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参考样本

马振华老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

一、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能读、写简单的分数。

2、 使学生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以及同分母的两个分数的大小;探究并学会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计算,并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算法。

3、 使学生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了解分数产生与发展的大致历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内容:P98--100

教学目标:

1、 能结合直观图示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表示,能用折纸、涂色等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读、写分数。

2、 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3、 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在一次愉快的队日活动中,同学们每两个人分成一组来分食品。小强和小红他们俩准备了哪些食品?这么多好吃的食品怎样分才能让他们俩都满意呢?(板书:平均分),什么叫平均分?

2、问:你愿意帮他们分一分吗?

3、指名分食品,并贴出相应图画。

4、分蛋糕:1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能分到几个?

5、师:要表示"半个",就要学习新的数,就是分数。

二、认识分数,操作探究

1、认识二分之一

⑴谈话:我们先来看看半个蛋糕师什么羊的?(演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现在我们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了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半个,这半个用分数表示就是二分之一。(板书:二分之一),二分之一怎么写呢?看老师写出这个分数,先写中间的横线,再在横线的下面写2,表示把这一块蛋糕平均分成了2份,最后在横线的上面写1,表示半个是其中的一份。这个数就是分数。

问:你能完整地说说老师是怎么写出分数二分之一的吗?

⑵你想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吗?把数学书打开到P98,自己找一找,读一读,认一认。

学生自学课本。

问:中间的横线叫什么?分数线上面的数叫什么?分数线下面的数叫什么?分子和分母谁在上,谁在下?

⑶谈话:你会读出这个分数吗?先读什么?再读什么?

⑷问:这半个蛋糕是这块蛋糕的1/2,那么另外半个蛋糕是这块蛋糕的几分之几呢?

⑸谈话:认识了1/2,你想不想拿一张纸折一折,把它的1/2用涂色的方法表示出来呢?

学生折纸、涂色。完成后在小组里交流。

班级交流:你是怎样表示这张纸的1/2的?可以涂哪部分?还可以涂哪部分?

还有谁的折法跟他不一样?

2、想想做做1

谈话:认识了1/2,你还想认识其它的分数吗?

出示第1题,学生齐读题目。

教师指导填写第1幅图下面的分数。谈话:这幅图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了几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几?在这幅图下面的括号里写出一个分数表示出来。

学生独立完成后几题。

3、想想做做2

学生独立完成。

交流:你是怎么选的?为什么?

小结:只有把一个图形或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才是它的几分之一。

三、自主探究,比较大小

1、谈话:我们来做个游戏,拿出老师发给你的三张圆纸片,比较一下,这三张的大小怎样?

请你折出一张纸的1/2,涂上颜色;再折出另一张纸的1/4,涂上颜色。比较这两张纸中涂色部分的大小。这两张纸中的涂色部分各用什么分数来表示?你能比较出折两个分数的大小吗?

折出第三张的1/8,涂上颜色,你想用1/8与前面的哪个分数比较大小?跟同桌同学互相说一说。

全班交流:1/2>1/8 1/4>1/8

2、想想做做3

谈话:三张纸条的长度怎样?

问:第一张纸条全部涂色,用"1"表示,第二张、第三张纸条的涂色部分会表示吗?

指名说出填写的'分数,教师板书。

问:谁能根据这三张纸条涂色部分的大小,比较一下这三个分数的大小?

指名回答。

3、想想做做5

指名读题并说出题目要求。

学生动手涂一涂并比较大小。

小组内交流。

四、延伸拓展,总结评价

1、谈话:我们再做一个游戏,拿出老师发给你的那张长方形纸,与同组小伙伴比较一下它们的大小,折出你最喜欢的几分之一后,涂上颜色,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比较它们的大小。最后每组选出最优秀的两幅作品贴到黑板上。

2、想想做做6

谈话这次的黑板报有哪些板块?《科学天地》大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几?《艺术园地》大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几?哪一部分大一些?

3、谈话:这就是我们生活中的分数,我们的生活不光有整数,也有分数。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分数有哪些认识?今天学习的分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你觉得还要学习什么样的分数?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猜想、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能对可能发生的结果和可能性的大小作出判断,并正确使用恰当的词语描述发生可能性的大小,与同学进行交流。

2、在活动交流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及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正确建立对“等可能性”的理解;让学生能够利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每组用的同型不同色的小球;转盘原材料;记录表等。

教学实录:

一、复习导入

介绍两种颜色的乒乓球。

师:你喜欢什么颜色的球?如果我把一只黄球与一只白球放在这个口袋里,让你来摸一摸,你能摸到你喜欢的颜色吗?

生:大概,可能摸到。

二、初步认识可能性大小

1、猜一猜。

师:老师带来的口袋里放了放5个黄球和1个白球,如果让你来摸一摸,你估计情况会怎么样呢?

生1:很容易摸到黄球。

生2:也可能摸到白球。

生3:我认为摸到黄球的次数会多一些。

师:情况真是这样的吗?有什么办法能让我们知道自己猜得对不对?

生:动手摸一下就知道了。

2、试一试。

师:那我们就来亲自动手试一试吧。

教师呈现活动要求:“每人每次任意摸出1个球,记录员记录摸得的结果,把球放回口袋摇一摇,换下一位继续摸。每组一共摸20次。”

师:按照要求,摸球时我们要注意些什么呢?

生1:不能抢。

生2:不能偷看。

生3:是任意摸、随便摸的意思。

3、说一说。

师:请按小组汇报一下,并说一说你们是怎样统计的。

生1:我们是用打勾的方法统计的;

生2:我们是用画横线的方法统计的;

生3:我们是数正字的;

师:能介绍一下你们小组是如何用数正字的方法进行统计的'吗?

学生介绍方法。

师:你们觉得数正字的方法怎么样?

生1:简洁,一目了然。

生2:一个正字五画,数起来很方便。

师生根据统计表共同分析结果。

4、议一议。

师:通过摸球活动,你觉得能验证你刚才的猜想吗?

生:能。

师: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吗?

生:摸到黄球的可能性大。

师:为什么会这样呢?

生:黄球多比白球多,摸到黄球的可能性就比白球的可能性大。

师:也可以怎么说?

生: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比黄球小。

教师板书:可能性大小

三、理解等可能性

1、变式思考,明晰概念。

教师出示图并提问:口袋里装着5个黄球和一个白球,任意摸,情况会怎样呢?

生:摸到白球

师:一定是白球吗?

生:不一定,可能是白球,也可能是黄球。

师:摸到白球的可能性会怎么样呢?

生: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比黄球大。

2、实验比较,加深感悟。

教师出示图并提问:如果把口袋里的球换成4个白球、2个黄球呢?

生1: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比黄球大一些。

生2:黄球摸到的次数可能比白球少。

师:让我们来继续通过试验验证我们的想法吧。

学生动手实验,教师针对各小组的不同情况,分别给予指导。

统计各小组摸到不同颜色球的情况,记录并分析。

师:同样是可能性有大有小,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生1:摸到黄球和摸到白球的次数相差没那么大了;

生2:因为白球和黄球相差没那么多了,摸到白球的可能性也就没那么大了。

3、促进迁移,深化理解。

教师出示图并提问:如果是3个黄球和3个白球,任意摸球,又会怎么样呢?

生:可能摸到白球,也可以摸到黄球。

师:现在摸到这两种球的可能性是……?

生:一样的,相等的。

师:为什么?

生1:因为它们的个数一样的。

生2:球的个数相等,被摸到的可能性相同。

……

教师板书:相等

4、引发探究,鼓励创新。

教师出示口袋,里面放着5个白球。

师:要使摸到黄球的可能性比白球大一些,怎么放黄球?

生1:摆6个。

生2:摆6—9个。

师:这几种摆法中,哪一种只多那么一点点?

生:应该摆6个。

师:要使摸到黄球的可能性比白球大得多,怎么放呢?

生:摆1个,2个,3个都可以。

师:你们也能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提出类似的问题吗?

生:摸到的黄球的可能性和摸到的白球的可能性差不多。

生1:6—7个。

生2:摸4-5个也行。

生3:摸到黄球的可能性和摸到白球的可能性相等,要摆几个黄球?

生4:5个。

四、体会等可能性的公平性

1、感受等可能性在实际生活的运用

播放录像:足球比赛抛硬币选择场地的情境。

师:谁知道裁判在干什么?

生:用抛硬币的方法选场地,还可以确定谁先发球。

师:你觉得用抛硬币的办法决定场地和谁先发球,是不是公平合理呢?

生1:因为硬币有两个面,只要两个队长选择一个面就可以了,很方便。

生2:抛到正面与反面的可能性一样的,就比较公平。

师:类似于这样的公平竞争的方法还有哪些呢?

生1:铁锤、剪刀、布。

生2:掷骰子。

2、设计等可能性。

多媒体播放两学生下棋场景,两小朋友正用掷骰子的方法决定谁先走棋。

画外音:“掷到六点朝上就你走,掷不到六点就我走。”

师:如果是你,你愿意按这个规则与他下棋吗?

生1:不愿意。因为六点只有一面,甩不到六的有好几面,不公平。

生2:六点很难抛到,1、2、3、4、5很容易抛到。

师:如果你来下棋,同样用掷骰子的方法,你能设计一个公平的规则吗?

生1:如果掷到单数就你走,扔到双数就我走。

生2:如果掷的点数大,你大你就走。

生3:如果掷到1,2,3面,你走,如果掷到4,5,6我走。

生4:如果掷到单数,或是双数也可以的。

师:为什么这些规则你愿意接受呢?

生:因为它们的可能性相等。

五、综合应用可能性大小的知识。

师:老师前两天我去逛商场,看到商场里正用转盘搞一场“转、转、转,转出幸运星”的有奖促销活动,我们来看一看。

电脑出示转盘

教师先指导学生观察转盘,并说一说转动这个转盘,结果有几种可能。

师:如果你是商场的经理,你会制定怎样的中奖规则?

生1:绿色没有奖,红色一等奖。

生2:绿色三等奖,紫色二等奖,红色一等奖……

师:我注意到,你们都是把红色定为一等奖,为什么呢?

生1:因为转到红色的可能性比较少。

生2:一等奖奖品贵,应该由少数人得,不然老板就亏了。

师:其它几个商场的老板看到这个转盘,也都想用转盘搞一场有奖促销的活动,不过每个商场老板的想法不太相同。你能不能根据老总的要求来设计一个转盘?

分小组按要求制作转盘。

交流各组制作的转盘。

师:如果你是消费者,你最希望去转哪个转盘?为什么?

生1:我最希望转我们自己的转盘。

生2:我最希望转这个,因为获奖的可能性很大。

生3:是,要求中奖的可能性很大,不中奖的可能性很小。

师:如果你是老板,你希望设计哪个转盘?

生:当然希望是得大奖的人数少的了。

师:想想这几个转盘都是按哪个要求制作的?

生:中奖和不中奖的可能性相等。

师:在生活中,象这样的事例是随处可见,关键是要靠我们用明亮的双眼去寻找、去发现,用你智慧的大脑去分析、去判断。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9页的第7~1.1题,练习二十六的第10—13题

教学目的:1.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的认识,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1千米=1000米,1吨=1000千克.

2.使学生掌握正方形、长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能够正确地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千米、吨

1.第做109页的第7题.

教师提问,学生口答:

(1)1厘米是多少毫米?1分米是多少厘米?

(2)1千米是多少米?1吨是多少千克?

随着回答,教师板书:1厘米=10毫米 1千米=1000米

1分米=10厘米 1吨=1000千克

2.做第109页的第8题.

让学生想一想什么东西的高大约1毫米(1分硬币),什么东西的长大约1分米.然后再用手势比划出1毫米、1分米有多长.

3.做练习二十六的第10题.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4千米=( )米,让学生想一想该怎样推想.指名回答后,教师再说一遍推想过程:因为1千米是1000米,4千米是4个1000米,就是4000米,所以4千米=4000米.

接着,教师再板书出:5000千克=( )吨,仿照上面的方法,使学生明确它的推想过程.

然后让学生完成第10题,集体订正时,指名说一说推想过程.

4.做练习二十六的第11题.

先让学生把相等的数量用线连起来,然后再指名说一说道理.

二、复习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1.做第109页的第9题.

教师先在黑板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然后让学生分别说出是什么图形,根据学生的回答,在每个图形下面板书图形的名称.

教师:我们已经学过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大家想一想,这几个图形各有什么特点?

指名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主要的写在黑板上.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按顺序说,如先说边的.特点,再说角的特点,或每个图形分别说.最后使学生看到它们的区别和联系.

2.做练习二十六的第12题.

教师只说明题意,让学生在点子图上任意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正方形.教师巡视,看学生画的方法是否正确,学生画完以后,要说出是怎样画的.对画得又对又快的学生应给予表扬.

3.做第109页的第10、11题.

教师:什么叫一个图形的周长?

让学生做第10题.要求量的时候,精确到整厘米.每量一边,在边的旁边注上该边的长度.算完以后,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教师注意纠正学生中的错误.

4.做练习二十六的第13题.

教师可以根据班里的情况,让学生准备两张边长15厘米的正方形纸.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注意学生中出现的问题.集体订正时,可以让学生指出两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后,求长方形的周长是求哪几条边的和,有没有不同的解法?对想出不同解法的学生应给予鼓励.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4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重量概念。

2、学会换算质量单位。

3、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存在这些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重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重量概念。

教学难点

学会估计生活中的物体的质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猜一猜物体 的质量

(1)老师手里握着一枚胸花,让学生猜一猜,老师手里有什么,并估测它的质量。

(2)、猜一猜老师约有多重。

(3)、再猜一猜一头牛妈妈、一匹马爸爸、一头猪姐姐、一只熊哥哥约重多少千克?

2、讲故事

师:这些动物们都住在美丽的.森林村,森林村是在一条河岸上,这条河,河水很清,在河对岸也有一个村庄,这个村庄住着白兔、小猴等动物,……。

3、认识吨,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

师:(1)牛妈妈、马爸爸、猪姐姐、熊哥哥能一起过桥吗?请同学们打开书,翻到第十一页,看第十一页的例6。

(2)各学习小组议一议,这四只动物能一起过桥吗?为什么?

(3)汇报;

4、小结:(1)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

(2)1吨=1000千克

5、请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什么东西大约重1吨。

二、单位名称之间的换算

1、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例7

2、汇报

3、总结单位名称的换算方法。

三、巩固、运用新知

1、让学生说一说用吨作单位的物品有哪些?

2、独立完成练习三的第一题和第二题。

3、指导学生完成做一做的第二题和练习三中的第三题和第四题。

四、全课总结:

说说这节课你认为自己表现得如何,你有什么收获?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

可能性(一)  

教学内容:

教材104~105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本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2.能够列出简单实验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教学过程:

一、活动引入新课

击鼓传花游戏,鼓声停时一位同学上台抽签,签中内容有礼物、唱歌、猜谜。

猜猜他抽中了什么签?

(引出用可能、不可能等词来表达,揭示课题:可能性)

二、自主探索,获取知识

(一)教学例题1

请同学们看前面,这里有个盆:1号盆、2号盆。(实物:例题上的装有不同颜色小球的盆)咱们来看看里面都有些什么颜色的球。

展示两盆中球的颜色、数量。

1、从1号盆里面任意摸出一个球,一定是红球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各小组都已讨论好了,谁想代表小组发言?(依次指名学生说)

(依次板书:一定可能不可能)

师:小朋友讨论得都非常好。下面,我们实际来摸一摸,验证一下。1号盆,谁来?(学生摸出3个后提问,如继续摸下去,结果怎么样?)

2、从2号盆里任意摸一个呢?请小组讨论

请学生摸一摸(摸出3个后提问,如继续措下去,能摸到红球吗?那可能摸出什么球?为什么?)(老师可根据盆里剩下的球随机提问,如:接下去可能摸出什么颜色的球?接下去一定能摸到什么球?……)

3、活动小结

(二)教学例题2

1、生活中有许多的“可能性”

例如:……(请学生举例几个)

2、自已阅读书本例题2

谁理解题目意思了,给大家解释一下。

独立完成

3、汇报、讲评

4、练习

108页练习二十四第一题。

三、全课总结,课外延伸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可能性的知识,把今天所学的知识和我们的生活联系起来,想一想生活中哪些事是一定会发生的,哪些事是不可能发生的,而哪些事是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呢?你能举出一些例子,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说一说吗?请同学们先下位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学生说)

学生说完后全班交流。

四、巩固练习

P1082、3

教学反思:

可能性(二)

教学内容:

教材P106—107

教学目的:

1、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通过学生的猜一猜、摸一摸、转一转、说一说等活动,增强学生间的交流,培养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教学过程:

一、引入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可能性”举例子说明。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关于“可能性”的知识。

二、实践探索新知

1、教学例3(比较两种结果的可能性大小)

(1)观察、猜测

出示小盒子,展出其中的小球色彩、数量,(四红一蓝)

如果请一位同学上来摸一个球,你们猜猜他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

和同桌说一说,你为什么这样猜?

(2)实践验证

学生小组操作、汇报实践结果。

汇总各小组的实验结果:几组摸到红,几组摸到了蓝色。

从小组汇报中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

小结:摸到红色多,摸到蓝色的少,因为盒中球红多蓝少。

(3)活动体验可能性的大小

小组成员轮流摸出一个球,记录它的颜色,再放回去,重复20次。

活动汇报、小结

实验过程中,要让学生体会到两点:一、每次摸出的结果是红色还是蓝色,这是随机的,不以人的主观意愿而变化。二、但摸的次数多了以后,在统计上就呈现某种共同的规律性,就是摸出蓝的次数比红多。

(4)小组实验结果比较

比较后,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出示多组的实验结果,虽然数据不一致,但呈现的规律是相同的

2、教学例4

(1)出示盒内球(一绿四蓝七红)

(2)猜一猜,摸出哪种颜色的球可能性最大,摸出哪种颜色的球的可能性最小?为什么?

3、P106“做一做”

图中每种颜色进行了分割,此时学生可以用数份数的`方法来看三种颜色所占的区域大小。

利用前面学过的分数的知识让学生说一说每种颜色占整个圆面的几分之几,为以后学习可能性的精确值做铺垫(因为概率与这些分数相等)。

三、练习

P1094

第4题,是一种逆向思维。并体现开放性,如第1小题,只要红比蓝多,就能满足条件。第2小题,只要蓝比红多,都满足条件。

P1095

教学反思:

可能性(三)

教学内容:

教材P107—109

教学目的:

4、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5、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6、通过学生的猜一猜、摸一摸、转一转、说一说等活动,增强学生间的交流,培养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出示小盒子,展出其中的小球色彩、数量,

如果请一位同学上来摸一个球,他摸到什么颜色的球的可能性最大?

二、探究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