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说课稿范文

黄飞老师

《归园田居》说课稿范文

  【课程分析】

  这个单元的诗歌可以说是高中学生学习诗歌的第一阶段。单元内容包括:《<诗经>两首》、《离骚》、《孔雀东南飞》、《诗三首》。按照诗歌发展的历程汉魏晋五言诗这部分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诗经》和《离骚》《孔雀东南飞》和的基础上接着学习的,为以后学习唐诗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情分析】

  高一三、四班的学生学习积极性比较高,老师布置的预习一般做得较好,课堂回答讨论问题也很积极。所以教学的重点放在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上。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生活经历,全面理解陶渊明其人。

  2、了解鉴赏古典诗歌的基本方法和要领。训练通过诵读、揣摩语言、想象画面和体味情感来鉴赏古典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过程与方法

  1、反复吟咏,运用鉴赏诗歌的方法,把握意象,体会意境,感悟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情感。

  2、充分发挥想象力,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田园风光,用心灵之笔描绘出心中的“世外桃源”。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的精神。

  2、感受作者的隐士情怀,领悟作者返璞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学习方法】

  1、诵读品味

  2、自主学习

  3、合作探究

  【教材助读】

  在古今诗人之中,能够直接面对人生的苦难悲哀,而且真正找到了一个解决办法的,只有陶渊明。当然,他也不得不为自己所选择的这条道路付出了劳苦饥寒的代价。

  人的一生就是一舍一得的过程,人的区别也就在于有的人知道舍什么,得什么,什么时候该舍,什么时候该得,有的人却不能,由此,人生的境界也就不同。

  ————叶嘉莹

  《归园田居》(其三)

  《渭川田家》王维

  《过故人庄》孟浩然

  【预习自测】

  提示:利用工具书、课下注释、《志鸿优化导学案》完成。

  1、给下面的字注音

  2、解释下面的词语

  3、名句积累

  【课堂导入】

  三毛说: 真正的快乐,不是狂喜,亦不是苦痛,它是细水长流,碧海无波,在芸芸众生里做一个普通的人,享受生命一刹间的喜悦,那么我们即使不死,也在天堂里了。

  【自主学习】

  1、初读体会结构之美。

  诗的题目犹如人的眉和目,所谓“眉目传情”,你认为题目中哪个字能作为题眼?本诗怎样围绕这个字来写的?

  2、精读体味意境之美。

  苏东坡在评论王维的作品时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请同学们品读“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这十句诗,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做批注,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提示:一切景语皆情语。

  【质疑探究】

  再读品味语言之美。

  明确诗歌语言美的几个方面

  ①美在准确传神。 ②美在言简意丰。 ③美在富有弹性。 ④美在音韵和谐。

  提示:知人论世

  补充材料:

  ①不为五斗米折腰

  义熙元年(405)8月的一天,担任彭泽县令的陶渊明听说郡里派了督邮(代表太守督察各地的官员)来县巡视。县吏劝他穿戴整齐的官服去迎见督邮。陶渊明生平最恨那些狐假虎威,以督邮为名敲诈勒索的官员,气愤地说:“我决不能为五斗米(指俸禄)折腰,去迎奉伺候这种乡里小人。”他推说在武昌的妹妹病故,要去奔丧;只当了八十多天的彭泽县令就挂冠解绶,辞官归田了。

  ②社会背景

  陶渊明少年时受家统和儒经的影响,怀有“兼济天下,大济苍生”的壮志。但是,由于门阀制度的存在,庶族寒门出生的人不可能突破门阀士族对高官权位的垄断,在这样的情况下,陶渊明的理想是难以化为现实的,他理想的梦幻注定会破灭。陶渊明直到二十九岁的“高龄”才出仕为官,但终其一生,他所做的也不过是祭酒、参军、县丞一类的芝麻小官,不仅壮志无法施展,而且不得不在苟合取容中降志辱身和一些官场人物周旋委蛇。到他三十九岁时,多年来的经历使他的思想发生了质的变化,他开始转向躬耕自给自足,追求心灵的宁静与淡泊。

  提示:靖节先生、五 柳先生、田园诗人、隐逸之士

  【当堂训练】

  1、背诵这首诗。

  2、他来了,带来了一阵阵菊香,带来了与自然相合的阔达心境。面对官阙,他选择了江湖,选择了自然的那份恬适。他追求的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他有着“阡陌交通,落英缤纷”的理想;他绽放了压在心底的那份“自然”。他的丰碑永远树立在田园郊野之上。让自己的心灵有了飞翔的空间。千年之后的我们,对于人生的舍和得,有怎样的理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