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师说说课稿四篇

刘莉莉老师

师说说课稿 篇1

  我说课的内容是《爱如茉莉》。本文是一篇以情感人的叙事文,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爱如茉莉》是小学语文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一组课文主要反映如何正确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学生成长具有积极的指导价值。课文《爱如茉莉》讲述了妈妈生病住院,爸爸去医院照顾的小事,告诉读者,父母之间的爱如茉莉一般平淡无奇,却洁白纯净。

  结合教材特点,以及本班学情,教师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这三个维度互相渗透,融为一体,注重了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探究法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并设计了“整体感知——精读感悟——升华感情——深化理解”四个教学环节,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完成教学目标,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一上课,教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你的爸爸爱你的妈妈吗?你的妈妈爱你的爸爸吗?你是怎样看出来的?语文源于生活,这样的导入既自然、得体,引人思考,又靠近课文内容和主题。此问一出,自然会引发学生议论的冲动,产生急于交流的兴奋,达到让学生迅速走进文本,抢占阅读制高点的目的。

  然后,教师要求学生快速浏览全文,用一两句话概括关于爸爸妈妈的故事。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必须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这样设计是为了训练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和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接着,教师要求再读课文,划出课文中最感人的地方,仔细体会,并在空白处做旁批。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教师进而向学生指出了精读的范围和要求。让学生自读、自悟、自得,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做旁批的要求,意在使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这一环节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独立思考,教师随堂巡视。在充分的自读自悟自得后,组织交流。学生找到的细节不外乎以下几处:

  *妈妈生病仍念念不忘要给爸爸包饺子;*爸爸得知妈妈生病住院顾不上吃饺子便直奔医院;*病房里爸爸紧握着妈妈的手伏在床沿边睡着了;*爸爸怕妈妈半夜醒来不敢睡;*妈妈怕惊动爸爸整夜不敢动,手脚都麻木了。

  组织交流时,教师引导学生充分交流阅读体会,珍视学生的感悟,及时进行点拨和朗读指导。当然,阅读教学中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前,教师选择了课文中有核心教学价值的精妙语段,课堂上让学生在语言精华处驻足鉴赏。

  当学生读到“爸爸紧握着妈妈的手伏在床边睡着了”一处时,教师围绕“紧握”一词引导学生体会爸爸对妈妈的担心、关爱之情,让学生畅所欲言:爸爸到底想要紧握住什么?学生通过读书感悟到:爸爸紧握着妈妈的手是希望给妈妈一股力量,战胜病魔;爸爸紧握着妈妈的手是怕自己睡得沉,半夜妈妈醒来无法照顾她。

  当然这是最理想的状态,如果学生由于生活经验不足,无法理解,教师将进行以下引导:生活中你在什么时候会紧握着别人的手?学生会想到:害怕时我会紧握妈妈的手;激动时我会紧握朋友的手。调动了学生这样的体验,再引导学生换位思考,问题就化难为易了。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在课堂上应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情境,给予学生多元解读文本的平台,帮助学生联系生活。

  又如学生读到“妈妈怕惊动爸爸不敢动,不知不觉,手脚都麻木了”一处时,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妈妈手脚刚开始麻木时心里会想些什么?妈妈手脚麻木僵硬时心里会想些什么?学生在一次次揣摩人物内心世界的过程中感悟到:妈妈为了让爸爸多睡上一会,默默的忍受着,这种爱是平淡无奇的,是真真切切的,也是实实在在的。特级教师高林生老师曾经说过:“现在的孩子感情太粗糙。语文课堂上要通过对文本细节的品读感悟,使孩子的感情细腻起来。”一篇课文,抓住重点句段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扎扎实实对学生进行阅读能力、理解能力等方面的训练,远比面面俱到要有效得多。

  此时,教师引读课文最后一段:看到自己的爸爸妈妈如此深情地关爱着对方,作者的心中不由得发出赞叹——哦,爱如茉莉,爱如茉莉

  接着,教师继续引导:妈妈和女儿都说出这样的比喻,你觉得妥当吗?爱和茉莉之间到底有什么相似点?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中描写茉莉的句子,体会“平淡无奇、洁白纯净、缕缕幽香”等词语的内涵,发现爱和茉莉的共同点:爸爸妈妈的爱是用行动表达的,他们的爱就像茉莉一样平淡无奇;爸爸妈妈都为对方着想,不求回报,他们之间的爱就像茉莉一样洁白纯净。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板书:爱如茉莉,平淡无奇;爱如茉莉,洁白纯净,爱如茉莉,幽香缕缕。

  出示图片,教师谈话引导:生活中还有许多的细节让人感受到爱。在你心里爱像什么?请用这样的句式写下你对爱的理解。从读到写,是仿造积累,文本内化的过程,也是一种创新发展。

  在音乐中,师生共同分享对爱的感受:爱是什么?爱是伤心时的一个拥抱,爱是哭泣时的一条手帕,爱是口渴时端上的一杯水,爱是寒冷时送来的一件衣。爱如茉莉一般平淡无奇,却洁白纯净,幽香缕缕。

  最后,教师布置作业:把文章有感情地读给爸爸或者妈妈听,观察他们表达爱的方式?把你观察到的或者爸爸妈妈诉说的爱故事写下来。这样的作业体现了文本的社会价值,同时通过孩子的声音把文章中如茉莉般洁白纯净的爱传播得更远。

  本课的板书,教师抓住爱和茉莉两条线索,简明扼要地阐述了文章的主题,起到了突破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清思路的作用。

  以上说课仅仅是我对本课的一种教学预设,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将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达到“无为而治”的教学境界。

师说说课稿 篇2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这个单元的诗歌可以说是高中学生学习诗歌的第一阶段。单元内容包括:《<诗经>两首》、《离骚》、《孔雀东南飞》、《汉魏晋诗三首》。按照诗歌发展的历程汉魏晋五言诗这部分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诗经》和《离骚》的基础上接着学习的,为以后学习唐诗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在第一课时的时候给学生梳理《汉魏晋诗三首》(即《迢迢牵牛星》、《短歌行》、《归园田居》)的思路及基础知识,这节课打算从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上升到能力的培养上,把曹操的《短歌行》作为一个突破点,上一节知识扩展和探究的活动课。 根据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我认为这节课应达到两个教学目标:一是注重语文应用、审美、探究与迁移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二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发挥语文课的育人功能。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在于:注重古体诗对学生的文化熏陶。让学生在查找资料、进行综合、展示表达中学体验古体诗的情感魅力和艺术趣味;让学生在迁移阅读名著《三国演义》中了解个性独特的诗人曹操。

  教师指导学生找到资料后要尽量多分析,筛选出自己需要的资料,然后围绕主题进行综合,在上课的时候按照什么思路来展示自己的收获。这是教学的难点所在。

  教法: 通过学生扩展探究、展示表达、迁移阅读和交流提高的活动环节,培养同学们语文学习的兴趣和运用语文的能力,提高他们创造性的审美和探究学习的.综合素养。

  依据:在学第二单元的时候,已经试过了自己查找资料介绍名人,已经有了初步的经验,这次可以增加难度,要求学生更多的是自己的分析。

  目的:学习诗歌采用活动课的形式,不仅能扩展学生的知识面,还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选择的教学手段:多媒体展示

  教学程序:

  (1)课前探究准备阶段 (分好学习小组,6或7人/组,共8组)

  在古典诗歌单元的教学结束以后,布置以下的探究活动作业:

  ①自选或编辑一段乐曲,进行曹操诗作《短歌行》的配乐朗诵。

  ②查找资料,制作PPT、Flash等形式的电脑课件,介绍诗人曹操和他的诗歌作品。

  查找关于“曹操”的故事,课下相互交流。

  (以上作业要求学生在一星期内独立完成,也可另外自选形式)

  此环节设计目的:通过探究活动巩固课内学习的知识,发挥同学们的个性优势,扩展课外知识能力的同时,形成独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课内展示表达和比较阅读阶段

  步骤一:教师在音乐声中导入

  ①导语设计:在《沁园春.雪》说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诗中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这些都是在中国历史中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但是历史上还有一个人可以站在这样的高度与他们相提并论,这个人就是魏武帝曹操。 ②歌声渐稀,教师点明主题:这是一节知识扩展和探究的活动课,需要同学们的积极思考和参与。(这节展示课的目的和意义) ③由两位学生主持展开

  步骤二:课内展示(分两部分展示,基本上由学生组织完成)

  第一部分:

  ①学生展示曹操诗作《短歌行》的配乐朗诵(抽查一到两个组) ②教师简单归纳小结,并播放《短歌行》的名人朗诵,让学生从中找出差距。

  第二部分:

  ①按照自己的理解介绍曹操和他的诗歌作品。(抽查一到两个组)

  ②教师归纳小结,对同学们的探究活动过程和作品做启发性的点评。

  步骤三:比较阅读

  ①节选《三国演义》中能表现曹操鲜明个性的章节(分发给学生),让学生进行个性化的点评。老师不作统一的答案,而是鼓励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

  ②播放简短的有关曹操的影视片,加深学生对这个人物的印象。

  ③教师总结,并提出思考题作为作业:曹操的文才在历史上素有争议,人们对他是褒贬不一的,你对他又有什么看法,查找相关的资料后写成一篇评论的文章。

  三步骤设计的目的:通过课堂互动的形式,提供更多参与学习的机会,让学生真正变成学习的主人;在学生展示、点评的分析和表达过程中,培养运用语文的能力和张扬个性化的语文学习。

  课后交流提高阶段

  课后交流以针对作品和个人评出以下奖项的活动形式展开:

  最具个性创意奖 、最具配乐完美奖 、 最具诗人气质奖 、最具演讲口才奖

  此环节设计目的:为了使课后交流学习提高不流于口头形式,让没能出来展示作品的同学也有机会参与交流学习和提高,他们可以不断完善自己的作品,利用课余时间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同学们观看,争取更多的选票。教师也可以根据他们评选出来的结果了解到自己的教学效果。

师说说课稿 篇3

  各位老师:下午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一个这样的老师》第2课时.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紧扣特点,说教材:

  《一个这样的老师》是北师大版教材第12册6单元的一篇主题课文。本文是美国作家大卫.欧文回忆自己少年时代学习生活时写的一篇文章。它叙述了科学课上怀特森老师运用“故弄玄虚策略”,教会学生“新怀疑主义”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对学生产生了深远影响而又独具一格的老师形象。

  这个单元的主题是科学的精神,该单元还写了袁隆平、詹天佑、诺贝尔等著名科学家的故事。而怀特生仅仅是一个老师,把这篇课文放在这个主题单元中,它突出了怀疑精神在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从而也突出了怀特生老师的与众不同。

  二、联系实际,说学情:

  我班的学生具备了一定阅读能力,他们能够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抓住重点词语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本文中所塑造的怀特森老师的形象对学生来说是很特别的,正侧面相结合的写法学生理解起来还有一定难度。另外,本班的学生质疑能力存在差异性,只有少数学生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大部分学生提问很肤浅。在此,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的想象力。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

  三、认真分析,说目标;

  这篇课文安排两课时教学.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已经扫除了文字障碍,能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并能初步了解文章主要内容。针对《新课标》在阅读教学中的要求以及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立了第二课时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在阅读中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来理解人物,了解怀特森老师独特的教育方法和思想及其对学生的深远影响。

  2.懂得在学习、生活中要学会独立思考,培养科学的怀疑精神。

  围绕教学目标,结合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思维水平,我确定了本课的

  学习重点:在阅读中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来理解人物的特点

  学习难点:了解怀特森老师独特的教育方法和思想及其对学生的深远影响,具有科学的怀疑精神。

  四、五、自主合作,说过程:

  根据对教材的理解和学情的分析,结合教学目标,我以“怀特森老师是怎样的一个老师”为学习的主线,引导学生从“怀特森老师本人的语言、动作、神态”“我的心情变化”“我们的行为变化”三个角度来探究这个问题。在三种不同角度的学习交流中丰满人物形象,达到立体感悟人物形象的效果。对此我展开如下教学环节。

  1.复习导入,整体感知

  2.品词析句,深入探究

  3.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整体感知:

  全班齐读课题课题后,我会请学生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再抽生说说对怀特森老师总的印象。我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这样设计的是让学生抓主要内容,回忆旧知。使学生初步概括出怀特森老师的特点,学生完成对怀特森老师第一次评价的同时也为他们继续深入的学习课文理解怀特森老师奠定了情感的基调]

  接下来,我先肯定学生对怀特森老师的认识,然后提醒学生认识应该是从具体的语言文字中来,要善于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品析感悟,走进人物内心,从而进入第二个环节的学习。

  (二)品词析句,深入探究。

  在这个部分,我设计了两个板块的内容:一是抓住这篇文章的“眼睛” ——题目,设计了“探究天地”:“你认为怀特森是一个怎样的老师?”二是抓住过渡句“他希望我们从这件事上学到点什么。”来学习。

  首先出示“探究天地”:

  我认为怀特森老师是___________的老师。

  请默读1—10自然段,用“_____”画出相关语句,批注感受,并试着说出自己的体会。(我则认真巡视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并提示读书方法:古人云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同时还应手到。)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们的课堂教学就应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我根据学案导学的思想,结合课文主要内容设计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激发了学生自主阅读探寻的期待和情感,在学生面前开启了一扇主动阅读的“窗” ]

  在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请学生自由汇报。生可能会交流汇报

  (1)怀特森老师是一个博学多才的老师。因为他不仅知道一种叫做凯蔕旺普斯的动物,而且还清楚地知道这个动物的特征。我则引导学生找出描写怀特森老师语言的句子,读一读,并进行评价,从语言中体会他是一个博学多才的老师。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我关注优中差学生举手的情况,对不爱举手的学生,老师要主动抽问,并想方设法激励学生发言。

  从同学们的神态中体会是个难点,我让学生初读相关句子,再引导学生理解“面面相觑”、“惊奇”的含义后,生再读相关句子。我会提示学生该带着怎样的表情来读。对读得好的我会说你能带着“惊奇”的神态带着大家再读一遍吗?读后我又问,他们为什么惊奇?从而突破这个难点,让学生明白:原来他们的惊奇是从侧面表现怀特森是一个博学多才的老师。最后进行小结,这种描写人物的方法就叫侧面描写。巧妙地将写作方法渗透到教学过程中。接下来学生可能汇报:

  (2)怀特森老师是一个戏弄学生的老师。

  在这一环节,我首先采用小组合作方式,分角色朗读3—7自然段。引导学生扮演好三个角色:“我”的心里活动:惊呆---委屈---怀疑---愤怒;比利的疑惑和气恼;与之形成对比的却是怀特生老师狡黠的目光,谈到头骨居然还笑了的神态!分角色朗读让学生更好地把自己与文中人物融合,与人物心灵产生共鸣。

  接下来我继续深入地引导学生理解“郑重其事”这个词语,抛给学生一个问题:他“郑重其事”讲了什么?做了什么?引导学生回读1—3段内容,再次体会怀特森老师的语言动作神态。

  怀特森老师郑重其事说有一种叫做凯蔕旺普斯的动物。

  他郑重其事拿出一件动物头骨,描绘这种动物的特征。

  他还郑重其事让我们传看、记笔记、画图。

  最后居然还郑重其事地考试。

  通过学生的回答,把学生的情绪激发起来后我再引读8自然段:

  我们不明白,既然是错的你为什么要在课堂上郑重其事地讲?

  我们不满,既然是错的,你为什么还要郑重其事考试?

  我们愤怒,这种老师算什么老师!

  引导生小结此时“我”心情的变化是怎样的。

  最初的喜欢到现在的怀疑和愤怒,此时让“我“觉得怀特森是一个_____ 的老师。让学生把自己的失望、不满、愤怒充分表达出来。 [本环节主要抓住怀特生老师的语言、动作、神态,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个别读,谈感受;深入读,说体会;分角色读,入情景;老师引读,产共鸣等方式,将学生的情感引向一个高潮。此时对怀特森的贬抑,实际上是与下文的褒扬形成鲜明的对比,最终是为了突出怀特森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老师形象。]

  过渡:我采用学生提问的方式过渡。我会问:此时我们除了失望、愤怒,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我梳理学生的问题进入下一步环节。[采用学生质疑的方式过渡,一方面培养学生要有问题意识,另一方面要求学生自主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也恰好是该课的主旨。在学生质疑的过程中,对提出有价值问题的学生,及时表扬。]

  此时学生恍然大悟,原来老师采用这种与众不同的教学方法促使我们怀疑,(3)这是一个促使我们怀疑的老师。(相机板书“与众不同”)

  接下来,我根据刚才学生提出的问题,出示过渡句:他希望我们从这件事上学到点什么。他希望我们从这件事上学到点什么?让生比较有什么不同。多了一问号,那么就带着问题静静读11到14自然段。

  学习11自然段时,引导学生抓重点词语理解什么是“新怀疑主义”。在充分理解新怀疑主义的语境下品味13、14自然段的两个“正视”的含义。

  这一环节,我首先让学生读“我的视角”中“冬冬”的话引发学生的思考,然后让学生静静读这两段,批注。其次采用同桌合作方式扮演“老师”“我们”“邻居”,角色互换,通过再现情景,在对话中走进文本,体会“正视”的含义。然后我问道:为什么要正视?怎样正视的?是谁让我们敢于正视的?引导学生说出是怀特森老师让我们有了坚持真理的勇气,是他改变了我们的学习方式,是他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是他影响了我们一生。(相机板书)

  最后我追问一句:这样的老师,你喜欢吗?请你用一句话表达自己的看法。

  老师,你_________我________________

  这时,让学生充分地表达自己对怀特森老师的敬佩之情,把学生的情感推向高潮。

  [在“品词析句”这个版块,通过学生们自主学习,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让学生体会到课文通过正面描写老师的语言、动作、神态和侧面描写“我”心情的变化来以及我们行为的变化来突出一个与众不同的老师形象。]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这个环节旨在让学生明白质疑精神在科学中的重要性,我设计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让学生收集与质疑相关的名言,结合自己的理解与大家分享。

  [这个环节,可以作为一个备用环节。时间够,可以让学生展开说;时间紧,可少说或不说。]

  二是我收集了相关的故事,师读后小结:可以说,怀疑引领着科学的步伐,古今中外,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最终成就一番事业的,大有人在。

  [这样设计是为了让学生明白这位与众不同的老师也影响了读这篇文章的我们。他引领着我们走向科学的殿堂。]

  最后指着板书总结,怀特森老师就是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老师。他影响了我们一生,然后和学生一起带着感激,怀着敬意,再次朗读课题《一个这样的老师》

  五、结合内容,说板书:

  科学的精神

  一个这样的老师

  博学多才

  与众不同 戏弄学生 学习方式

  促使怀疑 生活方式

  [这样设计板书:一是用四字词语归纳了一个这样的老师的特点;二是一个这样的老师在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上对“我们”的深远影响。高度概括了课文两个部分的内容,达到了一个板书就是一个微型教案的目的。]

师说说课稿 篇4

  一、 说教材

  1、 教材简析:《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先秦历史散文《左传》,本篇所记述的是秦晋联合攻打郑国之前开展的一场外交斗争。郑国被晋、秦两个大国的军队所包围,国家危在旦夕,烛之武奉郑君之命,去说退秦军。烛之武巧妙地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采取分化瓦解的办法,说服了秦伯。秦伯不仅撤走了围郑的秦军,反而派兵保卫郑国,最后晋军也不得已而撤退,从而解除了郑国的危机。文章赞扬了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能够临危受命,不避险阻,只身去说服秦君,维护了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也反映了春秋时代各诸候国之间斗争的复杂性。

  2、大纲要求及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对文言文的要求是培养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积累语言知识。高一教学就是在初中对文言文学习的基础上继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烛之武退秦师》是新编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该单元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掌握文言词语的含义及其在课文中的用法。课文安排在单元的首篇,如何指导学生学好这篇课文,实现“由教到不教”,树立学生学好文言文的信心,这是一个关键所在。

  3、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结合该课的特点以及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A、基础知识目标:了解《左传》有关知识,解决几个生字,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B、基本能力目标: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用现代汉语复述课文内容。

  C、思想教育目标:学习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标置个人安危于不顾,维护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

  4、 教学重点与难点:文章虽然作于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末期,但内容生动有趣,语言也比较浅显,且新大纲对高中阶段文言文教学只要求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不必对艺术特色等作过多的分析。因此,我把该文教学重点确定为:诵读复述课文,背诵课文,在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理解词句,把理解词句与理解文章统一起来,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烛之武的说解是一篇非常漂亮的外交辞令,短短125个字,却说了四层意思,说得委婉曲折,面面俱到,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其语言艺术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我把此定为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教学是一门艺术,应变是教学艺术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前提。所谓应变,就是根据不同的班级、不同的授课内容以及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处置措施。因此,教师要本着“因材施教”以及“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的原则,慎重地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朗读法、质疑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

  选择以上教法的依据:语文教学应重视整体教学,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要做到这些,最有效的手段是诵读。在诵读的过程中去感悟,并初步把握文章的字词句、结构内容以及语气语感,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奠定良好的基础。据此,我在教学本课时主要采用诵读的方法,使学生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同时通过质疑激趣,让学生在兴趣中讨论,探究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积累文言词句。

  三、说学法

  新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要重视师生的语言交际和心灵沟通。”“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学习。”据此,我确定了以下学法及能力培养:

  A、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

  B、参照注解,动口动脑,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

  C、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诵读。

  四、 说教具

  我校教室都有多媒体设备,故选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教师先制作好PPT课件,放到网上,上课时调用。

  五、 说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又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导入新课的开场白就显得十分重要。好的导入语,能营造适宜的课堂氛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我设计的导语是:

  同学们,古代兵法著名的“三十六计”中有一计,大意是利用、制造敌人内部的矛盾,达到取胜的目的,这就是俗称的“离间计”,其实,在“三十六计”中称作“借刀杀人”计。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烛之武退秦师》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烛之武巧妙地利用秦晋两国的矛盾,说退秦军,迫使晋军也不得不撤兵,从而消除了郑国的危机。那么,烛之武在剑拔弩张的敌对情势下,是如何说服秦伯不仅撤走了围郑的秦军,反而派兵保卫郑国的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学习新课《烛之武退秦师》。

  (二)预习指导:

  借助《高中语文词语手册》,参看提示、注释,通读全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设置以上预习的依据是:①大纲要求培养学生自学语文的习惯,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索。②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总是由一般到特殊,或由整体到具体。学习课文也是如此,先对课文整体感知,然后再精读细研。

  (三)检测预习,出示练习:

  完成教学目标A中关于文学常识以及识记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的要求,结合第一自然段,了解故事背景。教师小结,补充。

  (四)教学新课:

  1、教师范读全文,进一步整体感知课文。这是教法一的再落实。

  2、自读全文,提出要求:圈点勾画不理解的词句,批注有疑问的内容。这一步要对学法A进行指导,是完成教学目标A中熟读课文的主要一步。设计此程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贯彻大纲“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育理论。

  3、组织讨论找出的疑难词句,这是完成教学目标B的第一步。教师要顾及全体学生,尤其是文言文基础差的学生,教师要指导学生动手(写)、动脑、动口,培养思考分析能力,对学法B进行初步指导。

  4、着重根据“思考练一”,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内容,这是完成教学目标B的第二步。这步程序由中等学生来完成,以此带动两头。

  (五)教师小结以上内容

  (六)布置作业:

  1、 熟读全文,进一步感知课文内容。

  2、 完成课后练习二、三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堂课内容,归纳要点,检查作业完成情况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的结果是烛之武说退了秦师没有?对,说退了秦师。那么烛之武在国家危急关头,是否是毛遂自荐,挺身而出,主动地担当起这个重任的?在大军压境,敌我双方剑拔弩张的紧张情势下,烛之武又是采取什么方法使一心想借此扩张自己势力的秦穆公改变态度的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继续学习《烛之武退秦师》。

  (三)学习新课:

  1、 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读出人物个性。这步程序是教学目标B的再落实。用教法2中语言激情的方法来感染学生,为下一步分析人物形象奠定基础。

  2、把本篇中所需要积累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加以归纳,再次落实教学目标A。引导分析烛之武说辞的四层意思,体会高超的语言艺术。这样,既把握了教学重点,又突破了教学难点。

  3、 概括课文情节,根据情节要点分析人物形象。这是完成教学目标C的第一步。

  4、 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a、第一段总共二十五个字,交代了哪几个问题?(明确:当时形势,战争起因,秦、晋驻军方位。)

  b、第一段埋下两处伏笔,联系全文,分析其内容与作用

  c. 设计四个大问题串连全文

  1) 烛之武在什么情况下“退秦师”的?(讨论) 由此问题引出文章的第一段,分析战争的原因:三点。

  2) 烛之武是怎样出场的?第二段对表现人物以及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学生讨论) 此段为侧面烘托人物形象。佚之狐的推荐,道出了烛之武卓越超群的外交才能,使主人 公未出场时,就引起了读者极大的关注。

  3) 烛之武是怎样说服秦伯退师的? 烛之武的说辞共125个字,语言非常精炼,含义丰富,可分为五层:(学生讨论, 理解内容,分出层次)

  i. 站在秦国立场上,博得秦伯好感,为进一步说服秦伯提供可能。

  ii. 说明亡郑利晋,保郑利秦,动摇秦亡郑信心。

  iii.进一步利益诱惑,使秦舍弊求利,放弃原有做法。

  iv. 再以历史上晋对秦的背叛,离间秦晋联盟。

  v.从历史说到将来,指出晋的贪婪将威胁到秦的发展。

  总之,在短短的百余字内,烛之武站在秦的立场上,替秦分析围郑的利弊,层层深入,句句击中要害,又句句打动秦伯,使秦国最终撤去了包围,保全了郑国。整个说辞充分表现出烛之武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

  4) 秦伯退师后,晋文公表现如何?(提问讨论) 此问引出文章的最后一段,这段对事件结果的交代,也顺便表现了晋文公隐忍不发、随机应变的胸怀和谋略,在盟友变敌友的情况下,晋文公并没有感情冲动,而是表现出清醒的头脑和理智的判断,这正是晋文公日后终成霸业的根本原因。 说明:以上四个问题,以第三个问题为重点。因为它是课文的难点,要集中突破。

  5.总结

  ⑴文章对“退秦师”的前因后果,只作简略交代,集中笔墨塑造烛之武的形象, 请学生总结一下烛之武的形象。烛之武是这篇课文的中心人物,虽然长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但他的能力和能言善辩却早已闻名郑国。所以,在国难当头,郑国君臣一筹莫展的时候,佚之狐推荐了他。他的一番牢骚,使他的形象更加有血有肉。郑伯的自责,更重要的是,烛之武深明大义和捍卫国家主权的使命感,使他化解了不满,增强了了义无反顾奔赴敌营的信心和勇气。见到秦伯之后,他胸有成竹,对秦晋的关系和矛盾了如指掌,只字不提郑国的利益,似乎处处为秦国着想,因而能够不卑不亢,侃侃而谈,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尊严。说的委婉曲折,面面俱到,步步深入,层层递进,句句打动对方,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左传》就是这样通过正面和侧面,用精彩的语言使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⑵《左传》以叙事为主,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在本文中就有所体现。请学生体会(讨论,提问) “文似看山不喜平”,这篇文章充满了波澜,显得生动活泼。大军压境,郑国危在旦夕,不禁让人捏了一把汗,而佚之狐的推荐,使郑伯看到了一线希望。读者满以为烛之武会顺利出使敌营,力挽狂澜,谁知他因长期得不到重用而“辞”,使郑国的希望又趋于渺茫。郑伯的自责,也增添了文章的戏剧性。

  ⑶整理文章中重点词、词组、句式 、实词:贰 军 师 子 是 鄙 远 陪 赐 朝夕 版 唯 一词多义:若 说 辞 鄙 微 之 词组: 以为 “所”字词组 句式: 判断句 宾语前置句 省略句

  6.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课后练习三

  (3)研究性阅读《荆轲刺秦王》,分析荆轲是怎样得到樊於期首级的。

  7.板书见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