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唐诗中寻找友谊

马振华老师

浅谈唐诗中寻找友谊

  友谊是伴随一个人从总角少年到长大成人,直到白发苍苍的漫长一生的宝贵财富,美好的正面的友谊有助于人们保持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有助于人们以顽强的姿态抗争命运度过人生的低谷。当人们对友谊的重要性有了深刻的认识并且获得了可贵的友谊之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维持住友谊,使友谊尽可能地持久,便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新的重要课题,这一课题我们也完全可以从唐宋诗词中寻找到答案。

  一、唐诗中常见的几种友谊情形

  1.1惜别的友谊

  最能体现友情的时候就是惜别的时刻,好友难免因为种种缘由天各一方,无法重聚,这种深厚情谊却无法相聚畅谈的难过之情在古代对于充满情怀的诗人涞水最为刻骨铭心。中国人安土重迁,但是诗人的特殊身份主客观原因也常常会因为各种原因漂泊在外,四处游走。那么这惜别的友谊情景就很常见了。有关离别的诗词可谓汗牛充栋。对于友谊而言,离别对友谊既是一种考验,又是能凸显双方感情的时刻,因而离别诗词中颇有一些优秀的友谊诗词作品。王勃在异乡异客时也潸然泪下,他的《别人四首》之一表达了感情“久客逢余闰,他乡别故人。自然堪下泪,谁忍望征尘”另一位诗人孟浩然也曾感伤和友人的离别,表达了自己的孤单和伤感。他的《送友人之京》中的“君登青云去,予望青山归。云山从此别,泪湿薜萝衣。”对于这样的惜别的友谊诗仙李白也有同样的感慨,在《送友人》一诗中“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充分表达了李白对友人的惜别情感。其实不单是这些大名鼎鼎的诗人,在唐朝许多名气不大的诗人也颇有感慨于武陵的“白日去难驻,故人非旧容。今宵一别后,何处更相逢”(《夜与故人别》)表达了离别之际,能做的就是叮嘱朋友莫相忘,把持联系,从诗文中我们发现,唐代文人也是如此。

  1.2赠礼的友谊

  赠送是礼物是友人之间表达情感的方式之一,为让友人睹物思人,适当的赠送礼物是最好的方法。真正的情感不是一定多么贵重的礼品才能表达,更重要的是要看情谊是否真诚。古代人赠礼可以很奢华如宝马、美人、豪宅比比皆是,但也可以很简朴,连当时的回鹘民族都懂得“天鹅贡唐朝,山高路遥遥。沔阳失珍宝,倒地哭嚎嚎。上奏唐天子,可饶缅伯高。礼轻情意重,千里送鹅毛。”但和日常百姓不同,文人墨客的友谊礼物更多是雅致的东西,如美酒、名琴、书画、毛笔、砚台、茶叶等。唐代诗人对酒格外青睐,美酒自然成为诗词的主角,自然和友情也离不开。收到朋友的美酒,隔空畅饮,诗词自然就有了灵感。唐代诗人雍陶就为在除夕夜收到朋友李绀送来的美酒快慰不已:“岁尽贫生事事须,就中深恨酒钱无。故人充寿能分送,远客消愁免自沽。”(《酬李绀岁除送酒》)

  1.3见面畅谈的友谊

  如果朋友相聚一起,那自然是友谊中最为珍贵的时光,相聚一堂聊天就成为文人墨客最快乐的.事情,除了一些打猎游宴的娱乐活动,更多的还是在一起开怀畅饮之后的谈天说地。彼此观点一致,价值观相同,兴致所到,友情迅速升温,自然少不了诗句做伴。友人畅谈是最能让彼此留下深刻印象的,尽管多年之后依旧不会忘怀。“涤荡千古愁,留连百壶饮。良宵宜清谈,皓月未能寝。醉来卧空山,天地即衾枕”就是诗仙李白记述的这种情形,友人之间的畅谈让他诗兴大发

  唐代诗人刘得仁的《秋夜喜友人宿》展现出另外一种情形:“莫说春闱事,清宵且共吟。频年遗我辈,何日遇知音。逼曙天倾斗,将寒叶坠林。”

  二、唐诗中的国际友谊

  唐朝时期,是中日两国古代历史交往的鼎盛时期。当时唐王朝已跨入中国封建制度高度发展阶段,国势强盛,经济文化出现了空前繁荣的景象可以说在世界上是于先进国家之列.中日靠海上交通住来, 由于当时既没有指南针导向,又缺乏航海知识;几艘木船驶向茫茫海涛, 风险之大可想而知,甚至失去生命。

  据史料记载,日本与中国的往来多通过海上交通进行,特别是唐朝时期,但是海上路途凶险,而且常常发生瘟疫,暴风雨等天气更是市场有之。史书上说,在第二、第九、第十一次的日本遣唐使来华图中就遇到了风浪,许多人在路途中丧生。

  遣唐使和唐朝诗人多有交往,面对这样的情况唐代诗人便常常感叹彼此之间的友谊,而面对天气又无可奈何只能咏叹“地却同正朔, 天教阻往来”,类似这样的描述天气险恶,怨恨大海不测的诗句还有很多,著名诗人王维就曾说“积水不可极,安知沧海东,九州何处远,万里若乘空”对客观条件进行了感慨,更有“岁穷程末尽,天末国仍遥”、“ 波翻夜作电,鲸吼昼为雷”“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的诗句描写两地之隔的情况。诗人沈颂在海边送别友人时曾写道:“君家东海东,君去因秋风,漫漫指乡路,悠悠如梦中,烟雾积孤岛,波涛连太空”

  日本僧人园载,从日本来到中国,在唐代生活了四十年,一生三分之二的时间在中国生活,在六十高龄的时候归国日本,皮日休送别友人,书写了表达内心情感的诗句,“不奈此时贫且病,乘俘直欲伴师游”的依恋情谊。而我们众所周知的中日诗人友谊中最为让人感慨的是李白、王维和日本诗人阿倍仲麻吕的友谊。十七岁时的阿倍仲麻吕(唐开元五年公元七一七年) 随日本遣唐使来长安留学,卒业后,“慕华不肯去”,并改汉文姓名朝衡。朝衡以渊博学识在唐朝供职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