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石壕吏》教学设计

马振华老师

杜甫《石壕吏》教学设计

  一、介绍背景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冬末,杜甫回到洛阳,看看战乱后的故乡。可是不到两个月,形势发生逆转,唐军在邺城大败,退守河阳,洛阳一带又骚动起来。诗人这时被迫离去,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回到华州。一路上他所看到的都是征夫怨妇们的愁眉苦脸,所听到的是别家出征时的哭声。这番痛苦的经历凝集成了著名的《三吏》《三别》。

  这是一首古体叙事诗,用了白描手法,诗人对故事作了客观描述,看似没有主观感情参与,但在事件的发生过程中,读者会感到处处有诗人在,叙事带有明显的抒情色彩。两个“一何”是诗人感受到的差役的凶暴、老妪的.悲苦;“三男邺城戍,二男新战死”是诗人听说了一家人已为国家作出了多大的牺牲,“出入无完裙”食不裹腹、衣不蔽体是战争给人民造成的苦难;“如闻泣幽咽”“独与老翁别”诗人亲身感受到这一家的悲惨遭遇。

  本诗通过一家人在安史之乱时期的悲惨遭遇,真实的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的同情和对战争的厌恶。

  二、范读课文

  1、正音:逾墙走( ) 邺城戍( )  老妪( )  泣幽咽( )

  2、学生读课文。

  三、参看注释,理解诗句的含义,把握重点诗语的解释

  四、按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给课文分段

  五、分析

  1、这首诗中刻画了哪两个主要人物?

  2、叙事的线索是什么?

  3、说说本文的写作方法。

  ⑴ 围绕主题组织材料。全诗紧扣吏促人、妇诉苦,与这两者无关或关系不大的事情一概不写。

  ⑵ 明写和暗写相结合。

  ⑶ 条理清楚,结构完整。

  六、作业

  改写成记叙文。

  改写要求:

  1、人称:第一、第三都可。

  2、变换表达方式:将直接叙述改为人物对话。

  3、人物不变。

  4、顺序不变。

  5、主题不变。

  6、联系背景,构建生活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