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导读教案

张东东老师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导读教案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反映“十月革命”后第一代苏维埃青年,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为恢复国民经济,巩固无产阶级政权,同国内外敌人和各种困难进行顽强斗争的优秀作品。

  〖教学目标〗

  (1)了解《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要故事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2)结合作品故事情节和景物来理解主要人物形象。(3)认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品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结合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理解人物特点,感受人物形象。(2)教学难点:理解人物形象,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

  〖课前准备〗

  (1)印发小说选段《人最宝贵的生命》。(2)布置学生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原著。

  〖教学过程〗

  一 走进文学——导入:(出示幻灯片一)

  师:有一位王老板,他的儿子由于不太喜欢学习。于是就找他的好朋友黄老师帮忙为他儿子买些课外辅导书籍。一个周六下午,黄老师刚好要去书店,于是就让王老板的儿子一起去。黄老师最后为王老板的儿子选购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吃晚饭的时候,黄老师接到了好友王老板的电话,被臭骂了一顿:“你到底有没有读书啊?……”还没等黄老师说话对方就把电话给挂了。妻子问怎么回事。黄老师说:“我为王老板的儿子买书,他却对我大发脾气。”“你帮他儿子买了什么书啊?”妻子问。“《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难怪他会生气,你忘了王老板是炼钢厂的厂长吗?”“这……”

  提问:《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钢铁”与故事中的“钢铁”含义相同吗?是什么意思?(生回答)

  师:不同。标题中的钢铁是指意志坚强,敢于向一切困难挑战的英雄气度和大无畏的精神。

  师:这节课我就和大家一起走进《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去感悟、欣赏这种精神。

  二 浏览文学——了解小说内容、作者及其影响

  1.小说梗概(出示幻灯片二)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写保尔·柯察金经历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国内战争和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严峻生活。保尔幼时丧父,母亲替人洗衣服、做饭,哥哥是工人。在保尔12岁时,母亲把他送到车站食堂当杂役,受尽了伤害。十月革命爆发,老布尔什维克朱赫莱在镇上做地下工作。朱赫莱给保尔讲了关于革命、工人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许多道理。朱赫莱被匪徒抓去了。保尔与朱赫莱一起逃跑。由于维克多的告密,保尔被投进了监牢。从监狱出来后,保尔跳进冬妮亚的花园。冬妮亚和保尔产生了爱情。在激战中,保尔头部受了重伤。出院后,他参加恢复和建设国家的工作。冬妮亚和保尔思想差距越来越大,便分道扬镳。在筑路工程快结束时,保尔得了伤寒,体质越来越差。1927年,他几乎完

  全瘫痪,接着又双目失明。他一方面决心帮助自己的妻子达雅进步;另一方面决定开始文学创作工作。这样,保尔又开始了新的生活。

  2.作者简介(出示幻灯片三)

  尼古拉·阿列克塞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出生于前苏联乌克兰边境沃伦省(现在的罗夫诺州)奥斯特罗格县维里亚村。父亲是一个酿酒工人,母亲是地主家的厨娘。从很小的时候,奥斯特洛夫斯基就表现出鲜明的反抗性格。由于家境贫寒,他小时候只念过三年书。11岁时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随父母迁居到乌克兰南部的舍佩托夫卡车站。尼古拉·阿历克塞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一生克服了种种困难和不幸,他在困难中成长并努力学习成为一位优秀的工人、红军战士、共青团基层干部,更是一位著名的作家和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

  3.小说的影响(出示幻灯片四)

  保尔的故事,在中国应该称得上是家喻户晓。保尔关于“一个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的豪言,是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都曾背诵过的。在一定程度上,保尔精神已和雷锋精神一起,成了中国青年学生的道德标准和行为楷模。本文是一种自传性的文件。1930年,奥斯特洛夫斯基开始创作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他先是克服写字的困难,借助镂空板,摸索着日夜写作。在不能写作的情况下,他便自己口述,由亲戚或朋友们帮助记录。因此,这是一种自传性的文件。小说出版后立即引起千百万读者的强烈反响,出版社和作者当年就收到数以万计的读者来信,给予小说极高的评价。1934年,奥斯特洛夫斯基被吸收为苏联作家协会会员。1935年10月荣获列宁勋章。

  奥斯特洛夫斯基在创作中,以高度的共产主义党性和*建设热情,对*英雄人物进行歌颂,给广大读者教育和启迪。而他自己只要一息尚存,就要用笔和口继续战斗的钢铁战士的革命精神,同样给读者以鼓舞。

  三 感知文学——整体感知(出示幻灯片五)

  第一,小说的主人公是谁?(保尔)全文写了主人公的哪些事?哪一件事最让你感动?为什么?

  第二,小说可分为几个部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描写国内战争;第二部分描写经济恢复和*建设。)

  四 走近文学——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出示幻灯片六)

  第一,文章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来刻画保尔这一人物形象?体现了保尔的什么性格特征?

  第二,除此之外,作者还主要运用了什么方法来展现人物性格?(环境描写)试找出事例说明。

  社会环境:小说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描写国内战争;第二部分描写经济恢复和*建设。保尔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中,经过不断的磨炼、考验,逐渐成长起来的。   自然环境:如保尔战胜了伤寒,第四次死而复生的时候,他看到的是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当保尔在郊区公园想要自杀时,满眼都是枯黄的,被秋风吹落在小径上的槭树叶,公园里一片寂静,连太阳也没有力气。筑路时,恶劣的自然环境等。

  第三,文中保尔说了哪些话令你颇有感触?

  第四,你们喜欢保尔这一人物形象吗?为什么?

  第五,文中除了刻画保尔这一人物形象外,还写了哪些人物?你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五 品味文学——片断欣赏:研读小说选段《人最宝贵的生命》(出示幻灯片七)

  师:《人最宝贵的生命》是选自小说第二部分第三章的末尾,这是小说中最经典的内容。

  第一,学生精读小说选段,思考下列问题:(1)本选段文字饱含哲理,给人启迪。试用一句话概括出本段的'主旨。(2)本段描写保尔时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3)本段通过保尔的 (四个字),简洁而深刻地阐述了生命的珍贵及其意义。(4)本文着重描写什么环境?通过描写提示保尔的什么内心世界?(5)选文中“人最宝贵的是生命,……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这段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6)联系我们的实际生活谈谈,中学生应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第二,由学生讨论后,交流分析结果,教师适时补充学生发言中的不足之处。

  六 走进生活——拓展延伸(出示幻灯片八)

  第一,提问:(1)同学们,你们认为作为中学生应学习保尔的什么精神?(2)学习了本文你认为人应如何克服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不幸?(3)联系本文内容说说,在生活中我们应如何对待我们的同学、朋友?(4)你们认为人应当怎样生活才有意义?

  第二,学生发言,教师适当点拨。

  七 走出文学——总结归纳(出示幻灯片九)

  奥斯特洛夫斯基在谈到小说标题的意义时说:“钢是在熊熊烈火和骤然冷却中炼成的。这样它就变得坚强,什么都不怕。……我们这一代也是在斗争和艰苦的考验中锻炼出来的。”本部小说最主要的价值就在于塑造了保尔这一典型人物形象。现在有些人认为,保尔的时代已经过去,不再是今天青年们的楷模。对这个问题该怎么看呢?我们当然不需要机械地把保尔的性格原封不动地搬到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应接受的是保尔对待生活、对待困难的态度和永不退却的斗争精神。保尔精神是永远不会泯灭的。

  八 作业布置(出示幻灯片十)

  第一,阅读了小说,我们应该怎么面对自己遇到的困难?谈谈你的看法,写成一篇读后感。

  第二,阅读小说原著并完成“名著欣赏记录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