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将进酒》艺术特色浅析

秦风学老师

  天宝十一载(752年),李白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处做客,登高饮宴,有感书怀,作《将进酒》。诗作想象丰富,极尽夸张之能事,极富浪漫色彩;豪情喷薄而出,一泻千里,却又收放自如,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

  感情一波三折,酣畅淋漓

  这首诗诗人感情发展变化极快,可分四个层次:

  ①开头四句写悲。落笔写黄河景象,颇显浩大声势,但流光易逝,其基调是悲;由此联想人生竟如朝暮短促,悲意更浓。② “人生”以下六句写欢。诗人深知“白发如丝悲何益”,立即转悲为欢。尽管政治上不“得意”,但朋友间聚会同样是人生快事。③ “钟鼓”以下六句写愤激。他鄙弃结党营私、排斥贤能的豪门贵族,因而说“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他说“古来圣贤皆寂寞”,是为他们惋惜、抱不平。尤其是曹植,他赞扬其豪华酒宴,实为其怀才不遇抱恨终生而叹惋,兼以自况。④“主人”句至结尾写狂放。将一切价值昂贵之物都拿来“换美酒”,真乃狂放到极点。这种狂放,实为诗人悲之重、欢之浓、愤激之深的`集中表现。至此,再用“同销万古愁”结束全诗,自有水到渠成之效。

  想象大胆奇特,极尽夸张

  诗中有些夸张用数字来表现,如“一饮三百杯”表现豪饮,“斗酒十千”表现酒价昂贵,“万古愁”表现愁思深广;有些则属于感觉的夸大,如“黄河之水天上来”从空间上极言黄河源头之高,“朝如青丝暮成雪”从时间上极言人生短促,且形成正反向对比效果。这些夸张都借助于思接千里贯通古今的大胆奇特想象,体现了豪放飘逸的诗风。

  语言狂放沉郁,又不悖谬

  诗起即气势磅礴,狂放不已:上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朝如青丝暮成雪”,将人生浓缩于昼夜之间,悲叹人生苦短,壮志难酬,由狂放而显沉郁。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酒宴至此,已渐入高潮,诗人更反客为主,频频劝酒,一曲高歌 “但原长醉不复醒”道出心中真实想法,其实诗人心中何等郁闷,却又借“古来圣贤皆寂寞”聊以自慰!沉郁中又见狂放,且合情合理。

  李白酒意已酣,欲将主人的“五花马,千金裘”典当换酒,这种为饮酒一掷千金的豪爽狂放性格,在诗人身上再次体现得淋漓尽致。

  理想主义的李白与中唐日趋颓败的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注定了李白后期诗作的英雄式悲剧色彩:虽豪放,但又沉郁。

  用典清楚明白,首尾呼应

  古来圣贤“唯有饮者留其名”,举出“陈王”曹植,并化用其《名都篇》“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之句。何以偏举“陈王”?因李白心目中的榜样是谢安之类高级人物,而这类人物中,“陈王”与酒联系较多。再者,“陈王”曹植于丕、叡两朝备受猜忌,有志难展,亦激起诗人同情,提“陈王”曹植,满纸不平。此诗开始似只涉人生感慨,而不染政治色彩,其实全篇饱含深广的忧愤与自信,这种主旨至此就全清楚明白了。以人生苦短之愁开篇,以借酒消愁之句收尾,可谓前呼后应。

  句式长短变化,徐疾有度

  诗中句式长短错落,七言为主间用杂言,音韵流畅而富于徐疾变化,均与诗中所表达的感情和谐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