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沈从文的边城

刘莉莉老师

解析沈从文的边城

  1、翠翠:

  翠翠是一个天真善良、温柔清纯、聪明乖巧的少女。自幼父母双亡的她和外公相依为命,对外公关心备至。因为外公不理解她的心事,虽然有外公无微不至照顾自己,但是并不能真正理解她作为一个青春少女的情怀,内心无比孤独。她情窦初开,爱上了傩送,感情纯洁真挚。但少女的羞涩又使她难以明确表达。面对爷爷的委婉引导,旁敲侧击的询问,虽心知肚明,却又闪烁其辞地表明态度。最后天保闯滩而死,傩送离家出走,外公为她的婚事忧愁而亡,她只能凄凉地守着渡船,等待着心上人的归来,没有人能告诉她要孤独地等到什么时候。但她仍矢志不渝地等待着心上的人的归来,表现了她爱的执著。总之,翠翠是一个善良聪慧温婉多情的少女,外表的温婉羞涩与内心的炽热多情融为一体,是一个成功而又独特的人物形象。

  2、爷爷

  爷爷是中国传统美德的典范。他善良纯朴、热心好客、甘守清贫、尽职尽责。对孙女无比疼爱。为翠翠的亲事操心担忧,尽力促成翠翠爱情的实现。在生活上,对翠翠也是无比关怀,不让翠翠坐热石头,惟恐翠翠生病;在感情上尽力体谅翠翠的心思,翠翠忧伤寂寞时为她讲故事、说笑活、唱歌。外公因为女儿和女婿的悲剧,在他心里留下不可磨灭的伤痕。翠翠害怕地痛哭让他觉得莫名其妙,他给孙女讲母亲的故事,更让孙女感触不已。对于天保兄弟的选择,他却没有直接告诉翠翠,反而让孙女“心中不免有点乱”。他对翠翠“温和悲悯地笑”,表现了他内心的矛盾,既爱孙女,又害怕她再走母亲的老路,却不能直接说出来。节选部分以后因天保的死造成孙女的悲剧,他又无能为力,不能向任何人求助诉说,只能撒手而去。可以说他是在孤独中死去的。

  3、天保兄弟

  天保个性豪爽、慷慨。他是船总的大儿子,却爱上了贫苦摆渡人的孙女。他喜欢翠翠,托媒被糊里糊涂地拒绝回来,他不知道翠翠喜欢傩送傩送也喜欢翠翠,在不知情中踏入了爱情的矛盾中。后来他知道弟弟也爱翠翠,两人唱歌“决斗”,他却因为自己先提了亲,“作哥哥走车路占了先”,一定要弟弟先唱“一开口”,他知道自己不是“敌手”,就很大度地成全了弟弟,充分表现了他的手足之情,后来他外出闯滩,一是为了弟弟的幸福,也是为了自己心中的失望和难过,“好忘却了上面的一切”,最后意外遇难,可以说是为了亲情和爱情而死。也正是他孤独的归宿。傩送也可以说孤独地追求爱情,和哥哥的“决斗”,夜半唱情歌,却并不为心上人所知。最后也孤独地出走,不知道飘泊到什么地方。

  作者简介:

  沈从文,原名沈岳焕,凤凰县沱江镇人。1902年12月28日生。从小聪明过人,记忆力特强。6岁入私塾,12岁入模范国民学校(今文昌阁小学)。因爱逃学,小学刚毕业,就被送到当地预备兵技术班,当补充兵。15岁就离开家乡,跟随土著部队,在沅水流域漂流了5年,那时正是中国最黑暗的'军阀统治时代,他同士兵、农民、小手工业者以及其他形形色色的社会底层人士生活在一起,亲身体验到他们悲惨的生活,亲眼看到军队杀害无辜的百姓。过着难以设想的痛苦怕人的生活,认识了中国一小角的好坏人事、风土民情,为后来的创作打下了丰富的生活基础。

  1922年〃五四〃运动余波未息,他受到报刊影响,毅然离开湘江,只身来到陌生的北京。“开始进到一个使我永远无从毕业的学校,来到那课永远学不尽的人生”。在北京,他想进大学读书。到北大,说他是“小学文化”,连报名费也退了回来。他很生气,又去报考燕京大学,又认为学历太浅,不够资格读大学。他决心拿起笔来写文章,依靠自己来谋生活,从而开始了人生的拼搏。后来到北大当图书馆馆员,拼命读书,拼命写作,得到郁达夫和徐志摩支持和鼓励。1922年开始以“休芸芸”的笔名,在北京《晨报》副刊、《现代评论》和《小说月报》等报刊发表作品,还与胡也频等编辑《京报》副刊和《民众文艺》周刊。1934年,发表著名中篇小说《边城》和散文《湘行散记》,并先后编辑北平和天津《大公报》文艺副刊,成了“京派”作家代表人物之一。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他返回湘西,居住沅陵,写散文集《湘西》。不久,赴西南联合大学任教,先后主编北平和天津《益世报》等报副刊。北京解放前夕,在我地下党帮助下,拒绝反动派拉拢,没去台湾。

  建国后,先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故宫博物馆工作。研究历史文物,著有《龙凤艺术》、《中国丝绸图案》及《中国古代服饰研究》。1987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任全国文联委员会及全国政协委员。沈从文一生中出版各种作品70多种,500多万字。《边城》、《长河》、《从文自传》是他的代表作。晚年专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填补了我国物质文化史上的一个空白。在国内外享有盛名。

  1988年5月10日,病故于北京,享年8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