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边城》节选

刘莉莉老师

  解读《边城》节选

  白日里,老船夫正在渡船上,同个卖皮纸的过渡人有所争持。一个不能接受所给的钱,一个却非把钱送给老人不可。正似乎因为那个过渡人送钱气派有些强横,使老船夫受了点压迫,这撑渡船人就俨然生气似的,迫着那人把钱收回,使这人不得不把钱捏在手里。但到船拢岸时,那人跳上了码头,一手铜钱向船舱里一撒,却笑眯眯的匆匆忙忙走了。老船夫手还得拉着船让别一个人上岸,无法去追赶那个人,就喊小山头的孙女:

  “翠翠,翠翠,为我拉着那个卖皮纸的小伙子,不许他走!”

  翠翠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当真便同黄狗去拦着那第一个下船人。那人笑着说:

  “请不要拦我!……”

  正说着,第二个商人赶来了,就告给翠翠是什么事情。翠翠明白了,更紧拉着卖纸人衣服不放,只说:“不许走!不许走!”黄狗为了表示同主人的意见一致,也便在翠翠身边汪汪汪地吠着。其余商人都笑着,一时不能走路。祖父气吁吁的赶来了,把钱强迫塞到那人手心里,并且搭了一大束草烟到那商人担子上去,搓着两手笑着说:“走呀!你们上路走!”那些人于是全笑着走了。

  翠翠说:“爷爷,我还以为那人偷你东西同你打架!”

  祖父就说:“嗨,他送我好些钱。我才不要这些钱!告他不要钱,他还同我吵,不讲道理!”

  翠翠说:“全还给他了吗?”

  祖父抿着嘴把头摇摇,闭上一只眼睛,装成狡猾得意神气笑着,把扎在腰带上留下的那枚单铜子取出,送给翠翠。且说:

  “礼轻仁义重,我留下一个。他得了我们那把烟叶,可以吃到镇筸城!”[《边城》给我们展示了一个民风淳厚、善良朴实的世界,渡船老人是其中的代表。他摆渡撑船50年,忠于职守,风雨无误。“他从不思索自己的职务对本人的意义,只是静静地很忠实地在那里活下去。”他忠厚朴实,只靠公家发给的三斗米、七百钱过着简陋的生活,从不收取过往客人的额外的渡钱。有时感情难却,只好将收入的钱买草烟奉赠过渡客人,买茶叶泡水给过路人随意解渴。这里描写的情节,就是他一生无数类似事件中的一个片断。]

  远处鼓声又蓬蓬的响起来了,黄狗张着两个耳朵听着。[上承第三节对鼓声的描写,小说从这里开始又回到对第三个端午节的叙述。]翠翠问祖父听不听到什么声音。祖父一注意,知道是什么声音了,便说:

  “翠翠,端午又来了。你记不记得去年天保大老送你那只肥鸭子?早上大老同一群人上川东去,过渡时还问你。你一定忘记那次落的行雨。我们这次若去,又得打火把回家;你记不记得我们两人用火把照路回家?”[这段语言照应了前面两件事:一是第三节写到,天保恰好在端午那天“应当向上行,随了陆路商人过川东龙潭送节货”,故参加赛龙舟的就只傩送,为第九节写傩送请翠翠看龙舟赛埋下伏笔;一是祖父又故意提起去年端午节天保送肥鸭的事,用来试探孙女的`心思。]

  翠翠还正想起两年前的端午一切事情哪。但祖父一问,翠翠却微带点儿恼着的神气,把头摇摇,故意说:“我记不得,我记不得,我全记不得!”其实她那意思就是“你这个人!我怎么记不得?”[翠翠心里正想起两年前端午和傩送相遇的“一切事情”,不希罕天保送的鸭,故意说记不得。]

  祖父明白那话里意思,又说:“前年还更有趣,你一个人在河边等我,差点儿不知道回来,天夜了,我还以为大鱼会吃掉你!”[爷爷知道翠翠故意说不记得,所以他也故意说错,把傩送说的话当成自己说的话。]

  提起旧事,翠翠嗤地笑了。[祖父提起去年端午节天保大老送的肥鸭,翠翠“带点儿着恼的神气”,祖父提起前年端午“大鱼会吃掉你”,翠翠嗤地笑了,对比中表现了翠翠对傩送二老感情的执着不二。]

  “爷爷,你还以为大鱼会吃掉我?是别人家说我,我告给你的!你那天只是恨不得让城中的那个爷爷把装酒的葫芦吃掉!你这种人,好记性!”[翠翠真的以为爷爷记错了,责怪爷爷“好记性”,怎么连傩送老二说的话也记不起来了。其实,爷爷哪里记不住呢,爷爷是故意逗翠翠高兴。幽默风趣的对话,表现了祖孙之间深厚的骨肉情。]

  “我人老了,记性也坏透了。翠翠,现在你人长大了,一个人一定敢上城去看船,不怕鱼吃掉你了。”

  “人大了就应当守船哩。”

  “人老了才应当守船。”

  “人老了应当歇憩!”

  “你爷爷还可以打老虎,人不老!”祖父说着,于是,把手膀子弯曲起来,努力使筋肉在局束中显得又有力又年青,并且说:“翠翠,你不信,你咬。”

  翠翠睨着腰背微驼白发满头的祖父,不说什么话。[爷爷说翠翠长大了,翠翠说“人大了就应当守船呢”,“人老了应当歇憩”,这些话表现翠翠对爷爷的关心,长大了的翠翠想着顶替爷爷守船了。爷爷说自己不老,但“翠翠睨着腰背微驼白发满头的祖父,不说什么话”,在翠翠的眼中,爷爷的确老了,应该歇息了。小说通过这些微小、琐碎的生活细节的描写,让人感到祖孙二人相互关心、相依为命的那分浓浓的亲情。]远处有吹唢呐的声音,她知道那是什么事情,且知道唢呐方向。要祖父同她下了船,把船拉过家中那边岸旁去。为了想早早的看到那迎婚送亲的喜轿,翠翠还爬到屋后塔下去眺望。过不久,那一伙人来了,两个吹唢呐的,四个强壮乡下汉子,一顶空花轿,一个穿新衣的团总儿子模样的青年,另外还有两只羊,一个牵羊的孩子,一坛酒,一盒糍粑①,一个担礼物的人。(①糍粑:cíbā,把糯米捣碎后蒸熟做成的食品。)一伙人上了渡船后,翠翠同祖父也上了渡船,祖父拉船,翠翠却傍花轿站定,去欣赏每一个人的脸色与花轿上的流苏①。(①流苏:装在车马、帐蓬等上的穗状饰物。)拢岸后,团总儿子模样的人,从扣花抱肚里掏出了一个小红纸包封,递给老船夫。这是当地规矩,祖父再不能说不接收了。但得了钱祖父却说话了,问那个人,新娘是什么地方人,明白了,又问姓什么,明白了,又问多大年纪,一起弄明白了。吹唢呐的一上岸后,又把唢呐呜呜喇喇吹起来,一行人便翻山走了。祖父同翠翠留在船上,感情仿佛皆追着那唢呐声音走去,走了很远的路方回到自己身边来。[这一段描写婚嫁,看到别人家办喜事,翠翠有什么表现呢?祖父有什么表现呢?翠翠非常敏感,听到“远处有吹唢呐的声音,她知道那是什么事情”,“爬到屋后塔下去眺望”;花轿上了船,翠翠“傍花轿站定,去欣赏每一个人的脸色与花轿上的流苏”;祖父也非常关心,他问得那么详细,那么具体,唠唠叨叨,没完没了。花轿远去了,翠翠和祖父都是心向之神往之。这些都说明,翠翠对未来有一种向往,内心里涌动着一种对爱情的骚动;祖父也许心里想,该为翠翠的事操心了。]

  祖父掂着那红纸包封的分量说:“翠翠,宋家堡子里新嫁娘只十五岁。”[祖父的意思是,翠翠也是十五岁,翠翠也可以做新娘了。]

  翠翠明白祖父这句话的意思所在,不作理会,静静的把船拉动起来。[这是以静写动。翠翠也想做新娘了,但翠翠虽然有了意中人,却八字儿还没有一撇呢。外表“静静”,内心却有思潮翻滚。]

  到了家边,翠翠跑还家中去取小小竹子做的双管唢呐,请祖父坐在船头吹《娘送女》曲子给她听,她却同黄狗躺到门前大岩石上荫处看天上的云。白日渐长,不知什么时节,守在船头的祖父睡着了,躺在岸上的翠翠同黄狗也睡着了。[这段文字从侧面烘衬了翠翠对未来迷茫和惆怅的心情。翠翠听爷爷吹唢呐《娘送女》,但是,翠翠没有娘,翠翠只有爷,翠翠满腹的心事不好向爷爷倾诉。翠翠望着天上的云,想着自己的心事,她也许感到了未来像云一样渺茫。祖父为翠翠的未来发愁,心事重重,睡了;翠翠为自己的未来发愁,思绪悠悠,也睡了,“睡是梦之门”,未来对于翠翠还只是一个梦。]

  本段又回到第三个端午节的前夕,重点写迎婚送亲的花轿来到渡口,撩拨着翠翠内心深处的情思,激起了她内心感情的波澜,引发了她对未来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