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草堂的传说

李盛老师

  杜甫草堂

  正月初七随人游,

  浣花溪畔念骚鼓。

  前人凄楚今已尽,

  未传风流甚作羞。

  杜甫草堂的传说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杜甫草堂是杜甫的故居。一说起杜甫草堂,人们马上会说杜甫草堂不是在成都吗?怎 么会成县也有?

  草堂即茅屋。安史之乱后.杜甫顺沛流离,经常在茅屋里安 身,四海浪迹,离居的地方很多,后人为纪念他.管这些住所都叫 “杜甫草堂’。这里说的成县杜甫草堂是诗人辗转陇南的'一个足 印。

  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十月,杜甫离开秦州(今天水).经赤谷、铁堂峡、盐井、寒峡、法镜寺、栗亭、青阳峡、龙门镇、石先、 积草岭、泥功山等地一路上跋山涉水.历尽千辛万苦,到达同谷, 即陇南成县飞龙峡。

  杜甫在飞龙峡西岸选择了一处背枕青山巨 岩,面对峡谷山水.避风向阳的山坡地.营建了简陋的栖身草堂。后人在其居住旧址上立祠纪念,这就是成县杜甫草堂的来历。

  乾 隆六年的《成县新志》对此也有记载:“子美草堂在飞龙峡口,山带 水环,霞飞雾落,清丽可人。

  唐乾元中子美避难居此.作草亭,有同 谷七歌及风皿台诸涛,后人感其高风,即其址立祠祀之。”

  杜甫草堂对面.隔峡有一凤皿山.山上有凤皿台.因传说汉代 有凤凰栖息其上而得名。当年杜甫于俯仰之间与凤凰山朝夕相 望,清幽宁静,环山带水的飞龙笑景,不但让杜甫的身心得到了休 息、陶冶、也启迪了对祖国命运的严峻思索和美好愿望.

  于联翩浮 想之中孕育出“亭举风皿台,北对西康州。西伯今寂宾,风声亦悠 悠。山峻路绝踪,石林气高浮。……坐看彩翻长.举意八极周。自 天衔瑞图.飞下十二楼。图以奉至尊.风以垂鸿歇。再光中兴业. 一洗苍生优。深衷正为此,群盗何淹留?’的《凤凰台》长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