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的词 地位

秦风学老师

黄庭坚的词 地位

  黄庭坚为“宋四家”之一,它的文学成就不止是书法,还有他的宋词,那么他在其中的文学地位又是如何呢?

  一、语言

  黄庭坚在语言上与众不同,词中语汇十分丰富,既有传统的典雅词汇,也有大量的方言俗语,两者相糅,创造出生新的语言特色。黄庭坚很多词则是将方言俗语和文学语言糅为一体,如《卜算子》“要见不得见,要近不得近。试问得君多少怜,管不解,多於恨”。方言俗语使人感到亲切朴实,给人一种娓娓道来的清新感受。

  黄庭坚在语言上的另一特点是善于锤炼语言,如《满庭芳·修水浓青》,借"渡"字描绘荷香飘过水面;选"练"、"鳞"表述雾霭、薄云之状;无不显示出字句研炼的精深功力,并由此构造出一个清幽秀美的画境,使全词充满了优雅闲逸的色彩和意趣。此外,他还善于运用古人的诗句,来深化词的意蕴,如《定风波》中“自断此生休问天”,就是借用了杜甫的原诗,表现不肯向命运屈服的倔强性格。黄庭坚词作的语言,孤立地看,往往给人以生新拗折的感觉,打破了婉约词的语言范式,改变了那种甜熟的老路,造成了一种词学艺术上的陌生化,使人们觉得新颖别致,造成了审美感受上的新鲜感。

  二、题材:

  黄庭坚将词引向了广阔的社会生活,空前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他的词题材方面具有世俗化倾向,首先体现在咏物词方面,而咏物词中的茶词最具代表性。黄庭坚的茶词对采茶、制茶、饮茶都有描述,“低株摘到高株”写采茶之态;“碾声初断夜将阑”,写制茶过程;“银瓶雪滚翻成浪”,言煮茶。饮茶在宋代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普遍行为,黄庭坚的茶词正是词走向世俗生活的典型写照,除了咏物词,黄庭坚还创作了大量直接写自己或普通平民的生活的词,如《浣溪沙》:“一叶扁舟卷画帘。老妻学饮伴清谈”,这首词引入“老妻”这一日常生活形象,不仅生活化,还为词作注入了真实情感;又如《木兰花令·黔中士女》:“黔中士女游晴昼。花信轻寒罗袖透。”写贵州风俗民情,视角关注普通百姓,体现出创作的平民化。

  此外,在黄庭坚今存的192首词中,有三十多首艳词和俗词,大都写于早年,如《两心居》、《忆帝京》《江城子》等等。这些俚词的创作很大程度上受到当时社会风尚的影响,宋人以词自由地抒写儿女柔情,最广为流传的是柳永的俚词创作。而黄庭坚的"随俗"之作,一定程度的受到了柳永的影响,但也是对前代艳情词的一个新发展,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他把自己对爱情的向往、体验等情绪升华提炼,并且避去了前代部分艳词的庸俗邪秽,写出了部分富有情趣的俚俗之作,进入了以俗为雅、雅俗共赏的境界。黄庭坚平民化与世俗化的创作,体现出文人视野由宫廷、贵族,到上层文人生活再到社会生活的转变,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三、形式风格:多样化

  黄词的表现形式多样新颖,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他用词书写家人亲情,如《减字木兰花》;用词品诗论文,如《西江月》、《南歌子》;用词议论人生,如《木兰花慢》、《醉落魄》;甚至以词入禅,如五首《渔家傲》。其他如《木兰花令·黔中士女》描写贵州风俗民情;《踏莎行·画鼓催春》描写采茶、制茶、煎茶、品茶;《木兰花令·黄金捍拨》描绘音乐意境;无不富有新意,有的甚至是首次在词里得到反映。

  不仅如此,黄庭坚词作的风格也具有多样化特点。他在苏轼词派奇横、清旷、豪放的基础上,渗入了自己的创作思想,形成了个人多样化的'风格。俚俗艳情,如早期俗词《两心居》、《忆帝京》;清丽婉转,如《清平乐春归何处》;儒雅情趣,如《满庭芳·修水浓青》《木兰花令·风开水面鱼皱纹》,清新醉人,体现出优雅闲逸的意趣;英气昂扬,如《水调歌头》《采桑子》表现边事武功勋业的政治词,不仅为北宋词坛增添了令人耳目一新的篇章,而且亦开南宋抗战词派之先河;沉郁顿挫,如《醉落魄·苍颜华发》、《定风波·万里黔中一线天》,黄庭坚被贬蛮荒时创作的一批贬谪词,或表现“旧交新贵音书绝”的冷寞与世态炎凉,或描写“屋居终日似乘船”的凄苦,或抒发"白发簪花不解愁"的悲愤,用词写贬谪的生活境遇和复杂心情,在北宋词史上别开生面,对南宋辛弃疾的闲适词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同时,他历经坎坷磨难,为抒发胸中积郁,他常在词中故意造成一种拗折的语言形势,来表现突兀不平的思想感情,如《醉落魄》中“陶陶兀兀,人生无累何由得。杯中三万六千日,闷损旁观,自我解落魄”这种奇突不平的语势,正是为了适应牢骚不平的胸臆抒发黄庭坚在词的创作上风格多样,近乎全能,其成就不可小觑,但其词作并未能在词坛独树一帜,虽然他写了不少好的作品,清丽、婉约、奇横、清旷、豪放之风均有绝唱,但数量不多,缺乏重台戏,他的词在词史上更像是支流,未能汇成主流,在词坛上没有形成一股奔腾万里的气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