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精品导学案

莉落老师

湖心亭看雪精品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

  2.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3.把握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

  4.赏析课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

  教学重点

  1.在深入理解写景特点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2.描写手法——白描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

  一、预习导航:

  本文选自《 》,作者( ),字宗子,又字石公,号( ),是明末清初人,少为富贵子弟,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明亡后不仕,人山荐书以终。其作品主要有《 》《 》(了解即可)等。

  2.给下列加线字注音。

  更定( )拥毳衣( )崇祯( )雾凇( )沆砀( )一芥( )铺毡( )强饮( )余拏一小船( )

  3、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握节奏和感情基调,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二、课内探究

  (一)读/背第1段。然后做下列练习。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 )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

  是(这)日更定(),余拏()一小船,拥( 穿着,带着 )毳衣( )炉火,独(独自 )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 全,都)白(白色)。湖上影子,

  惟长堤一( 数词 )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哪里,

  怎么)得更( 还 )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 )饮三大白( )而别,问

  其姓氏,是(表判断,是)金陵人,客(名词作动词,客居)此。及( )下船,

  舟子( )喃喃曰:“莫说相公( )痴,更(更加)有痴似相公者!”

  1.用文中词语填空。

  (1)看雪的时间:凌晨

  (2)看雪的地点:湖心亭

  (3)看雪的人物:我及在湖心亭上碰到的两人

  (4)看雪的氛围:寂静、空旷、混沌、孤独的氛围

  (5)看雪的方式:划一小船独往

  (6)看到的雪景:白茫茫一片

  2.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的年号,你能说出其中有何深意吗?.

  明思宗朱由检 怀念故国的深情

  3.“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画面)?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作用: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作铺垫。

  4“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表现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为下文作伏笔。

  5“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

  .显示了天空、云层,山峦湖水混濛一片,举目皆白的景象。

  6.“强饮三大白而别”“拉余同饮”两句中“强”和“拉”二字表现出人物什么感情?.“强”表现作者的喜悦和豪爽心情;“拉”表现客人的喜悦心情。

  7.作者引用舟子的话有什么用意?作者为何要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

  *①作者引用舟子的话包含了对“痴”字的赞赏,作者的确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衬托作者深夜偶遇知音的惊喜心情,表明作者不虚此行,深夜赏雪,收获颇大,印象极深。 ②画龙点睛,深化意境。对此迷人雪境,“痴”情人不只“我”一个,这也是一种巧妙的侧面烘托。.

  8. 哪些动词表现作者的“痴”? “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

  *①拿、拥、往、看 ②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 ③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9.作者写雪景,为什么要着力去写堤、亭、舟、人?

  这样写不但丰富了文章的内涵,而且绘景写人,相映成趣,西湖的雪景因为有了人的活动,更具生气与魅力。

  10.结合全文来看,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

  .以记叙开头,以议论结尾,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静中有动,寂中有声。

  11.写赏雪,却写到亭上金陵人饮酒的.场面,多余吗?为什么?

  不多余。因为写湖心亭上两个金陵人对坐饮酒、“余”被邀勉力喝三杯的情景,为文章开出另一境界,给人以一种欣逢知己的惊喜。是“看雪”行动的延伸。能够真实地体现作者喜极而悲的情绪变化。

  一、巩固题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是日更定矣 ( 这 ) (2)拥毳衣 ( 穿着 )

  (3)上下一白 ( 全白 ) (4)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强:尽力。 白:酒杯 ) (5)是金陵人,客此。( 在此地客居 )

  2、指出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 A )(2分)

  A、拥毳衣/蜂拥而来(穿着/拥挤,挤在一起)

  B、客此/客死他乡(客居)

  C、是日更定矣/三更半夜 (古代夜间计时单位)

  D、上下一白/通计一舟 (全)

  3、翻译句子。(6分)

  (1)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2)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

  (3)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4.解释加点的多义词的意义和用法。

  一:上下一白________ 长堤一痕________

  更:是日更定________ 更有痴似相公者________

  是:是日更定________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________

  绝:湖中人鸟声俱绝________ 与妻子邑人来此绝境________

  5、这篇写景散文皆情景交融,自然成章,毫无雕琢之感。写出了雪后西湖之景( )的特点。凝静清绝 开阔辽远、纯洁静谧、清新淡雅

  6、《湖心亭看雪》和《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写景与人的活动所用的描写手法有何不同?

  《湖心亭看雪》主要使用白描手法,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相互映照。《江雪》主要使用烘托手法,以景衬人。 7、《湖心亭看雪》和《江雪》都描写了雪景和人的活动,但所表达的感情完全不同,请简要分析。

  《湖心亭看雪》表达的是作者清高自赏和淡淡的愁绪,《江雪》表达的是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感。

  8、文中结尾舟子说作者痴,你如何理解作者的“痴”?(2分)

  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逸致。 9、《爱莲说》中也有含“独”字且意蕴相同的句子,请写出一句。

  晋陶渊明独爱菊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二、模拟题

  10、指出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B )

  A、是日更定矣/实是欲界之仙都(这/表示加重语气,有“的确”、“实在”的意思)

  B、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更有痴似相公者(还)

  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锄强扶弱 (尽力/强暴)

  D、上下一白/余强饮三大白而别(白色/酒杯)

  11、下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2分)

  A、本文以精炼的笔墨,记叙了作者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了所看到的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

  B、“独往湖心亭看雪。”句中的“独”字体现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也反映出他文人雅士式的孤傲。 C、本文用白描手法,勾勒写意,使西湖奇景与游者雅趣相互映照。 D、本文主要表达了作者孤芳自赏的厌世之情。(厌世之情不显明) 12、翻译: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2分)

  拉着我一同饮酒。我痛饮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 13、用原文回答。(2分)文中叙写亭中奇遇时,“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表现了作者的喜悦之情和豪爽之情。文末的“痴”与开头的“ 独往湖心亭看雪 ”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14.写景是游记的重点,试用自己的话将湖中雪景描绘出来。

  平静的湖面上弥漫着水汽凝成的冰花,站在船头,向远处望去,高处的天与云,远处的山和水,浑然一体,一片白茫茫的景象。如果立在岸上,湖上能看得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我的一叶小舟及船上的两三个人影罢了。(能全面描绘出文中所写景物,语句连贯通顺)(直接翻译原文也可)

  [内容] 本文是清代张岱写的一篇游记。文章用清新淡雅的笔墨,写出了雪后西湖的奇景和游人的雅趣。湖、山、游人,共同构成了一种画面感极强的艺术境界。

  1、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时间是“崇祯五年十二月”,作者仍旧使用明代的纪年,说明在他心目中明代始终是没有灭亡的(体现了对故国往事的怀恋的心态)。

  西湖经历三天大雪后,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人声鸟声俱绝,空阔的雪景使天地间呈现出一股肃杀的冷寂来。而作者偏偏选择此时去赏雪,可见他此时的心态及与众不同的情趣。 ‚

  独往湖心亭看雪。‛—— 一个“独”字,一方面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游人极少,所以作者以为唯独自已喜欢出游赏雪;另一方面又充分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反映出他文人雅士式的孤傲,表明他的心态不同常人,暗示了他的“痴”,为下文作伏笔。(后文写到的“舟中人两三粒”“有两人铺毡对坐”,文章末尾还出现舟子,可见他并不“独”。)

  ‚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使用白描手法,抓住了夜色中雪景的特点,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正是茫茫雪境中的亮点。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就包含了诸多变化,长与短,点与线,方与圆,多与少,大与小,动与静,简洁概括地写出了人与自然共同构成富有意境的艺术画面,表现出悠远脱俗的趣味,表现了人与自然在精神上的统一与和谐。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有“酒逢知己千杯少”“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之意,写出了赏雪时天涯遇知音的惊喜之情。作者写“两人”“大喜”,即写自己大喜,写“余强饮三大白”,即写两人畅饮,此处使用互文手法,使行文有变化。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此时才匆匆交代了友人的情况,这样写一方面是由于张岱是性情中人,最关注的是朋友之间在情致心灵方面的沟通,至于朋友的身份地位、官职爵里等世俗的问题并不在意;另一方面能够真实地体现作者喜极而悲的情绪变化,询问对方身份之时,也是彼此分别之时,有缘相聚实非易事,此刻一别也许就难以再见,这怎么能不叫人遗憾!

  7、‚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以舟子的话收束全文,舟子说作者“痴”,体现了俗人之见,但“痴”字又是对张岱最确切的评价: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作者引用舟子的话包含了对“痴”字的称赏,同时以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化解了心中的淡淡愁绪。

  [情感](1)对故国往事怀恋的淡淡愁绪。 (2)遗世独立,清高自赏。(3)天涯遇知音的愉悦。

  [写法](1)白描手法。(2)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3)互文手法。