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最新例文

刘莉莉老师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最新例文1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探索口算除法的过程,同时掌握正确口算除法的方法。

2.能对被除数或除数进行适当地估算,能运用于口算除法中。

3.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口算除法的算法

教学难点:经历探索口算除法算法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

1.出示口算练习:(开火车报答案)20×3 60×4 80×5 30×4 70×8 40×9 400×5 500×7 110×6 200×9 150×3

2.提问:指出150×3 70×8 400×5 你是怎么算的?

3.总结:整十或几百几十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二、创设情境,展开讨论

(一)生活情境:

1.出示课本情境图:学校要准备开运动会了,在入场仪式上每个班级都要拿着气球入场,最后一起放飞气球,庆祝运动会开始。现在就是小红跟小明代表自己班级去总务处林老师那里领气球。这时,林老师出了一个问题考他们:

这里还剩80个气球,每个班分20个,还有几个班没有领到气球?

2.提问:你们能帮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吗?请列出算式80÷20

3.揭题:口算除法(板书)

(二)自主探究,展示各种算法

1.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小组内进行交流。

2.各组汇报: 80÷20=4

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学情预设:a.由20×4=80,想乘法算除法,得出80÷20=4

b.8÷2=4,则80÷20=4 (引导学生说出80看成8个10,20看成2个10,从而让学生明白8÷2=4与80÷20=4的商的大小为什么是相等的,从而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c.80-20-20-20-20=0,这里有4个20.所以80÷20=4

3.学生展开评价,你认为哪种方法?说说你的理由。

4.拓展进行估算:老师那里还有83根彩带,每班也20根,可以分给几个班?

b.83÷20=4……3 (对于这种方法肯定,但是不进行引导。因为这是接下来要学习的内容。)

变式练习:改成有80根,每班19根呢?分几个班?

5.小结:对于整十除以整十的口算的方法:是看成一位数除以一位数进行口算。对于除数与被除数不是整十的,要进行估算,把除数与被除数估成整十。

(三)尝试练习,进行巩固 60÷20= 90÷30= 80÷40=

60÷20≈ 90÷30≈ 80÷40≈

要求学生能正确地计算

三、巩固新知,拓展应用

1.创设情境:运动会开幕式不仅要气球,还要彩旗,为运动会添彩。现在刘老师那里有120面彩旗,每班要30面,可以分给几个班?

2.学生进行独立思考: 120÷30=

学情预设:学生会能够运用刚刚学过的知识,进行知识的迁移,进行口算。

a.12÷3= 4 则120÷30= 4 (把120看成12个10,30看成3个10.这里强调让学生进行说一说他的算法过程是怎么想的,落实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b.30×4=120,则120÷30= 4

3.想一想:122÷30≈ 120÷28≈

4.尝试练习,进行巩固

180÷30= 240÷40= 420÷60=

184÷30≈ 240÷37≈ 420÷58≈

四、练习巩固、提高应用

1.要求口算:

90÷30= 150÷30 360÷40=

143÷70≈ 632÷90≈ 240÷77≈

2.解决问题:练习十三第2题

每包有30本书,一共要邮寄240本书,要捆多少包?

练习十三第5题:

小红在看故事书,这本书一共有120个小故事,我每天看1个小故事,看完这本书大约需要几个月?

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今天你学习了什么内容,对你的生活有什么帮助?

2.布置作业:《课堂作业》第_页,书上练习十三第3题

板书预设

口算除法

这里还剩80个气球,每个班分20个,还有几个班没有领到气球?

80÷20=4(个)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最新例文2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没有括号的两步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2.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并会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及书写规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没有括号、含两级运算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正确进行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24+8  32-6  3×6  18÷9  47-10

37+5  28÷7  4×6  47-2  54÷9

2.计算.

24+8-6 3×6÷9

47-21+5  28÷7×6

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每个算式里含有哪些运算,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

教师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运算.

二、探究新知。

我们计算的两步式题,都是直接写出得数.为了看清楚运算的步骤,便于检查运算过程,可以写出运算的步骤和每次计算的结果,用一种新的格式来表示,即脱式.

1.教学例1.

(1)板书: 47-12+5

教师提问:观察算式发现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算式中只有减法和加法,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运算.

教师讲述:用脱式计算两步式题时,要先在原题下面的左边写“=”,再在“=”后面写第一步运算的结果,还设计算的部分要照抄下来,接着对齐上面的“=”,在下一行写“=”,在“=”后面写第二步运算的结果.(边说边板演)

教师板书:

47-12+5

=35+5

=40

(2)学生试算:

48+16-37  54÷9×7

指定两名学生板演.订正时再强调书写格式.

2.教学例2.

(1)板书:6×3+50 50-6×3

教师提问:观察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说明: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法和加、减法,不管乘法在前在后,都要先算乘法.

观察左边的算式,引导学生说明先进行什么运算,教师在乘法算式下面用彩色笔画上横线.表示要先做乘法运算.然后明确再算什么.

观察右边的算式.引导学生说明在这个算式里先算哪一步,教师也在乘法算式下面用彩色笔画上横线,表示要先做乘法运算.

强调:没有参加运算的部分要照抄下来.

让学生试着计算,指定两名学生板演.

(2)指导学生看教科书第9页下面的法则.

勾画出法则并齐读,然后指名复述.

(3)反馈练习

完成例2下面的“做一做”.

19+5×3 7×8-29

提问:在有乘法和加、减法的算式里,先算什么?

学生计算,指定两名学生写在投影片上.订正时要注意书写格式.

3.教学例3.

(1)板书54÷6-7 7+54÷6

提问:观察这两个算式,你又发现了什么?

教师说明: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除法和加、减法都要先算除法.

引导学生明确:左边的算式,先算除法运算,再算减法运算.

右边的算式,也是先算除法运算,再算加法运算.

启发学生试算,指定两名学生板演.

(2)指导学生看课本例3上面的法则.

(3)反馈练习:

45÷5-8  36+49÷7

先让学生说一说:有除法和加、减法,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再计算.

4.师生小结.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法.有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除法.

三、全课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学习的内容和应注意的问题.

随堂练习

1.根据算式,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

25-9+36     63÷9×5

=( )+( )  =( )×( )

=( )      =( )

46-7×4      42÷6+39

=( )-( )  =( )+( )

=( )      =( )

2.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4×9+6   24-16÷8

=36÷6   =8÷8

=6     =1

15-6×2   15÷3+2

=9×2    =5+2

=18     =7

3.计算.

7×2+16 30+56÷8 50-4×6 40-24÷8

布置作业

52-36+19   53-3×9

68+4×3    49÷7×6

63÷7-5    81-45÷5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智填运算符号

游戏目的

引导学生巧选运算符号,加强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训练,培养计算技能和合作精神.

游戏材料

1.4开白纸8张,教师出比赛题用.

2.学生每人准备1支水彩笔.

游戏程序

1.教师启发谈话:同学们都知道+、-、×、÷、()等都是运算符号,使用不同的运算符号可以取得不同的运算结果.巧妙使用运算符号,还可得到一些有趣的发现.比如在4个3中加上不同的运算符号,我们可分别得出0、1、2、3、4、5、6、7、8、9、10十一个结果.现在老师这里有两组题目,请同学们分组按要求添上运算符号,看哪个组填得又对又快.

2.分发第一组题目(教师自已出题)

例:4 4 4 4=0

3.讲评第一组题目,分发第二组题目(教师自己出题)

例:5 5 5 5=2

注意事项

1.出题后,可给几分钟让小组长进行分工,然后各组统一开始填.

2.只记小组成绩,鼓励同组内的同学互相启发、帮助.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最新例文3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连减应用题的解题思路,能正确并迅速地计算连减应用题.

2.运用迁移规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比较思想.

3.看图口编应用题,提高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1.分析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2.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应用题的第一种解法.

教学难点

提出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应用题的中间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小黑板、直尺.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投影出示复习题.

学校有30张彩色纸,做纸花用去11张,还剩多少张?

2.指名读题,找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3.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学生思考、回答:这道题要求的“还剩多少张”是干什么用去后剩下的张数?

二、探究新知.

1.导入新课:前面学习的应用题,都是把复习题的第一个条件改变成两个条件,把一步计算的应用题变为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现在,这道应用题前两个条件不变,我们在第二个条件后加上一个条件,看看变成什么样的应用题,该怎样解答.

2.教学例3.

(1)出示例3:学校有30张彩色纸,做纸花用去11张,做小旗用去9张,还剩多少张?

(2)指名读题,找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3)初步理解题意:

教师引导学生从条件、问题入手对复习题和例3进行观察、比较、分析.使学生知道:虽然两道题都是求“还剩多少张?”,但复习题给出了两个条件:30张彩色纸、做纸花用去11张,所以求出做完纸花后剩下的张数,也就回答了最后问题,只需一步计算;例3给出了三个条件:30张彩色纸,做纸花用去11张,做小旗用去9张.由此可知,从30张彩色纸中用了两次,求最后剩下的张数,显然不能一步完成,而需计算两步.

(4)画线段图,进一步理解题意.

学生叙述题中的条件和问题,教师画出线段图:

指名看线段图说明题意.

(5)利用线段图,分析题中数量关系,找出中间问题,解答应用题.

学生看图、思考、讨论:从30张彩色纸中,做纸花用去11张,由这两个条件可以算出什么?

通过思考、讨论,使学生知道:由题中的前两个条件,可以求出做完纸花后还有多少张彩色纸.

指名在线段图上指出哪部分表示“做完纸花还有多少张”.教师随即在线段图的对应部分标出:

板书:做完纸花还有多少张?

学生看图思考:根据条件怎样求出做完纸花还有多少张?

指名在线段图上指出第一步是从哪一段里去掉哪一段,剩下的是哪一段.

学生叙述算式及得数,教师板书:30-11=19(张)

引导学生思考:这19张回答的是不是题中的问题?为什么?

通过分析,使学生知道:例3要求的是从总数30张中做纸花、做小旗用去两次后剩下的部分.19张是从30张中用去一次即做纸花后剩下的,它回答的是应用题的中间问题,而不是最后的问题.

学生看图思考:做小旗用的9张彩色纸是从哪部分中用去的?由这两个条件可以求什么?

指名在线段图上指出是从哪一段里去掉哪一段,剩下的是哪一段.

板书:(2)还剩多少张?

学生叙述算式及得数,教师板书:19-9=10(张)

答:还剩10张.

(6)回顾分析、解答例3的过程.

教师以叙述及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例3的分析、解答过程.

①读题,找出题中的条件、问题.

指名叙述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②分析题中的条件和问题,看由题中的已知条件能不能一步解答所求问题.

指名回答由例3的已知条件能否一步解答“还剩多少张”,为什么?

③画出线段图,看图分析由前两个条件可以求出什么问题,确定第一步该算什么.

指名叙述例3的前两个条件,回答用前两个条件可以求什么,第一步该算什么.

再分析由第一步的计算结果和第三个条件能木能解答所提问题,确定第二步算什么.

指名叙述例3第二步算什么.

④经过分析,知道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就可以列式解答了.

指名叙述例3第一步、第二步的解答方法.

⑤写出答案,检查解答有没有错误.

教师总结:解答应用题关键是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在今后的练习中,同学们可以根据题中的条件、问题自己画出线段图,根据直观图示进行分析,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再解答.

3.完成“做一做”.

幼儿园买来30个梨,给小班12个,给中班9个,还有多少个?

(1)指名读题,找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随学生叙述,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不完整的线段图.

(2)引导学生画出:

①给小班12个后剩下的部分.

②给中班9个后剩下的部分.

一名学生画在黑板上,其余学生画在书上.

(3)学生分析、解答.

(4)指名叙述解题思路.

三、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两步计算应用题中,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应用题.

这种应用题有两种解答方法,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其中的一种,即从总数中减去第一部分,再减去第二部分,下节课我们将学习这种应用题的第二种解法.

随堂练习

1.(1)河边有24只鸭,游走了7只,还剩多少只?

(2)河边有24只鸭,先游走7只,又游走9只,还剩多少只?

引导学生对上述两题进行分析比较:两题的第一个条件相同,即河边有24只鸭,问题相同,都是求还剩多少只.但第1小题的已知条件告诉我们,从24只鸭中游走了一次即7只,求剩下的,可一步解答.第2小题是从24只中游走两次,第一次游走7只,第二次游走9只,求剩下的不能一步解答,必须先求出游走7只后还有多少只.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2.缝纫组买来35米花布,30米蓝布.做衣服用去59米,还剩多少米?

指名读题,找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学生独立解答.

指名叙述解题思路及答案,集体订正.

布置作业

商店运来35筐苹果.上午卖10筐,下午卖11筐,还剩多少筐?

板书设计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最新例文4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连减应用题的解题思路,能正确并迅速地计算连减应用题.

2.运用迁移规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比较思想.

3.看图口编应用题,提高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1.分析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2.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应用题的第一种解法.

教学难点

提出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应用题的中间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小黑板、直尺.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投影出示复习题.

学校有30张彩色纸,做纸花用去11张,还剩多少张?

2.指名读题,找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3.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学生思考、回答:这道题要求的“还剩多少张”是干什么用去后剩下的张数?

二、探究新知.

1.导入新课:前面学习的应用题,都是把复习题的第一个条件改变成两个条件,把一步计算的应用题变为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现在,这道应用题前两个条件不变,我们在第二个条件后加上一个条件,看看变成什么样的应用题,该怎样解答.

2.教学例3.

(1)出示例3:学校有30张彩色纸,做纸花用去11张,做小旗用去9张,还剩多少张?

(2)指名读题,找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3)初步理解题意:

教师引导学生从条件、问题入手对复习题和例3进行观察、比较、分析.使学生知道:虽然两道题都是求“还剩多少张?”,但复习题给出了两个条件:30张彩色纸、做纸花用去11张,所以求出做完纸花后剩下的张数,也就回答了最后问题,只需一步计算;例3给出了三个条件:30张彩色纸,做纸花用去11张,做小旗用去9张.由此可知,从30张彩色纸中用了两次,求最后剩下的张数,显然不能一步完成,而需计算两步.

(4)画线段图,进一步理解题意.

学生叙述题中的条件和问题,教师画出线段图:

指名看线段图说明题意.

(5)利用线段图,分析题中数量关系,找出中间问题,解答应用题.

学生看图、思考、讨论:从30张彩色纸中,做纸花用去11张,由这两个条件可以算出什么?

通过思考、讨论,使学生知道:由题中的前两个条件,可以求出做完纸花后还有多少张彩色纸.

指名在线段图上指出哪部分表示“做完纸花还有多少张”.教师随即在线段图的对应部分标出:

板书:做完纸花还有多少张?

学生看图思考:根据条件怎样求出做完纸花还有多少张?

指名在线段图上指出第一步是从哪一段里去掉哪一段,剩下的是哪一段.

学生叙述算式及得数,教师板书:30-11=19(张)

引导学生思考:这19张回答的是不是题中的问题?为什么?

通过分析,使学生知道:例3要求的是从总数30张中做纸花、做小旗用去两次后剩下的部分.19张是从30张中用去一次即做纸花后剩下的,它回答的是应用题的中间问题,而不是最后的问题.

学生看图思考:做小旗用的9张彩色纸是从哪部分中用去的?由这两个条件可以求什么?

指名在线段图上指出是从哪一段里去掉哪一段,剩下的是哪一段.

板书:(2)还剩多少张?

学生叙述算式及得数,教师板书:19-9=10(张)

答:还剩10张.

(6)回顾分析、解答例3的过程.

教师以叙述及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例3的分析、解答过程.

①读题,找出题中的条件、问题.

指名叙述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②分析题中的条件和问题,看由题中的已知条件能不能一步解答所求问题.

指名回答由例3的已知条件能否一步解答“还剩多少张”,为什么?

③画出线段图,看图分析由前两个条件可以求出什么问题,确定第一步该算什么.

指名叙述例3的前两个条件,回答用前两个条件可以求什么,第一步该算什么.

再分析由第一步的计算结果和第三个条件能木能解答所提问题,确定第二步算什么.

指名叙述例3第二步算什么.

④经过分析,知道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就可以列式解答了.

指名叙述例3第一步、第二步的解答方法.

⑤写出答案,检查解答有没有错误.

教师总结:解答应用题关键是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在今后的练习中,同学们可以根据题中的条件、问题自己画出线段图,根据直观图示进行分析,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再解答.

3.完成“做一做”.

幼儿园买来30个梨,给小班12个,给中班9个,还有多少个?

(1)指名读题,找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随学生叙述,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不完整的线段图.

(2)引导学生画出:

①给小班12个后剩下的部分.

②给中班9个后剩下的部分.

一名学生画在黑板上,其余学生画在书上.

(3)学生分析、解答.

(4)指名叙述解题思路.

三、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两步计算应用题中,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应用题.

这种应用题有两种解答方法,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其中的一种,即从总数中减去第一部分,再减去第二部分,下节课我们将学习这种应用题的第二种解法.

随堂练习

1.(1)河边有24只鸭,游走了7只,还剩多少只?

(2)河边有24只鸭,先游走7只,又游走9只,还剩多少只?

引导学生对上述两题进行分析比较:两题的第一个条件相同,即河边有24只鸭,问题相同,都是求还剩多少只.但第1小题的已知条件告诉我们,从24只鸭中游走了一次即7只,求剩下的,可一步解答.第2小题是从24只中游走两次,第一次游走7只,第二次游走9只,求剩下的不能一步解答,必须先求出游走7只后还有多少只.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2.缝纫组买来35米花布,30米蓝布.做衣服用去59米,还剩多少米?

指名读题,找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学生独立解答.

指名叙述解题思路及答案,集体订正.

布置作业

商店运来35筐苹果.上午卖10筐,下午卖11筐,还剩多少筐?

板书设计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最新例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和“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应用题.

2.通过分析解答两类不同类型的应用题,初步培养学生们的分析比较能力.

3.创设适当的情境,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思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正确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能根据分析正确的列式解答.

教学难点

在正确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解题思路.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看题回答问题(可以用投影片或用实物投影出示)

5×3=15 15÷3=5 15÷3=5

提问:看到这几个算式,你都想到了什么?

【(1)这三个式子中都有3、5、15这三个数;

(2)这三个算式可以用一句乘法口诀来解答;

(3)乘法和除法有关系.】

2.看图回答问题.

师:谁能先把三个算式中的一个变成问题,然后再编出一道文字叙述题?[(1)3个5相加是多少?(2)把15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3)15里面有几个5?]

3.导入新课.

师:如果我们打一个形象的比方,文字叙述题就好像人的骨架,而具体的事件和事件的情节就好像是人的血肉.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几道应用题,看一看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有一些什么新的发现.

新授

1.出示例3.

2.引导学生发现题组与线段图和文字叙述题之间的关系.

3.教学例3

(1)问:谁来说说,第一题应该怎样想?

(2)几个同学为一组,用小圆片代替题目中的小金鱼,用铅笔代替鱼缸分一分,看看第二题和第三题的结果是多少.分完以后,同组的同学再一起说说,你们是怎么分的,每道题该怎么想.

(3)找两个组的学生汇报分的方法和列式解答的方法.

(4)思考讨论:

第二题和第三题与文字叙述题之间有什么关系?

问:第二题和第三题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问:后面两道题跟第一题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5)教师小结:看来,这三道应用题实际上构成了一个题组,只不过是每道题的条件和问题发生了变化,这就需要同学们在做题时做到认真审题.

(6)如果老师把这道题的数和情节变了,你还能正确地分析解答吗?

4.教学例4.

(1)直接出示例4的两道题.

(2)出示想一想提纲,小组讨论操作,讨论后汇报各组的讨论结果.

① 例4的两道题与例3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变化?

② 借助小圆片,按照题目的意思分一分,摆一摆.

③ 摆完后互相说一说,你们是怎么想的.

(3)问:例4中的两道题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巩固复习.

1.用8米长的绳子,做4条同样长的跳绳,一条有多长?

2.用8米长的绳子,做2米长的跳绳,可以做几条?

归纳提高.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些什么新的收获和体会?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

五、布置作业(略)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画一画 数一数

游戏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2-6的乘法口诀.

游戏准备

画有100个圆点的纸.

游戏过程

1.教师分纸,并讲解游戏规则:

在纸上任意画竖、横两条线,把这100个圆点分成四个部分,每一部分的圆点组成一个正方形或长方形.把每一部分内所包含的圆点数加起来,和仍为100.要求:又快又正确地数出每一部分内所包含的圆点数.

2.此游戏可由两个小朋友一起玩,一个小朋友任意画线,另一个小朋友计算.

游戏说明

1.可由横行的圆点数乘以竖行的圆点数得出,如下图所示:

2.此游戏还可用于熟悉7-9的乘法口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