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主题怎么表现

阿林老师

诗歌主题怎么表现

  诗歌的主题

  诗歌到底有没有主题?要不要有主题?这是很多人弄不清的问题。有一段时间,很多人主张诗歌无主题,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一首诗弄得乱七八糟的,不知所云。这实际上是一个误区,如果诗人走进这个误区而不能自拔,永远也写不出好诗歌不说,还会将诗歌带进万丈深渊,达到万劫不复的程度。

  其实,任何文学作品都是有主题的,议论文叫中心思想,记叙类文叫主题或者主旨。它们是一样的成分,就是文字所要表达的情与意。作者把一堆文字放到一起,总要有目的,你想说明什么道理,抒发什么情感,那就是主题。

  目前,写诗歌的人特多,差不多每个有文化的中国人都能写诗。很多人写的诗太朦胧了,看了不知所云,笔者想,可能连他自己都不知道要表达什么吧!这样的作品,诗句再好,也是一堆废物,因为你没有赋予它情与意。

  那么,诗歌的主题该怎样表现呢?有三点供大家参考。

  一是含蓄总结型。

  这种类型的诗歌,主旨很明确,但诗人说得很含蓄,这种含蓄不是让人看不懂看不明白,而是一目了然,任何人读了都能说出来。例如,一叶飞鸿老师的'诗歌。

  “水是生命的源头

  山是水的源头

  有人从山中走出,布道

  有人走向山里,修行

  我走向山里

  是因为那里有干净的,慈爱的水

  宁静的,恬淡的月”

  这首诗堪称经典,很少有人能写出这样的好诗。这首诗的主旨在最后这节,通过前边的诗句,大家都明白,诗人要寻找的是干净慈爱宁静恬淡的地方,只有那样的地方,才是有生命的地方。读者读到这里会产生联想,诗人为什么要寻找这样的地方?因为,我们生活在喧嚣的城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有的地方环境又是恶劣的,受伤的人在伤痕累累的时候,就要寻找这样的地方。简短的几个诗句,让读者读到诗人的内心世界,了解到诗人的对周围环境的看法与追求。所以说,这首诗是优秀的,它有明确而新鲜的主题。

  二是直接点题型。

  这种诗总是用一个句子乃至一个词,有的也用两三个诗句,把要表现的主题直接告诉读者。大家看下面这首诗。

  月之静

  我捧着一块月饼

  默默地抬起头

  我看见你那么宁静

  宁静得叫我心疼

  岁岁年年你如期而至

  无怨无悔地为大家提供素材

  人们只知道向你索取

  却没有人知道你也需要感情

  心死了才没有语言

  你慢慢地爬行

  向着最终的生命

  静静地,我低下头

  我的身边只有自己和自己对影

  原来,我的心比你还宁静

  这首诗的主旨是“心死了才没有语言”一句。这句诗是诗人明明白白地告诉大家的。再结合全诗,我们不难看出,诗人写月的静,是要抒发自己的心已经死了,诗人心疼月,其实是心疼自己,因为自己比月还宁静,也就是自己比月还可怜,已经付出了,没有人理解,这种淡淡的忧伤,读了怎么不让人产生共鸣?

  三是升华主题型。

  揭示主题是把主题告诉读者,主题有多大,就说多大。升华主题是在基本主题的基础上,扩大了主题的内涵和外延,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拔高了主题,让所写内容表现的思想大于原本主题一倍甚至很多。大家看武占霞的这首《父亲与草》。

  父亲与草

  武占霞

  父亲说草

  身骨嫩软除不断

  田地荒芜

  锄一辈子没锄完

  驾鹤西去

  草在坟上又生还

  子承父业

  阳光灿烂无荒原

  这首诗写的是父辈的辛苦劳作,那时科技不发达,农民只能用锄头除草,干了一辈子,苦了一辈子,最终,死了,满坟荒草萋萋。后来,孩子接着父亲锄草。孩子这辈子就很幸运,有了机械化,科技的发达带来生活的美满,人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再也没有“荒原”了。结尾一句,不是简单地点题,而是生华了主题,它不仅写出了今日人们生活的美满幸福,也展示了伟大的*带给人们的满足感。吾辈沐浴在党的阳光下,生活中没有任何盲点了。这样写,把一个简单的素材变成了博大的题材,其效果便是以一顶十了。

  诗歌没有主题绝不行,但是主题太浅显,太朦胧,太一般,都不是上乘之作。很多涉世未深的作者会说,我写的是朦胧诗。这是对朦胧诗的一种错误理解。舒婷的代表作《致橡树》是朦胧诗的代表作,谁都看得出诗歌的主题。我的学生学完这首诗后,都去写朦胧诗,他们完全把朦胧两个字误解成“看不清”就叫朦胧了。我告诉他们,“月朦胧”之所以叫“月朦胧”就是谁都看到了月,鸟朦胧之所以叫“鸟朦胧”就是谁都听到了鸟的歌唱。否则就不叫“月朦胧”“鸟朦胧”了。孩子终于都明白了。希望初学者和喜欢把诗写得谁也看不懂的诗人,改改风格。门无轴不会转,风筝无线飞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