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数学课内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教科书P7千米的认识及"做一做",练习二的第1-2题。
三维目标:
1.使学生在学习了米、分米、厘米及毫米的基础上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知道千米在实际中的应用,知道1千米(公里)=1000米。
2.初步建立1千米(公里)的长度观念。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知道千米在实际中的应用,知道1千米(公里)=1000米。
2.难点:初步建立1千米(公里)的长度观念。
教(学)具准备:卷尺。
教学过程:
一、知识准备:
师:我们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
具体表示一下1毫米、1厘米、1分米及1米的长度。
二、导学阶段:
师: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比较大的是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还常用到比米大的长度单位,那就是"千米",千米也叫公里。比如,我们说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60千米,
从某地到某地的路程是100千米等等,这些都是用千米做单位的。
1、 出示P7第一幅图
说明:公路上路牌上的"21千米"指的是从这里到叶镇的路程是21千米。“23千米”指的是从这里到灵山还有23千米。
2、出示第二幅图。
教师:同学们你们都喜欢体育吗?谁知道通常体育场的跑道1圈是多少米吗?2圈呢?
那2圈半是多少米呢?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就是1千米。(板书:1000米=1千米)
那么1千米到底有多长呢?
教师带学生到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
分组以人或树为起点量出100的距离,并仔细观察一下。
按一般的步行速度走一走,并计时。
想象一下10个100米有多远。
告诉学生10个这样的长度就是1千米,一般步行12
分左右的距离大约是1千米。
3、教科书P8"做一做"
组织学生尽量实际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
练习二的第1-2题
第1题连线。
说说这些交通工具每小时大约行多少千米。
第2题填合适的长度单位。
板书设计:
千米的认识
1千米又叫1公里
1千米=1000米
教学后记:
简单的数学课内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练习一的第3-7题。
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加深对毫米、分米的认识。
2.能力目标:会进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及计算。
3.思教目标: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加深学生对长度单位间十进关系的认识。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2.难点:不同单位的数相加、减。单位不相邻的两个数的换算。
教(学)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知识准备
1、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请你按从大到小的顺序
排列。
2、填空
1米=( )分米=( )厘米
1分米=( )厘米 1厘米=( )毫米
你们是怎么想的?
二、导学阶段:
1、教师发7厘米的纸条。注意提醒学生量的方法。这张纸条长多少?如果改用毫米做单位,该怎样表示呢?
先讨论,再各抒己见。
学生想的方法可能不同,有的用进率推算出来,有的用数的方法,只要是正确的,教师都要予以肯定,但要让学生明白:用进率推算比较简便。应该这样想:
1厘米=10毫米,7厘米就是7个10毫米,所以
7厘米=70毫米。
(板书:1厘米=(10)毫米)
2、量一量课桌高度。
提问:
这个课桌的高度是多少厘米?谁能说一说用分米作单位怎样表示?你是怎样想的?
用迁移类推的方式就可推出80厘米=8分米。
自己做,订正时说说是怎样想的。
教师说明:
长度间的十进关系正、反两方面都可以用。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一的第3、4 题。
(1)第3题
(2)第4题
重点观察第1小题:
1米-2分米=( )分米
师:长度单位不同,不能直接计算,要把1米变换成10分米再计算。
2、小测试:
5分米=( )厘米
43毫米+17毫米=( )毫米
4分米=( )厘米=( )毫米
60米=( )厘米
22分米+8分米=( )分米=( )米
30厘米=( )毫米
90毫米=( )厘米
45分米-36分米=( )分米=( )厘米
86厘米-46厘米=( )厘米=( )分米
3、第5-7题练习。
四、小结。
板书设计:
米和米以内长度单位的换算
7厘米=(70)毫米
80厘米=(8)分米
1米-2分米=10分米-2分米=8分米
教学后记:
简单的数学课内教学设计3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课本第82-83内容及练习二十相应练习
[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建立了面积的概念并掌握了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探究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教材采用由旧引新的方式,提出学习课题,即相邻两个常用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那么,相邻两个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例4引导学生讨论1平方分米与1平方厘米之间的关系。然后引导学生根据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推算出边长1分米即边长10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至于1平方米与1平方分米之间的关系,则由学生自己依次类推。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回顾常用长度单位间的进率,由此引出课题。还可以引导学生将常用长度间的进率与相应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进行对比,让学生找出规律,并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当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时,相应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就是100。
[教学目标]
1、知道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之间的进率,能够进行面积单位间简单的换算和改写。
2、通过观察、测量等活动,建立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关系。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对于面积单位间的进率的理解与运用。
[教具准备]
课件,1平方米、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抢答比赛1:
1米=()分米
1分米=()厘米
1厘米=()毫米
1米=()厘米
师:同学们,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板书:米、分米、厘米;进率是10)
师:常见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设计意图:用抢答比赛的游戏方式复习已学知识,不但可以为本课新授内容做好铺垫,而且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有一个初步的感知,达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师: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呢?你们想知道吗?
生:想。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究“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二、探究新知
1.推导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师出示1个面积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师: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可能会说:
①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横排摆10个,竖排摆10个,一共可以摆10×10=100(个);
②直接用尺子去量,边长是10厘米,所以面积为10×10=100(平方厘米);
③边长是1分米,1分米=10厘米,所以面积为10×10=100(平方厘米)。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自己解决问题,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这不但加深了学生对已学知识的记忆,同时又避免了学生对面积单位间进率的死记硬背。]
(2)师小结:根据刚才我们的推论,想一想1平方分米和1平方厘米之间的关系。
(板书: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练一练:
3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9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4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设计意图:学习完新知后,立即通过几个基本性的练习,使学生所学的知识有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从而达到巩固新知的效果。]
2.探究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出示:1平方米=()平方分米。
生可能会回答:
①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因为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之间的进率是100,所以推出平方米和平方分米之间的进率也是100;
②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米,1米=10分米,10×10=100(平方分米),所以1平方米等于100平方分米。
(2)出示课件图形验证上述结果。
练一练:
8平方米=()平方分米
500平方分米=()平方米
[设计意图:有了前面学习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的基础,此处我大胆放手让学生根据刚才的推导经验,自己自学得出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3.师小结。
(1)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这三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你们发现了什么?
(2)区分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的进率。
相邻两个常用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相邻两个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
三、智慧岛
1、口答
2、做一做。课本83页。
3、实际应用
学校操场跑道长100米、宽2米,这段跑道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合多少平方分米?
四、小结
小朋友们,我们今天一起学习了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你知道了什么?
五、作业布置
练习二十第1题
六、板书设计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教学建议:在数学概念学习中,机械学习是指学生仅能记住数学概念的描述、符号,却不理解它们的内在涵义,更不理解与有关概念的联系。有意义学习是指学生不仅能记住所学概念的描述或符号,而且理解它们的内在涵义,了解与相关数学概念的实质性联系。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建议要加强直观教学,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提供直观往往是认识的起点,学习的开端。用好直观手段,加强直观教学,对于掌握空间与图形的知识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让学生探究,主动获取结论。为了改变以往教学中,过于强调单纯的接受学习,而且是以被动接受为主的倾向,有必要选择。
简单的数学课内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教科书P2-5例1、2及相应的"做一做"中的练习一的第1、2题。
三维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通过直观演示和学生自己操作,使学生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让学生知道米、分米、厘米、毫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会用毫米、分米做单位度量物体的长度。
3.初步渗透辨证思维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2.难点: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具准备:
师:一把米尺、直尺和一根带子。
生:一把小尺子、一根带子、一枚一分硬币。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米、厘米
(1)我们已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1米、1厘米大约有多长?
2、复习量法:
(1)量物体的长度一定要注意把物体的一端对着尺
子的什么刻度线?
(2)认整厘米
A.判断:这种量铅笔的方法对不对?
B.错在哪里?
C.订正:
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先把铅笔的一端对着尺子的"0"刻度线。
D.认整厘米,再看铅笔的另一端,你能看出铅笔是几厘米?8厘米是整厘米数吗?
E.小结:象8厘米这样的结果是整厘米。
二、引入新课:
这张纸条还是整厘米吗?不是整厘米量出来的数精确吗?如果要得到比较精确的结果该怎么办?
小结:
这个比厘米更小的单位就是毫米。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毫米的认识
1、出示米尺放大图
提问:米尺放大图上有一些什么样的格子?每一大格表示多少?每一大格里又有多少小格?
2、认识1毫米
(1)从观察中你知道一毫米是怎么得到的?
(2)这个放大图上的每一毫米都是放大的。
(3)实际的1毫米有多长?请拿出尺子来随便找1小格看看。
3、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1)用1分硬币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拿出1分硬币,说出厚度在哪里。并和一小格比一比--1分硬币的厚度是1毫米。
师:我们看见食指和拇指之间留下了一条缝,这条小缝的宽大约是多少?
举例:你还见过什么东西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2)用厘米作对比出示1厘米长的纸条,量出长度。
4、毫米和厘米的关系
(1)出示米尺放大图: 看看1厘米里有多少毫米?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2)师领着学生数毫米
(3)1大格有几毫米?1大格还可以说是几厘米?
小结:所以1厘米等于几毫米?
5、用毫米量。
师:用毫米做单位量物体的长度,与用米、厘米量物体的长度量法相同。
(二)分米的认识。
1量纸条。
量教师发的10厘米长的纸条。
师:10厘米就是1分米。
2、用手势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用食指和拇指在纸条上比量出1分米的长度,移出手势说:"1分米大约这么长。
3、厘米、分米的关系。
师:这么长是几厘米?这么长还可以说是几分米?
所以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
(板书:1分米=10厘米)
4、分米和米的关系。
画出1米长的线段。
提问:1米等于多少厘米?100厘米里有几个10厘米?
1个10厘米是几分米?2个呢?10个呢?
这条线段的长是几分米?还可以说是几米?
小结:10分米和1米怎么样?(板书:1米=10分米)
三、巩固练习:
1、P3、4"做一做"
2、P5页 1、2题。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1厘米是多少毫米?10厘米是多少分米?1米是多少分米?
板书设计:
毫米、分米的认识
1毫米 1分米
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
教学后记:
简单的数学课内教学设计5
课题:商三位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除数是两位数、商是三位数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会用乘法验算除法;能正确地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
2.训练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不用计算能准确地判断出每道题的商是几位数.
3.使学生养成自觉验算的良好习惯.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口算卡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教师出示口算卡片,指名学生说得数.
240÷40360÷90280÷90
400÷80200÷50540÷60
2.教师出示下面的两道除法题,指名两学生到前面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做完后集体订正.
3.指名学生参照上面做的两道题,说一说上一节课总结的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法则.
二、新课
(一)教学例11.
1.出示例11:“计算9730÷78,并用乘法验算.”
教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的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中,计算的数都比较小.如果计算的数大了,同学们还会不会算?”
(1)教师:“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写出这道除法的竖式,先想一想这道题应该怎样算,要用除数先试除被除数的前几位?第一次除得的商要写在哪里?”(请一名学生到前面写出竖式,先说一说从哪里算起,再和大家一起计算.)
(2)教师引导学生看题,问:“这道除法题的商是几位数,为什么?”(因为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时,要用除数先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这道题被除数的前两位是97,比除数78大,可以商1.所以第一次除得的商要写在百位上,这样最后得到的商就是三位数了.)
(3)教师:“这道除法最后除尽了吗?”(没有,余58.)“那么我们算得对不对呢?这道题计算的数比较大,要知道自己算得对不对,可以怎么办?”(验算.)“好!现在大家就一起来用乘法验算.”(指名一学生口述验算过程,教师板书,并说明有余数的除法在验算时与没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有什么不同.)
2.巩固练习.
让学生打开课本第61页,做例11下面“做一做”.教师巡视,个别辅导,着重检查学生写商的位置对不对.最后集体订正,如果有共同的错误,要一起说一说.
(二)教学例12.
1.让学生看课本第59页例12.指名学生读题,教师把例12中的三道除法题写在黑板上.
2.教师:“谁能不经过计算就说出它们的商各是几位数?”(指名学生回答.)“你是怎样想的?怎样判断最快?”
学生的回答可能有多种.教师继续引导:“如果让我们计算,当算到哪一步时,你就可以知道商是几位数了?”(只要用除数去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或前三位,看第一次得到的商应写在哪一位上,就知道商有几位数了.)
3.教师小结.我们只要把除数与被除数的前两位比一比就可以知道商是几位数了.如果除数比被除数的前两位数小(指着例12的第1题说),商的位数就比被除数少一位;如果除数比被除数的前两位数大(指着例12的第2题说),说明在被除数的前两位上得不到商,商的位数就比被除数少两位.我们看对不对?用这种方法判断一下例12的第3题,商是几位数.
4.巩固练习.
让学生看例12下面的“做一做”.先指名学生说出每道题的商是几位数,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判断的,再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算出来.
(三)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仍然是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只是被除数稍大一些,有的商三位数(板书课题).除的时候,要按照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法则去计算,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面写商,特别要注意商的位置不要写错.我们还学会了不用计算就很快地判断出商是几位数,这也可以帮助我们检查计算的有没有错.
河南高考排名1955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吉林外国语大学和湘潭大学兴湘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江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黑龙江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
甘肃高考排名54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和天津城建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江西高考排名7151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傅雷家书1到13章读书笔记800字五篇
免费个性个人工作简历模板五篇
如何提高孩子中考成绩的方法有哪些
初一学生入团申请书最新六篇
最新年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
小学五年级数学德育教学设计模板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设计最新例文
新版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最新模板
最新一年级数学跷跷板教案模板
二年级下册数学统计教案文案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在新疆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河南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河北高考排名18497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北高考排名17460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福州外语外贸学院要多少分宁夏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湖南师范大学在云南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广东高考排名24743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在宁夏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
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的审计学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安徽高考排名26391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安顺学院要多少分广东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广东高考排名9412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高考排名671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洛阳科技职业学院要多少分甘肃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福建高考排名4683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的数控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和辽宁工业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赣州职业技术学院和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在内蒙古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
四川高考排名142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最新二年级数学奥运开幕教案例文
数学课程教学计划范文
数学功课新学期教学计划范文
最新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范文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范文
小学最新一年级数学下册先学后教教案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表格最新范文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分类与整理范文教案
一年级数学社团教案最新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例文
一年级数学比较教案模板
一年级数学教案大全最新例文
最新小学一年级数学试题教案文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备课教案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