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的思想倾向

黄飞老师

《边城》的思想倾向

  《边城》寄托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是他的作品中最能表现人性美的一部小说。这是他的小说代表作。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边城》的思想倾向,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边城》的思想倾向

  摘要 《边城》的思想倾向是极为复杂的。它所表现的人性美和淳厚古朴的民风,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忽略了现实生活中日益尖锐的阶级斗争。本文通过对作品的具体分析,论述了《边城》思想倾向的复杂性。

  关键词 人性美 阶级性

  中篇小说《边城》,写于一九三四年,是沈从文创作达到高峰期的作品。在对《边城》思想倾向的评价方面,存在着比较大的意见分歧。近年来出现一种明显的偏向,就是全面肯定《边城》的思想倾向。较有代表的是以下两种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观点:第一,一味赞赏《边城》所表现的人性美,以为人性美正是《边城》思想倾向的积极意义之所在;第二,认为《边城》所描写的世外桃源般的社会生活是一种真实的历史存在,作品所表现的淳厚古朴的民风和原始的生活方式是有积极意义的。我认为《边城》的思想倾向是复杂的,不加分析的肯定或否定都不是科学态度。下面我想通过对作品的具体分析,来看《边城》思想倾向的复杂性。

  首先,我们来分析作品所表现的人性美的问题。

  关于《边城》的创作动机,作者自己说得很清楚,就是自觉地表现人性美。他说:“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地说明。”① 沈从文所以写《边城》,就是为了把丧失净尽的“民族品德”加以重造,探讨这个民族“目前的堕落处”和“过去的伟大处”。②在沈从文心目中,人性是美的,它集中体现于一个“爱”字:两性之爱、亲子之爱、朋友之爱、人类之爱……沈从文笔下的人性美,是一曲生命力的赞歌。

  《边城》中的老船夫,勤勉地为过往行人撑渡船摆渡,几十年如一日,风雨无阻,而且把这视为自己的本分,决不因此额外收取别人的摆渡钱。老船夫疼爱自己的孤雏孙女,热心地为孙女的婚事奔走打听。他待人宽厚,律己却很严。总之,这是一个饱经沧桑,有着坎坷的人生经历而依然保存了善良心地和美好品德的劳动者形象。老船夫的孙女翠翠,纯洁、活泼,豆蔻年华。她继承了爷爷的善良天性,热心帮爷爷尽守好渡船的职责。翠翠爱上了俊爽能干的傩送二老,然而她的爱情遭遇了一系列的挫折和不幸,由于一系列误会的产生,爷爷已经长眠地下,离家出走的傩送二老尚未回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就回来,”③不管未来的命运如何,翠翠永远在等着,她的一颗心永远在为自己的心上人跳动。这是一个未被任何世俗尘浊污染,纯洁到透明的美丽的少女形象。

  《边城》以欣羡的笔调描写船总顺顺身上的人性美。他不但不凭借自己的权势地位谋私利,相反,却处处体谅“出门人的甘苦”和“失意人的心情”,“慷慨而又能济人之急,对闻名求助者莫不尽力帮助”④,为人明事明理,正直和平,备受人们尊敬。我们当然不能断然否定像顺顺这类人物可能具有这种道德美、人性美。文学表现人性美必须在人性与阶级性的对立统一中来表现,要揭示出人物阶级性对人性美的制约和影响。但是,《边城》却一味写船总顺顺如何正直和平,乐善好施等美德,而对他作为一个地方权势者所必然具有的阶级性却弃而不顾,抽去人物的阶级性,来表现一种抽象的人性美,这样的作品就容易产生以人性美涵盖一切的倾向,缺乏真实性和可信性。

  下面我来分析《边城》所写的那种桃源仙境般的世界,究竟有多少真实性。在作者笔下,“边城”几乎成了和谐美满的桃源仙境,究竟有多少真实性呢?近年来一些评论对《边城》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的真实性认识不足。有些评论家认为“《边城》反映的是30年代的社会生活。当时中国正处在尖锐激烈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之中。然而,小说描绘的却是一个没有压迫和剥削,人人平等,安居乐业,人与人之间充满着真诚的‘爱’的桃源仙境。”⑤它“是作家善良的心为在黑暗中挣扎的.人们寻找寄托灵魂的伊甸园。”⑥其实,这些纯理论的批评意见是脱离了《边城》所描绘的社会生活的实际。细心读者都会发现小说中反映的生活是有一定真实基础的。小说虽写于30年代,但它反映的却不是30年代的社会生活,而是作家对家乡湘西地区20年代初期社会情景的追忆。这从小说第一章关于翠翠的母亲“十七年前同一个茶峒屯防军人唱歌相熟后,很秘密地背着那忠厚爸爸发生了暧昧关系”的介绍,和“翠翠的父亲,那个又要爱情又惜名誉的军人,在当时按照绿营军勇的装束,穿起绿盘云得胜褂,包青绉绸包头,如何使乡下女孩子动心”的交代中,就可确信翠翠是出生在清朝末年而不是民国初年,到翠翠十四五岁时,那该是“五四”运动时期。所以《边城》中描述的环境、人物事件也该是“五四”运动前后的生活情景。那种指责小说和时代“显得不和谐、不合拍”⑦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但我也不否认,《边城》确存在忽视阶级性的倾向。沈从文在小说中描写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多数是不自觉的,有时离开人物的阶级身份,甚者脱离具体的社会环境,把剥削者也描写成谦谦君子。

  《边城》是最能代表沈从文描写乡土民情风格的小说之一。从总的思想倾向来看,它描写了一种健康的世态,歌颂了边地民俗的淳厚和湘西人民的强悍,赞扬了那里的富有人情美和心灵美的人与人的关系;由于作者一心要维护和恢复湘西边地的淳厚民俗和朴素的人性,致使作品流露出一种怀旧情绪,缺乏应有的时代感,甚至掩盖了现实生活中日益尖锐的阶级斗争。《边城》的思想倾向是极为复杂的。

  注释:

  ① 从文习作选•代序.

  ② 边城题记.

  ③④ 边城.

  ⑤ 徐葆煜.<边城>不是现实主义作品.书林,1984年第1期.

  ⑥ 同一主题旋律下的不同时代乐章――略谈鲁迅、沈从文、张弦的爱情婚姻小说创作.今日文坛,1987年第4期.

  ⑦ 赵福生.论沈从文抒情小说的思想基础.河南大学学报,1984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