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文科毕业的实习总结报告

张东东老师

本科文科毕业的实习总结报告

  20xx年7月19日至23日,由我院教师、研究生、本科生共二十余人组成的普查工作组在李相兴副院长的带领下,奔赴贵州省岑巩县展开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2006级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班一行六人将其作为毕业实习参加了此次实习,我便是其中一人。

  作为我的毕业实习,也是我第一次参加如此大规模的普查工作,我感到很兴奋,我对自己说一定要圆满地完成此次普查工作。在出发之前我也查阅了很多相关资料,对岑巩县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岑巩县位于贵州省东大门,地处湘黔交界结合部,自古为楚、黔、滇交通要衢,总面积1486.5平方千米,辖4个镇、6个乡、1个民族乡:思旸镇、水尾镇、天马镇、龙田镇、大有乡、注溪乡、天星乡、羊桥土家族乡、凯本乡、平庄乡、客楼乡。20zz年末,全县总人口22.08万人。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有苗族、侗族、土家族。岑巩历史悠久,文明早孕。岑巩古称思州,文化灿烂,史迹辉煌,史有“先有思州后有贵州”之说,历史文化沉淀深厚。尤以“思州石砚”最负盛名,思州石砚,史有千年,唐代即名传于世,享誉神州内外,是“八大名砚”之一。有被专家学者誉为“人间天上”的龙鳌河省级风景名胜区,有誉为“东方的神秘”的思州傩戏傩技,还有隐匿300年的晚明佳人陈圆圆墓等等,吸引了无数中外客人和寻古探幽的专家学者。怀着对“思州石砚”的仰慕之情,我盼望着普查早日来到。

  19日,我起了个大早,拎了行囊,怀着激动的'心情早早地等候在约定好的乘车地点。开了一个简短的分组会议后,上午9点半,送我们到火车站的校车准时出发,大家都很兴奋,一路上谈笑风生。李院长又在车上给我们本科生做了大致的工作安排,要求我们虚心向本组带队老师和研究生学习。与我一组的是刚刚博士毕业的叶老师和民族学研究生杨丹师姐,我感到我有了学习的榜样。

  下午5点,火车停在了羊坪站(属镇远,紧靠岑巩新县城),我们受到了热烈欢迎,王副县长亲自来接我们,我们感受到了当地的热情。王副县长带领我们到岑巩新县城的一个酒店,马上召开了见面会。见面会除了我院一行,还有岑巩县王副县长,县政府办、民宗局、教育局、文广局和各乡镇领导,双方就工作情况作了大致介绍,并当场作了工作安排,将各个小组安排到各个乡镇,明确任务。晚餐之后,各个小组就由各乡镇领导直接带往各乡镇,20日准时开展工作。

  我们这一小组被安排到思旸镇,思旸镇杨镇长亲自到县城来接我们。据杨镇长介绍,思旸镇政府所在地是岑巩老县城,离新县城很近,思旸就是著名的“思州”所在地,有悠久的历史,“思州石砚”就是产于此镇……听到这里,我不禁暗喜:终于可以见到著名的“思州石砚”了!

  到达思旸镇时天已经黑了。但透过暮色依然可以看到街上的冷清和破败,20xx年岑巩县城开始从思旸镇龙江村(镇政府所在地)向距此12公里的新兴村搬迁,因此,老县城渐渐冷清下来。杨镇长安排我们住在邮政宾馆。由于县城已基本搬迁至新兴村,此地往来商客减少,邮政宾馆也日益萧条,设备陈旧,房间里的空调都坏掉了。正值酷暑,酷热难耐。由于海拔低,岑巩要比贵阳热许多,我们一时难以适应。但我想比起农村的家里来,这里条件已经不错了,我一定能克服的。好心的店家给我们送来了电风扇。我和叶老师住一个房间,休息之前叶老师把杨丹师姐叫过来,给我们细致地分配了工作。由于县里给我们的名单上,我们这个小组主要是做一些民间传说和民间故事的收集工作,因此李院长只发给我们一个照相机。听从叶老师的指导,在县里所列的八个项目中,我和杨丹师姐每人负责四个,我又自告奋勇地承担了拍照的任务。睡觉的时候,我看到叶老师还捧着一本厚厚的《贵州通史?明朝卷》,叶老师教导我,只有对岑巩的历史有一个全面的、整体的把握,调查工作才能很好地进行。到这时我才明白我之前查阅的资料是多么浅陋和片面,连《岑巩县志》都没有查阅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