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三数学复习第一轮教案rar1
高中数学必修4教案学案
教学目标
1.理解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和几何表示、向量相等的含义;掌握向量加减法和数乘运算,掌握其几何意义;理解向量共线定理
2.了解向量的线性运算性质及其几何意义;会用向量的几何表示及其代数运算、三角形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解决有关问题
教学重难点向量的有关概念与线性运算
教学过程设计(教法、学法、课练、作业)个人主页
一、知识回顾
1.下列算式中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2.已知正方形ABCD边长为1, , , 则 + + 的模=( )
A.0 B.3 C. D.
3.已知向量 , 满足: ,则 =( )
A.1 B. C. D.
4.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 , , ,M为BC的中点,则 = (用 , 表示)
二、例题讲解
例1设 是两个不共线的向量,已知 =2 + , = +3 , =2 - .若A,B,D三点共线,
求的值.
例2在梯形ABCD中,E,F分别是腰AB,DC的三等分点,且 , 求
例3设O是平面上一定点,A,B,C是平面上不共线的三点,动点P满足 , .求点P的轨迹,并判断P的轨迹通过下述哪一定点:
①△ABC的外心; ②△ABC的内心;
③△ABC的重心; ④△ABC的垂心.
三、小结
四、训练练习
见练习纸
教后感
上海高三数学复习第一轮教案rar2
高中数学必修教案
一、教学过程
1.复习。
反函数的概念、反函数求法、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定义域值域的关系。
求出函数y=x3的反函数。
2.新课。
先让学生用几何画板画出y=x3的图象,学生纷纷动手,很快画出了函数的图象。有部分学生发出了“咦”的一声,因为他们得到了如下的图象(图1):
教师在画出上述图象的学生中选定生1,将他的屏幕内容通过教学系统放到其他同学的屏幕上,很快有学生作出反应。
生2:这是y=x3的反函数y=的图象。
师:对,但是怎么会得到这个图象,请大家讨论。
(学生展开讨论,但找不出原因。)
师:我们请生1再给大家演示一下,大家帮他找找原因。
(生1将他的制作过程重新重复了一次。)
生3:问题出在他选择的次序不对。
师:哪个次序?
生3:作点B前,选择xA和xA3为B的坐标时,他先选择xA3,后选择xA,作出来的点的坐标为(xA3,xA),而不是(xA,xA3)。
师:是这样吗?我们请生1再做一次。
(这次生1在做的过程当中,按xA、xA3的次序选择,果然得到函数y=x3的图象。)
师:看来问题确实是出在这个地方,那么请同学再想想,为什么他采用了错误的次序后,恰好得到了y=x3的反函数y=的图象呢?
(学生再次陷入思考,一会儿有学生举手。)
师:我们请生4来告诉大家。
生4:因为他这样做,正好是将y=x3上的点B(x,y)的横坐标x与纵坐标y交换,而y=x3的反函数也正好是将x与y交换。
师:完全正确。下面我们进一步研究y=x3的图象及其反函数y=的图象的.关系,同学们能不能看出这两个函数的图象有什么样的关系?
(多数学生回答可由y=x3的图象得到y=的图象,于是教师进一步追问。)
师:怎么由y=x3的图象得到y=的图象?
生5:将y=x3的图象上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交换,可得到y=的图象。
师:将横坐标与纵坐标互换?怎么换?
(学生一时未能明白教师的意思,场面一下子冷了下来,教师不得不将问题进一步明确。)
师:我其实是想问大家这两个函数的图象有没有对称关系,有的话,是什么样的对称关系?
(学生重新开始观察这两个函数的图象,一会儿有学生举手。)
生6:我发现这两个图象应是关于某条直线对称。
师:能说说是关于哪条直线对称吗?
生6:我还没找出来。
(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几何画板找出两函数图象的对称轴,画出如下图形,如图2所示:)
学生通过移动点A(点B、C随之移动)后发现,BC的中点M在同一条直线上,这条直线就是两函数图象的对称轴,在追踪M点后,发现中点的轨迹是直线y=x。
生7:y=x3的图象及其反函数y=的图象关于直线y=x对称。
师:这个结论有一般性吗?其他函数及其反函数的图象,也有这种对称关系吗?请同学们用其他函数来试一试。
(学生纷纷画出其他函数与其反函数的图象进行验证,最后大家一致得出结论:函数及其反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y=x对称。)
还是有部分学生举手,因为他们画出了如下图象(图3):
教师巡视全班时已经发现这个问题,将这个图象传给全班学生后,几乎所有人都看出了问题所在:图中函数y=x2(x∈R)没有反函数,②也不是函数的图象。
最后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
点(x,y)与点(y,x)关于直线y=x对称;
函数及其反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y=x对称。
二、反思与点评
1.在开学初,我就教学几何画板4。0的用法,在教函数图象画法的过程当中,发现学生根据选定坐标作点时,不太注意选择横坐标与纵坐标的顺序,本课设计起源于此。虽然几何画板4。04中,能直接根据函数解析式画出图象,但这样反而不能揭示图象对称的本质,所以本节课教学中,我有意选择了几何画板4。0进行教学。
2.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学习过程当中,可借助于生动直观的形象来引导人们的思想过程,但常常由于图形或想象的错误,使人们的思维误入歧途,因此我们既要借助直观,但又必须在一定条件下摆脱直观而形成抽象概念,要注意过于直观的例子常常会影响学生正确理解比较抽象的概念。
计算机作为一种现代信息技术工具,在直观化方面有很强的表现能力,如在函数的图象、图形变换等方面,利用计算机都可得到其他直观工具不可能有的效果;如果只是为了直观而使用计算机,但不能达到更好地理解抽象概念,促进学生思维的目的的话,这样的教学中,计算机最多只是一种普通的直观工具而已。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计算机更多的是作为学生探索发现的工具,学生不但发现了函数与其反函数图象间的对称关系,而且在更深层次上理解了反函数的概念,对反函数的存在性、反函数的求法等方面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当前计算机用于中学数学的主要形式还是以辅助为主,更多的是把计算机作为一种直观工具,有时甚至只是作为电子黑板使用,今后的发展方向应是:将计算机作为学生的认知工具,让学生通过计算机发现探索,甚至利用计算机来做数学,在此过程当中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促进数学思维,发展数学创新能力。
3.在引出两个函数图象对称关系的时候,问题设计不甚妥当,本来是想要学生回答两个函数图象对称的关系,但学生误以为是问如何由y=x3的图象得到y=的图象,以致将学生引入歧途。这样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是必须力求避免的。
上海高三数学复习第一轮教案rar3
高中数学命题教案
命题及其关系
1.1.1命题及其关系
一、课前小练:阅读下列语句,你能判断它们的真假吗?
(1)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2)3 ;
(3)3 吗?
(4)8是24的约数;
(5)两条直线相交,有且只有一个交点;
(6)他是个高个子.
二、新课内容:
1.命题的概念:
①命题: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做命题(proposition).
上述6个语句中,哪些是命题.
②真命题:判断为真的语句叫做真命题(true proposition);
假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叫做假命题(false proposition).
上述5个命题中,哪些为真命题?哪些为假命题?
③例1:判断下列语句中哪些是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
(1)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2)若整数 是素数,则 是奇数;
(3)2小于或等于2;
(4)对数函数是增函数吗?
(5) ;
(6)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一定平行;
(7)明天下雨.
(学生自练 个别回答 教师点评)
④探究:学生自我举出一些命题,并判断它们的真假.
2. 将一个命题改写成“若 ,则 ”的形式:
三、练习:教材 P4 1、2、3
四、作业:
1、教材P8第1题
2、作业本1-10
五、课后反思
命题教案
课题1.1.1命题及其关系(一)课型新授课
目标
1)知识方法目标
了解命题的概念,
2)能力目标
会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并会将一个命题改写成“若 ,则 ”的形式.
重点
难点
1)重点:命题的改写
2)难点:命题概念的理解,命题的条件与结论区分
教法与学法
教法:
教学过程备注
1.课题引入
(创设情景)
阅读下列语句,你能判断它们的真假吗?
(1)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2)3 ;
(3)3 吗?
(4)8是24的约数;
(5)两条直线相交,有且只有一个交点;
(6)他是个高个子.
2.问题探究
1)难点突破
2)探究方式
3)探究步骤
4)高潮设计
1.命题的概念:
①命题: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做命题(proposition).
上述6个语句中,(1)(2)(4)(5)(6)是命题.
②真命题:判断为真的语句叫做真命题(true proposition);
假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叫做假命题(false proposition).
上述5个命题中,(2)是假命题,其它4个都是真命题.
③例1:判断下列语句中哪些是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
(1)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2)若整数 是素数,则 是奇数;
(3)2小于或等于2;
(4)对数函数是增函数吗?
(5) ;
(6)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一定平行;
(7)明天下雨.
(学生自练 个别回答 教师点评)
④探究:学生自我举出一些命题,并判断它们的真假.
2. 将一个命题改写成“若 ,则 ”的形式:
①例1中的(2)就是一个“若 ,则 ”的命题形式,我们把其中的 叫做命题的'条件, 叫做命题的结论.
②试将例1中的命题(6)改写成“若 ,则 ”的形式.
③例2:将下列命题改写成“若 ,则 ”的形式.
(1)两条直线相交有且只有一个交点;
(2)对顶角相等;
(3)全等的两个三角形面积也相等.
(学生自练 个别回答 教师点评)
3. 小结:命题概念的理解,会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并会将命题改写“若 ,则 ”的形式.
引导学生归纳出命题的概念,强调判断一个语句是不是命题的两个关键点:是否符合“是陈述句”和“可以判断真假”。
通过例子引导学生辨别命题,区分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改写为“若 ,则 ”的形式,为后续的学习打好基础。
3.练习提高1. 练习:教材 P4 1、2、3
师生互动
4.作业设计
作业:
1、教材P8第1题
2、作业本1-10
5.课后反思
本节课是一堂概念课,比较枯燥,在教学时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引例中的“他是个高个子.”例1中的“(7)明天下雨.”等比较有趣的生活问题,和学生有充分的语言交流,在一问一答中,引导学生完成本节课的学习。
上海高三数学复习第一轮教案rar4
高中数学反函数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反函数的概念;
2.使学生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反函数;
3.培养学生用辩证的观点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反函数的概念;
2.反函数的求法。
教学难点
反函数的概念。
教学方法
师生共同讨论
教具装备
幻灯片2张
第一张:反函数的定义、记法、习惯记法。(记作A);
第二张:本课时作业中的预习内容及提纲。
教学过程
(I)讲授新课
(检查预习情况)
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反函数(板书课题)§2.4.1 反函数的概念。
同学们已经进行了预习,对反函数的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谁来复述一下反函数的定义、记法、习惯记法?
生:(略)
(学生回答之后,打出幻灯片A)。
师:反函数的定义着重强调两点:
(1)根据y= f(x)中x与y的关系,用y把x表示出来,得到x=φ(y);
(2)对于y在c中的任一个值,通过x=φ(y),x在A中都有惟一的值和它对应。
师:应该注意习惯记法是由记法改写过来的'。
师:由反函数的定义,同学们考虑一下,怎样的映射确定的函数才有反函数呢?
生:一一映射确定的函数才有反函数。
(学生作答后,教师板书,若学生答不来,教师再予以必要的启示)。
师:在y= f(x)中与y= f -1(y)中的x、y,所表示的量相同。(前者中的x与后者中的x都属于同一个集合,y也是如此),但地位不同(前者x是自变量,y是函数值;后者y是自变量,x是函数值。)
在y= f(x)中与y= f –1(x)中的x都是自变量,y都是函数值,即x、y在两式中所处的地位相同,但表示的量不同(前者中的x是后者中的y,前者中的y是后者中的x。)
由此,请同学们谈一下,函数y= f(x)与它的反函数y= f –1(x)两者之间,定义域、值域存在什么关系呢?
生:(学生作答,教师板书)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分别是它的反函数的值域、定义域。
师:从反函数的概念可知:函数y= f (x)与y= f –1(x)互为反函数。
从反函数的概念我们还可以知道,求函数的反函数的方法步骤为:
(1)由y= f (x)解出x= f –1(y),即把x用y表示出;
(2)将x= f –1(y)改写成y= f –1(x),即对调x= f –1(y)中的x、y。
(3)指出反函数的定义域。
下面请同学自看例1
(II)课堂练习 课本P68练习1、2、3、4。
(III)课时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反函数的概念,从中知道了怎样的映射确定的函数才有反函数并求函数的反函数的方法步骤,大家要熟练掌握。
(IV)课后作业
一、课本P69习题2.4 1、2。
二、预习: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象间的关系,亲自动手作题中要求作的图象。
板书设计
课题: 求反函数的方法步骤:
定义:(幻灯片)
注意: 小结
一一映射确定的
函数才有反函数
函数与它的反函
数定义域、值域的关系。
上海高三数学复习第一轮教案rar5
高中数学菱形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把握菱形的判定.
2.通过运用菱形知识解决具体问题,提高分析能力和观察能力.
3.通过教具的演示培养学生的学习爱好.
4.根据平行四边形与矩形、菱形的从属关系,通过画图向学生渗透集合思想.
二、教法设计
观察分析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菱形的判定方法.
2.教学难点:菱形判定方法的综合应用.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预备
教具(做一个短边可以运动的平行四边形)、投影仪和胶片,常用画图工具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演示教具、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学生观察讨论;学生分析论证方法,教师适时点拨
七、教学步骤
复习提问
1.叙述菱形的定义与性质.
2.菱形两邻角的比为1:2,较长对角线为 ,则对角线交点到一边距离为________.
引入新课
师问:要判定一个四边形是不是菱形最基本的判定方法是什么方法?
生答:定义法.
此外还有别的两种判定方法,下面就来学习这两种方法.
讲解新课
菱形判定定理1: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菱形判定定理2:对角钱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图1
分析判定1:首先证它是平行四边形,再证一组邻边相等,依定义即知为菱形.
分析判定2:
师问:本定理有几个条件?
生答:两个.
师问:哪两个?
生答:(1)是平行四边形(2)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
师问:再需要什么条件可证该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生答:再证两邻边相等.
(由学生口述证实)
证实时让学生注重线段垂直平分线在这里的应用,
师问: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吗?为什么?
可画出图,显然对角线 ,但都不是菱形.
菱形常用的判定方法归纳为(学生讨论归纳后,由教师板书):
注重:(2)与(4)的题设也是从四边形出发,和矩形一样它们的题没条件都包含有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条件.
例4 已知: 的对角钱 的垂直平分线与边 、 分别交于 、 ,如图.
求证:四边形 是菱形(按教材讲解).
总结、扩展
1.小结:
(1)归纳判定菱形的四种常用方法.
(2)说明矩形、菱形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2.思考题:已知:如图4△ 中, , 平分 , , , 交 于 .
求证:四边形 为菱形.
八、布置作业
教材P159中9、10、11、13(2)
九、板书设计
十、随堂练习
教材P153中1、2、3
河南高考排名1955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吉林外国语大学和湘潭大学兴湘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江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黑龙江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
甘肃高考排名54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和天津城建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江西高考排名7151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总结范文五篇
八年级物理实验教学总结五篇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整理
关于八年级物理教研组教学总结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总结范文五篇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整理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学期教学总结范文
新版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最新模板
最新一年级数学跷跷板教案模板
二年级下册数学统计教案文案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在新疆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河南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河北高考排名18497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北高考排名17460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福州外语外贸学院要多少分宁夏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湖南师范大学在云南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广东高考排名24743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在宁夏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
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的审计学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安徽高考排名26391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安顺学院要多少分广东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广东高考排名9412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高考排名671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洛阳科技职业学院要多少分甘肃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福建高考排名4683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的数控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和辽宁工业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赣州职业技术学院和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在内蒙古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
四川高考排名142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最新二年级数学奥运开幕教案例文
数学课程教学计划范文
数学功课新学期教学计划范文
最新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范文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范文
初中数学必背几何知识点总结归纳
数学教师备课教学反思总结范文7篇
四年级数学教学的工作总结第二学期五篇
数学教师个人工作心得总结五篇
数学六年级知识点必看
最新的七年级数学寒假作业答案
七年级数学期末教学总结
数学教学工作实用总结7篇
初中数学教学工作总结第一学期
高一数学教案全集五篇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