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安徒生与格林童话

秦风学老师

谈安徒生与格林童话

  一

  现代生活遭人诟病的众多特征——非理性主义、民族主义、对群情民意的盲目崇拜——或许能追溯到反抗启蒙运动与古典教育的浪漫主义运动;但这一运动同时成就了雅各布·格林和威廉·格林的作品,他们以及他们的继承者使童话故事成为大众教育的一部分,这是一项造福民众的功绩。同样,十九世纪中产阶级家庭生活也存在诸多弊病,但在严苛的道德训诫、马毛沙发和难以下咽的饭菜中长大的普通孩子被允许甚至被鼓励在想象世界里过一种激动人心的生活。我们这个时代的葛擂梗比那时还要多,二十世纪有待产出能与汉斯·安徒生童话集、爱德华·李尔的《胡诌诗集》、两部《爱丽丝》、《蓬头彼得》或儒勒·凡尔纳科幻小说匹敌的儿童读物。

  住宅小了,仆人少了,妈妈们给孩子念故事的时间少了,或者说她们认为少了,而连环漫画和收音机尚未成功取代真人讲述的故事,后者容许重复和被打断。

  当今任何从事与专业教育有关工作的人都意识到,越来越多的人期望学校取代父母,完全接管孩子的成长,这是一项非但不可能而且极其危险的任务。

  有人说当代每个国家所面临的巨大威胁是政府权力对公民个体的侵犯,如果他们果真这么认为,他们就不该拒绝为教育孩子出力而邀请政府在孩子最易受影响的年纪来塑造他们的思维。

  笔者希望,格林与安徒生童话故事以较为廉价的一卷本出版将是交还父母教育自己子女的权利和义务这项运动的一项举措。部分出于他们自己的过失,部分由于外部环境,他们正面临着永远失去此项权利和义务的危险。

  

  反对儿童接触童话的大有人在,他们给出的理由各异。让我们先以看似最合理的理由为例:我们通过阅读格林和安徒生所熟悉的童话在现代文化中难以为继。他们认为,这样的童话脱胎于一个相信巫术的封建主义架构的社会,和我们这样的工业化民主社会格格不入。所幸的是,可行性测试倒是简单易行。假如一个故事受读者或观众喜爱,它就是可行的;假如读者或观众认为它无趣或费解,则不然。比方说,一个没有自然科学及相应方法论的文化群体不太可能弄懂福尔摩斯;一个相信前途完全被命定的社会不太可能明白以愿望为主旨的故事;欧洲童话故事中的某些细节可能无法移植到美国。玛格丽特·米德女士告诉我在欧洲,传统意义上的继母是心理学对恶毒母亲的委婉称呼,在这里却容易引起误解,因为有太多真正的继母;同样,人们怀疑和在父权训导的阴影下长大的我们相比,在一个父亲只是次要角色的社会,比如美国,童话里的巨人就不是一个那么令人胆战心惊的重要人物。然而,要知道哪里需要改动(如果有什么地方要改动的话),我们只需要讲故事,同时观察听众的反应。

  一般而言,一旦孩子喜欢一个故事,他会希望大人用一模一样的话复述它,但父母不应为此把印刷的童话故事奉若圣经。讲述一个故事总是好过直接照着书念,如果父母能依照所处时代和孩子的实际情况对刊印文本做出改进,则善莫大焉。

  针对童话的另一项指控是,它们吓唬孩子,或唤起其施虐冲动,以此给孩子造成伤害。要证明后一点,必须通过对照实验证明读过童话的孩子比没读过童话的孩子通常更具虐待倾向。好斗、破坏和施虐冲动存在于每个孩子的身上,总的来说,他们象征性的言辞流露与其说是挑起其公然采取行动的一种刺激,不如说是一个安全阀。至于恐惧,即孩子被某些童话故事严重惊吓,我认为确实存在真实可靠的案例,但这通常是因为这个孩子只听过一遍故事。通过重复讲述,在孩子熟悉故事后,因恐惧而生的痛苦往往会变成直面并征服恐惧的快乐。

  最后,还有一种人,他们反对童话的理由是,它们不具客观真实性,即巨人、女巫、双头龙、魔毯等等都是子虚乌有;他们认为孩子应该通过学习历史和机械学学会如何适应现实,而不是终日沉浸在童话的幻想中。我必须承认,我觉得持这种想法的人冷漠古怪至极,我不知道怎样同他们论理。假如他们的理由站得住脚,这个世界就会充斥着堂吉诃德式的疯子——他们不是试图骑着扫帚从纽约飞到费城,就是对着电话一通狂吻,认为那是他们被施了魔法的女友。

  从没有童话故事声称自己是对外部世界的描绘,也从没有心智健全的儿童那么认为。当然,有孩子(还有成人)相信魔法,也就是说,他们指望毫不费力就能实现愿望,但那是由于他们的父母给予他们的爱太少,对他们过分宠溺所致,即便他们从未听过“魔法”一词,也仍然会如此行事。根据我的个人经验,一个内向的孩子,无论是给他一匹飞马还是一个水轮机,他都能轻易从外部世界抽身。

  我认为童话里存在的妨碍孩子健康成长的唯一危险是内在于所有艺术作品中的危险,即读者容易在主人公春风得意时感同身受,而在其遭遇逆境时全身而退。故事的读者知道故事的结局是圆满的,但他忽略了故事中的主人公并不知道它将结束的事实,因而无法切身体会主人公所遭受的磨难。和理智一样,想象力也是人类的一种能力,因此不可能万无一失。

  三

  与欢乐故事(merry tale)或动物故事不同,童话是以人类为主人公、有着圆满结局的严肃故事。主人公的发展轨迹和悲剧英雄的发展轨迹相反:在故事开头,他要么籍籍无名,要么因为愚蠢、平庸、缺乏英雄美德而遭人鄙视,但在结尾处,通过展现英雄气概并赢得名誉、财富和爱情,他让所有人大跌眼镜。尽管他最终取得了成功,但他的成功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因为和他作对的不仅有如玻璃山或火焰屏那样的自然阻碍,还有敌对的邪恶力量、继母、嫉妒的兄弟和女巫。事实上,在许多情况下,如果没有友善力量的帮助——给他指点或替他完成他本人力所不能及的任务,他就不可能成功;换言之,除了自身力量,他还需要运气,但运气不是平白无故的,而取决于他的性格和行动。故事以正义的确立收场;好人终得善报,恶人受到惩罚。

  以“生命之水”为例。三个兄弟为寻找能使国王(他们生病的父亲)恢复健康的生命之水,分别踏上了一段艰难的旅程。每个人都在途中遇到了一个询问他们去向的小矮人。两位兄长的回答粗鲁无礼,被囚禁在深谷受罚。老三的回答谦恭有礼,作为回报,小矮人告诉了他哪里能找到生命之水,以及如何安抚守卫它的狮子,并告诫他必须在时钟敲十二点前离去。他到达被施了魔法的城堡,在那儿遇见了一位公主,后者让他一年后回来娶她。在这个节骨眼上他差点功亏一篑,因为他睡着了,勉强在钟敲响十二点时逃脱,当铁门合上时,他的鞋后跟被切去一块。在回家的路上他又遇见了那个小矮人,他恳求他放了他的两个哥哥,他照做了,但告诫他他们心术不正。两个哥哥从他那儿偷走生命之水,把它偷换成海水,结果他父亲下令私下将他射杀。被赋予这一使命的猎人动了恻隐之心,让小王子躲进了森林。接着展开了一场追求公主的争夺。她派人筑了一条用黄金铺成的路来考验她的追求者。那个骑着马沿着路面直抵宫门的人将被允许入内,而骑着马从路旁边抵达宫门的则不被允许。两个哥哥来到这条路前,心想“骑着马在这么漂亮的路上跑未免太可惜了”,于是没能通过考验。一年的期限到了,被放逐的老三也骑着马来到王宫前,但他一心只想着公主,压根没注意金子铺的路,直接从上面跑了过去。有情人终成眷属。老国王得知两个哥哥当年如何出卖小王子的真相。为逃避惩罚,他们乘船出海,从此再也没回来。

  主人公地位卑微。(小儿子继承的财产最少。)有两个探索任务,每个任务都涉及一项考验,主人公能顺利通过,而他的哥哥们则不能。

  第一项考验是遭遇小矮人。两位哥哥忽略他,1)因为他看上去最不像可能帮助他们的人;2)他们缺乏耐心,急于求成;3)他们对任务的专注错在,第一,对自己能力的过分自信,第二,动机的自私。他们并不真正爱自己的父亲,而只想得到他的奖赏。

  另一方面,主人公1)谦恭有加;2)非常关心父亲的康复;3)对所有人亲切友善,所以他向小矮人求助,并得到了帮助。

  第二项金子路的考验和第一项考验正相反:这一次正确的做法是无视它。对小矮人置之不理的哥哥们因为金子路的世俗价值而在意它,对他们而言,它比任何公主都重要;而关注小矮人的主人公却无视那条路的存在,因为他对公主是真爱。

  生命之水和公主由狮子守护;在这个故事里,它们并非凶神恶煞,只是为了确保没有掌握正确方法的人与成功无缘。主人公在这里差点功亏一篑,因为他忘了小矮人的警告而睡着了;而且,正是因为他睡着了没有留心两个哥哥,才差点使他们毁灭他的阴谋得逞。易于入睡表明主人公对人的信任和无畏,正是这样的品质给他带来了成功;同时作者也指出,过于轻信和胆大也会给他造成危险。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