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

刘莉莉老师

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

  归园田居其一中的“返自然”是这首诗的中心题旨。它是诗人的人生理想,也是这组田园诗的主旋律。下面是课文的教学设计,仅供参考。

  1教学目标

  1、掌握重点字词,了解陶渊明其人及诗文。

  2、体会平中有奇,淡中有味的语言特色。

  3、体会诗中流露出的对官场的厌恶之情和感受田园生活乐趣的欢愉。

  2学情分析

  学生对陶渊明比较熟悉,也能比较轻松地把握陶渊明诗歌的主题。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体会诗中流露出的对官场的厌恶之情和感受田园生活乐趣的欢愉。

  【教学难点】

  体会平中有奇,淡中有味的语言特色。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练习】《归园田居》组诗学习鉴赏

  学习《归园田居》组诗中的另外四首诗,深入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了解诗人的艺术情趣。

  (课前印发诗歌资料,发给学生阅读学习)

  1、出示四首诗歌内容(多媒体)

  2、学生分组研读四首诗歌,准备派代表发言交流学习体会。(研读重点由学生自己确定,或内容情感、或艺术特色)

  归园田居(其二)

  野外罕人事①,穷巷寡轮鞅②。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③。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④。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⑤。常恐霜霰至⑥,零落同草莽。

  【注释】①野外:这里指农村。人事:人际交往,这里主要指与官场的来往。②轮鞅(yāng):鞅是拉车的皮带,这里指车马。③尘想:入世做官的想法。④墟曲:即指村落。披草:拨开野草。⑤我土日巳广:我开垦的田地一天天在扩大。 ⑥霰(xiàn)小雪珠。

  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①,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②,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注释】①南山:指庐山。②兴:起床。理荒秽:即除杂草。

  归园田居(其四)

  久去山泽游①,浪莽林野娱②。试携子侄辈③,披榛步荒墟④。徘徊丘垄间⑤,依依昔人居⑥。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⑦?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馀。一世异朝市⑧,此语真不虚。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⑨。

  【注释】①去:离开。②浪莽:联绵词,广大貌。③试:这里作副词用,初也,偶也,转意为“偶尔有一次”。④榛:榛莽之榛,泛指丛生的杂草荆棘。⑤丘垄:坟墓。 ⑥依依:隐约可辨的样子。⑦焉:何。如:往。⑧一世:三十年为一世。异朝市:市朝变迁。⑨幻化、空无:佛教大乘教派的教义是空,东晋佛教的六家七宗有本无宗、本无异宗、幻化宗、心无宗,诗中四字是借用,按原字义解释,不含宗教色彩。

  归园田居(其五)

  怅恨独策还①,崎岖历榛曲。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②。漉我新熟酒③,只鸡招近局④。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注释】①策:策杖,拄杖。②遇:焦本作“可”。③漉:过滤。滤掉酒糟。④招近局:招近邻而成局。多人聚合欢饮称局。一说:局,曲也,近局指近邻。

  3、学生分组派代表发言交流学习体会。

  4、展示某小组学习成果,用点评法研读《归园田居(其三)》

  ⑴“种豆”,代劳作之事;“南山下”,点劳作之地;“草盛”,杂草丛生;“豆苗稀”,“草”、“苗”对举,形不善经营之状,更显乐此不疲之心。

  ⑵“晨兴”,早起;“理荒秽”,整刈野草;“带月”,披着月光;“荷锄归”,扛着锄头回家。三四两句中,“晨”“月”对举,表明时间的推移,写出了一天劳作的大概情况。尤其第四句,更是写出了一种漫步田塍、心满意得的情状。

  ⑶“道狭”,道路狭窄;“草木长”,草木牵衣,归途难行;“夕露”,晚间露水;“沾我衣”,沾湿衣服。从五六两句我们可以感到田园的荒芜、环境的幽清和夜气的湿寒。

  ⑷ “不足惜”,不值得为“沾衣”懊恼;“但使”,只要让;“愿无违”,不违背自己归园田的心愿。夕露沾衣,本使人不快,然而诗人却言“不足惜”,只要“愿无违”,从而将自己摒离尘俗、躬耕自食、返归自然的心志和盘托出。

  这首诗语言质朴、平淡、自然,将劳动的清新感受和山村月夜的静谧景致融为惬意出俗的意境,记录着诗人参加劳动的情况和感受,抒写了诗人脱离尘俗回归自然的闲适喜悦的心情。

  追问:能否结合《归去来兮辞》来分析《归园田居(其一、其三)》

  讨论、明确:

  《归去来兮辞》是诗人将归隐时所作,是诗人的归隐宣言,情感激切、兴奋,其中所写田园生活是其美丽的憧憬;与《归园田居(其一)》相比,《归去来兮辞》中所写归隐生活较为飘洒,浮于现实之上。诗人描写的田园生活尤其是农田之事,是作为士大夫的诗人的主观上的想象,是并未亲历其中者对之的一种远距离的关照,是一种审美的描绘,而不是客观的写实。与《归园田居(其一)》相比,后者是真实的田园生活,弥漫着人间的烟火,人间的生气。依依炊烟,鸡鸣狗吠,所写景物非常质朴、平淡,营造的是宁静而不乏生机的意境,作者也已身化于周围环境中。并且从《归去来兮辞》到《归园田居》,诗人从理想的云端落到黑黑的泥土,现实中的田园生活其实并不那么轻松闲适,甚至有些贫乏艰辛(《归园田居(其三)》)但《归园田居(其一)》所构造的宁静平和的意境氛围中却更可见出陶渊明的安贫乐道思想。

  5、小结:

  《归园田居》五首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其所以是如此,不仅在于五首诗分别从辞官场、聚亲朋、乐农事、访故旧、欢夜饮几个侧面描绘了诗人丰富充实的.隐居生活,更重要的是,就其所抒发的感情而言,是以质性自然、乐在其中的情趣来贯穿这一组诗篇的。诗中虽有感情的动荡、转折,但那种欢愉、达观的明朗色彩是辉映全篇的。通观五首,官场污秽,而终获补偿的欣慰;生活贫困,却有亲朋的挚情;农事辛苦,而得心灵的满足;人生短暂,乃有人生真谛的彻悟;酒至畅怀,物我皆已忘,日月身边流。真个是“何陋之有”?这样,诗人就把整个隐居生活,不,整个人生的乐趣都包容到他浑厚汪洋的诗情中去了。这是一种高度的概括,也是一种深刻的揭示。正是在这种同污秽现实截然对立的意义上,《归园田居》达到了完美和谐的艺术意境,开拓出一片“浩浩落落”的精神世界。

  归园田居(其一)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归园田居(其一)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练习】《归园田居》组诗学习鉴赏

  学习《归园田居》组诗中的另外四首诗,深入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了解诗人的艺术情趣。

  (课前印发诗歌资料,发给学生阅读学习)

  1、出示四首诗歌内容(多媒体)

  2、学生分组研读四首诗歌,准备派代表发言交流学习体会。(研读重点由学生自己确定,或内容情感、或艺术特色)

  归园田居(其二)

  野外罕人事①,穷巷寡轮鞅②。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③。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④。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⑤。常恐霜霰至⑥,零落同草莽。

  【注释】①野外:这里指农村。人事:人际交往,这里主要指与官场的来往。②轮鞅(yāng):鞅是拉车的皮带,这里指车马。③尘想:入世做官的想法。④墟曲:即指村落。披草:拨开野草。⑤我土日巳广:我开垦的田地一天天在扩大。 ⑥霰(xiàn)小雪珠。

  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①,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②,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注释】①南山:指庐山。②兴:起床。理荒秽:即除杂草。

  归园田居(其四)

  久去山泽游①,浪莽林野娱②。试携子侄辈③,披榛步荒墟④。徘徊丘垄间⑤,依依昔人居⑥。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⑦?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馀。一世异朝市⑧,此语真不虚。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⑨。

  【注释】①去:离开。②浪莽:联绵词,广大貌。③试:这里作副词用,初也,偶也,转意为“偶尔有一次”。④榛:榛莽之榛,泛指丛生的杂草荆棘。⑤丘垄:坟墓。 ⑥依依:隐约可辨的样子。⑦焉:何。如:往。⑧一世:三十年为一世。异朝市:市朝变迁。⑨幻化、空无:佛教大乘教派的教义是空,东晋佛教的六家七宗有本无宗、本无异宗、幻化宗、心无宗,诗中四字是借用,按原字义解释,不含宗教色彩。

  归园田居(其五)

  怅恨独策还①,崎岖历榛曲。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②。漉我新熟酒③,只鸡招近局④。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注释】①策:策杖,拄杖。②遇:焦本作“可”。③漉:过滤。滤掉酒糟。④招近局:招近邻而成局。多人聚合欢饮称局。一说:局,曲也,近局指近邻。

  3、学生分组派代表发言交流学习体会。

  4、展示某小组学习成果,用点评法研读《归园田居(其三)》

  ⑴“种豆”,代劳作之事;“南山下”,点劳作之地;“草盛”,杂草丛生;“豆苗稀”,“草”、“苗”对举,形不善经营之状,更显乐此不疲之心。

  ⑵“晨兴”,早起;“理荒秽”,整刈野草;“带月”,披着月光;“荷锄归”,扛着锄头回家。三四两句中,“晨”“月”对举,表明时间的推移,写出了一天劳作的大概情况。尤其第四句,更是写出了一种漫步田塍、心满意得的情状。

  ⑶“道狭”,道路狭窄;“草木长”,草木牵衣,归途难行;“夕露”,晚间露水;“沾我衣”,沾湿衣服。从五六两句我们可以感到田园的荒芜、环境的幽清和夜气的湿寒。

  ⑷ “不足惜”,不值得为“沾衣”懊恼;“但使”,只要让;“愿无违”,不违背自己归园田的心愿。夕露沾衣,本使人不快,然而诗人却言“不足惜”,只要“愿无违”,从而将自己摒离尘俗、躬耕自食、返归自然的心志和盘托出。

  这首诗语言质朴、平淡、自然,将劳动的清新感受和山村月夜的静谧景致融为惬意出俗的意境,记录着诗人参加劳动的情况和感受,抒写了诗人脱离尘俗回归自然的闲适喜悦的心情。

  追问:能否结合《归去来兮辞》来分析《归园田居(其一、其三)》

  讨论、明确:

  《归去来兮辞》是诗人将归隐时所作,是诗人的归隐宣言,情感激切、兴奋,其中所写田园生活是其美丽的憧憬;与《归园田居(其一)》相比,《归去来兮辞》中所写归隐生活较为飘洒,浮于现实之上。诗人描写的田园生活尤其是农田之事,是作为士大夫的诗人的主观上的想象,是并未亲历其中者对之的一种远距离的关照,是一种审美的描绘,而不是客观的写实。与《归园田居(其一)》相比,后者是真实的田园生活,弥漫着人间的烟火,人间的生气。依依炊烟,鸡鸣狗吠,所写景物非常质朴、平淡,营造的是宁静而不乏生机的意境,作者也已身化于周围环境中。并且从《归去来兮辞》到《归园田居》,诗人从理想的云端落到黑黑的泥土,现实中的田园生活其实并不那么轻松闲适,甚至有些贫乏艰辛(《归园田居(其三)》)但《归园田居(其一)》所构造的宁静平和的意境氛围中却更可见出陶渊明的安贫乐道思想。

  拓展阅读:课文原文与翻译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ài)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注释

  ⑴适俗:适俗韵:适,指逢迎、周旋;韵,是指为人品格、精神气质。所谓“适俗韵”指的是逢迎世俗、周旋应酬、钻营取巧的那种情态。[2]

  ⑵尘网:官府生活污浊而又拘束,犹如网罗。这里指仕途、官场。

  ⑶三十年:吴仁杰认为当作“十三年”。陶渊明自太元十八年(三九三)初仕为江州祭酒,到义熙元年(四○五)辞彭泽令归田,恰好是十三个年头。

  ⑷羁鸟:笼中之鸟。池鱼:池塘之鱼。鸟恋旧林、鱼思故渊,借喻自己怀恋旧居。

  ⑸南野:一本作南亩。际:间。

  ⑹守拙:守正不阿。潘岳《闲居赋序》有“巧官”“拙官”二词,巧官即善于钻营,拙官即一些守正不阿的人。守拙的含义即守正不阿,可解释为固守自己愚拙的本性。

  ⑺方:读作“旁”。这句是说住宅周围有土地十余亩。

  ⑻荫:荫蔽。

  ⑼罗:罗列。

  ⑽暧暧:暗淡的样子。

  ⑾依依:形容炊烟轻柔而缓慢地向上飘升。[2]

  ⑿这两句全是化用汉乐府《鸡鸣》篇的“鸡鸣高树颠,犬吠深宫中”之意。

  ⒀户庭:门庭。尘杂:尘俗杂事。

  ⒁虚室:闲静的屋子。余闲:闲暇。

  ⒂樊:栅栏。樊笼:蓄鸟工具,这里比喻仕途、官场。返自然:指归耕园田。这两句是说自己象笼中的鸟一样,重返大自然,获得自由。

  2、译文

  少年时就没有迎合世俗的本性,天性原本热爱山川田园生活。

  错误地陷落在官场的罗网中,一去十三个年头。

  关在笼中的鸟儿依恋居住过的树林,养在池中的鱼儿思念生活过的深潭。

  到南边的原野里去开荒,固守愚拙,回乡过田园生活。

  住宅四周有十多亩地,茅草房子有八、九间。

  榆树、柳树遮掩着后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堂前。

  远远的住人村落依稀可见,村落上的炊烟随风轻柔地飘升。

  狗在深巷里叫,鸡在桑树顶鸣。

  门庭里没有世俗琐杂的事情烦扰,空房中有的是空闲的时间。

  长久地困在笼子里面,现在总算又能够返回到大自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