅正的诗歌。

[10]哀怨:指屈原那些充满了哀怨之情的作品。

[11]扬马:指汉代文学家扬雄和司马相如。他们振兴了衰颓的文坛,拓宽了文学的发展领域。

[12]宪章:本意是典章制度,这里指诗歌的创作规范。

[13]绮丽:指华美的词藻。

[14]圣代:指唐代。

[15]清真:朴素自然,与“绮丽”相对。

[16]属:适逢、刚好赶上。

[17]跃鳞:意指施展才华。

[18]相炳焕:相得益彰。

[19]罗:罗列、散布。

[20]秋旻:秋天的天空。

[21]删述:修撰史书,暗指诗人希望自己能在政治上有所成就。

[22]希圣:希望自己能够像孔圣人一样。

[23]获麟:获得声名。

【赏析】

李白的这首《古风》(其一),表面上论述的是诗,其实上说的却是政治和诗歌,乃至整个文化界。

关于这首诗,历代文学家和史学家都曾作过精辟的解释,不过其中仍然存在很多疑问。例如,对于“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这两句,历来众说纷纭,普遍的看法是,诗人实际上希望自己可以效法孔子,写一部像《春秋》这样总结政治得失的佳作。李白认为,诗歌的繁荣取决于政治的清明。从这首诗来看,他对唐朝的时局是满意的,而且他也正准备有所作为。

由字面意思推断,李白好像只肯定《诗经》这类雅正之作,而对此后的诗歌都持否定态度。俞平伯先生认为,诗人作这首诗只是想借文学的变迁来批判政治。所以,人们在解读这首诗时,如果忽略了诗人对君臣际遇的艳羡和期盼之心,就难以准确地理解它了。

开头两句统领全诗。“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说的是,像《诗经》这类能体现一国恢弘气象的“雅正”之风已经衰微了,深层意思是感叹盛世不再,所以很久都听不到气象恢弘的盛世之音了。诗人踌躇满志,认为自己可以担当振兴雅正之声的重任,只是年事已高的他有些力不从心,而且也没有人可以让他大展身手。诗人一唱三叹地表达了自己的苍凉 感慨,气息湿润闲雅、节奏和缓,没有丝毫的牢骚和不满,具有真正的“大雅”之风。

“王风委蔓草,战国多荆榛”表面意思是说,像《王风》这类的大雅之作也默默无闻,等到混乱的战国时期,就更没有振兴这些大雅之作的时机了。它的深层含义是,感叹周朝中央集权衰败到其他诸侯国一样的地步,形成了各国相互纷争的局面。

“龙虎相啖食,兵戈逮狂秦”讲的显然是战国的时局。战国时期,七雄争战不断,直到强大的秦国统一了六国。

“正声何微茫,哀怨起骚人”讲的是战国时代的诗歌与政治的关系。“正声何微茫”既回应了上文,又引出了“哀怨起骚人”。考察文学史,正声与哀怨之音的确是此消彼长。每当局势衰乱时,雅正之音就消歇沉沦,而哀怨之声则马上兴盛起来。“骚人”屈原是战国秦朝以前的诗人,李白把他的作品都归入哀怨之列,言外之意是振兴雅正之声还 有点儿希望。

“扬马激颓波,开流荡无垠”的意思是,像扬雄和司马相如等人继楚辞之后,在颓靡的文风中激起中流,创造出汉赋这种广为流传的新体裁。

“废兴虽万变,宪章亦已沦”意思是自从雅正之风衰微之后,虽然文风也发生了很多变化,但诗歌的创作规范却沦亡了,正声并没有从根本上得以恢复。诗人在这里强调诗文兴废取决于“宪章”,含有诗文兴废取决于政道的意思。

“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这两句的意思是,自建安以来的诗文,非常盛行绮丽的文风。

“圣代复元古,垂衣贵清真”这两句也是在议论政治,说的是历代圣贤帝王都用本性来治国,因而政治清明。这里的“清真”,实际上指的是纯净的人格、道德或气质,而不是诗歌的风格。而“贵清真”,当然也就不限于个人的人格、道德或气质,而是扩展到了治理国家的范畴,从而用“无为而治”来达到政治清明的目的。具体说来,李白是在称赞唐玄宗,说他“垂衣”而治,也许是想通过称赞来表达一种期望吧!

“群才属休明,乘运共跃鳞”的意思是,只有在政治清明时期,有才华的人才能乘运而出,从而得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为诗歌的繁荣打开一个新局面。这两句实际上表达了贤才对盛世的向往之情。

“文质相炳焕,众星罗秋旻”意思是在政治清明之下,诗文的词藻和内容相得益彰,从而造就了更多有才之人。这两句与上面的说文论政一气贯通,也具有明显的干政和入世色彩。

“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这两句也志在论政。孔子修撰《春秋》,意在褒贬政治的得失。诗人希望自己可以仿效孔子,所以他当然不满足于仅仅做一个修撰史书的文人。

“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一转前面的消沉格调,坚决地表示了自己愿意在有生之年努力为文学的发展作出贡献的想法。诗人把自己比作孔子,以开创一代诗风为己任,说明他对自己寄予了很高的期望。这里的“立”字,和起句的“作”字遥相呼应,给人一种“大雅”好像又“作”了的感觉。

诗人在写作这首诗时,立场就是振兴大雅之风,所以用的完全是中锋正笔,既没有他一贯的飘逸之风,也没有大发牢骚,而是充满了大雅君子的胸襟和风度。因此,尽管“吾衰竟谁陈”的慨叹表达了诗人对当世的不满,而且“圣代复元古”以及其后的五句也在正面颂辞中微露矛盾之意,但也不能说明诗人作了违心之论。其实,诗中的矛盾正体现了诗人的良苦用心,需要读者仔细体会。

赠李白的著名诗词鉴赏4

梦游天姥吟留别·赏析·李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 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慄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怳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 我不得开心颜!

唐玄宗天宝三年(744),李白在长安受排挤,被赐金放还 。第二年,他从东鲁向南游历吴越,写下了这首诗,留给在东鲁的朋友。诗人将梦境中的天姥山,描绘得虚幻而玄奇,恍惚莫测而意境开阔雄伟。

诗文可以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为前四句。诗文首先写到古代传说中的三仙山之一的瀛洲虚幻不可求和现实中的天姥山若隐若现,如若仙境。诗人在这里以虚衬实,暗示了诗人对天姥山的向往之情。

第二部分(从“天姥连天向天横”到“恍惊起而长嗟”),详细地描写了诗人梦游天姥山的光怪陆离的景象。天姥山高耸连天,横卧云间,气势比五岳还 要挺拔,像要压倒赤城仙山,四万八千丈的天台山在天姥山面前,好像东南地势下陷,天台山顿时变矮了。诗人在这里用夸张的手法、鲜明的对比表现了天姥山的巍峨高大的形象。诗人接着为我们展现出了一幅瑰丽神奇的景色。诗人被越人的话吸引住了,一心想见一见天姥山,于是,诗人在夜 里飞过了明净的镜湖,接着又飞到了剡溪,来到谢公曾经露宿的地方,看到碧波荡漾,听见猿声啼叫。诗人在这里路程写得详细、清晰,并且丰富而生动,环境幽静而神奇,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接着诗人穿上了谢公的木屐,一步步登上石阶。“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壑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他在攀登中,在半山腰中,看到了太阳从山海间升起,听到天鸡高唱报晓,这里诗人通过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了自己看到的和听到的山景。接着诗人突然转笔,刚刚写完早晨,就又进入了晚上的描写,千岩万壑,山花迷眼,乱石倾倚,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穿梭不知不觉就感觉到了傍晚。这种急转直下的变化,更加突出了虚幻色彩,因为梦境本来就是一个个片段之间的连接,所以有时看似很突兀,而这也正是梦境中能见到的特殊景色,所以诗人写得也很真实。在暮色中诗人仿佛听到了熊咆龙吟,它们的声音之大能让山谷惊动,深林战栗。青云浓密像要下雨,水波舒缓被一层烟雾笼罩,这是一个多么玄幻而又幽深的意境啊。“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不仅如此,接着就是电闪雷鸣,山崩地裂。好玄幻而惊骇的场面啊。接着一声轰鸣,神仙洞府打开,于是诗人看到了仙境中的景象:“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天色苍青见不到底,日月照耀着金银台,“云之君”身披彩虹,驱着长风,纷纷来到。虎鼓瑟,鸾驾车,仙人多如麻,日月交辉,这是一个何等热闹繁华的仙人盛会啊。日月交辉,金银台相映,彩虹飘舞,长风飞扬,这是多么光彩耀人、辉煌灿烂的景象啊。诗人能梦见这样鲜活盛大的场面是与其在宫廷中生活多年和游历四方的丰富生活经历分不开的,正因为如此,诗人才能在梦中将场景写得这样丰富饱满而又异彩纷呈,充满浪漫气息。就在诗人陶醉在这繁盛的仙境中时,突然醒了。

第三部分(“忽魂悸以魄动”到“使 我不得开心颜”),诗人从梦中醒来,重又回到了现实。梦境破灭,让他嗟叹不已,没有了云霞间缥缈让人神往的仙境,只有眼前冰冷的枕席。诗人感慨“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饱含了对人生经历中酸甜苦辣的复杂情感。此时诗人只有“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寄兴于山水间,来抚慰自己酸楚疲惫的心灵。诗文好似到此就结束了,但是,最后,诗人又加了两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 我不得开心颜”,愤然表达自己内心的不平,点名了文章主题。诗人之所以向往仙境,是因为现实生活让诗人不得志,权贵争斗让诗人厌恶。这最后一句也抒发了很多怀才不遇人的心声。

这首七言古诗,诗人想象丰富,使 整首诗流光溢彩,奇幻飘逸,惊心动魄,雄迈豪放,充满浪漫主义色彩。最后一句让人振奋,表达感情明朗、潇洒、不卑不亢。

赠李白的著名诗词鉴赏5

李白《蜀道难》的意思及赏析

蜀道难(节选)

李白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①,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②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③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④。

扪参历井⑤仰胁息,以手抚膺⑥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 ?畏途巉⑦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 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①地崩山摧壮士死:指的是“五丁开山”的故事。

②六龙:传说太陽神的车子由羲和驾驭六条龙拉着,每天在空中行驶。

③猱(náo):猿的一种,善攀缓。

④萦岩峦:绕着山崖转。

⑤扪(mén)参(shēn)历井:意思是,山高入天,人在山上,可以用手触摸星星,甚至要从它们中间穿过。参、井,皆星宿名。

⑥抚膺(yīnɡ):抚着胸口。

⑦巉(chán)岩:高而险的山岩。

从蜀开国以后经过了四万八千年,才和秦地的人有往来。西边挡着太白山,只有高飞的鸟才可以横渡峨眉峰。直到秦惠王的时候五壮士抓蛇开山,才有了一条险要的道路。上面的高峰即使是拉车的六龙也要绕弯,下面的旋涡中有奔腾冲击的波浪。黄鹤尚且飞不过去,猿猴想攀缓也要发愁。青泥山迂回曲折,相望相闻的两地之间也有山路十八弯。屏住呼吸,似乎伸手就可以摸到星星,一般人只能捂着胸口空叹息。问君西游什么时候能回来?可怕的路途,陡峭的山岩实在难以攀登。只听见古树上悲鸣的鸟儿,雌鸟和雄鸟在林间环绕。又听见杜鹃在月夜 里啼叫,哀愁弥漫着空山。蜀道难走啊,比上天还 难,让人听了这话容颜失色。

【夸张之美】

初次读《蜀道难》可能会有一点生僻,但读者很快就会被那些神奇的比喻和对鸟兽的描写所吸引,熟读到流畅的时候,就能体会李白这位诗中大侠绝非浪得虚名。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缓。善于高飞的鸟儿和善于攀缓的猿猴都没有办法,这是何等可怕的地势!正是在这种极致的夸张中,一条高不可攀的蜀道成为诗歌中的最高峰。

【赏析】

作比较可以分出高下,和最强的事物作比较,比如“比诸葛亮还 要聪明”,那就真可以说是“聪明绝顶”了。李白在这里找了黄鹤、猿猱,想一想,我们如果写一个事物花了很久才完成,可以,用什么来作比较呢?

【启示】

虽然说李白将蜀道写成无人能过的天险,但这诗中没有丝毫的贬低和抱怨,有的反而是得意扬扬。蜀国历来被称为“天府之国”,人们在这里安居乐业,加上有这样的天险屏障,就像一个世外桃源。所以李白对蜀道的情感,绝对与韩愈写湘楚时所含有的抱怨厌恶是不同的。同样险要的路,有人认为是屏障,有人认为是磨难,关键就在于我们如何理解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