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学生数学能力教学设计1
课题 三角形中位线 共 2课时
第1课时 课型 新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动手拼图、画图,亲身体验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以及与三角形中线的区别,掌握三角形中位线定理,通过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渗透数学学习中的转化思想,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猜想、推理论证的能力,并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问题让学生猜想三角形的中位线与第三边的关系,进而用推理论证的方法证明猜想是否正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获得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探索---发现---成功的积极情感体验,强化自主探索发现的意识,增强创新意识;感受、欣赏变化万千的几何世界之中的数学美
重点难点 1、重点: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以及定理的证明过程,应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解决问题。
2、难点:证明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如何添加辅助线是本节的教学难点
教学策略 激励探索式教 学
教 学 活 动 课前、课中反思
一、创设情景
电脑出示图片,请生找出图片中的几何图形。(三角形)
请生先动手拼图,师 再电脑演示
(1)、任意两个全等三角形采用平移、旋转的方法可以拼成一个新的几何图形吗?
(2)、 任意三个全等三角形按上述呢?拼成的图形中有几个平行四边形呢?
(3)、任意四个全等三角形按上述呢?拼成的图形中有几个平行四边形呢?
二、 归纳结论
实 际问题(课件)
在某广场中央有一块三角形的绿化带,现在要把它分成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四块,分别种上四种不同的花卉,你能帮助设计一下吗?
根据方案导出三角形中位线的 定义,并请生尝试下定义: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1) 请生动手画:一个三角形的中位线有几条?
(2) 请生回答:如下图线段AF(F为中点)是中位线吗?为什么?
(3) 请生回答:三角形的中位线与中线的区别?
三、探索验证
1、 如图,△ABC中,D、E分别
是AB、AC的中点,那么请同学们
观察一下,猜一猜:中位线DE与BC
在位置和数量上各有什么关系?
猜想结论:学生尝试用文字语言归纳结论,并互相补充完整命题: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推理、论证结论
你能证明这个命题吗?
生独立书面完成,一生板演。
已知:如图,在△ABC中,AD=DB,AE=EC.
求证:DE∥BC,DE=1/2 BC
(2)猜想的四种证明方法
法一:延长DE至F,使EF=DE,连接FC。
法二:同法一,再连接DC、AF。
法三:过点C作直线平行于AB,交DE的延长线于点F。
法四:不用添加辅助线,证三角形ADE与三角形ABC相似即可。
通过了同学们的证明,可以知道猜想的结论是正确的.我们 把这个结论称为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把命题改写成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几何语言:
∵AD=DB,AE=EC
∴DE∥BC,
DE=二分之一BC
四、变式应用(课件)
如图,已知DE、DF、EF为△ABC的中位线,
且已知AB=18、BC=16、AC=14,
(1) 你可推出哪些结论?(小组交流)
(2)如图,若取△DEF的三边中点顺次连接,
又可得到哪些结论?若继续取下去呢?(小组交流)
2 、如图,DE、GH分别是△ABC、△FBC的中位线,
(1)那么DE、GH有何关系?(口答)
(2)若连接DG、EH,猜测四边形DGHE的形状?(口答)
(3)当△FBC沿BC翻折1800时,上图中的四边形DGHE的形状变吗?(同桌交流)
(4)若将上图中的BC去掉,结论变吗?(生动手板演)(请用多种方法解)
(5)若将上图中的任意四边形DGHE的形状变为特殊的四边形,结论变吗? (小组分工合作完成)
(6)通过(5)(6)的论证你有何发现?(生交流)
反思:1)原四边形的对角线之间的关系和新得到的四边形之间的关系有什么关系?
(2)你能得出哪些一般性的结论?
1、顺次连接任意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到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顺次连接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到的四边形是菱形;
3、顺次连 接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到的四边形是矩形;
4、顺次连接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的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到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反思:1、见中点,想中位线。
2、中点四边 形的形状与原四边形对角线的位置和数量有关。
当对角线既不相等也不垂直时,得到的中点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当对角线相等时,得 到的中点四边形是菱形。
当对角线垂直时,得到的中点四边形是矩形。
当对角线既相等又垂直时,得到的中点四边形是正方形。
五年级学生数学能力教学设计2
15.2.1 分式的乘除(2)教学反思
【授课流程反思】
教师注意利用具体问题引出分式乘方实际存在的意义,进一步从分数的乘除法引导学生类比出分式乘方的法则,但在分析题意、列式子时,不易耽误太多时间。
【讲授效果反思】
分式的乘除与乘方的混合运算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故教师可适当补充例题,强调运算顺序,提醒学生:不要盲目地跳步计算。
【师生互动反思】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练习题,小组内辨别对错,井说出错误的原因.根据“学生好胜心强,并且喜欢找别人错误”的特点,把学生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到练习中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反思】
今天上完分式的乘除法对本课教学进行了自我反思:学生在前几节课学习了分式基本性质、分式的约分以及在上学期也已经学习因式分解,本节课的乘除法是分式基本性质的应用,在此基础上类比小学学过的分数的乘除法运算法则进行学习分式的乘除运算,学生不难接受。只是需注意的是,分式乘除运算的结果要化为最简分式。
八年级学生有一定逻辑推理能力、代数式的运算的能力,主动探索知识的学风也初步形成,并且学生在七年级开始就都是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所以利用数学活动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针对本节课内容我设计一系列有梯度的问题,并采取小组合作形式,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热情比较高,课堂学习效果非常较好。但数与式的差别也制约着学生的学习,特别是分子、分母为多项式的乘除法运算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
在教学中,我采用了类比的方法,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分数的乘除法的运算方法,提示学生分式的乘除法法则与分数的乘除法法则类似,要求他们用语言描述分式的乘除法法则。学生反应较好,能基本上完整地讲出分式的乘除法法则。
接下来的教学,我分两块进行。在分式的乘法中,举了两个例题,分子、分母都是单项式,先分子乘以分子,分母乘以分母,然后上下约分,分子、分母都是多项式,先分子乘以分子,分母乘以分母,然后要分解因式,再上下约分。分式的除法,也是遵循这样的框式。在例题的讲解中,我讲得比较慢,务必讲清,讲透。但在讲解过程中,也出现了些纰漏,之前细节没注意,约分时,一开始把约完的字母就把它擦掉了,虽然版式看上去很干净,但学生的作业本上不可能擦擦涂涂,在后面例题中我又修正了这种做法,干脆把字母保留,约在旁边,这样也很清楚明了。
在学生做习题时,我想平时都是老师来看,讲评,这次我何不把主动权还给学生,我就想让学生做小老师,小组成员做好题目,再让其他小组成员上去批改,如果错的,直接让他把正确的做在旁边并像老师一样的讲解,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使同一组题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借此也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
存在的问题:(1)由于部分学生计算能力欠缺,或有些细节没注意到,计算上还出现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还应加强计算能力的培养。(2)时间安排不是太恰当,学生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时耽误了一些时间,导致最后设计的环节没完成。以后还应加强细节的设置提高课堂效率。(3)学生答题的规范性还差了些,在黑板上的板书不到位,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学生的答题规范性练习。(4)数学学习方法的应用,本节课用到转化、猜想、归纳的数学方法,以后在教学中提醒学生数学方法的应用。
五年级学生数学能力教学设计3
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是三角形中很重要的性质之一。“遇中点,找中点”,就是在几何图形中,如果遇到线段的中点,通常会找到另一相关线段的中点,构造三角形的中位线,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达到解题的目的,可见三角形的中位线在几何证明中应用有多么广泛。
一、教材分析
这节课主要内容是三角形的中位线概念及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是:
1、知识技能:理解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会证明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并能熟练地应用它进行有关的证明和计算。
2、数学思考:经过探索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过程,理解它与平行四边形的内在联系。
3、问题解决:经过动手实践,观察、测量、猜想、验证,体会定理推理的过程。
4、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合情推理意识,形成几何思维,体会几何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教学难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中添加辅助线的思想方法。
二、本节课亮点
1、情景设疑,层层深入
课前先让学生准备三角形纸片,我以分三角形蛋糕为情景,设置了3个问题,让学生通过折纸探究:
问题一:你能把这块三角形蛋糕平均分为2个人吗?
问题二:如果是平均分为4个人呢?
问题三:如果再提高要求,除了大小相同,形状也要相同,又该怎么分呢?
对于问题一,学生能很快找到三角形边上的中点,连接中点和顶点,形成中线,根据三角形中线的性质,就能得到2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
对于问题二,学生会想到在问题一的基础上,再找到同边上另两个中点,形成3条中线,就有4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或是找到另两边的两个中点,中点与中点连接,形成4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但这4个三角形并不全等;
问题三又提高难度,要求分成4个全等的三角形,学生已有了前两个问题的提示,也不难想到,可以连接三个中点,但如何验证这4个三角形的面积就是全等的呢?这时,课前准备的三角形纸片起到作用,我们可以通过剪下其中一个三角形,看看是否重合。
通过这三个问题的探究,不仅复习了中线的性质,也引出了中位线的概念,也为接下来中位线定理的探究起到铺垫的作用。
2、自主探索,勇于表达
在探究中位线定理时,我始终作为一个引导者,学生是解决问题的主人。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上台展示,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从为题的题设和结论到证明添加辅助线的解答,全部由学生合作完成,同学们想到用“倍长中线法”和“旋转法”证明。在这个过程中,有解说了一半思路不清,而寻求底下同学帮助的,也有同学想到用折叠的方法,但因存在不合理条件被其他同学举手反驳的,证明方法就在同学们的讲解讨论中越辩越明,即使是基础薄弱的同学也被这求真的氛围吸引,若有所思。同学们乐于自主探究,敢于上台分享自己的思路想法,大方自信,表达清晰完整,这也是我们教师所需要培养学生的素养能力。
3、发散思维、一题多解
在中位线的应用中,我鼓励学生拓宽思维,尝试着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如:
例1: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E、F、G 、H 分别是AB、BC、CD、DA的中点。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吗?为什么?
这道题学生用了三种方法:
方法一:连接AC和BD,因为中位线定理,EF∥AC,HG∥AC,EH∥BD,FG∥BD,所以EF∥HG,EH∥FG,根据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即证出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
方法二:连接AC和BD,因为中位线定理,EF=1/2AC,HG=1/2AC,EH=1/2BD,FG=1/2BD,所以EF=HG,EH=FG,根据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即证出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
方法三:连接AC,因为中位线定理,EF∥AC,EF=1/2AC,HG∥AC,HG=1/2AC,所以EF=HG,EF∥HG,根据一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即证出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
练习1、已知:在△ABC中,∠BAC=90°,延长BA到点D,使AD=1/2AB,点E、F分别为边BC、AC的中点.求证:DF=BE.
这道题学生用了四种方法:
方法一:根据中位线定理,证明△DAF≌△EFC,可得DF=EC,因为EC=BE,所以DF=BE。
方法二:如图1,取AB的中点G,连接GF,证明△DAF≌△GAF,可得DF=GF,根据中位线定理,可证四边形CBEF是平行四边形,所以GF=BE,所以DF=BE。
方法三:如图2,连接AE,根据中位线定理,可证四边形DAEF是平行四边形,所以DF=AE,且∠BAC=∠EFC=90°,所以EF是AC的垂直平分线,所以EC=AE,EC=BE,则DF=BE。
方法四:如图3,取AB的中点G,连接GE,根据中位线定理,可证四边形AGEF是平行四边形,可得AF=GE,证明△DAF≌△BGE,则DF=BE。
三、本节课不足及改进
1、应适当渗透“倍长中线法”
在探究中位线定理时,同学们的证明方法其实是“倍长中线法”,我可以再进行补充总结,适当拓宽知识点深度,让同学们遇到证明线段数量关系时,有倍长的意识,为即将升上九年级的同学们打下基础,减轻繁杂的知识负担。
2、应合理分配时间 ,详略得当
在中位线应用的习题上,例1和变式都属于利用中位线证明平行四边形,我在例1上花了时间让同学们分享多种解法,在变式上则可不再铺展开赘述,可把更多的时间留到拓展提升题上,学生有更充分的时间思考及书写证明过程。
3、在习题选取上应贴切中考
在拓展提升题中,有一道是利用中位线探究三角形周长和面积的规律问题,在课后评课中,一直从教中考毕业班有经验的老师建议我:“这种题中考不会出现,选题时应结合中考形势选题,从大量习题中选出精题优题。” 这也是我接下来改进与提升的方向。
四、对课堂的思考
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应当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学生数学思维方式的培养,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掌握数学方法、体会数学思维。走出课堂或学校后,真正能遗留在学生记忆中,依靠数学解决问题才是真正的数学核心素养。教师在课堂中应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机会、提供土壤和平台,让学生在课堂中扮演主要角色,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释放每个学生的数学潜能,多给学生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总之,数学教师应尽力做到以数学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为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奠定基础。
五年级学生数学能力教学设计4
一.深入了解学生,找准教学的起点
教学设计首先要关注、了解教学的对象--学生,了解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与要学习的新知识有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和技能,有多少人掌握、掌握的程度怎样。只有准确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才能确定哪些知识应重点进行辅导,哪些知识可以略讲或不讲,从而抓准教学的真实起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环节。学生的学习起点是影响学习新知识的重要因素,而现代学生的学习起点有时远远超出教师的想象,教师设计的教学起点就不一定是学生的起点。比如:学生在学习"百以内不进位加法"时,许多学生在学之前,都能正确算出答案,一些学生还能把算理清楚的表达出来。如果还按教材安排的起点去设计教学计划,学生就会"吃不饱"。有如,在学习"元、角、分"之前,我调查全班同学,结果发现,大多数同学不仅对元、角、分认识,还会使用、换算。全班49名同学都认识元、角、分等各种纸币、硬币,或多或少都花钱买过东西;全班有42名同学知道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如果把教学的起点定在"认识元、角、分",显然不符合学生实际。为此,我把教学起点调整为"用元、角、分纸币、硬币换算",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互相学习,用换币、买东西、拍卖等游戏形式学习有关"元、角、分"的知识,用已有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认知基础不同的学生都有提高,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客观分析教学内容,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创造性的组织课时教学内容
在课堂实际教学中,面对不同的学生,重点、难点也会有所变化。教材是落实教学大纲,实现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教材内容仅是教学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是全部,教学中如果过分拘泥于教材,只把着眼点放在理顺教材本身的.知识结构上,对教材内容的处理大多只局限于补充、调整一些习题,不敢更改例题,更谈不上结合生活实际编写例题。事实上,尽管教学内容主要来源于教材,但教师可以根据实际,对教材内容有所选择,科学的进行加工,合理的组织教学过程。如:改变课时的教学顺序、结合实际情况或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设计练习或例题、重新组合教材等等。同样的教材内容,同样的学生基础,由于教师对教材的不同处理,教学效果就不一样。例如:在学习三步计算试题时,我在所教的两个班(四·3班和四·4班)进行了对比实验。
(1) 前测: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四则计算顺序,对做数较大的计算题有畏惧情绪,错题率较高(每班每次作业有半数人有错)。两个班同学的计算能力、计算水平基本相同,具有较强的同质性,匹配较好。
(2) 教学实验:实验班(3班)我没有按例题编排顺序一步一步的讲计算规则,而是出几道相关的一步、两步计算试题,请同学以小组为单位组织编题,看哪组编的题多、形式多,这样一下就调动了学生的创作欲望,每组编出了十几道试题。全班汇总后,请学生挑出没见过的、有疑问的几种形式的试题试做,并讨论总结出好的计算方法。课堂效果:完成了两课时的教学任务,教学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学生非常喜欢做自己编的试题,强烈的探索欲望,使他们非常全面、准确的找出了计算规则,而且还总结出易错点,怎样做又省事又不容易出错。总结之后,学生意犹未尽,还要求再编、再做。控制班(4班)采用常规教学手段,按顺序2课时完成课本的4个例题,教学形式是小组讨论,按教师的要求把准备题改编成例题。学生试做,教师讲解计算规则。课堂效果:学生的积极性、兴奋程度一般,按老师的引导一步一步的做题,完成教学任务,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学习的主动性不高。
(3) 后测:运用问卷调查实验后对学习数学、做四则计算试题的兴趣,测试学生实验后的学业成绩,对学生的作业追踪观察。
(4) 实验结果及分析
实验班的学生测验成绩明显优于控制班的成绩(实验班有50人,有35人全对,控制班49人有20人全对);实验班同学对做四则计算试题的兴趣、信心高于控 制班,实验班的作业质量也优于控制班。
实验表明,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在领会教材意图,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分析教材不足,敢于调整教学顺序,重组教材内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对于一些不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题材应作调整、修改和补充,不必刻守一例一课,照搬教材。因为只有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好知识、提高能力的关键,学生一旦对数学产生兴趣,他们会主动探索,克服一切困难,充满信心的学习数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三.明确每个环节的教学目标,拟定弹性的教学路径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多变的动态过程,每个教师在课前都不能预测课堂上学生的反映和突发的种种"意外"。而在实际教学中,经常遇到教师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如:在课前准备了教学软件,而课上电脑出现故障或突然停电;课堂上学生对某个问题兴趣盎然,争论不休,不能按教学计划往下进行等等。因此,教师在教学前不仅要广泛的收集材料,精心设计出一套具体可行的教学方案,而且要在每个教学环节有多个方案,以便对付各种各样的教学意外事件。各个教学环节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反映、课堂变化情况灵活调整,使教学路径弹性可变,这样,一旦在课堂上遇到"意外"也不至于束手无策。
课堂教学面对的是独立的、有个性的孩子,它是有计划的,又是灵活多变的。课堂教学设计的成效如何,完全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情况的了解。教师只有具备"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才能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一切为学生考虑,才能真正做到教学服务于学生。
教学设计数学八年级5“教学设计”是联系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的桥梁,数学教师的创新和成长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教学设计”来实现。在现阶段,特别是使用新教材的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应着重在“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与共同发展”这一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进行。新形势下,如何才能使“教学设计”富有创新精神和使用价值呢?
五年级学生数学能力教学设计5
一、提供主动参与的空间
要鼓励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学生数学知识和能力的获得是在教师的激励和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内化活动来实现的,要完成真正意义上的内化,学生的学习过程必须是主动获取、主动发展的教学活动化过程。教学活动化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小组活动为基础,以学生探究为主,把互动式、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融合在一起,以活动化的教学形式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为此,教师必须把教材中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具有探索性的数学问题,给每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取得成功的机会,尽最大努力让课堂教学给学生带来成功。教材精心设计了一些课内与课外的实践活动,可以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也可以促进学生对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掌握。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近生活、走出课本,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二、提倡合作学习
在学生解决数学问题时,小组合作学习是个很好的形式,一道问题放在小组中,大家经过讨论进行有选择性的商议,这时,思维活跃的孩子可以阐述自己的意见,面对不爱发言的孩子,在小范围内也留给了他表现的空间,比如给同桌讲讲,在大家的充分参与下,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进行初步的统一,然后把研究的结果展示给全班同学。这时,学生对知识的思考过程进行再现,不仅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更有利于学生掌握数学。在这样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参与是积极的,思维是活跃的,学生的学习体验是快乐的。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要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怎么样让孩子在数学上有所发现、有所体验?这就在于他研究知识的过程是否有思考,是否经过自己本身积极的探究发现了数学结论。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在质疑中放手让学生学数学,这就是我们所要追求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从课堂中去体会数学的魅力和活力。要把原来的教学重点改为探索的重点,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等活动,形成一种全员参与、全程参与的局面。同伴的合作学习,意在通过生生互动,使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建构起更深层次的理解。 三、把社会作为学习数学的大课堂
新的数学教学理念是“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有用的数学应当为人人所学,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数学教育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数学。”这一理论在新版数学教材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如何根据教材的特点,把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生动,让学生活学、活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呢?通过反复思考,我们就从课堂教学入手,联系生活实际讲数学,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社会现象、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教师可创造性地融入一些生活素材,如购物、电脑知识、扑克游戏等方面的数学问题,结合教材的教学内容,创设情境,设疑引思,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为实例,引导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经验探索新知识、掌握新本领。要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身边处处有数学,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新教材只是提供了学生学习活动的基本线索。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师教学用书安排了一些教学案例片段及点评,并提出了一些重要的研究课题,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进行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做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开放式教学,设计好“开放性问题或问题串”,内容设计要有弹性,关注各层面的学生。第一,可设计一些有一定层次的综合性问题,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启动学生的思维。第二,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少量的、学生可接受的、开放性较强的、有利于进一步探索的问题,为不同程度的学生提供不同的探索和成功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样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更乐于接触周围环境中的数学信息。学生在富有开放性的问题情境中,思路开阔了,思维的火花闪现了,他们运用原有的知识结构去探究该情境中存在的数学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通过观察、思考、交流,体会到了其中的数学思想。
总之,“教学设计”应在新课标的理念指导下进行,教师在平时应及时审视自己的教学,善于运用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方式和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
河南高考排名1955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吉林外国语大学和湘潭大学兴湘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江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黑龙江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
甘肃高考排名54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和天津城建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江西高考排名7151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岳麓版高一第二课历史教案范文
高考政治学习方法提升
小学一年级数学基础教学设计五篇
福建高中历史教案五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基础教学设计五篇
三年级数学教学课例方案五篇
最有效提高的数学教学设计五篇
新版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最新模板
最新一年级数学跷跷板教案模板
二年级下册数学统计教案文案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在新疆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河南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河北高考排名18497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北高考排名17460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福州外语外贸学院要多少分宁夏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湖南师范大学在云南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广东高考排名24743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在宁夏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
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的审计学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安徽高考排名26391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安顺学院要多少分广东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广东高考排名9412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高考排名671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洛阳科技职业学院要多少分甘肃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福建高考排名4683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的数控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和辽宁工业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赣州职业技术学院和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在内蒙古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
四川高考排名142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最新二年级数学奥运开幕教案例文
数学课程教学计划范文
数学功课新学期教学计划范文
最新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范文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范文
小学数学一年级教学设计五篇作文
五年级学生的数学能力教学设计模板
小学一年级数学基础教学方案五篇
数学一年级下册优秀教学设计五篇
学生数学微课教学方案五篇
一年级学生数学下册教学设计五篇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学期教学方案模板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钟表教案全新方案
数学教材教学工作总结模板
数学课堂教学工作总结通用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