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实习报告范文

马振华老师

传感器实习报告范文

  篇一:传感器实习报告

  非 电 量 电 测 技 术 实 验 报 告

  系(部)名 称班 级 学 号 102028237 姓 名吕驰 课 程 名 称传感器实习

  指 导 教 师

  日 期:20xx年12月 18日

  一、传感器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传感器(英文名称:transducer/sensor)是一种检测装置,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检测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它是实现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的首要环节。

  1.传感器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1.1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历史

  传感器技术是20世纪的中期才刚刚问世的,在那时与计算机技术和数字控制技术相比,传感技术的发展都落后于它们,不少先进的成果仍停留在实验研究阶段 并没有投入到实际生产与广泛应用转化率比较低。在国外,传感器技术主要是在各国不断发展与提高的工业化浪潮下诞生的,并在早期多用于国家级项目的科研研发以及各国军事科技航空航天领域的试验研究。然而,随着各国机械工业、电子、计算自动化等相关信息化产业的迅猛发展,以日本和欧美等西方国家为代表的传感器研发及其相关技术产业的发展已在国际市场中逐步占有了重要的份额。

  我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传感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经过从“六五”到“九五”的国家攻关,在传感器研究开发、设计、制造、可靠性改进等方面获得长足的进步,初步形成了传感器研究、开发、生产和应用的体系,并在数控机床攻关中取得了一批可喜的为世界瞩目的发明专利与工况监控系统或仪器的成果。但从总体上讲,它还不能适应我国经济与科技的迅速发展,我国不少传感器信号处理和识别系统仍然依赖进口。同时,我国传感技术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优势尚未形成产品的改进与革新速度慢生产与应用系统的创新与改进少。

  1.2传感器的分类

  传感器可从不同角度分类。从被测量不同, 分为几何机械量( 例如尺寸、角度、表面参数、位移、速度、加速度、角位移、角速度等) , 热工量( 例如温度、压力、流量、密度、黏度、质量等) , 光学量( 强度、功率、波长、频率、相位、速度、脉宽、延迟、折射率、束散角等) , 声学量, 生物参数, 医学量( 生理参数) 等。从传感器的输出不同, 可分为模拟信号( 连续波和脉冲波) , 数字信号, 电压和电流等传感器。

  1.3 传感器技术的国内外研究应用现状

  21 世纪是迈向信息化社会的崭新阶段。其中,光电信息学与生物学的迅猛发展已成为这一时期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标志。并最有机会寻求更大的突破与飞跃 传感器技术作为一种与现代科学密切相关的新兴学科,在人类迈向新世纪,步入信息化社会的关键阶段想要寻求空前

  迅速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传感器在这两个前沿领域中的深入研究与广泛应用。

  1.3.1光电传感器的研究应用现状

  光电式传感器 (Photoelectric Sensor) 是以光为测量媒介,以光电器件为转换元件的传感器,它具有非接触、响应快、性能可靠等卓越特性。近年来,随着各种新型光电器件的不断涌现,特别是激光技术和图像技术的迅猛发展,光电传感器已成为各种光电检测系统中实现光电转换的关键元件。在传感器领域的扮演着重要角色,在非接触测量领域占据绝对统治地位。目前,光电式传感器已在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各个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其中,光电器件是将光能转换为电能的一种传感器件,并负责把光信号、红外、可见及紫外光辐射,转变成为电信号、光电器件响应快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而且有较高的可靠性,因此在自动检测、计算机和控制系统中应用广泛。光电式传感器既可以测量光信号,也可以测量其他非光信号,它可以实现对直接引起光源变化的被测量进行测量,也可以对使光路产生变化的被测量进行测量,量电路对光电器件输出的电信号进行放大或转换。

  光电传感器在当前科研领域的运用范围很广,影响力巨大,尤其是基于光电传感器技术原理研发和制造出的新型光电传感器已成为当今传感器市场的主流,在国外,光电传感器技术已广泛地运用到各国军事技术、航空航天、检测技术以及车辆工程等诸多领域。例如,军事上,国外激光制导技术迅猛发展,使导弹发射的精度和射中目标的准确性大幅度提高,美国在航空航天领域,研制出了新型高精度高耐性红外测温传感器,使其在恶劣的环境中仍能高精度测量出运行中的飞行器各部分温度。国外的城市交通管理也大多运用电子红外光电传感器进行路段事故检测和故障排解的指挥。同时,国外现有汽车中常装载有新型光电传感器 如激光防撞雷达、红外夜视装置、测量发动机燃料特性、压力变化并用于导航的光纤陀螺等。

  目前我国的光电式传感器在现代研究实力和影响范围上虽不及日本和欧美一些国。但却在研究的种类和样式上取得重大的突破,总体上可分为光电式数字转速表、光电式物位传感器、视觉传感器以及细丝类物件的在线检测。同时,基于光电传感器技术的科技设备已在我国被广泛地应用于多种军事领域,其中较为广泛的应属紫外告警系统,它为探测来袭导弹提供了一个极其有效的手段。

  1.3.2生物传感器的研究现状

  生物传感器技术是指用生物活性材料作为感受器,通过其生化效应来检测被测量的传感器。生物传感器的原理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生物功能物质的分子识别部分和转换部分。前者的作

  用是识别被测物质,当生物传感器的敏感膜与被测物接触时,敏感膜上的某种生化活性物质就会从众多化合物中挑选适合于自己的分子并与之产生作用,使其具有选择识别的能力,转换部分是由于细胞膜受体与外界发生了共价结合,通过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 诱发了一系列的电化学过程 而这种变换得以把生物功能物质的分子识别转换为电信号 形成了生物传感器。

  生物传感器的研制和开发在全球学术界都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在国外,现代生物传感器已被详细划分为酶传感器、细胞传感器、免疫传感器、基因传感器等。酶传感器方面,由于酶的纯化困难,加之固化技术影响酶的活性现代生物传感技术中采用多酶体系,利用即对不同化合物采用不同类型的酶进行最大活性的催化反应,并运用多酶的反馈调节可大大节省原材料并提高工作效率 固定化底物电极,即使玻璃电极附近的,变化与酶的活性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关系 酶的电化学固定化即制作厚度小,酶含量可控的酶层细胞传感器以活细胞作为探测单元 能定性定量地测量和分析未知物质的信息,并可连续检测和分析细胞在外界刺激下的生理功能免疫传感器是利用抗体对抗原的识别并能与抗原结合的功能构成的生物传感器。根据生物敏感膜产生电位的不同,可分为标记和非标记免疫传感器。

  现代基因传感器技术主要应用于基因固定的载体表面修饰和基因探针固定化技术、界面杂交技术、杂交信号转换和检测技术等。在我国,生物传感器技术还处在大规模的研究阶段。然而,结合国内外相关技术研制的生物传感器在我国当前的工业、农业、环境监测及生物医学等众多领域还是有着广泛和重要的应用。在生物医学方面,一些有临床诊断意义的基质如血糖、乳酸、谷氨酰胺等可借助于生物传感器来检测在环境监测领域,生物传感器在测定环境污染指标即水质受有机物污染的程度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保证地区的淡水、饮用水质量,有效治理被污染水源等做出了贡献,微生物传感器用于测定空气和水中的含量和浓度,在发酵工业、整治大气污染等方面发挥功效。生物传感器还可探测除草剂含量应用于植物学研究和整治农药污染。在食品工业中,生物传感器用于食品鲜度 滋味和熟度的测定,在食品生产和加工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同时,还可测定食品中的细菌和毒素含量,及时避免人们误食此类食品危害健康。

  2.传感器技术的发展趋势

  目前的传感器,无论在数量上、质量上和功能上,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多方面发展的需要。当前,人们在充分利用先进的电子技术条件,研究和采用合适的外部电路以及最大限度地提高现有传感器的性能价格比的同时,正在寻求传感器技术发展的新途径。特别是电子设计自动化(EDA)、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测试(CAT)、数字信号处理(DSP)、专用集

  成电路(ASIC)及表面贴装技术(SMT)等技术的发展,极大地加速了传感器技术的发展,

  由于传感器具有频率响应、阶跃响应等动态特性以及诸如漂移重复性、精确度、灵敏度、分辨率、线性度等静态特性,所以外界因素的改变与动荡必然会造成传感器自身特性的不稳定,从而给其实际应用造成较大影响,这就要求我们针对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结构,在不同场合对传感器规定相应的基本要求,以最大程度优化其性能参数与指标,如高灵敏度、抗干扰的稳定性、线性、容易调节、高精度、无迟滞性、工作寿命长、可重复性、抗老化、高响应速率、抗环境影响、互换性、低成本、宽测量范围、小尺寸、重量轻和高强度等。同时,根据对国内外传感器技术的研究现状分析以及对传感器各性能参数的理想化要求,现代传感器技术的发展趋势可以从四个方面:

  一是开发新材料、新工艺和开发新型传感器 ;

  二是实现传感器的多功能、高精度、集成化和智能化;

  三是实现传感技术硬件系统与元器件的微小型化;

  四是通过传感器与其它学科的交叉整合实现无线网络化。

  2.1利用新材料开发新型传感器

  随着光导纤维、纳米材料超导材料等相继问世,人工智能材料给我们带来了福音,它具有能够感知环境条件的变化(传统传感器)的功能,识别、判断(处理器)功能,发出指令和自采取行动(执引器)功能,利用这样具有新效应的敏感功能材料使研制具有新原理的新型传感器成为可能。

  2.2集成化多功能传感器的开发

  集成化是指传感器同一功能的多元件并列以及功能上的一体化前一种集成化使传感器的检测参数实现“点、线、面、体”多维图像化甚至能加上时序控制等软件,变单参数检测为多参数检测;后一种集成化使传感器由单一的信号转换功能,扩展为兼有放大、运算、补偿等多功能的传感器。在实际运用中,常做到硬件与软件两方面的集成,它包括:传感器阵列的集成、多功能和多传感参数的复合传感器;传感系统硬件的集成;硬件与软件的集成;数据集成与融合等。

  而多功能是指“一器多能”即一个传感器可以检测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参数,这样可大大节省工程成本 并使项目复杂度降低,提高了工作效率运用集成化多功能理论研制出的传感器可以应用到更广泛的领域,并发挥出更加强大的功能效用,利用集成化多功能原理,现代传感技术已制成带温度补偿的集成压力传感器 频率输出型集成压力传感器、霍尔集成传感器、半导体集成色敏传感器、多维化集成气敏传感器等。

  篇二:传感器实训报告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传感器与测试技术技能实习

  专业:机械电子工程

  班级:10机工A2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杨淑珍

  日期:20xx年6月24日~7月7日

  项目五:转子台转速测量及振动监控系统。

  (一)内容

  设计一个转子台的振动检测系统,能实时测量转子台工作时的振动信号(振幅)并实时显示转速,当振幅超过规定值时,报警。具体要求:

  1. 能测量振动信号并显示波形,若振动超过限值,报警(软硬件报警);

  2. 能测量并显示转子的转速;

  3. 限值均由用户可设定(最好以对话框方式设置,软件重新打开后,能记住上次的设置结果);

  4. 显示当次产品检测结果(文字显示),显示检验产品的总数,合格数和不合格数;

  5. 当次结果报告生成(可选)

  (二)实训要求:

  1.提出设计方案(提出测量原理,选用传感器,构建测试系统);

  2.设计测量电路,硬件连接;

  3.测试软件设计

  利用Labview或其它开发程序(VB,VC等),设计测量软件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

  4.调试;

  5.撰写实训报告。

  目录

  一、综合实验要求———————————————————— 3

  二、设计方案—————————————————————— 3

  三、硬件设备选择———————————————————— 5

  四、电路设计—————————————————————— 10

  五、软件设计流程图———————————————————12

  六、程序设计—————————————————————— 13

  七、小结和体会————————————————————— 18

  转子台转速测量及振动监控系统实习报告

  一、综合实验要求

  设计一个转子台的振动检测系统,能实时测量转子台工作时的振动信号(振幅)并实时显示转速,当振幅超过规定值时,报警。具体要求:

  1. 能测量振动信号并显示波形,若振动超过限值,报警(软硬件报警);

  2. 能测量并显示转子的转速;

  3. 限值均由用户可设定(最好以对话框方式设置,软件重新打开后,能记住上次的设置结果);

  4. 显示当次产品检测结果(文字显示),显示检验产品的总数,合格数和不合格数;

  5.当次结果报告生成

  二、设计方案

  1. 测量原理

  (1)光电传感器转子台转速测量:当被测轴上不能安装发讯盘或遮光盘时,可以直接在被测轴上粘贴反光标签(或在光洁的轴上涂黑),用光电传感器来测量。测量距离在5~80mm

  。反光标签容易污损的环境下,需即时更换。

  反射式光电传感器的工作原理见下图,主要由被测旋转部件、反光片(或反光贴纸)、反射式光电传感器组成,在可以进行精确定位的情况下,在被测部件上对称安装多个反光片或反光贴纸会取得较好的测量效果。在本实验中,由于测试距离近且测试要求不高,仅在被测部件上只安装了一片反光贴纸,因此,当旋转部件上的反光贴纸通过光电传感器前时,光电传感器的输出就会跳变一次。通过测出这个跳变频率f,就可知道转速n。

  n=f

  如果在被测部件上对称安装多个反光片或反光贴纸,那么,n=f/N。N-反光片或

  反光贴纸的数量。

  反射式光电转速传感器的结构图

  (2)电涡流传感器振幅测量的原理:电涡流传感器是基于涡流效应的原理制成的非接触式位移传感器.该传感器由探头、加长电缆、前置器组成一套用来测量旋转机械轴的各种运行状态参数:如轴的径向振动、轴向位移、转速、偏心、差胀等。由于振动,使平面线圈与被测体的相对距离发生周期性的变化,引起被测体上的涡流量发生周期性的变化,导致线圈的阻抗发生周期性的变化,经过涡流

  篇三:传感器实训报告

  一. 实训目的:

  1、了解红外线的工作原理; 2、熟悉红外线的工作状态; 3、了解红外线电路的接法。

  二. 红外线的原理

  发热的物体会产生红外辐射,人的身体会发热,此系统可以探测到是否有人,有人则开启/关闭被控电电器。

  三. 电路的原件清单

  四. 整体电路图分析

  各部分电路分析

  1. 电源电路

  2. 红外电传感器感应电路

  a、5V的稳压芯片7805输出的5V电压通过R2、C2滤波,连接到热电堆传感器PIR的引脚1,供电。

  b、热电堆传感器PIR的引脚2的输出通过一个100pF的旁路电容C1接到地。

  3.放大电路

  c、当探测到运动目标时传感器将会在引脚2输出一个微电压,经多次放大才能使用。LM324的两个放大通道用来提供必要的放大。

  d、初级放大器U1:A的输出从引脚1得到。该输出通过R5、C5输入到次级放大器U1:B的反相输入端引脚13。

  4.比较电路

  e、在U1:B的输出引脚14的输出连接到由U1:c和U1:D组成的比较器中。U1:c反相输入端引脚9的电压输入由R6,R7交点处的偏置电压决定。它的输出电压要比U1:B的输出引脚14的2.5V基准电压高175mV。

  f、 U1:c的正相输入端引脚10和U1:B的引脚14的电压变换输出是正极性,U1:c才会工作,使得U1:c的输出端电压为高电平。否则U1:B的引脚14的电压是低电平,这样U1:D会工作,使得U1:D的输出端电压为高电平。

  5.稳压电路与场效应管控制电路

  g、CD4538是双稳态触发器,即U2中两个触发电路的每一个都有正相、反相的输入与输出。这个触发器的正相输出引脚10连接到N沟道场效应管并让该管导通。

  h、由N沟道场效应管的导通/截止控制继电器的闭合/开路,从而控制受控电路。

  五. 芯片与主要器件的引脚图

  1..红外传感器PIR引脚 2.场效应管引脚 3..双极型线性集成电路引脚

  4.CD4538芯片引脚图 5.LM324芯片引脚图

  六. 完整电路图

  七. 作品实物图

  篇四:传感器实训报告

  传感器实训报告

  本文介绍了超声波测距系统的方法和原理。本次设计用CD4049、CX20106芯片实现对超声波的发射与接收,采用AT89C51型单片机作为主控制器,对发射、接收电路的数据进行控制和处理,用动态扫描的方式实现数码管的距离数字显示。在介绍测距系统功能的基础上,

  给出系统的整体构成,对系统中发射、接收、显示电路给出了软硬件的论证。经过调试本系统在5~25cm的距离内测量精度可达±1cm,实际使用表明该系统工作稳定, 性能良好。

  超声波测距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3.1 电路的原理图如下:

  3.2 PCB图如下

  3.3 实物图如下

  超声波测距系统软件设计

  4.1软件设计分析

  完成了系统的硬件设计之后,接下来的就是系统软件设计,此设计所需要完成的主要是针对系统功能的实现及数据的处理和应用。由以上所述系统硬件设计和各个电路功能,系统软件需要实现以下功能:

  1、信号控制。在系统硬件中,已经完成了发射电路、回拨检测接收电路的设计。在系统软件设计中只需完成发射脉冲信号及输出显示。

  2、数据存储。测距系统中需要得到发射信号与接收回波的时间差,需要读出计时器的计数值,然后存储在RAM中,而且每次发射周期的开始,需要对计数器清零,以备后续处理。

  3、信号处理。RAM中存储的计数值并不能作为距离值直接显示出来,有这个时间后,可以通过程序来计算出来。

  4、距离显示。经过软件处理得到的距离值需要十进制的数码管方式。

  4.2软件设计思路

  超声波软件测距软件设计主要由主程序,发射子程序,外部中断接收子程序及显示子程序[12]。程序可以由汇编和C来编写,汇编语言虽然有很高的效率和精确度,但使用起来比较难以掌握,本文主要采用C语言程序来完成各个功能。

  4.2.1主程序

  主程序流程图如图14所示。主程序首先对系统环境初始化,设置T0工作模式为16位的定时器模式,及计数初值,然后使超声波发射出一串40kHZ的方波。由于采用12MHZ的晶振,机器周期为1us,当主程序检测到接收成功的标志位后,将计数器T0的数(即超声波来回所用的时间)按下面的计算可测得被测物体与测距仪之间的距离

  S=T0/20000(cm)(T0为计数器TO的计数值)。

  测出距离后结果将以十进制BCD码方式送往LED显示,然后再循环进行下一次距离的测量。

  篇五:传感器实习报告

  学号

  天津城建大学

  实习报告

  生产实习

  起止日期: 20xx年9月7日至20xx年10月2 日

  学

  班

  成生姓名 级 绩

  指导教师(签字)

  控制与机械工程学院

  2015 年10 月 2日

  目录

  一、实习目的及要求 ..................................................................................................................................... 3

  二、实习任务 ................................................................................................................................................. 3

  三、实习内容 ................................................................................................................................................. 4

  1、公司背景介绍 ................................................................................................................................... 4

  2、实习单位及岗位介绍 ....................................................................................................................... 4

  3、传感器工作原理介绍 ....................................................................................................................... 4

  四、实习总结 ................................................................................................................................................. 7

  一、实习目的及要求 古语有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社会实践是一个很好的亲身体验社会生活的机会, 通过我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耳朵去听、用自己的头脑去分析,动手动脑,使感性认知增强,通过实践可以增长不少见识,加深对社会的了解,这些进步不仅对思考能力有帮助,而且对今后的发展也是有利的。学校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注重理论知识学习的前提下,首先要提高生产实习管理的质量。生产实习教育教学的成功与否,关系到学校的兴衰及学生的就业前途,也间接地影响到现代化建设。它不仅是校内教学的延续,而且是校内教学的总结。可以说,没有生产实习,就没有完整的教育。

  实习的根本目的在于:

  1、使学生通过实践了解和掌握电子产品及系统的生产环节,建立电子产品生产流程概念。

  2、培养学生掌握电子产品的组装和调试方法的技能,并获得组织和管理生产的初步知识。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观察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

  3、掌握常用元器件的认识和测量,学会基本仪器、基本工具的使用,如万用表、示波器、稳压电源,扫频仪掌握焊接、调试的基本方法。

  4、解一种以上电子仪器设备的研发、生产、调试流程及相关电子生产工艺和焊接技术.

  5、了解电子工厂的生产组织、生产管理、一般工艺流程、主要生产设备等,了解产品开发与设计的过程。

  6、要求产品焊接前,应对元器件、组件进行挑选,仔细检查电子元器件、组件和电子线路板的外观、力学性能、电气性能及可焊性等方面的质量,凡有问题的部件应剔除,不得进入焊接工序。

  二、实习任务

  1、了解传感器的加工、制造工艺和生产流程,并按要求和规范进行手动操作。

  2、要求设计出的传感器的规格,并了解其工作原理,检测元件的合格与否,并找出其问题所在。

  三、实习内容

  1、公司背景介绍

  天津市丽景微电子设备有限公司是一家高新技术企业,座落于天津华苑新技术产业园区,专业从事多媒体电教设备的研发、销售及服务工作。传感器技术在当代科技领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21世纪人们在高新技术发展方面争夺的一个制高点,在国外各发达国家都将传感器技术视为现代高新技术发展的关键。从20世纪80年代起,日本就将传感器技术列为优先发展的高打捞技术之首,美国等西方国家也将传感器的基本知识列为国家科技和国防技术发展的重点内容。当前,世界上正面临着一场新的技术革命,这场革命的主要基础就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和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及各个领域都带来了巨大的、广泛的、深刻的变化,是当今人类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并且正在改变着传统工业的生产方式,带动着传统工业和其他新兴产业的更新和变革。在军事国防、航空航天、海洋开发、生物工程、医疗保健、商检质检、环境保护、安全范围、家用电器等方面,几乎每一个现代化项目也都离不开传感器技 。公司在成立之初本着“以技术开发,以产品为基础。”的经营理念和“适应于市场,服务于客户”的经营准则。依托高新技术和高素质的研发队伍、销售队伍,服务于信息产业教育设备领域。在新技术,新产品发展的今天,我们加倍努力,不断创新,把更先进更可靠的产品推向市场,为用户提供性价比的产品和一流的技术服务。

  天津市丽景微电子设备有限公司是在中国境内生产称重传感器,传感器配套附件,并提供称重、工业测量及控制完整解决方案的专业性公司之一。我们凭借自身对传感器产品的专注和不懈追求,不断进取的研发努力,专业的生产技术,可信赖的产品品质,面向多种工业部门,包括:衡器制造、冶金、石油化工、食品生产、机械制造、造纸、钢铁、交通、矿山、水泥、纺织等行业提供精确、可靠、专业的产品及技术服务。 作为称重和工业测控核心产品的专业制造商,我们深感责任重大。我们深信:只有对新技术不断追求,对产品及制造技术的不断革新,才能够给予我们的顾客更强有力的支撑,才能更为有效的保障合作伙伴的长期利益。

  2、实习单位及岗位介绍

  学习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必然我要在电子行业实习,因此此次实习所选择的实习单位是天津市丽景微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3、传感器工作原理介绍

  压电传感器中主要使用的压电材料包括有石英、酒石酸钾钠和磷酸二氢胺。其中石英(二氧化硅)是一种天然晶体,压电效应就是在这种晶体中发现的,在一定的温度范

  围之内,压电性质一直存在,但温度超过这个范围之后,压电性质完全消失(这个高温就是所谓的“居里点”)。由于随着应力的变化电场变化微小(也就说压电系数比较低),所以石英逐渐被其他的压电晶体所替代。而酒石酸钾钠具有很大的压电灵敏度和压电系数,但是它只能在室温和湿度比较低的环境下才能够应用。合理进行压力传感器的误差补偿是其应用的关键。压力传感器主要有偏移量误差、灵敏度误差、线性误差和滞后误差,本文将介绍这四种误差产生的机理和对测试结果的影响,同时将介绍为提高测量精度的压力标定方法以及应用实例。

  目前市场上传感器种类丰富多样,这使得设计工程师可以选择系统所需的压力传感器。这些传感器既包括最基本的变换器,也包括更为复杂的带有片上电路的高集成度传感器。由于存在这些差异,设计工程师必须尽可能够补偿压力传感器的测量误差,这是保证传感器满足设计和应用要求的重要步骤。在某些情况下,补偿还能提高传感器在应用中的整体性能。

  本文以本公司的压力传感器为例,所涉及的概念适用于各种压力传感器的设计应用。

  本公司生产的主流压力传感器是一种单片压阻器件,该器件具有3类:

  1、基本的或未加补偿标定;

  2、有标定并进行温度补偿;

  3、有标定、补偿和放大。

  偏移量、范围标定以及温度补偿均可以通过薄膜电阻网络实现,这种薄膜电阻网络在封装过程中采用激光修正。

  该传感器通常与微控制器结合使用,而微控制器的嵌入软件本身建立了传感器数学模型。微控制器读取了输出电压后,通过模数转换器的变换,该模型可以将电压量转换为压力测量值。

  传感器最简单的数学模型即为传递函数。该模型可在整个标定过程中进行优化,并且模型的成熟度将随标定点的增加而增加。

  从计量学的角度看,测量误差具有相当严格的定义:它表征了测量压力与实际压力之间的差异。而通常无法直接得到实际压力,但可以通过采用适当的压力标准加以估计,计量人员通常采用那些精度比被测设备高出至少10倍的仪器作为测量标准。

  由于未经标定的系统只能使用典型的灵敏度和偏移值将输出电压转换为压力,测得的压力将误差。

  篇六:传感器实验报告

  实验一 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电桥性能实验

  一、实验目的:了解金属箔式应变片的应变效应,并掌握单臂电桥工作原理和性能。

  二、基本原理: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是在弹性元件上通过特定工艺粘贴电阻应变片来组成。一种利用电阻材料的应变效应将工程结构件的内部变形转换为电阻变化的传感器。此类传感器主要是通过一定的机械装置将被测量转化成弹性元件的变形,然后由电阻应变片将弹性元件的变形转换成电阻的变化,再通过测量电路将电阻的变化转换成电压或电流变化信号输出。它可用于能转化成变形的各种非电物理量的检测,如力、压力、加速度、力矩、重量等,在机械加工、计量、建筑测量等行业应用十分广泛。

  1、应变片的电阻应变效应

  所谓电阻应变效应是指具有规则外形的金属导体或半导体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应变而其电阻值也会产生相应地改变,这一物理现象称为“电阻应变效应”。以圆柱形导体为例:设其长为:L、半径为r、材料的电阻率为ρ时,根据电阻的定义式得

  (1—1)

  当导体因某种原因产生应变时,其长度L、截面积A和电阻率ρ的变化为dL、dA、dρ相应的电阻变化为dR。对式(1—1)全微分得电阻变化率 dR/R为:

  (1—2)

  式中:dL/L为导体的轴向应变量εL; dr/r为导体的横向应变量εr

  由材料力学得: εL= - μεr(1—3)

  式中:μ为材料的泊松比,大多数金属材料的泊松比为0.3~0.5左右;负号表示两者的变化方向相反。将式(1—3)代入式(1—2)得:

  (1—4)

  式(1—4)说明电阻应变效应主要取决于它的几何应变(几何效应)和本身特有的导电性能(压阻效应)。

  2、应变灵敏度

  它是指电阻应变片在单位应变作用下所产生的电阻的相对变化量。

  (1)、金属导体的应变灵敏度K:主要取决于其几何效应;可取

  (1—5)

  其灵敏度系数为:

  K =

  金属导体在受到应变作用时将产生电阻的变化,拉伸时电阻增大,压缩时电阻减小,且与其轴向应变成正比。金属导体的电阻应变灵敏度一般在2左右。

  (2)、半导体的应变灵敏度:主要取决于其压阻效应;dR/R<≈dρ?ρ。半导体材料之所以具有较大的电阻变化率,是因为它有远比金属导体显著得多的压阻效应。在半导体受力变形时会暂时改变晶体结构的对称性,因而改变了半导体的导电机理,使得它的电阻率发生变化,这种物理现象称之为半导体的压阻效应

  。不同材质的半导体材料在不同受力条件下产生的压阻效应不同,可以是正

  (使电阻增大)的或负(使电阻减小)的压阻效应。也就是说,同样是拉伸变形,不同材质的半导体将得到完全相反的电阻变化效果。

  半导体材料的电阻应变效应主要体现为压阻效应,其灵敏度系数较大,一般在100到200左右。

  3、贴片式应变片应用

  在贴片式工艺的传感器上普遍应用金属箔式应变片,贴片式半导体应变片(温漂、稳定性、线性度不好而且易损坏)很少应用。一般半导体应变采用N型单晶硅为传感器的弹性元件,在它上面直接蒸镀扩散出半导体电阻应变薄膜(扩散出敏感栅),制成扩散型压阻式(压阻效应)传感器。

  *本实验以金属箔式应变片为研究对象。

  4、箔式应变片的基本结构

  金属箔式应变片是在用苯酚、环氧树脂等绝缘材料的基板上,粘贴直径为0.025mm左右

  的金属丝或金属箔制成,如图1—1所示。

  (a) 丝式应变片(b) 箔式应变片

  图1-1应变片结构图

  金属箔式应变片就是通过光刻、腐蚀等工艺制成的应变敏感元件,与丝式应变片工作原理相同。电阻丝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机械变形时,其电阻值发生变化,这就是电阻应变效应,描述电阻应变效应的关系式为: ΔR/R=Kε 式中:ΔR/R为电阻丝电阻相对变化,K为应变灵敏系数,ε=ΔL/L为电阻丝长度相对变化。

  5、箔式应变片单臂电桥实验原理图

  图1-2 应变片单臂电桥性能实验原理图

  对单臂电桥输出电压U01=EKε/4。

  三、需用器件与单元:应变式传感器实验模板、应变式传感器、砝码、数显表、±15V电源、±4V电源、万用表(自备)。

  四、实验步骤:

  1、根据图(1-3)应变式传感器已装于应变传感器模板上。传感器中各应变片已接入模板的左上方的R1、R2、R3、R4。加热丝也接于模板上,可用万用表进行测量判别,R1=R2=R3=R4=350Ω,加热丝阻值为50Ω左右。

  图1-3 应变式传感安装示意图

  2、接入模板电源±15V(从主控箱引入),检查无误后,合上主控箱电源开关,将实验模板调节增益电位器Rw3顺时针调节大致到中间位置,再进行差动放大器调零,方法为将差放的正、负输入端与地短接,输出端与主控箱面板上数显表电压输入端Vi相连,调节实验模板上调零电位器RW4,使数显表显示为零(数显表的切换开关打到2V档)。关闭主控箱电源。

  篇七:传感器实训报告

  温度数字检测系统---实训报告

  一、实训内容:

  通过本实训设计并制作温度数字检测系统,把所制作传感器应用于温度检测系统中。

  二、实训要求:

  学习、复习相关传感器的理论,检测系统的组成;设计制作温度数字检测系统电路,含设计电路,测试元件,电路布线,焊接元件,调试传感器电路;传感器应用于温度检测系统中,完成系统的接线和调试,并完成设计报告。

  三、实训方法与步骤:

  1. 温度数字检测系统电路的设计

  理解掌握所设计的温度数字检测系统电路的要求,测量对象、范围、原理;电路信号变换电路,信号处理单元的功能;

  2. 测试元件,电路布线,焊接元件,调试传感器电路;

  3. 传感器电路的过程验收;

  4. 传感器应用于温度检测系统中,完成系统的接线和调试。

  5. 设计报告

  按要求完成设计报告:温度数字检测系统电路的系统框图、原理、功能电路的工作过程、主要元件的性能原理、电路图、装配图。

  四、温度传感器LM35中文资料

  TO-92

  SO-8 IC式封装引脚图

  供电电压35V到-0.2V 输出电压6V至-1.0V 输出电流10mA 指定工作温度范围 LM35A -55℃ to +150℃

  ATmega8L资料

  – ? 工作电压

  – – 2.7 - 5.5V (ATmega8L)

  – – 4.5 - 5.5V (ATmega8)

  – ? 速度等级

  封装引脚图

  – – 0 - 8 MHz (ATmega8L)

  – – 0 - 16 MHz (ATmega8)

  – ? 4 Mhz时功耗 , 3V, 25°C

  – – 工作模式: 3.6 mA

  – – 空闲模式: 1.0 mA

  – – 掉电模式: 0.5 μA

  – 引脚说明

  – VCC 数字电路的电源。

  – GND 地。

  – 端口 B(PB7..PB0)

  – XTAL1/XTAL2/TOSC1/TOSC2

  – 端口 B 为 8 位双向 I/O 口,具有可编程的内部上拉电阻。其输出缓冲器具有对称的驱动特

  – 性,可以输出和吸收大电流。作为输入使用时,若内部上拉电阻使能,端口被外部电路拉

  – 低时将输出电流。在复位过程中,即使系统时钟还未起振,端口 B处于高阻状态。

  – 通过时钟选择熔丝位的设置, PB6 可作为反向振荡放大器或时钟操作电路的输入端。

  – 通过时钟选择熔丝位的设置 PB7 可作为反向振荡放大器的.输出端。

  – 若将片内标定 RC 振荡器作为芯片时钟源,且 ASSR 寄存器的

  AS2 位设置,PB7..6 作为

  – 异步 T/C2 的 TOSC2..1 输入端。

  – 端口 B 的其他功能见 P 55“ 端口B的第二功能 ” 及 P 22“ 系统时钟及时钟选项 ” 。

  – 端口 C(PC5..PC0) 端口 C 为 7 位双向 I/O 口,具有可编程的内部上拉电阻。其输出缓冲器具有对称的驱动特

  – 性,可以输出和吸收大电流。作为输入使用时,若内部上拉电阻使能,端口被外部电路拉

  – 低时将输出电流。在复位过程中,即使系统时钟还未起振,端口 C 处于高阻状态。

  – PC6/RESET 若 RSTDISBL 熔丝位编程, PC6 作为 I/O 引脚使用。注意 PC6 的电气特性与端口 C 的

  – 其他引脚不同

  – 若 RSTDISBL 熔丝位未编程,PC6 作为复位输入引脚。持续时间超过最小门限时间的低

  – 电平将引起系统复位。门限时间见 P 35Table 15 。持续时间小于门限时间的脉冲不能保

  – 证可靠复位。

  – 端口 C 的其他功能见后。

  – 端口 D(PD7..PD0) 端口 D 为 8 位双向 I/O 口,具有可编程的内部上拉电阻。其输出缓冲器具有对称的驱动特

  – 性,可以输出和吸收大电流。作为输入使用时,若内部上拉电阻

  使能,则端口被外部电路

  – 拉低时将输出电流。在复位过程中,即使系统时钟还未起振,端口 D 处于高阻状态。

  – 端口 D 的其他功能见后。

  – RESET 复位输入引脚。持续时间超过最小门限时间的低电平将引起系统复位。门限时间见 P

  – 35Table 15 。持续时间小于门限时间的脉冲不能保证可靠复位。 – AVCC AVCC 是A/D转换器、端口C (3..0)及ADC (7..6)的电源。不使用ADC时,该引脚应直接与

  – VCC 连接。使用ADC时应通过一个低通滤波器与VCC 连接。注意,端口C (5..4)为数字电

  – 源, VCC。

  – AREF A/D 的模拟基准输入引脚。

  – ADC7..6(TQFP 与MLF封装 ) TQFP与MLF封装的ADC7..6作为A/D转换器的模拟输入。为模拟电源 且作为10位ADC通

  – 道。

  HA17358资料

  篇八:传感器实习报告

  传感器实训报告

  机电1011班

  姓名:

  学号:

  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目录

  一:任务书(附电路图)

  二:正文

  三:调试与结论

  四:实习小结

  一: 任务书

  按电路图将以下元件焊接到万能板上:

  1、M0C3021(一片) ; 2、6脚IC座(1片);3、光敏电阻(1个); 4、9013(2个);5、1000UF/25V(1个);6、3P电源端子(2个);7、二极管IN4007(4个);8、圆孔排针(3孔);9、2MΩ可调电阻器(1个);10、12V/0.5W稳压二极管(1个);11、导线(1米);12、BT136(1片);13、万能板(1块);14、固定柱(4个);15、电阻68KΩ/5W(1个) , 22 KΩ(1个) , 2.2 KΩ(1个),10 KΩ(1个)

  焊接要求:

  1、 电路板上无跳线,原件贴板;

  2、 元件排版合理美观;

  3、 焊接路线整齐,表面光滑美观;

  4、 强电之间电路间隔需不少于4MM二: 正文

  《一》:实验目的

  1、学习掌握光敏电阻工作原理

  2、学习掌握光敏电阻的基本特性及应用

  3、掌握对电烙铁的应用级提高焊接技术

  4、掌握原理图和接线电路的实际转换

  《二》:实验内容

  1、光敏电阻的暗电阻,亮电阻的测试;

  2、其他元器件的测试;

  3、调试电路;

  《三》:实验仪器

  1:光敏电阻实习元件(见任务书中的元件清单)

  2:电烙铁及相应的陪套电工工具

  3:万用表一台

  《四》:实验原理

  光敏电阻的工作原理和结构

  在黑暗的环境下,它的阻值很高;当受到光照并且光辐射能量足够大时,光导材料禁带中的电子受到能量大于其禁带宽度ΔEg 的光子激发,由价带越过禁带而跃迁到导带,使其导带的电子和价带的空穴增加,电阻率变小。当光照射到光电导体上时,若光电导体为本征半导体材料,而且光辐射能量又足够强,光导材料价带上的电子将激发到导带上去,从而使导带的电子和价带的空穴增加,致使光导体的电导率变大。为实现能级的跃迁,入射光的能量必须大于光导体材料的禁带宽度Eg,即

  式中ν和λ—入射光的频率和波长。

  一种光电导体,存在一个照射光的波长限λC,只有波长小于λC的光照射在光电导体上,才能产生电子在能级间的跃迁,从而使光电导体电导率增加。

  光敏电阻的结构如图所示。管芯是一块安装在绝缘衬底上

  带有两个欧姆接触电极的光电导体。光导体吸收光子而产生的光电效应,只限于光照的表面薄层,虽然产生的载流子也有少数扩散到内部去,但扩散深度有

  限,因此光电导体一般都做成薄层。为了获得高的灵敏度,光敏电阻的电极一般采用硫状图案,结构见下图2:

  MOC3021的工作原理及参数

  moc3021是摩托罗拉生产的可控硅输出的光电耦合器;常用做大功率可控硅的光点隔离触发器,且是即时触发的;还有moc3041、moc3061、moc3081等,是过零触发的。 基本参数:

  moc3021,采用DIP 封装方式。通道数:1隔离电压:7500V输出类型:三端双向可控驱动输入电

  流:60mA输出电压:400V封装类型:DIP针脚数:6光电耦合器类型:SCR/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输出封装类型:DIP-6工作温度范围:-40°C to +85°C电流, 有效值 最大:100mA触发电流, If 最大:15mA输出电压 最

  篇九:传感器综合实验报告

  传感器综合实验报告

  名 称:传感器综合实验报告

  题 目: 院 系:自动化系

  班 级:测控1003 班

  小组成员:

  指导教师:仝卫国

  实验周数:1周

  成 绩:

  日期: 20xx 年 7 月 7日

  目录

  一、实验目的·········································2

  二、实验设备、器材···································2

  三、传感器工作原理···································2

  1、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2

  2、电涡流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3

  3、金属箔式应变片传感器工作原理·····················3

  四、传感器特性测试··································3

  (一)电容式传感器特性分析··························3

  (二)电涡流传感器特性分析··························8

  五、实际测试与实验数据处理··························10

  (一)电容传感器测重物质量··························10

  (二)电涡流式传感器测质量(用于验证)···············12

  六、实验结果分析····································14

  七、结论·············································14

  1、数据结论·········································14

  2、心得体会··········································15

  八、参考文献·········································16 相敏检波器实验······································17

  一、实验目的·········································17

  二、实验设备、三实验原理····························17

  四、实验步骤········································17

  1

  传感器综合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各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与工作特性。

  2、掌握多种传感器应用于电子称的原理。

  3、根据不同传感器的特性,选择不同的传感器测给定物体的重量。

  4、能根据原理特性分析结果,加深对传感器的认识与应用。

  5、测量精度要求达到1%。

  二、实验设备、器材

  1、金属箔式应变片传感器用到的设备:

  直流稳压电源、双平行梁、测微器、金属箔式应变片、标准电阻、差动放大器、直流数字电压表。

  2、电容式传感器用到的设备:

  电容传感器、电容变换器、差动放大器、低通滤波器、电压表、示波器。

  3、电涡流式传感器用到的设备:

  电涡流式传感器、测微器、铝测片、铁测片、铜测片、电压表、示波器。

  三、传感器工作原理

  1、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电容器的电容量C是的函数,当被测量变化使S、d或?任意一个参数发生变化时,电容量也随之而变,从而可实现由被测量到电容量的转换。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就是建立在上述关系上的,若保持两个参数不变,仅改变另一参数,就可以把该参数的变化转换为电容量的变化,通过测量电路再转换为电量输出。

  差动平行变面积式传感器是由两组定片和一组动片组成。当安装于振动台上的动片上、下改变位置,与两组静片之间的相对面积发生变化,极间电容也发生相应变化,成为差动电容。如将上层定片与动片形成的电容定为CX1,下层定片与动片形成的电容定为CX2,当将CX1和CX2接入双T型桥路作为相邻两臂时,桥路的输出电压与电容量的变化有关,即与振动台的位移有关。依据该原理,在振动台上加上砝码可测定重量与桥路输出电压的对应关系,称未知重量物体时只要测得桥路的输出电压即可得出该重物的重量。

  2、电涡流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电涡流式传感器由平面线圈和金属涡流片组成,当线圈中通以高频交变电流后,与其平行的金属片上感应产生电涡流,电涡流的大小影响线圈的阻抗Z,而涡流的大小与金属涡流片的电阻率、导磁率、厚度、温度以及与线圈的距离X有关。当平面线圈、被测体(涡流片)、激励源已确定,并保持环境温度不变,阻抗Z只与X距离有关。将阻抗变化经涡流变换器变换成电压V输出,则输出电压是距离X的单值函数。依据该原理可制成电涡流式传感器电子称。

  3、金属箔式应变片传感器工作原理:

  应变片应用于测试时,应变片要牢固地粘贴在测试体表面,当测件受力发生形变,应变片的敏感栅随同变形,其电阻值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通过测量电路,转换成电信号输出显示。

  实验中,通过旋转测微器可使双平梁的自由端上、下移动,从而使应变片的受力情况不同,将应变片接于电桥中即可使双平衡的位移转换为电压输出。电桥的四个桥臂电阻R1、R2、R3、R4,电阻的相对变化率分别为△R1/R1、△R2/R2、△R3/R3、△R4/R4

  成正比。当E和电阻相对变化一定时,电桥输出电压及其电压灵敏度与各桥臂阻值的大小无关。

  四、传感器特性测试

  (一)电容式传感器特性分析:

  按以下步骤进行实验:

  (1)按图接线,电容变换器和差放的增益均调至最大。

  (2)测微器带动振动台移动至系统输出为零,此时动片位于两静片组之间。

  3 C

  电容变换器低 通差放 电压表

  旋动测微器,每次0.5mm,记下位移X与电压输出U值,直至动片与静片覆盖面积最大为止。然后向相反方向做上述实验,记下实验数据。

  特性分析数据记录分析如下:

  I第一次特性测试

  1、电容传感器特性曲线

  实验所得数据如下:

  根据试验段数据绘的电容式传感器的特性曲线如下:

  从特性曲线可以看出,电容式传感器的输出电压与位移之间几乎是线性的,非线性误差非常小,线性特性很好。

  2、传感器特性曲线拟合直线

  根据实验所得数据利用最小二乘法对电容式传感器的特性曲线进行拟合:

  利用excel中的函数LINEST,可以使用最小二乘法对已知数据进行最佳直线拟合,由此得到的拟合直线方程为:U=0.164327x-0.00273

  4

  篇十:传感器实训报告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综合训练

  学院名称: 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专 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班 级: 13电气2

  学 号:

  姓 名: 张航

  指导教师: 张红琴、王九龙

  二〇xx年二月二十五日 至 三月四日

  前 言 ....................................................................................................................................................... 3

  第一章 应变式称重系统的整体框图 ................................................................................................... 5

  1.1电子秤系统框图 ....................................................................................................................... 5

  1.2 基本要求 .................................................................................................................................. 5

  1.3 技术指标 .................................................................................................................................. 6

  第二章 应变式称重系统的基本原理 ................................................................................................... 7

  2.1 应变片称重的基本原理 .......................................................................................................... 7

  2.2 仪表放大器工作原理 .............................................................................................................. 8

  2.3集成运算放大器 ....................................................................................................................... 9

  第三章 硬件电路的设计 ..................................................................................................................... 10

  3.1 AD转换电路 .......................................................................................................................... 10

  3.2 参考电路设计 ........................................................................................................................ 11

  3.3 数码显示电路 ........................................................................................................................ 11

  3.4 单片机程序 ............................................................................................................................ 13

  第四章 仿真与设计 ............................................................................................................................. 18

  4.1 Multisim仿真 ......................................................................................................................... 18

  4.2 Protel仿真 .............................................................................................................................. 18

  第五章 安装与调试 ............................................................................................................................. 21

  5.1硬件安装、调试 ..................................................................................................................... 21

  5.2 软件安装、调试 .................................................................................................................... 22

  5.3 系统调试 ................................................................................................................................ 22

  第六章 功能测试及结果分析 ............................................................................................................. 25

  6.1 测试仪器 ................................................................................................................................. 25

  6.2 测试结果 ................................................................................................................................ 25

  第七章 传感器的综合应用 ................................................................................................................. 27

  实验1、输送线-应变式力传感器称重实验 ............................................................................... 27

  实验二、转子试验台-轴心轨迹测量实验 .................................................................................. 28

  实验三 环形输送线实验 ............................................................................................................. 30

  第八章 总结与体会 ............................................................................................................................. 32

  附录1 实验报告 .................................................................................................................................. 33

  附录2 计算公式 .................................................................................................................................. 34

  参考文献 ............................................................................................................................................... 35

  前 言

  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其输入信号(被测量)往往是非电量,输出信号常常为易于处 理的电量,比如电压或电流。

  传感器种类很多,分类标准不一样,叫法也不一样,常见的有电阻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霍尔传感器、热电 偶传感器、光电传感器、数字式位置传感器等。在水电厂应用的传感器主要有电流传感器、电压传感器、光电编码器、压力传感器、液位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流量 传感器等,主要用来检测位置、直线位移、压力、温度、流量等。

  传感器应用的领域是非常多的,传感器是一种检测装置,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检测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传感器虽然应用的领域非常多,但是主要的领域还是分为四个方向的,下面中国传感器交易网来具体介绍一下吧。

  传感器目前最重要的应用领域主要是涉及到机械制造,医疗设备上,汽车电子产业,通信技术等领域。

  在机械制造方面,工业领域应用的传感器,如工艺控制、工业机械以及传统的;各种测量工艺变量如温度、液位、压力、流量等的;测量电子特性和物理量的,以及传统的接近/定位传感器发展迅速。

  在医疗设备方面,专用设备主要包括医疗、环保、气象等领域应用的专业电子设备。目前医疗领域是传感器销售量巨大、利润可观的新兴市场。

  汽车电子产业方面,现代高级轿车的电子化控制系统水平的关键就在于采用压力传感器的数量和水平,目前一辆普通家用轿车上大约安装几十到近百只传感器,而要求传感器件向小型化、低成本和高可靠性方向发展。

  在通信方面,手机产量的大幅增长及手机新功能的不断增加给传感器市场带来机遇与挑战,彩屏手机和摄像手机市场份额不断上升增加了传感器在该领域的应用比例。此外,应用于集团电话和无绳电话的超声波传感器、用于磁存储介质的磁场传感器等都将出现强势增长。

  以上几个方面是传感器应用最多的,传感器也主要销售在这些行业,但是随

  着传感器的发展,很多行业也在积极开发利用传感器,比如一些消费行业,如鞋子上安装跑步传感器,护腕上安装脉搏传感器等。很多新型的传感器都在广泛的被开放利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对电子秤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传统机械秤是杠杆放大系统,系统中载重架上比较小的垂直偏移经过放大后在秤的刻度上形成很大的指针偏转。然而载重架的偏移量通常很大,所以不允许机械秤安装在工业过程的设备中,相反,用于电子秤的称重传感器的压缩量通常可以忽略不计,可以安装在工业过程设备中。本系统是基于单片机控制的电子秤,控制精度较高,实时性较强,同时采用LED显示,既美观又实用。

  本系统利用应变式称重台,将四片应变片采用全桥形式接入测量电路,经过运放OP07组成的仪表放大器放大,再由串行模数转换芯片TLC549进行A/D转换,转换结果送入单片机AT89C51,通过同向门7407驱动四位数码管显示。由称重传感器来的电信号经过放大和处理后,通过模/数转换后在LED上显示。仪表放大器的输出需经采集卡采集,经过CSY9.0虚拟仪器软件分析,得到较好的线性度和灵敏度后,才能再送入A/D芯片进行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