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咏梅》鉴赏

阿林老师

郭沫若《咏梅》鉴赏

   郭沫若《咏梅》主要描写了什么样的内容?全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

 咏梅

  郭沫若

  漫道侬心真如铁,只缘冬日冷于冰。

  后来桃李皆兄弟,直把毒苔作股脓。

  幸克和羹增效益,敢因胜雪露骄矜?

  甘为薪炭膺斤斧,不愿人间再有僧。

  这是一首出色咏物抒怀诗.诗人通过咏梅,揭露黑暗,鞭挞丑类,歌烦敢于斗争,规劝逃避斗争的人们。

  咏梅,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传统题材。宋代陈从古编过一部书,收录古今梅花诗八百首。他在序里说:在汉晋时期还没有人写梅花诗。从南朝鲍照以下,只有十七人写过,共二十一首。唐人写的渐多,杜甫有十二首。白居易有四首,元镇、韩愈、柳宗元、杜牧各有一首,而李白、孟郊等却一首也不见留-r,梅花诗到宋代才大为盛行。那么,最早写梅花诗的是谁呢?据说,约在一千五百多年前的晋宋时代,有个名叫陆凯的人,他从江南寄了一枝梅花给在长安的好友范哗,并附诗说: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脚赠一枝春。

  一般人都认为,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首写梅花的诗。自古诗人以梅花入诗者写出了无数佳作名篇,或咏风姿,或颂神韵,直到现代,诗人对它的咏吟有增无减,“梅花”有“国花”之称了。

  郭沫若是现代诗人中咏梅的能手,早在1909年就写下《咏腊梅》。“五四”时期,更是放声歌唱梅花,他那脍炙人口的《梅花树下醉歌》是新诗中写梅花最早,也是最有名的佳作之一。以‘后,又用古体式写下了二十余首吟咏梅花的诗歌,均有所翻新。这首诗便是他咏梅诗中有代表性的一首。诗以比拟的手法,将梅比成人,将情溶入梅。

  “漫道侬心真如铁,只缘冬日冷于冰”,诗一开头就把梅人格化了。并以反驳的因果句式,突出梅的战风斗雪的必要性。不要说我的心狠,那完全是因为冬天的天气比冰还要冷酷。诗人用了一个先果后因的句式,又以“漫道”对“只缘”,“侬心”对“冬日”,“真如铁”对“冷于冰”,主要的还是为了抒发作者自己白憾情。 1945年2月8日,郭沫若针对蒋中正政府的倒行逆施起草了一个《文化界对时局进言》的宣言,签名者达三百三十五人,包括了当时在重庆的.著名诗人、作家、艺术家、教授、学者。“进言”于2月24日在《新华日报》发表后,引起巨大的震动,弄得国*党惊惶失措,气得蒋中正大发雷霆,痛骂手下人的无能.哄吸们吓昏了,疯狂地施行着各种卑劣伎俩:认胁、绑架、捕杀、分化、收买……于是,一些善良天真的人们觉得发表“进言”太狠了,一些投机钻营的小人趁机投靠蒋中正国*党,所以诗的开头就用了论辩的口吻。

  “后来桃李皆兄弟,直把莓苔作股肱”,继续用论辩的口气写下去。“桃李”,本是喻子弟之多,也有喻小人得势。如唐代诗人刘禹锡于永贞元年(805)由屯田员外郎滴贬为连州刺史,再贬朗州司马。到了元和十年(815)朝廷中有人想起用他们,和柳宗元等一同被召还京。某日,在长安玄都观看桃花后作了一首《元和十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诗中就用点缀春光的桃花以影射趋时得势的朝中新贵,富有嘲讽之意。李商隐简直把桃花当作忘恩负义者加以描写。他在《嘲桃》诗里说道:“无赖夭桃面,平明露井东。春风为开了,却拟笑春风。”这里用 “兄弟”、“股肪”,比喻小人拉邦结伙,为虎作怅,从而,进一步批驳那些认为发表“进言”太狠心了的人的议论,形象贴切,通俗生动。

  “幸克和羹增效益,敢因胜爵露骄矜?”如果说上联从反面加以论辩,那么,这一联则从正面加以阐述。“和羹”,为羹汤,即用不同的调味品配制而成。后月以比喻大臣辅佐君上,和心合力,治理国家。这里指治理国家大事,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句意是说,幸好我们具有参预政治、为人民做一些好事的能力。“敢因胜雪露骄矜?”唐宋咏梅诗,常将梅雪同时入诗而构成一种浑融的境界。如戎显的《早梅》:“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应缘近水花先发,疑是经春雪未消”,给人似雪非雪之感。又如宋卢梅坡的《雪梅》:“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敢因句是从二句而来,说梅能在冷于冰的冬日盛开一怒放,岂敢因些骄傲呢?极力写出梅的另一种品德。

  “甘为薪炭膺斤斧,不愿人间再有僧。”诗用林通的典故作结,给人以无穷的回味。林通是种b?i梅花、饲养白鹤为乐趣的隐士,人们称之为“梅妻鹤子”。他写了不少咏梅诗,特别是《山园小梅二首》更是被视为上乘之作,梅花因林通的吟咏而身价倍增。王琪竟然说:“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梅》)。全句是说,心甘情愿被刀斧砍下用来作柴火,也不愿人间再有林和蜻那样的隐士。这是对那些妄图逃避现实、逃避斗争的善良人的规劝。

  这首咏梅诗确实翻了新。一、立意新:诗人着意渲染梅的品格,为的是规劝人们投入现实的斗争;二、手法新:诗人将梅花人格化,并且以独白论辩的口吻,又用多种对比,多方面地描绘、议论与形象融合,新鲜、生动!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阅读郭沫若石榴

2.郭沫若逝世

3.细数郭沫若作品

4.鲁迅为什么骂郭沫若是流氓

5.郭沫若赏评《兰亭集序》

6.郭沫若诗歌《赠达夫》赏析

7.《郭沫若诗两首》同步练习(人教版)

8.回眸郭沫若

9.郭沫若《南京印象》摘抄

10.郭沫若书法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