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习目的
通过对霍山的实习,使我们进一步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生态学基础理论知识,可以使课堂内容不再空洞,有助于我们培养社会实践能力。运用这些知识去观察、研究、分析和判断各种生态学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我们理论联系实际,树立热爱专业以及勤奋学习的思想和决心。通过对霍山的实习研究,对霍山周围环境的植被有了更深的观察,了解霍山的植被覆盖情况以及植被物种的来源等,对以后预防自然灾害有了一定的帮助。对我们今后的就业工作有很大的帮助,提高了我们实际操作的能力。
二、实习要求
1、实习中听从老师安排,认真听指导老师讲解。
2、认真细致观察霍山植被覆盖现象,作好记录。
3、学会分析植被分布的方法,培养生态分析能力。
4、用皮尺和米尺分别测量10﹡10,5﹡5,1﹡1的样方内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的胸径等数据。
5、实习结束后,编写一份生态学实习报告。
三、实习任务
1、在野外对各种植被进行初步观察分析,着重点是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的种类和分布观察分析。
2、初步对几大类乔木﹑灌木﹑草本植物进行观察认识,了解它们在兴唐寺、霍山等地的分布状况。
3、初步观察霍山的植被分布特征,学习分析植被特征的方法。
四、实习安排
6月5日到6月10日
实习地点:霍山
1.动员准备阶段
通过实习动员、实习情况介绍,使学生了解实习的目的、内容、安排及要求达到的目标。从思想上和物质上做好准备,时间为一天。
准备工作包括:
(1)每班按4-5人编一组,指定每组的实习组长;
(2)检查野外用品,及其它劳保装备(手套、铁锹等);
(3)了解野簿的记录格式。
2.教学阶段
在教师的带领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野外基本工作方法的基本训练,为期一周。
基本训练内容有:
(1)植物的鉴别;
(2)霍山地形植被特点;
(3)植物标本野外采集;
(4)室内标本制作;
(4)标本的鉴定、描述和保存;
(5)生物丰度和分异度的统计。
要求有:
(1)每天及时整理当天收集的资料、清绘图件及上墨;
(2)每天要作实习小结;
(3)每天预习与第二天实习有关的内容。
3.编写实习报告阶段
编写实习报告主要培养学生整理、归纳和综合分析实际调查资料的能力,使理论与实际相联系。时间为为3-4天。
要求:
(1)教师讲明资料整理的目的和要求,图件的格式、报告的提纲;
(2)学生用三分之二的时间完成图件的编绘及报告初编;
(3)教师认真辅导,审阅图件、批改报告初稿;
(4)学生用三分之一时间修改,清抄。
4.实习研究方法
(1)、霍山植被研究方法
本次实习主要是运用样方法测量植物数据,首先,用皮尺量出一个10﹡10的样方测量乔木,5﹡5的测量灌木,1﹡1测量草本植物。然后用米尺测量各种数据,并利用实验数据对调查地进行了物种多样性分析,得出了物种多样性指数。然后,记录植被分布状况,制作物种分布曲线。
(2)、野外实地调查测量
第二天是实习的最重要的部分,我们主要是在霍山脚下做植被调查,选了两块不同类型的样地来进行实地调查,一是用样方法来对样地分别进行了乔木调查、灌木调查、草本调查了解了样地的植被物种构成,并利用实验数据对调查地进行了物种多样性分析,得出了物种多样性指数;二是采用了相邻样方法对样地进行了物种调查并绘制出来物种——面积曲线,以此来确定最小样方面积。
五、实习作业
1、霍山有哪些植被及植被的作用?
种类:霍山有野核桃、毛榛子、白桦树、美蔷薇、辽东栎、鹅耳枥、槲栎、华北落叶松、油松、连翘等。
作用:(1)保护生态环境(2)水土保持(3)吸收水分.制造氧气..吸收粉尘和二氧化碳.有温室效应(4)防止自然灾害,如山体滑坡、泥石流等(5)经济价值(6)观光价值
2、霍山常见的物种
常绿阔叶树种有:落叶松、白桦、桑寄生、辽东栎、黄花柳,紫椴等树种。
常见的灌木有美蔷薇、黄刺玫、土庄绣线菊、小叶鼠李,山梅花,铁线莲等
常见的草本物种有老鹳草、山梅花、羊胡子草、白茅、地榆、柴胡、桔梗、野生豌豆、玉竹、甘菊、等。
六、实习心得
在本学期六月五日到六月十日,我们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生态学综合实习,地点主要位于霍山兴唐寺。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基本掌握了野外实习考察、实验数据的采集、室内分析和数据处理分析等技能和知识。
通过着此次教学实习,我们不仅巩固了自己的理论知识,而且极大的锻炼了我们的实践操作能力。走出校园,走进大自然的怀抱,感受大自然的魅力。这次野外实习我们不但欣赏了霍山秀美的自然景色,调查了解霍山植被的类型和植被分布特征,而且学习并掌握了野外植被实习的一些调查研究方法,提高了我们的知识应用与实践能力。在野外实习的过程中,虽然非常的劳累,但看到如此的美丽的自然景色,实习后的成果心里还是非常愉悦。这次教学实习让我们受益匪浅。
通过本次实习,巩固、扩大和加深我们从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掌握了各种植被的辨认方法,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学活了如何测量植被各种数据。通过这次霍山的实习,更加巩固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也掌握了各种实践中的技能,锻炼了动手与动脑能力。实习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在霍山景区实习,了解认识霍山地区的植被,并了解其药用和经济价值,对霍山景区的实习既欣赏了美丽的风景,有学习了植被的研究方法,培养了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第二个任务就是测量霍山上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的各种数据。首先,用皮尺量出一个10﹡10的样方测量乔木,5﹡5的测量灌木,1﹡1测量草本植物。然后用米尺测量各种数据,并利用实验数据对调查地进行了物种多样性分析,得出了物种多样性指数。学的一些基本调查方法同时也增强了我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另外在野外较为艰苦的环境中也培养了我们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独立自主、勇于探索的优良作风。这次实习重要的不是几个干枯的数据,而是学会测量的方法,学会的是实践的技能。实习第二天的下午,我们是在老师的带领下去认识霍山地区的代表植物并了解了这些植物的药用以及经济价值,不仅让我们更形象的了解了植物的形态,而且还切身体会了植被的分布如何去分析。
在实习当中我个人的感悟很深,因为我们整天坐在教室里,即使老师讲的再生动也不会留下很深的印象,比如狗尾巴草,我们在课本上听得耳朵都疼了,但是还是说不出个一二三来,有些是认识但是不知道名字,等到老师说出名字才恍然大悟,有的是认识却不能和名字联系起来。让我明确的知道了如何动手学习,只有在实践中才能锻炼自己的能力。
短短五天的实习很快过去了,心中有点舍不得。在实习当中和同学相互帮助,遇到险要的地势我们相互搀扶着上山,在实习中增进了同学的友谊。因为实习需要所有同学的共同合作在测量当中各位同学各自分工,各自负责不同的测量工作,缺少了任何同学都会影响到测量工作的进行,让我们学会了相互团结。总之实习让我学会了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学会了理论教学所不能给我的,提高了实践实习能力。
此次生态学综合实习的野外实习地点位于霍山兴唐寺附近,风景秀丽,气候宜人。20xx年六月五日,我们在严明老师和张老师的带领下来到霍山实习地点,并于当天下午对周围环境做了大致的了解。接下来的一两天首先由老师指导我们认识了霍山地区的代表性植物,并向我们详细讲解了一些植物的药用价值等植物资源利用价值。在此后的几天里,我们又在老师的带领下,在多个典型的山坡上,对植物群落结构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并做了调查记录和数据采集,进行了生物多样性分析、种-面积分析、分布格局分析。在野外实习期间,我们学习了一些生态学的专有名词,并进行了实地考察,将理论联系实际发挥到最好。
每日野外实习回来,大家开始记录和查阅不认识的代表植物,并将当天统计的数据,分类记录,以小组为单位总结每日心得,记录新认识的植物。
回到学校后,我们进行统计实验,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生态统计方法,学会利用网络查找相关的资料。此次实习虽然辛苦,但是经过大家的努力,所有同学全部圆满完成了实习任务,达到了预定的目标,也有了很大的收获,同学们不但巩固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也为以后的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真正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野外调查实习使我们的专业知识得到巩固和开拓,使我们更容易将所学与实践联系起来;实习使我们认识到自身知识的缺漏,必须重拾书本,虚心请教老师,弥补自身的不足。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学会了生物多样性指数计算、种-面积关系分析和植物群落格局分析,对于霍山植被也有了一定的了解,认识了具有代表性植物;在对各种典型样地生物的分析过程中,掌握了生物丰度、生物量、生产量的计算方法。同时在实习过程中通过合作克服了许多困难,进一步体会到了团结就是力量的真谛,增进了师生关系和同学之间的友谊。
在生活方面,就个体而言,这是一次艰辛的实习,是一次生活的考验。这几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实习的辛苦。老师也是很不容易的,专业老师是实习队伍的领头人,他们不仅要控制速度、方向保证同学们的安全,而且要给我们不断地讲解。在学校里与老师接触得少,实习时才发现原来老师也是最可爱的人。
就整体而言,这是一次增长知识的实习,是一次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在实习过程中老师以实地实物为例,又进一步向我们讲授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并给我们充分的时间去观察,让我们有一个自己动手的机会。希望学校以后会安排更多的实习机会,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掌握更多的知识。
实习地点:教学楼C310、胶南小珠山
实习目的
1、观看科教片,了解海洋生态系统和森林生态系统的基本知识。
2、运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对实习地生态环境进行考察,掌握实习地生态环境结构的成因及其发展。
3、了解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及其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规律。
4、培养野外综合观察能力,培养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
实习内容
一、观看《沧海浮生记》、《热带雨林无限生机》两部科教纪录片
通过观看这两部科教片,我了解到了关于海洋生态系统和森林生态系统更丰富的知识。
海洋生态环境是海洋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生态环境的任何改变都有可能导致生态系统和生物资源的变化。海洋生态系统的破环,一般来自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自然本身的变化,二是来自人类的活动。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减少,是人类生存条件和生存环境恶化的一个信号,这一趋势目前还在加速发展的过程中,其影响固然直接危及当代人的利益,但更为主要的是对后代人未来持续发展的积累性后果。因此,只有加强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才能真正实现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湿润或较湿润的地区,其主要特点是动物种类繁多,群落的结构复杂,种群的密度和群落的`结构能够长期处于稳定的状态。它不仅能够为人类提供大量的木材和都中林副业产品,而且在维持生物圈的稳定、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之称。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森林生态系统正遭受着严重的破坏。同样,我们必须加强对森林生态环境的保护,造福子孙后代。
二、小珠山实地考察
1、小珠山简介
小珠山,位于灵山卫镇西北部,西越隐珠东北,北跨黄岛区辛安西南,总面积35平方公里,主峰大顶海拔724米,是青岛胶南市境内最高点。
小珠山属崂山山系,为燕山期形成的花岗岩山地,整个山脉呈东南、西北走向,长约13公里,宽约8公里,总面积约为104平方公里,位于柳花泊街道办事处辖区40平方公里,境内有名称且海拔百米以上的山峰就有40余座,主峰大顶海拔724.90米。
小珠山多生长温带阔叶落叶林,为次生林。落叶阔叶林的结构简单,可明显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它是温带和暖温带的顶极群落。它在没有自然灾害和人为干扰的情况下处于稳定状态。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凡排水良好地段的植物群落经各种演替系列,其最后阶段都是落叶阔叶林。
小珠山上草木葱郁,树木品种繁多,稀有树种随处可见,山地森林覆盖率达70%。境内分布有樱桃、撒刺槐、黑松等落叶乔木树种,形成比较典型的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
2、实习笔记及感想
5月26日,天气格外晴朗,按照实习课的安排,我专业在老师的带领下去胶南小珠山进行了为期一天的环境生态学实习课。
当我们乘坐的大巴车驶进通往山中的泥土路上时,我刻意留意着窗外的景象。也许是山下较为平坦的地方有几个小村落的缘故吧,但凡能够利用的土地,村民们都种上了小麦、花生、大豆、土豆以及各种蔬菜作物等,很显然这是开荒以后的结果。当我在考虑这样会不会造成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或引发其他生态问题的时候,我欣喜地发现几乎在每一块耕作地,哪怕是很小的一块土地,周围总会有十几棵或者几棵乔树木以及一些杂草。我想,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水土流失问题,保护了生态环境吧。
然而,再往前行驶了一段距离,车窗外还是出现了一些我不愿看到的景象。那仿佛是一个采石场,大片的裸露的岩石和破碎的石块堆砌,几乎成了不毛之地。下方有一水塘,有明显人工修建的痕迹,仔细看来,湖水实在谈不上清澈,反倒有些浑浊,局部甚至出现了富营养化的迹象,湖面漂浮着不少绿藻,像这样就是明显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和污染的情形了。出现如此的状况,或许是利益的驱使,或许是政府规划的问题,这不得而知,不过我还是希望有关部门采取相应的合理的措施,尽量改变这一现状,努力保护好我们的生态环境。
颠簸了一段泥土小路,我们的大巴终于驶入了实习的最终目的地——小珠山古月山庄风景区。老师事先联系好的景区工作人员接待了我们。
站在山脚下,大家都忍不住先总览一下眼前小珠山的风采。山不是很高,但比较陡峭,山体郁郁葱葱,但也能看到几处裸露的岩石。此时大家都已经迫不及待的要往山上爬了。
随后在柴老师的讲解下,我了解到了小珠山的成因、走向、气候、植被丰富度等基本情况,并了解到在人类活动的干扰下,不可避免地就会对小珠山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人们还是在积极的对其进行保护的。
在柴老师几次叮咛了大家的人身安全问题,要求同学们在登山过程中注意观察植被的分布变化情况后,我们沿着狭窄的山路开始攀登了。
作为班长,我有责任监督保护同学们的安全,正因如此,老师也要求我跟在大部队的最后面防止同学掉队。刚开始在山麓地段,经过老师的指点,我观察到此处的植被极为丰富。有高大的乔木、低矮的灌木,还有各种各样的草本植物,都生长的非常茂盛,由于该地气候比较干旱的原因,我没有看到像原始森林底层的苔藓植物,不过这已经很丰富了。
一边攀爬,一边观察,同学们也都不断的讨论着。山路越来越陡,越来越窄,大约到了半山腰的位置,我们停下来休息,从那个角度望下去视野是那么的开阔,大片大片的葱绿,还点缀着几个村落的红瓦房,感觉美极了。可是我没有一直陶醉于这美好的景色之中,此时我注意到在这里高大的乔木少了很多,而较为低矮的灌木占据了绝大的空间。另外,在这些灌木丛中,爬满了各种知名或不知名的藤蔓植物,这便属于生态学上所说的层间植物了,是林内的藤本,附生、寄生和半寄生植物,它们不能形成单独的植物层,而是分散依附于其他层次之中。这时,植被分布的垂直结构就体现出来了。
沿途,柴老师时不时发现一些生态学方面的问题并细心地为我们讲解,联系课本知识使我们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些可能在课本上理解不了的东西,通过实地考察及老师的讲解大家就更加明白了,也使同学们提高了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增强了同学们的实地考察能力。可见,想要认真掌握一门知识,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和书本知识,还必须要通过实践和考察来巩固和完善所学的知识啊。
我们在险要的山路上吃了自备的午餐,补充了足够的能量后,我们一鼓作气终于登上了我们所能达到的最高处。此时大家都停下来,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成就感,爬山的过程很苦很累,可是当到达了山的顶峰时就会顿时产生一种已经把整座山征服了的感觉,瞭望着周围的一切,仿佛自己成了世界的主宰者。感慨过后,我仍旧观察了一下身边的植被,几乎在山的顶端了,这里已很难觅到很高大的树木了,都是些丛生的杂草和灌木丛。当然,由于小珠山本身海拔不高的原因,这里与山腰处的分层现象并不太明显。
大家停留一段时间以后,便沿着另一条山路下山了。下山的速度远比上山时快得多,大家说笑着,不知不觉就回到了山下。登山前大家未来得及玩的吊桥等配套游乐设施,此时把所有人都吸引过去了。在这里,大家都忘记了疲惫,尽情的玩耍着。
到了跟小珠山说再见的时候了,我们集体合影留念以后,便登上了返回学校的大巴车。
这次小珠山之行,我看到了小珠山秀美的景色,体味到了小珠山深厚的文化底蕴,我想我们必须好好珍惜它,合理利用它,特别是作为学习环境科学专业的我们,更应该而且有责任去引导大家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努力寻找解决生态环境污染和破坏的方法,使我们的地球永葆青春。
一天的时间虽然很短暂,但是我在其中看到了很多,学到了很多,感悟到很多,不仅学到了更多更生动的专业方面的知识,提高了野外考察能力,体会到了同学们之间那种团结一致互帮互爱的集体主义精神,而且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无穷奥妙,激发了我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我要说,这次实习,我满载而归!
实习地点:青岛小珠山
实习目的:
通过这次小珠山的实习,观察北方落叶阔叶林,进而了解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及其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规律,思考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及青岛以小珠山为依托打造生态城市的相关问题。
我们于5月22日上午8点从学校出发驱车前往小珠山开展为期一天的实习。小珠山位于灵山卫镇西北部,西越隐珠东北,北跨黄岛区辛安西南,属崂山山系,整个山脉呈东南、西北走向,长约13公里,宽约8公里,总面积约为104平方公里,境内有名称且海拔百米以上的山峰就有40余座,主峰大顶海拔724.90米。小珠山草木葱郁,树木品种繁多,稀有树种随处可见,白云寺遗址内的皂角树为明代所植,属北方罕见的树种,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1小珠山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
小珠山多生长温带阔叶落叶林,大部分为飞机播种造林而形成,属次生林。树木茂密,山地覆盖率可达70%。境内分布有樱桃树、撒刺槐、黑松等落叶乔木树种,形成典型的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
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是森林生态系统的一种,其植物群落多为落叶阔叶林,是温带地区湿润性海洋气候条件下的植被,分布于北纬30°~50°的温带地区[1]。由于冬季落叶,夏季绿叶,所以又称“夏绿林”。落叶阔叶林分布区一年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年平均气温8~14℃,1月平均温度在0℃以下,7月平均温度24~28℃,年平均降水量500~1000mm[2]。落叶阔叶林的乔木树种都具有较宽的叶片,叶上通常无或少茸毛,厚薄适中。芽有包得很紧的鳞片,树干和枝丫也有很厚的树皮,这些都是适应冬季寒冷环境的结构。
落叶阔叶林的结构简单,可明显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乔木层主要由栎属、水青冈属、桦木属、鹅耳枥属、桤木属、杨属等种类组成。每年春季,乔木树种都在树叶未展开前争相开花。林下草本层多数为多年生的短命植物,借春天林内较强的光照,也争先吐蕊,构成了一个绚丽的大花园。它们在这个时期迅速地累积营养物质,迅速地发育。到了夏天,乔木长满了叶子,林冠郁闭,林内光照减弱,短命的草本植物便结束了自己一年一度的生活周期,另一类耐阴性的草本植物便相继出现,与乔木一道进入秋季,随着乔木落叶,草本植物也逐渐干枯。落叶阔叶林中乔木的种子和果实多数有翅,常在秋季成熟,借风力传播。而林下草本植物和灌木,则靠动物传粉并散布果实和种子。林中的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都不发达。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中有脊椎动物200多种,消费者中哺乳动物有鹿、獾、狐、松鼠等,鸟类有野鸡、莺等,还有各种各样的昆虫。
落叶阔叶林是温带和暖温带的顶极群落。它在没有自然灾害和人为干扰的情况下处于稳定状态。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凡排水良好地段的植物群落经各种演替系列,其最后阶段都是落叶阔叶林。在人类出现前,地球上落叶阔叶林的面积很大;后随着人类活动的干扰破坏而不断缩小。典型的落叶阔叶林被破坏后,通常由小叶、喜光的杨、桦林所替代,在重复砍伐或严重破坏的情况下,可演变成灌丛。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内叶面积指数为5~8,净初级生产力为10~15t/(hm2·a),现存生物量可达200~400t/(hm2·a),作为森林生态系统的一个种类,有着重要的生态功能和开发利用价值。
2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与资源利用状况
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广、生物总量最大的自然生态系统。森林被誉为“地球之肺”,森林覆盖率常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生态环境质量好坏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它不仅对于维持全球的能量和物质循环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而且为人类的生活和经济建设提供多种直接和间接的产品。
2.1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
森林的主要组成是树木,树木生长期长,有些树种的寿命很长。在中国,千年古树,屡见不鲜。据记载,苹果树能活100~220xx年;梨树能活320xx年;核桃树能活300~420xx年;榆树能活520xx年;桦树能活620xx年;樟树、栎树能活820xx年;松、柏树的寿命可超过1020xx年[3]。正因为森林生态系统在空间和时间上具有这样的优势,所以森林对环境影响面大,持续期长,防护作用强大,效益显著。
2.1.1维持生物多样性
森林生态系统作为地球上最复杂的生态系统,是自然界最完善的物种基因库。多种多样的森林生态系统为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据估计,热带森林地面积只有全球陆地面积的7%,但至少拥有世界上物种数的一半。这里有野生动物3000种,种子植物55000种。我国西双版纳面积只占全国的千分之二,但据目前所知,仅陆栖脊椎动物就有500多种,约占全国同类物种的25%。
2.1.2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森林能承接雨水,减少落地降水量,使地表径流变为地下径流,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据测定,林冠可以截留10%~30%的降水,枯枝落叶层和活的植被可使50%~80%的降雨渗入林地土层,减少地表径流和土壤冲刷。每公顷森林植被含水量可达200~400t,每公顷森林所含需的水分比无林地每年至少可多300m3,10000hm2森林涵蓄的水量,相当于一个容量为300万m3的水库,故森林有“绿色水库”之称。森林强大的根系可把土壤固着在自己的周围,土壤表面都被枯枝落叶所覆盖,提高了水分的渗透,防止土壤被冲刷。
2.1.3调节气候
森林的蒸腾作用对调节自然界的水分循环和改善气候有重要作用。大量对有林地和无林地的气候因子的比较证明,夏季和白天林内的气温均比林外低1~3℃,冬季和夜间则相反。据有关资料表明,1hm2的森林每天要从地下吸收70~100t水,这些水大部分通过植物的蒸腾作用回到大气中。其蒸发量大于海水蒸发量的50%,大于土地蒸发量的20%。因此,林区上空的水蒸气含量要比无林地上空多10%~20%。同时水的蒸腾作用吸收大量热量,使森林上空的空气湿润,气温较低,容易成云致雨,增加地域性的降水量。
2.1.4净化空气、防治污染
森林通过绿色植物光和作用吸收CO2,放出O2,维持大气中的CO2和O2平衡。1hm2的阔叶林,一天可吸收1tCO2释放出0.73tO2,可供1000人呼吸;每年每公顷森林吸收碳量,热带林为4.5~16t,温带林为2.7~11.2t,寒带林为1.8~9t。森林对烟尘和粉尘有明显的过滤、阻滞和吸附作用,同时大量减少空气中各种有毒细菌的传播。此外,森林还可以显著降低噪音,起到较好的隔声和消声作用。
2.1.5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森林生态系统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功能可为农业生产提供生态屏障。在防护林和林带保护下的农田,风灾、旱涝灾害可以得到防止或减轻。据林业科研部门多年研究,在农田林网内,一般可以减缓风速10%~20%,提高相对湿度5%~15%,增产粮食10%~20%。据各地观测表明,一条10m高的林带,在其背风面150m范围内,风力平均降低50%以上;在250m范围内,降低30%以上。
2.2森林生态系统的资源利用状况
森林生态系统是人类的资源宝库,森林除了能够提供大量木材外,还能生产松香、樟脑、桐油、橡胶等具有很大经济价值的产品。森林中既有大量的食用植物,如枣、柿、栗、猕猴桃、荔枝等,又有很多油料植物,如油茶、油桐、文冠果等。其中落叶阔叶林的许多树木,在建筑、家具、包装、制浆造纸和人造板工业等方面有广泛用途。落叶阔叶林中还有大量蜜源植物,可供放蜂采蜜。树木的枝、皮、花、果和种子有的可供药用。
但是随着人口的增长和技术的进步,森林正以惊人的速度从地球上消失。造成森林减少的主要原因有:森林采伐、毁林种粮、森林火灾以及利用木材作为能源等。世界上无论少林国家还是多林国家,对森林及其培育都开始重视,并由主要以取得木材为主的经营方向,转变为发挥其多种功能的永续利用的经营方向。中国是一个少林的国家,森林覆被率仅为12.7%;森林蓄积量86.6亿立方米人,均不足9立方米,远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各地区森林覆被率的差异悬殊,较多的有黑龙江、江西、浙江、广东、湖南、台湾、福建等省,覆被率达到30%以上;其次为吉林、云南、广西、湖北、陕西等省区,覆被率在20%以上;而面积广阔的内蒙古、青海、新疆及宁夏等省区,森林覆被率都不足1%。中国森林的生产力较低。全国原始林大部分为成熟林或过熟林,每平方公里平均蓄积量约12900立方米,中国天然次生林多属中龄林和幼龄林,每平方公里平均蓄积量仅为4000立方米。目前全国有林地平均净生长率为2.66%,每平方公里年生长量为184立方米。[4]中国森林的生长率和世界其他国家相比,差距较大。这也说明中国现有天然林的生长受经营水平限制,同时也说明中国林地的生产潜力是很大的。
3青岛建设生态城市
青岛作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应进一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如珠山国家森林公园,崂山风景区等,抓住机遇,努力发展成为生态城市,这就提出了比环保模范城市更加全面的要求。如在生态城市的建设过程中采用生态学的概念,体现人类活动和自然界的相互作用以及和谐生存发展;生态城市对能源尤是自然能源的应用在效率方面有更高要求,在生产上做到清洁生产,在经济发展方面做到绿色发展;生态城市从自然环境、社会基本设施、生活设施等更多的方面更加强调居民生活的舒适度和满意度;生态城市所包含的人文因素较环保城市要更多;在生态城市的概念中,居民的生态意识和环境道德观比目前的居民要高的多。建设生态城市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从经济投入、观念转变等多方面着手,就改善生态环境而言,应充分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巨大作用,以局部带动整体,从改善区域小气候开始,逐渐向外辐射,从而建设半岛生态圈,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实习总结
通过这次实习,让我如此近距离的接触到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同时也使我更进一步了解到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性。人类在享受物质文明的同时,不应该影响绿色植物、动物以及其它生物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不应只是一句口号,我们共同的家园,应该好好爱护她,不仅是为自己,更是为子孙后代留下更为适合生存的空间。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在新疆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河南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河北高考排名18497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北高考排名17460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福州外语外贸学院要多少分宁夏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湖南师范大学在云南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广东高考排名24743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在宁夏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
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的审计学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安徽高考排名26391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安顺学院要多少分广东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广东高考排名9412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高考排名671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洛阳科技职业学院要多少分甘肃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福建高考排名4683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的数控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和辽宁工业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赣州职业技术学院和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在内蒙古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
四川高考排名142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高校生施工实习报告
电脑维修实习报告范文
关于大学生银行实习报告三篇
教师实习报告范文(通用三篇)
关于水利工程的实习报告三篇
玻璃厂实习的报告
毛概的实习报告
经济系实习报告
审计局实习报告范例
有关顶岗实习报告
电子公司暑期实习报告范文
会计学专业实习报告7篇
数学专业师范生的实习报告
去超市实习报告汇总五篇
学前教育专业实习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